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的金婚故事

2020-12-15 嶽陽網

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揚飛 通訊員 夏凡

又是一年七夕。每到這時,汨羅市歸義鎮友誼河社區的金婚夫妻龍振武、楊覺非總會回憶當年相識相戀的日子。老人笑著說,「我們幾次分開、相聚,跟牛郎織女相似。」

龍振武老人今年82歲,老伴楊覺非比他小3歲,兩人是初戀也是一生摯愛,已攜手走過54個春秋。聊起青蔥歲月,兩位老人的內心不再平靜。

1964年,龍振武經舅舅介紹,認識了剛大學畢業在株洲攸縣山區教書的楊覺非。同為教師,且為人真誠,兩人初次見面便情投意合。雖分處汨羅、攸縣兩地,未能阻止兩顆炙熱的心聚在一起,3年書信往來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此後,又巧遇「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機會。利用這座「鵲橋」,楊覺非將工作轉到了汨羅。「牛郎織女終於相會了!」

到汨羅後,楊覺非分到了高家坊教書,龍振武在城區。這期間,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龍新宇。

「孩子長到3歲半極其聰明伶俐、能歌善舞,還會背毛主席語錄。」龍振武回憶,龍新宇感冒了帶去醫院,醫生把名字寫錯了,孩子還會說「阿姨阿姨,名字寫錯了 我是『宇宙』的『宇』。」

誰都沒想到,因為在學校的一次意外摔倒致頭部受傷,未滿4歲的龍新宇不幸夭折。這對夫婦倆打擊不言而喻。現在提起,兩位老人仍難掩痛惜。

後來,楊覺非終於調在了城區工作,夫妻倆又生育了一兒一女,從此一家人家庭和順、事業順利,直到1998年。

那年,剛退休不久的楊覺非因高血壓中風致身子半邊癱瘓,喪失了勞動能力。夫妻倆原本設想的閒適退休生活落空。

兒女都當了教師,每日教書育人工作繁忙。龍振武擔負起老伴的日常起居,買菜做飯,幫老伴洗澡洗衣,近處散步就相互扶持,遠點就騎著三輪車載著,在家就一起打撲克、下彈子棋,22年如一日。

龍振武悉心照顧老伴的日常起居,買菜做飯,幫她洗澡洗衣,近處散步就相互扶持,遠點就騎著三輪車載著,在家就一起打撲克、下彈子棋,22年如一日。

為了避免老伴二次中風,龍振武老人在飲食上特別注意清淡和食量,還定期帶老伴去醫院體檢。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伴中風情況得到控制。在這之餘,他還寫了回憶錄、遊記、詩共10多本,並志願打掃所在街巷已整整10年。

提起兩位老人,鄰居們無不點讚,「少年夫妻老來伴,這是我們社區的模範夫妻。」

「我們夫妻在一起這麼多年,從來沒講過傷感情的話,恩恩愛愛到白頭。」龍振武說,從青絲變白髮,54年一瞬而過,過得真正快。如果說做過最浪漫的事,真的就是人們常說的一起慢慢變老吧。

七夕節,龍振武老人也特別向大家分享自己關於愛情關於婚姻的看法,「我覺得戀愛是愛人,不是愛財產。過去也有這個話,『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專門建立在經濟上的愛情是不穩固的,建立在事業上、為他人著想的基礎上,才能夠鞏固。」

