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順聽牛郎織女 傳說

2020-12-14 記者杜利勇
和順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
風景秀美的南天池村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七夕,古老而又神秘,浪漫卻不乏含蓄。在七夕之夜,仰望星河,每每念及宋代詞人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無不令人憧憬於牛郎織女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無邊浪漫。

本期,讓我們在七夕來臨之際,走進太行深處,走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和順縣,一起上天河梁、爬喜鵲山、登南天門、訪牛郎峪、鑽牛郎洞穴,看織女洗澡的天河池,聽老人講述民間故事。相信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與「牛郎織女」這個美麗的傳說交織在一起,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傳承人講那神秘的傳說

和順地處太行山之巔,位於晉冀兩省交界,一向有「太行襟腰,清漳綴帶」的美譽。這裡地勢獨特,重巒疊嶂,壁立千仞,林海蒼茫,松濤如煙,千山披綠、萬笏朝天,百鳥爭鳴,牧歌晚唱,自然風光十分旖旎。太行百裡大斷崖,陽曲山莽原幽谷古溶洞,可謂秀甲太行。更有許多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和民間傳說,譬如比北京山頂洞人還早一萬四千多年的背窯灣古人類遺址,譬如供奉著相傳是五帝之一的顓頊的母親樞姑氏的合山懿濟聖母廟,譬如走馬槽上的黃巢寨,等等。仿佛王母娘娘從銀河裡掬了一把珍珠,不經意撒在了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和順歷史悠久,孕育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也因這個優美的民間神話傳說而在中國人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2006年12月13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和順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2008年6月7日,國務院將和順縣「牛郎織女愛情傳說」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春,和順縣被山西省文化部門命名為「山西省首批民族傳統節日(七夕節)示範保護地」。

山西省社科院院長李留瀾到和順進行實地考察後說,該縣松煙鎮牛郎峪、南天池村一帶的地名和傳說對應非常完整,在全國實屬罕見,地名不是隨便杜撰的,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發生地據考證發生在和順縣境內松煙鎮南天池、牛郎峪一帶,地處太行山中段,海拔1800米的天河梁橫亙南北,將南天池村與世隔絕,以天河梁為中心,方圓二十裡的地域上有:牛郎峪、喜鵲山、南天門、天河池、老牛口等一系列「牛郎織女」故事相對應的地名,旖旎的自然風光、險峻奇特的山峰和村內雲霧繚繞,恰似天上人間,也形成了中國愛情故事的發生地。

在這裡,保留著牛郎織女文化的諸多記憶,牛郎織女的傳說更是祖輩相傳、傳承不絕,幾乎人人都能講述。說到這裡,你是否對這個神秘的地方也頗感好奇:這裡究竟是什麼樣?當地流傳的故事又是什麼樣?接下來,讓我們聽聽牛郎織女故事傳承人王秉毅,給我們講述那遠古神奇並極具神秘的愛情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牛郎峪村有一家三兄弟,老大老二下地勞動,剩下老三上山砍柴放牛,於是村裡人都喊他牛郎。一個晴空萬裡、豔陽高照的日子裡,牛郎趕著牛群來到村前的青水河邊,牛群在那裡喝水,他便爬上河邊的一棵大柳樹上吹笛子。一曲終了,搭手遠望,突然看到青水河上遊不遠處的水塘邊,飄來一群仙女的身影。只見仙女們來到水邊,說笑著褪去身上的衣裙,轉眼間嬉戲在水中。牛郎痴痴地看著,竟沒聽見樹下有人急切地喊他:「三娃子,你還不趕快去偷拿一件裙袍,留住一個仙女,娶回家裡做媳婦!」牛郎壯了壯膽,便悄悄上前拿走一件衣裙。原來,七個仙女中最小的那個,早就順著悅耳的牧笛聲發現了樹上的牛郎。浴罷,她便藉故留在了人間,與牛郎恩愛成婚。誰知就在牛郎和織女共同生活的兩年多時間裡,天宮王母娘娘早已差人在四處尋找七仙女了。當得知小女已在人間與牛郎成雙成對、耕種勞作、生兒育女時,王母娘娘大發雷霆,遂派天兵天將下到人間,生生拆散了這段姻緣。牛郎在痛失織女之後,便用籮筐挑著一雙兒女,一路奔波追趕到南天門外。這時,只聽得遠處天鼓隆隆、電閃雷鳴,王母娘娘狠心地拔下頭上的金簪,劃了一道閃電,將牛郎隔開在天河梁下。

