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揚飛 通訊員 夏凡
又是一年七夕。每到這時,汨羅市歸義鎮友誼河社區的金婚夫妻龍振武、楊覺非總會回憶當年相識相戀的日子。老人笑著說,「我們幾次分開、相聚,跟牛郎織女相似。」
龍振武老人今年82歲,老伴楊覺非比他小3歲,兩人是初戀也是一生摯愛,已攜手走過54個春秋。聊起青蔥歲月,兩位老人的內心不再平靜。
1964年,龍振武經舅舅介紹,認識了剛大學畢業在株洲攸縣山區教書的楊覺非。同為教師,且為人真誠,兩人初次見面便情投意合。雖分處汨羅、攸縣兩地,未能阻止兩顆炙熱的心聚在一起,3年書信往來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此後,又巧遇「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機會。利用這座「鵲橋」,楊覺非將工作轉到了汨羅。「牛郎織女終於相會了!」
到汨羅後,楊覺非分到了高家坊教書,龍振武在城區。這期間,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龍新宇。
「孩子長到3歲半極其聰明伶俐、能歌善舞,還會背毛主席語錄。」龍振武回憶,龍新宇感冒了帶去醫院,醫生把名字寫錯了,孩子還會說「阿姨阿姨,名字寫錯了 我是『宇宙』的『宇』。」
誰都沒想到,因為在學校的一次意外摔倒致頭部受傷,未滿4歲的龍新宇不幸夭折。這對夫婦倆打擊不言而喻。現在提起,兩位老人仍難掩痛惜。
後來,楊覺非終於調在了城區工作,夫妻倆又生育了一兒一女,從此一家人家庭和順、事業順利,直到1998年。
那年,剛退休不久的楊覺非因高血壓中風致身子半邊癱瘓,喪失了勞動能力。夫妻倆原本設想的閒適退休生活落空。
兒女都當了教師,每日教書育人工作繁忙。龍振武擔負起老伴的日常起居,買菜做飯,幫老伴洗澡洗衣,近處散步就相互扶持,遠點就騎著三輪車載著,在家就一起打撲克、下彈子棋,22年如一日。
龍振武悉心照顧老伴的日常起居,買菜做飯,幫她洗澡洗衣,近處散步就相互扶持,遠點就騎著三輪車載著,在家就一起打撲克、下彈子棋,22年如一日。
為了避免老伴二次中風,龍振武老人在飲食上特別注意清淡和食量,還定期帶老伴去醫院體檢。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伴中風情況得到控制。在這之餘,他還寫了回憶錄、遊記、詩共10多本,並志願打掃所在街巷已整整10年。
提起兩位老人,鄰居們無不點讚,「少年夫妻老來伴,這是我們社區的模範夫妻。」
「我們夫妻在一起這麼多年,從來沒講過傷感情的話,恩恩愛愛到白頭。」龍振武說,從青絲變白髮,54年一瞬而過,過得真正快。如果說做過最浪漫的事,真的就是人們常說的一起慢慢變老吧。
七夕節,龍振武老人也特別向大家分享自己關於愛情關於婚姻的看法,「我覺得戀愛是愛人,不是愛財產。過去也有這個話,『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專門建立在經濟上的愛情是不穩固的,建立在事業上、為他人著想的基礎上,才能夠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