相關焦點

  • 聽金婚老人講述他們的浪漫故事!番禺區將舉辦慈善金婚盛典活動
    記者11月14日獲悉,番禺區民政局、番禺區慈善會將於11月21日舉辦「夫慈婦善·興家百年」慈善金婚盛典活動,活動將邀請區域內十多對夫妻現身說法講述家庭幸福的秘訣,「曬」出婚姻保鮮的秘籍,分享他們50年婚姻的經營智慧,向社會傳遞互相扶持、和睦幸福的婚姻價值觀,讓好家風深深紮根在每個人的心中。
  • 細思極恐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
    ――《詩經·小雅·大東》《牛郎織女》是中國傳統民間神話故事,一般認為故事最早以周代《詩經·小雅·大東》的內容為雛形,歷經千年,口口相傳。與這個故事相關的重要節日便是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女兒節」。相傳七夕節晚上坐在葡萄架下,還會聽到牛郎織女互訴衷腸。
  • 從神話到影射國情:近代作家對牛郎織女故事的重塑
    無論是20年代以張碧梧為代表的專注通俗文學創作的「守舊」文人,還是30年代關注農村社會的作家孫松青與蓉舫,抑或抗戰時期的進步作家吳祖光和阿英,他們在對牛郎織女神話故事進行改編重寫的過程中都有一個不謀而合的共識,那就是自覺不自覺地賦予了這個神話故事作為某種思想情感或者社會現象的載體的功能,在牛郎織女這件古老的神話故事外衣下裝置了特定時代的現實之核。牛郎織女神話故事在我國流傳已久。
  •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悲劇,何必如此懷念!
    牛郎織女是一齣悲劇故事,他倆根本就不合適,註定了天各一方。很多人都怪罪王母,其實她是按照天庭制度辦事的,這點沒什麼好說的。這場悲劇故事的導演是那頭老牛,牛郎每天把老牛餵的飽飽的,老牛自認為是報答牛郎,出了個餿點子拿走織女的衣服。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我們所說的愛情故事。直到漢代,其愛情故事的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七夕故事已經有了雛形。
  • 聽金婚老人講述他們的浪漫故事,為半世紀牽手點讚
    由番禺區民政局、番禺區慈善會主辦的「夫慈婦善·興家百年」——首屆(2020年)廣州市番禺區慈善金婚盛典在華南碧桂園體育館舉行。讓我們提前分享他們的浪漫故事吧!是一路相伴張玉棠老人:人這一生,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在走是幸福。於是,他們用愛去跨越千山萬水,也在彼此的眼中看到最美的風景。
  • 秒懂三千問|牛郎織女的故事你知道嗎?
    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秒懂星球的文學分享節目:【秒懂三千問】我是宇宙第一英俊博學的、你們的朋友:秒懂超人~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嗎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派天兵天將來將織女帶走~(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為了防止織女再下凡去與牛郎相見王母拔下頭上簪子隨手一划,就出現了銀河波濤洶湧的銀河將牛郎織女隔開
  • 牛郎織女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
    這一天它是中國的情人節,因為傳說這一天在天河岸邊會有喜鵲搭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兩人見面了。故事中說這個七仙女當中的織女,下凡在人間洗澡時,被牛郎看見了,兩人才結成夫婦。這個愛情故事,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段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因為這裡邊每個人都挺冤,都挺無奈,你比方說侄女,織女是這裡邊唯一的女主角,而且也是最無辜的一個,從理性上講其實織女本身根本就沒想到他那跟牛郎有這麼一段姻緣。說這個事之前,大夥應該清楚,侄女的地位是典型的富二代,因為他爹的是玉皇大帝,他母親是王母娘娘。
  • 聽了幾千年的神話故事竟然真實存在,牛郎織女並非只是傳說
    孔雀東南飛、牛郎織女等等。這些愛情故事或精彩或曲折或感人肺腑,男女主對愛情的熱愛與忠貞讓世人佩服歌頌,也被代代傳承。其中牛郎織女的故事尤為熟知,在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的領域也是比較廣。其中原因可能是故事男主出身於農間,而古代勞動人民佔多。
  • 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課文解析,學生更深入了解,中國民間故事
    牛郎織女 (一)《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敘述了牛郎的身世經歷,以及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織女的經過。同學們,接下來請仔細讀課文,讓我們了解這個美麗的民間故事,感受民間故事的魅力。學生先學一下這篇課文的生字詞部分。
  • 女裝哆啦A夢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我仿佛之前聽了個假版本?