一年後的七月初七,王母娘娘念及人間牛郎盼妻悽苦、思子心切,便允許織女在天河上與牛郎及兒女們團圓。這天夜晚,當村裡婦女紛紛在自家院裡擺放瓜果,遙望織女星時,在村頭東北到西南方向,便能看到一條明亮的天河。只見遠處天際間閃爍著一束潔白的星光,剎那間,織女來到人間,彎彎的月兒輕步掠過,牛郎與織女全家人自由而甜蜜地相擁在一起,沉靜在愛的漩渦裡。老百姓仰望天河,無不在心裡默默為他們的團聚而祝福……

在牛郎織女傳承人王繼升的手抄本中記錄得更加詳細:「牛郎每天清晨前往喜鵲山上牧牛,在坡地上耕田種植玉茭,在山溝邊種下豆子,還從山崖上採來石片石塊蓋起一座房子;織女也從不閒著,採來桑葉在家裡養蠶,每當牛郎耕田放牧回來,就給牛郎端上熱氣騰騰的小米粥和玉米餅……」那麼多生動具體的情景細節,有板有眼,這絕不是哪個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所能穿鑿附會的。

在南天池、牛郎峪一帶,還有許多和牛郎織女傳說有關的說唱韻文,這種始於漢代的牛郎織女故事的藝術形態,琅琅上口,容易記憶,很是罕見,它是牛郎織女文化豐富性、多樣性的見證。南天池村民馮小三是「牛郎織女」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之一,他著重傳承牛郎織女的說唱韻文《小落腔》。目前馮小三自辦20多人的小落腔劇團,每年七月初七進行演出。共有劇本30多本,僅反映牛郎織女故事的就多達10本,如《敬神記》《八府神仙》等。

聽完傳承人講那美麗而又神秘的神話故事,你是否對這裡充滿期待?接下來,讓我們在村民的帶領下,走進南天池村、牛郎峪村,在如畫風景中感受浪漫情思。

世外桃源處覽別樣風光

在和順縣東部山區松煙鎮境內以天河梁為中心,方圓20公裡的版圖上,牛郎溝、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廟、織女廟、南天門、金牛洞、老牛口、牛頭山、相思背、喜鵲山等一系列與「牛郎織女」相對應的地名和當地老百姓的口口相傳,印證著「牛郎織女」美麗的愛情故事。

孟秋時節,驅車前往位於和順縣城東20公裡處的牛郎峪村,只見崇山峻岭間,山色綠得蒼蔥,天蓋藍得通透,鳥兒啾得舒婉,風兒撩得怡暢,令人無不感慨:「這真是一個連神仙也眷戀的好地方!」

首先來到天河梁腳下。天河梁,是太行山在和順縣境內的一支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肉眼目及綿亙數十公裡。當地百姓世代流傳說,這就是當年王母娘娘用銀簪生生隔開牛郎織女的天河的源頭所在,滾滾九天銀河,就是從這裡發源的。

沿著古河道繼續前行,路邊粗壯的楊柳,搭起一穹綠廊;嶺梁上扶疏的松林,蒼翠茂盛;葳蕤的灌木,蓬勃雍容。在喬灌世界的間隙,是忽寬忽窄、忽長忽短的農田,綠錦般鋪在飛鳥出沒的淺蔭裡。

這裡如同一處世外桃源。綠蔭深處,閃現出一堵堵褐紅色石頭牆,這些牆全是用褐紅色石塊疊砌而成:石縫間的灰漿,雖早已脫落,但依舊顯現出一道道古老滄桑的痕跡。接著又是一堵,兩堵……每堵紅石牆頂部,都有著同樣顏色的石板瓦片,每片石板瓦足有一平方米大小,從上到下一片一片參差錯落疊放著。石板瓦的間隙處,長著一些雜草,襯託著石瓦上毛茸茸的黛綠色青苔,告訴人們這裡曾是當地莊稼漢的住所。現在人遷屋空,遺留一所所殘存民居,透露出縷縷古樸厚重的遠古氣息,似有即刻撲面而來之感。

