村裡換了兩任村書記了,路還是幾十年前的那條路,是村幹部不作為嗎?當然不是,說句到家的話,他們比普通老百姓更想著把路修好,路修好了,父老鄉親信任他誇獎他,在上面領導一看也是政績,可恰恰這個路確確實實就是修不好,農村修路說句非常到家的實在話,那個村裡有能人,大城市有個有本事的,給自己村裡修個路,那就是打個打電話的事情,可是對於我們這樣的窮鄉僻壤,想修路難比登天。
首先來說村裡沒有能人,就是那種在城市具體一個部門能說話有分量的人,大部分村裡的路,能迅速不知不覺的就給修上了,基本上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上面有人打招呼了,城裡有人好做官,又何苦是修一條路那,那一年修路沒有指標那,每個村裡的條件都差不多,給誰修不是修,為啥不照顧自己的村裡那,這不是當家的人自私,這是人的本性。
其次,就是村裡窮,貧富差距大,拿我們村裡來說吧,做生意的佔一小部分,打工的佔多數,做生意都想著修路,而打工的就想著能湊合走就行,為啥有這樣的差別那?因為前幾年想修路,找人計算了一下,平均到到個人身上一個人得800元錢,拿一個四口之家來說吧,這就得3200元,再加上父母的,這就是4800元,這對於一個單純依靠打工種地的農民來說,確確實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他們不買車,不做生意,修不修路對他們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
最後就是人心不齊,有的人即便是家裡窮,可是願意掏錢修路,可是有的人即便是做生意家庭條件不錯,可還是不願意掏錢,再加上有的家庭大街靠近公路,一出門就是油漆路,他們更不會願意掏錢修路,所以時間越久這個路就越不容易修了。
修路能促進經濟發展嗎?當然能,前些年有人想在我們村裡投資建廠,本事都談得差不多了,可是下了一場大雨,投資商一看這路根本就不行啊,所以果斷就放棄了,選擇了我們附近村裡一個村村通的村莊。
農村想真正意義上實現村村通,單單是靠農民自己集資修路,在我看來是非常不現實的,用我們村裡的人話說就是:那麼多年就這樣了,慢慢熬吧。
我是農村小小李,認同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歡迎你的點讚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