    女裝哆啦A夢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我仿佛之前聽了個假版本學校的同學在談論星座的故事,大雄卻把「星座」聽成了「正坐」,還被嘲笑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博學的哆啦A夢決定給大雄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在哆啦A夢版本的故事中,哆啦A夢扮演織女,大雄扮演牛郎。很久很久以前,在天上銀河的河畔邊,住著一位叫織女的仙女,織女的父親看織女一生都沒裝扮過,心生憐惜所以決定把織女嫁給河對面辛勤勞作的牛郎。
  • 在七夕這天,讓我們一起羨慕這一對對金婚夫妻
    在七夕這天,讓我們一起羨慕這一對對金婚夫妻 2020-08-25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郎織女簡筆畫圖片大全,七夕牛郎織女簡筆畫簡單又漂亮
    每年到了七夕最容易聯想到的應該就是牛郎和織女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從小就耳熟能詳,小時候書本裡都有關於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如果是要畫關於七夕的主題畫,那麼牛郎織女簡筆畫是必不可少的,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簡單又漂亮的牛郎織女簡筆畫圖片大全,這些簡筆畫很簡單,即使是零基礎學畫畫的也能很快的畫好
  • 宇宙生活之牛郎織女的故事
    牛郎織女團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在七月初七這天,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直到現在,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希望自己學到的技能,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 在和順聽牛郎織女 傳說
    「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發生地據考證發生在和順縣境內松煙鎮南天池、牛郎峪一帶,地處太行山中段,海拔1800米的天河梁橫亙南北,將南天池村與世隔絕,以天河梁為中心,方圓二十裡的地域上有:牛郎峪、喜鵲山、南天門、天河池、老牛口等一系列「牛郎織女」故事相對應的地名,旖旎的自然風光、險峻奇特的山峰和村內雲霧繚繞,恰似天上人間,也形成了中國愛情故事的發生地。
  • 牛郎織女的故事:洩密罪+流氓罪+破壞規則
    中國古代牛郎織女愛情的神化傳說,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特別是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老婆孩子熱炕頭成為許多中國男人的夢想。娶上媳婦兒,生下孩子,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那叫暢快,美滋滋!下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牛郎依照老牛的話去偷仙女的衣服,仙女與牛郎結成夫妻。牛郎織女的故事,畢竟是神話傳說。但是,放在現實生活中解讀,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
  • 牛郎織女傳說發展演變
    牛郎織女故事一開始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見這樣,經過時間推移,人們不斷增加情節,故事日漸完善。最早的《詩經·小雅·大東》中寫:「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晥彼牽牛,不以服箱」。
  • 東營區文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金婚慶典晾出幸福生活
    10月23日上午,東營區文匯街道中山社區主辦 「愛在金秋重陽·攜手齊奏華章」金婚慶典紀念活動,轄區50對金婚老人參加此次慶典,晾出他們的幸福生活。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一條二十餘米長的紅地毯格外顯眼,前來觀禮的社區居民絡繹不絕,金婚老人們「同走金婚路」入場,社區居民和金婚老人家屬共同見證了這難忘的一幕。
  • 小學語文民間故事趣味之牛郎織女縮寫新編
    民間故事一般是指我們中國民間故事。都是一些幾千年來流傳下來,最精美的寓意深刻的作品。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最廣人人皆知的經典民間故事。課本中選擇的民間故事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理解和閱讀能力,按照流傳的故事原貌經過提煉加工編程。
  • 「牛郎織女」演進史
    浪漫悽楚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不過這一浪漫故事也經歷了千百年來的演繹。古人觀察天象,將牽牛星和織女星人格化而演繹成為一對夫妻。他們隔銀河相對,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是悲是喜,可想而知。其中舉了牛郎織女的例子:維天有漢,天上有條銀河,監(鑑)亦有光。照人有光無影。跂彼織女,織女分開兩腳,終日七襄,一天七次行進。雖則七襄,雖說七次行進,不成報章,織布不能成紋。睆彼牽牛,牽牛星兒閃亮,不以服箱,拉車可是不成。(餘冠英譯)這是「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