天河梁雨後的斜陽,依舊躲在雲層裡,給棉絮似的雲團鑲上了一道道金邊。山上斜徑被茂密的野草覆蓋,小徑也被那些有名無名的山花點綴著。紫色的薰衣草,黃色的北黃芪,自由散漫地隨地鋪陳;殷紅色的吊金鐘,猩紅色的山丹丹,仿佛是點燃晚霞的紅燭,寧靜地燃燒著,無限爛漫;還有翩翩欲飛的蝴蝶蘭,蜿蜒欲竄的狗尾巴花,海星般碩大的牛舌頭草,芝麻開花模樣的野竹節……仿佛踏入仙境。那山梁更呈現出一派靜謐的斑斕,而那山坳則流淌出一股沁潤的芳馥……當人們到達兩個山嶺相接的凹地時,一座青石砌築的「南天門」,突兀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南天門」沒有想像中那麼雄偉,千年歲月風霜剝蝕的門拱,只有丈把多高,六尺來廣。但它卻有著一種奇瑰真實的神韻:天門廊柱似的左右兩座山峰,隱約飄渺在雲霧裡;祥雲如織在草木花蕊間繚繞,雲雀在松針柏扇中翩躚;風兒似把瑤琴奏響,松濤又把天鼓輕敲。當人們從山下順著那條花徑,盤曲來到它的腳下仰視時,一種蒞臨天庭的妙幻感覺,不覺油然而生,恍惚南天門的那邊,便是玉帝王母的金鑾寶殿,便是九天仙女的瓊宮寢室。

當地村民們介紹,「南天門」是天界與凡界的分界,是天上神仙下凡的必經之地。當年天宮的九仙女們,就是從這裡下凡來到人間的。幾千年前,這裡森林茂密,每年春夏至初秋時節,天河梁上雲霧朦朧、煙氣騰騰,特別是天上神仙下臨凡界時,更要布雲施霧,遮擋人間耳目,給周圍方圓數裡地籠罩上一份神秘色彩。

在村民的帶領下,筆者又翻過一道凹岙和一座梁峁,來到了離「南天門」五裡之遙的一處所在。

最早映入眼帘的,是一株碩大無朋的椴樹,嵌在天河梁一脈延伸下來的一段三丈來高的餘崖上,崖壁到此截然斬斷。遠遠望去,仿佛一隻巨臂擎著一頂玳瑁華蓋。在冉冉暮靄裡,孤零零的,張顯著一種落拓的天威。走近些了,隱約聽到潺潺流水聲,遠望那濃密黝黑的樹陰下,原來是一泓清泉,有兩丈餘闊,和樹蓋一般大小。清澈甘冽的泉水,從樹根抱定的石崖底下緩緩流出,娉娉婷婷,把濃蔭擁抱得嚴嚴實實,像在給仙女們的秀髮沐浴,然後又從池畔一個豁口汩汩溢出。

當地村民介紹,這就是天馬池,是當年王母娘娘派天神捉拿七仙女時飲馬的地方。這裡的村子,因此叫「南天池」。七仙女下凡時,是在村北的清漳河裡洗浴的,河的東岸,才是牛郎的家鄉牛郎峪。七仙女是在那裡遇見牛郎並和牛郎相愛成親的。

在崖頂椴樹的身後,有兩座石條壘砌的小廟宇,高不逾一米、寬不過二尺。據說,一座是天神廟,一座是地王廟,都是擒拿七仙女立了功的神聖,玉帝才欽賜建廟,讓他們享受人間香火。當地人有些幽默,說玉皇大帝也小氣了,天神、地仙的享廟,還沒有兒童玩過家家的房舍大呢!

隨後,筆者來到牛郎的出生地——牛郎峪村,這裡緊挨董榆公路幹線,自古土地肥沃,風調雨順,獨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這裡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這裡的人們能耕善織,民風淳樸,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鄰裡和睦,井然有序。「牛郎就出生在這裡,以前村裡姓氏以青、曹、劉、張、崔為主,牛郎的舅舅就姓青,叫青似海。」同行的村民介紹,2012年全村111口人,土地206畝,大牲畜存欄40餘頭,人均純收入只有2100元,是一個偏僻窮困的小山村。目前,牛郎峪村整體搬遷到1公裡外的公路旁。如今,移民後的村寨,空曠寥廓,一片靜穆。但那些古老農舍,依舊默默地守望著銀河,一如既往地敘述著當年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地理名稱,串連起美麗故事

據和順縣誌記載,在和順縣南天池與牛郎峪村不到10平方公裡的境域中,至今保留著與牛郎織女故事相關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景物20多處,如今能見到的還有牛郎溝、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廟、織女廟、南天門、金牛洞、老牛口、牛頭山、相思背、喜鵲山等遺址。當地百姓世代傳承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和七夕風俗活動,這裡的整體環境與牛郎織女故事的情節和細節基本一致,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

