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張翼德張三爺剛被拜為新亭侯,就在巴蜀風雨飄搖之際。那時候孫權並沒有圖謀伐蜀,所以蜀漢偏居西南一隅,安然無恙。
張飛是個懶漢,無話可說的他覺得自己雖然有丈八蛇矛傍身,但還是缺少一個短兵相接。此時,正好軍務不忙,所以張飛便找來最珍貴的赤朱山精鐵,找來巴蜀最有名的鐵匠,請他給自己鑄造一把極好的刀刃。
為顯示自己的身份,三爺還囑咐工匠們要在刀子上刻上「新亭侯漢大將也」的字樣。這些大字刻得端莊霸氣,頗有張翼德當年據水斷橋的雄風。從此,張三爺每天穿著寶刀,衣冠楚楚,人人都在炫耀他的寶刀。
一段時間後,荊襄戰事不利,關羽的關雲長遭到兩面夾擊,於麥城飲恨。張飛是一位義兄,悲痛欲絕,立即請求兄長替二哥雪恥。接著,張飛來到軍營,命令麾下的士兵在三天之內就將幾件白衣白甲送到軍營,蜀軍三日後出徵,掛孝伐吳。
在能量著實有限的情況下,範疆、張達只是兩個小傳令兵。再說,此時國力強盛,將士們要在三天內備足衣甲是很困難的。二傳令兵只能求張三爺寬限些時日,誰知喝多了酒的張飛怒不可遏,命人將範疆的張達拉出去,痛打五十鞭,並命令若二人不能趕出足量白衣白甲,便將二人斬首示眾。
範疆、張達滿臉愁容,不知如何是好。二人暗暗合上,反正三天之內就把白衣白甲趕出來實屬痴人說夢,與其等到時候被張飛這廝當眾斬殺,不如先下狠手!當天晚上,範疆、張達惡向膽邊生,趁張三爺醉醺醺溜進營帳,先是偷了張飛愛不釋手的新亭侯刀,然後又用這把刀砍下張飛的人頭。
殺了張飛,兩人自然不能在蜀營繼續呆下去。二人商議許久,決定投靠蜀漢的孫吳,靠張飛的首級和這把新亭侯刀,沒準還能換來一番前程也是未知數。所以,兩個人急忙溜出營帳,一個背著新亭侯的刀,一個拿著包裹上張飛的頭盔,連夜趕往吳國。
在得到張飛的頭銜和佩刀之後,孫權哭笑不得,與群臣商議了抗蜀方案。孫權心知肚明這把新亭侯刀不是吉物,乾脆把它送給了妹妹孫姬。這時孫姬正在娘家苦惱,見三弟佩刀在手,十分吃驚,心知劉備即將發兵討伐吳,急忙帶著新亭侯刀逃出吳營,準備與丈夫團聚。
這一次,關羽的部將廖化身陷囹圄,借假死逃出生天。逃命的廖化碰上了孫姬,孫姬見追兵有殺到,為了保護廖化便將新亭侯刀託付給他,隨追兵回吳營。昭烈帝討伐東吳,在秭歸就遇到了廖化。劉備悲從中來,收到三弟佩刀,將此刀贈給張飛之子張苞。看到父親的佩刀後,張苞熱淚盈眶,主動請命帶頭衝鋒。
當與吳軍交鋒時,拿著新亭侯刀的張苞,仿佛再次回到了張飛的世界,勇猛無敵。聽到這消息,孫權大吃一驚,懷疑是張飛所為,懷疑是他所為。為平息亡靈的情緒,孫權立即將範疆張達五花大綁,派人送到蜀營,交給張苞任他發落。得知此二人即殺父之仇後,張苞雙目通紅,以新亭侯刀親手將範疆、張達凌遲處死,足足割下一萬刀方休。
此後,遭遇陸遜的連營大火,張苞慘敗而歸。等到昭烈帝駕崩,諸葛亮上表請求出師,發動南徵,時隔九年。九年來,張苞每天都要取出新亭侯刀,仔細擦拭,不敢讓這刀沾上纖毫塵土。張苞在跟隨諸葛亮進行徵伐的時候,手持新亭侯刀,奮先父之餘,縱橫沙場。等到張苞隨軍師三出祁山意外身亡,這把刀又傳給了張苞的兒子張遵。
張遵官拜尚書,忙於政事,很少過問軍務,因此祖父的這把刀就藏在張氏家廟裡,每年定期供祭。諸葛亮病死後,蜀漢政壇逐漸衰落。庸主奸臣當道,單靠姜維一人的力量是無法扭轉局面的。在下一個三十年,鄧艾趁姜維守衛成都的時候偷襲成都,舉國皆空。
在這個時候,張遵與趙雲、武侯、黃權的兒子並肩作戰,張遵拿著一把新亭侯刀與敵人決戰到底。張飛故裡的鄉親們,為了紀念這位蜀漢的勇士,將新亭侯刀供奉於張飛廟,在四時享祭。遺憾的是,時過境遷,五胡亂華時期的張飛廟遭到了戰火的破壞,這一次新亭侯刀也丟失了。
異史氏云:「新亭侯刀,一承桓侯兇猛剛正之氣,二承桓侯威震天下之名,與關公千古雙刀,然共存春秋大義之氣。桓侯一生報仇快,降曹則稱逆,歸漢則稱兄,況刀本無情,何足罪哉!名字不能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