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證券時報 2020年10月28日
掛牌公司超1700家、累計融資138億元的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藍海股交中心」)構建了以中小企業股權交易為核心,財富管理產品交易、基金服務和金融科技為載體的「1+N」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打造適合中小微企業規範成長的生態圈。
在藍海的發展歷程中,為中小企業做了哪些服務?如何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證券時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藍海股交中心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常欣。
發展平臺優勢 服務區域實體經濟
證券時報記者:藍海股交中心打造了適合中小微企業規範成長的生態圈,請您介紹下相關情況。
常欣:自2014年以來,藍海股交立足青島、輻射全省,圍繞資本要素聚集和生態搭建,夯實「券商主導、政府監管、市場化運作」三項基礎,強化「政府政策運用平臺、中小企業規範園地、中小企業融資中心、資本中介延伸服務、上市孵化器」五項功能。
截至目前,藍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1717家,託管展示企業3223家;累計幫助掛牌企業實現各類融資138.21億元。通過規範、培育,海容冷鏈、青島農商行實現A股上市,12家民營企業登陸新三板,2家企業啟動海外上市,50多家企業啟動新三板,5家企業實現併購。
證券時報記者:在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藍海股交中心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常欣:我們主要從五方面來打造服務區域經濟和企業發展的「一條龍」服務。
一是分板培育,篩選服務優質中小微企業。堅持「3+3」分板管理模式,設立「價值優選板」「成長進取板」及「科技創新板」,開展「靶向式」服務。結合山東省海洋產業特色,增設「海洋特色板塊」;探索市場化「人才+科技+資本」對接機制,推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板」。實施掛牌企業的動態管理,制定企業規範培育、警示摘牌等制度,篩選TOP100重點跟蹤服務,實現優勝劣汰、活水育企、有進有退、良性循環。
二是多元融合,完善「藍海股、藍海貸、藍海債」序列化融資體系,創立「企易融」品牌,打造中小企業融資優化方案提供商。與36家銀行開展戰略合作,綜合授信超過300億元。創新啟動「科技扶企計劃」「掛牌貸」「人才貸」等合作方式,推進「投保貸聯動」「投貸聯動」「投貸債聯動」等模式,梳理並融合適合民營企業的「藍海貸」產品230餘種。比如:與日照銀行推出「投貸聯動」大賽,以賽促貸,15天28家企業獲貸2.4億元;依託「藍海慧估」,與嶗山交銀村鎮銀行創設「估值貸」,創新銀行信用貸款新模式等。紮實推進「藍海債」,備案發行45億元服務實體經濟。創新設立全國首隻中小企業扶持計劃,首期5000萬元,以可轉債方式投向種子期、天使期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已投資1400萬元。
三是搭建平臺,匯聚私募股權基金機構。創新金融「共享經濟」理念,在全國區域性市場首家設立私募基金孵化器——藍海基金工場,打造私募基金「募、投、管、退、轉、包」全鏈條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已有中金、中經、盛景等195家私募基金及投資類機構入駐,基金規模預計160億元以上。設立「基金板」,展示基金及基金管理人103只/家,總規模超過600億元。與市場監管、大數據等部門數據信息聯通工作有序推進,目前正積極推動有限合夥企業份額出質業務試點。
四是優化流程,股權託管服務更加深入。結合銀保監會商業銀行股權託管辦法,進一步優化股權託管業務流程,比銀保監會要求提前半年完成青島轄區商業銀行股權登記託管確權工作。省內農商行和村鎮銀行託管業務獲得準許,已完成111家非上市銀行股權託管工作,託管銀行股權1481.35億元。承接部分新三板摘牌企業託管工作。成功服務青島農商行、海容冷鏈IPO,成為全國首家服務農村商業銀行成功上市的區域股權市場,也是全國首家託管解決企業「三類股東」問題的區域股權市場,具有較強的開創和實操意義。
五是培訓路演,提升中小微企業規範化水平。與深交所合作打造「科技金融」常態化線上路演,建立「線上+線下」路演機制,組織路演32期,服務企業170餘家,其中21家企業實現融資8.1億元,融資率達13.1%。創設「藍海匯智」系列化培訓品牌,開創「藍海薈行」服務品牌,組織企業走進上交所、海爾、特銳德等調研學習,累計舉辦120餘期,培訓企業2200餘家次,6300餘人次。
全力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掛牌公司的發展壯大,客觀上要求著去更符合市場規模的市場平臺上進一步進行融資發展,藍海股交中心在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有哪些嘗試?
常欣:資本市場本身就應該是一個雙向機制,有升有降。應參考甲A聯賽的模式,建立升降級機制。一方面,能夠培育孵化中小企業積極登陸資本市場,並逐步做大做強,從而從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轉板到更高的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對於更高層次資本市場來說,特別是新三板,也需要打造一個有進有出的生態,將有些企業從新三板退下來繼續由區域股權市場規範、培育。
截至目前,藍海股交中心已有2家託管企業實現A股上市,12家民營企業登陸新三板,50多家企業啟動「新三板」,5家企業實現併購。藍海股交中心成功服務青農商行、海容冷鏈兩家青島企業IPO,成為全國首家服務農村商業銀行成功上市和首家託管解決企業「三類股東」問題的區域股權市場,具有較強的開創和實操意義。
同時,近幾年我們與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日本東京交易所、韓國交易所、澳交所等海外資本市場做了一些緊密的對接,已有2家企業啟動海外上市。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暴發的新冠疫情,對山東及青島的經濟和企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藍海股交中心在服務企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常欣:面對疫情,藍海股交中心在全國同行業率先推出多項舉措,積極為企業紓困解憂,用有效、精準、有力度的舉措,緩解掛牌企業、會員機構生產經營困難,伴企業共成長、共渡難關。
具體來看,包括獎勵向疫區捐物捐資的會員機構,結合實際捐助行為,依據會員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進行獎勵;提高股權託管效率,非上市商業銀行及股份公司股權託管確權工作採用「線上+線下」的網絡確權方式;提高私募可轉債發行效率,為募集資金與疫情防控有關的發行人建立「綠色通道」,優先審核優先備案,切實提高服務效率;支援疫區企業免收年費,對以捐贈資金、物資等形式支援疫區且數額較大的掛牌企業,經核實後免收2020年度掛牌年費等。(本專欄由中國證券業協會與證券時報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