接下來,讓我們在遺址中探尋牛郎織女的傳說。

牛郎溝:

牛郎溝內結姻緣,一雙兒女共團圓。

修屋墾田過日子,悠然自得心裡甜。

在牛郎峪村與南天門之間,是一條南北偏西走向的山溝,這便是牛郎溝。這裡山清水秀,溝深草旺,是牛郎幼年放牧的地方。村南蜿蜒一條山溝直通天河梁南天門。溝內溪水潺潺,經年不涸,兩處池塘山泉汪汪,是牛郎飲牛的地方。

牛郎溝內灌木叢生、荒草萋萋,夏日涼爽無比,秋冬可避風寒。溝中深處有一天然靠山崖洞,洞室較淺,相傳牛郎織女為躲避王母娘娘的追尋曾經在洞內居住。

如今,幽靜的山谷、清新的空氣,加上人文傳說的魅力,以及便利的交通,牛郎溝成為一個消夏避暑、追求野趣、陶冶身心的好去處。當地盛產的玉米、蕎面、小米、土豆、毛豆,以及土雞、土雞蛋等,均為絕無公害的綠色食品,令遊客回味不已。

八仙洞(又稱仙人洞):

八仙洞內住八仙,修身養性助民安。

倒騎毛驢張果老,先驢打滾揚塵煙。

在南天門東側的花山山腰有個天然石洞,人稱八仙洞或仙人洞。八仙洞終日霧氣漫天,四周百花叢生。相傳八仙在這裡修煉,太白金星等仙客常來這裡做客。

相傳很久以前,南天池村居民由八大姓氏組成,這八大姓氏恰恰就和八仙的姓氏相同,後來隨著人口遷徙,村內只剩下李、喬、鄭、趙等姓氏。八仙在南天池留下了許多故事和遺蹟,比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為幫助牛郎織女躲避天兵天將,派出自己的坐騎毛驢在山坡上打滾,揚起彌天塵土遮擋天兵天將的視線。

可惜的是八仙洞已被淤泥覆蓋多年,人們已無法直立進入。據村民講,前人曾進入其內,見洞內鐘乳石無數,且洞中有洞,上下錯落。

相思背:

相思背上話相悽,含情脈脈兩相依。

千裡順風來牽線,悲歡離合七月七。

相思背位於南天門左側,與花山相對而立。這裡曾是牛郎織女相會之處,由於織女不敢違抗天規,整日苦苦相思,終日以淚洗面,瘦弱的身軀更顯憔悴,故稱此處山脊為相思背。

民間相傳,千裡眼、順風耳被織女的這份真情感動,想幫助織女,可又怕織女下凡不歸,玉皇大帝怪罪下來,於是他們想不如帶牛郎上天庭來,既能解除織女的相思之苦,又不會違反天規,豈不是一舉兩得!

於是千裡眼、順風耳決定把牛郎帶到天庭與織女見面。順風耳把守著天庭,千裡眼騰雲駕霧來到牛郎峪,帶著牛郎飛到天上。

牛郎見到織女後,兩人緊緊相擁,熱淚盈盈,互相傾訴著思念之苦。可是,織女與牛郎相會的事還是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千裡眼和順風耳也被懲罰了,織女依然在那座山上眺望著、思念著。後來,人們就把那座山叫做相思背。現在村裡的青年男女談戀愛時,都要去那座山上,希望他們的愛情像牛郎織女一樣忠貞。

葫蘆堖:

牛郎放牧牛郎溝,織女陪伴帶葫蘆。

王母強行帶織女,針線葫蘆留在溝。

沿著牛郎溝緩緩而上,在南天池、相思背的下面,有一山頭名為葫蘆堖。其山勢甚為奇特:兩頭粗寬,中間細窄,酷似過去女人做針線用的針線葫蘆,故稱葫蘆堖。

傳說牛郎織女成親後,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牛郎在牛郎溝放牧,織女陪伴牛郎做針線活,夫唱婦隨,相濡以沫,後來織女被王母娘娘強行帶回天宮,織女做針線活的針線葫蘆就留在了牛郎溝,成了現在的葫蘆堖。

喜鵲山:

喜鵲山上喜鵲累,纖雲弄巧鵲橋會。牛郎織女得相見,悲喜參半話別離。

天河梁東南方向有座大山叫喜鵲山,很久以前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美不勝收。

有一天,從四面八方聚來無數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村裡老人說:「今天是七月初六,這些喜鵲是奉了王母娘娘之命,為明日牛郎織女的相會搭橋呢。」可是到了七月初七早上,所有喜鵲都不見了,人們漫山遍野尋覓,也沒有發現喜鵲的蹤影。七月初八一早,人們發現喜鵲紛紛飛回,喜鵲山上落滿了喜鵲毛。許多喜鵲頭上光禿禿、溼漉漉的,顯得十分疲憊。原來,它們前一天都飛到天河上為牛郎織女相會而搭橋。

天河梁一帶如今仍棲息著成群的喜鵲,它們分散在楊樹、槐樹上築巢生息,每到七月初七,這裡的喜鵲都會消失得不見蹤影。

類似的遺址還有很多,不勝枚舉。這些遺址歷經千年滄桑,卻並未蒙上歲月衰老的灰塵,反而因歲月的打磨而生輝,繼而續寫著它的豐沛與清幽。

有多少好山河,就有多少好故事;有多少好兒女,就有多少好傳說。千百年來,孕育在「和」與「順」兩個字中的精髓,就蘊含在這美好山河與美麗傳說中,就銘刻於牛郎與織女的子孫心中。

期待,在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與您相約!

本期人文讀本文字資料參考書籍:《歷史傳說在和順》《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和順》《和順牛郎織女文化》,文章有增減,由李娟整理。圖片由楊洋拍攝。

相關焦點

  • 唱響文化品牌 共促文旅繁榮——2020中國·和順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
    ③本報通訊員 程慧和順縣是華北地區極具特色的人文生態旅遊勝地,2006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2008年和順縣「牛郎織女傳說」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傳說之一「牛郎織女」的發源地,和順縣以「牛郎織女文化」為龍頭,南天池為中心、鵲橋文化園為支撐、太行民俗文化活動為主線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旅遊線路和輻射周邊的旅遊經濟圈。將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為特色,以景區開發、城市建設、環境治理為載體的太行明珠——和順推向全國。弘揚傳統文化,彰顯地域特色。
  • 第十屆中國·和順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啟動--雲遊山水太行七夕緣定...
    為全面唱響「中國和順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品牌,8月17日至9月上旬,晉中市和順縣將舉辦第十屆中國·和順牛郎織女愛情文化節暨 「全民休閒避暑旅遊月」活動。屆時,漢式集體婚禮、牛郎故裡民俗文化展示、七巧繡娘作品秀等活動輪番上演,讓各方賓朋在和順盡享自然,品味民俗,領略風土人情,感受清涼神韻。   和順歷史悠久,是華北地區極具特色的人文生態旅遊勝地,素有「天然空調」之稱。
  • 觀瀾丨牛郎織女的傳說,為啥跟山東沂源結緣?
    「天上銀河,地上沂河」,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牛郎織女傳說集曲折離奇、纏綿悱惻為一體,小時候看嚴鳳英和黃宗毅主演的《牛郎織女》,自此這個傳說就在心中念念不忘,但那時不知道這個傳說從我們山東區域就能找到「根據」。本屆七夕情侶節暨「鵲橋會」舉辦期間,記者來到牛郎織女傳說之鄉——沂源縣燕崖鎮,從現場體驗到這一傳說的魅力。
  • 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與流布
    生於天地之間,浩瀚的星空、蒼莽的大地帶給人類無盡遐想,自古至今產生了數不清的天、地、人的動人故事,牛郎織女傳說作為這類故事的代表,流傳在華夏大地、播布於漢字文化圈中,歷久彌新。  遙看牽牛織女星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遙望星空展開想像的結果。
  • 聽了幾千年的神話故事竟然真實存在,牛郎織女並非只是傳說
    孔雀東南飛、牛郎織女等等。這些愛情故事或精彩或曲折或感人肺腑,男女主對愛情的熱愛與忠貞讓世人佩服歌頌,也被代代傳承。其中牛郎織女的故事尤為熟知,在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的領域也是比較廣。其中原因可能是故事男主出身於農間,而古代勞動人民佔多。
  • 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避暑勝地,太行深處和順縣
    這裡是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傳說之牛郎織女的發源地,是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相關傳說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著許多相關的古地名:牛郎洞、金牛洞、喜鵲山、南天門、天河池等相關地名。這裡是著名的消夏避暑勝地,早在春秋戰國是趙國王侯貴族的避暑之地。
  • 牛郎織女傳說發展演變
    牛郎織女故事一開始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見這樣,經過時間推移,人們不斷增加情節,故事日漸完善。最早的《詩經·小雅·大東》中寫:「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晥彼牽牛,不以服箱」。
  • 中國民間傳說——郵票欣賞之《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分別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它是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的以中國四大愛情傳說之一為題材的《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特種郵票(2010--20),於2010年8月16日即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民間的「七夕節」期間在全國發行,此次發行的郵票一套四枚,分別是「盜衣結緣」、「男耕女織」、「擔子追妻」、「鵲橋相會」,四枚郵票面值均為1.20元。
  • 女裝哆啦A夢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我仿佛之前聽了個假版本?
    女裝哆啦A夢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我仿佛之前聽了個假版本學校的同學在談論星座的故事,大雄卻把「星座」聽成了「正坐」,還被嘲笑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博學的哆啦A夢決定給大雄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 「邢臺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短暫的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邢臺民間傳說之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 《百家講壇》主講人李任飛談七夕:牛郎織女傳說寄託著人們的精神和...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作為古代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這個故事從古至今被反覆演繹,也成為很多人眼裡七夕節的來源。這個傳說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8月25日,在今年七夕節到來之際,四川日報採訪了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李任飛,他解讀了七夕節牛郎織女故事的來源。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牛郎織女」的金婚故事
    老人笑著說,「我們幾次分開、相聚,跟牛郎織女相似。」龍振武老人今年82歲,老伴楊覺非比他小3歲,兩人是初戀也是一生摯愛,已攜手走過54個春秋。聊起青蔥歲月,兩位老人的內心不再平靜。1964年,龍振武經舅舅介紹,認識了剛大學畢業在株洲攸縣山區教書的楊覺非。同為教師,且為人真誠,兩人初次見面便情投意合。
  • 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會從天文學角度能每年相會嗎 螞蟻莊園8月23...
    在螞蟻莊園8月23日的問答小題目提前來啦,傳說牛郎織女每年七夕相遇一年一會,那麼,從天文學角度上來說牛郎織女能每年相會嗎?下面小編就帶來這個問題的答案。  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會從天文學角度能每年相會嗎  答案:不能
  • 「牛郎織女」演進史
    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當作是中國的情人節。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的演變流逝,七夕節現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今天我們所過的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廣泛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在《詩經·大東》裡就留下這樣的詩句:「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 牛郎織女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
    這一天它是中國的情人節,因為傳說這一天在天河岸邊會有喜鵲搭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兩人見面了。故事中說這個七仙女當中的織女,下凡在人間洗澡時,被牛郎看見了,兩人才結成夫婦。於是就到山西和順,有一個很漂亮的地方,他們跑到這兒洗澡。這個時候我說織女是無辜的,這是因為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這洗澡是要脫衣服的,你穿衣服洗還怎麼洗。所以她們把就把衣服脫到岸邊,擱到草叢上了。然後在裡頭洗的差不多了,得趕緊回去穿衣服。可是織女的衣服沒了,這空山絕谷之中,四下沒有人了,怎麼找又找不著衣服。
  • 從神話到影射國情:近代作家對牛郎織女故事的重塑
    根據神話學家袁珂先生在《中國神話史》中所述,牛郎織女神話是經過長時期的民間口頭傳述,由零星點滴漸漸集成較完整的故事,其大致經歷了一個從天漢兩顆星宿之名演變成一對天神的戀愛神話,最後在民間世俗化為人神戀愛傳說的漫長過程[1] 315。現知最早的關於牛郎織女的文獻記載見於《詩經》中的《小雅·大東》篇:「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 秦觀的《鵲橋仙》,其愛情觀有別於眾多寫牛郎織女的作品
    一、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依據天象所創造的神話。織女星和牽牛星相距很遠,一個在銀河之北,一個在銀河之南,兩星隔河相對。只有在農曆的七月,這兩顆星看上去相距最近。於是人們根據這一天文現象,憑藉豐富的想像,創造了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在每年7月7號夜間由烏鵲搭橋,讓牛郎織女這一對夫婦相會。這個傳說產生於漢代,並廣為大眾所喜愛。二、關於鵲橋仙鵲橋仙,指的就是這一對終年分離,只有七夕才能相聚的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