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次元文化的入侵,COS這個原本我們所不熟悉的產業在中國也生根發芽,年輕一輩的童鞋們也都入駐該圈,原本靠自己喜好的「COS圈」逐漸商業化,甚至一度有許多「潛規則」門出現,好不熱鬧。
實際上,將自己打扮成acg作品中的形象,還原度越高越能激發同好,這些都是Cosplay受人喜歡的原因。而汪東城就是這麼一個玩轉二三次元的boy!他深入Cosplay圈多年,Cosplay的角色數不勝數,從《灌籃高手》到《美國隊長》,COS數量龐大,並且水準都頗高。
除了汪東城,徐嬌、楊洋等明星都玩過Cosplay。愛好這一娛樂的普通人更是數不勝數,每次漫展,都會出現大量吸引眼球的Coser男女。
身為小眾愛好的Cosplay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可是你們知道Cosplay也是能賺錢的嗎?
有一定名氣的Coser會接商單,能受邀參加漫展,做平面模特,甚至網遊的代言,出場費也慢慢升至普通模特的近百倍;製作COS服裝的專業製衣公司一年流水能上千萬;Cosplay競賽類真人秀節目《終極變身》靠著廣告狠賺一筆;國內頂級Cosplay社團杭州304、黑天工作室的周邊大賣,接下來還將自製網劇……
但在這股熱潮之下,目前頂級Coser收入仍比四線明星差很多,甚至不少Coser的商演收入只在萬元級別,可以說,目前這一塊仍是尚待開墾的處女地。
Cosplay對部分年輕人而言魅力在哪裡?
每次漫展,都是Cosplay愛好者的狂歡時間,他們可以在公眾場合穿著自己喜歡的角色的服飾到處玩,獲得大量目光。
小D可以說是資深二次元粉,已經工作兩年的她,還是經常去漫展看Cosplay,尤其喜歡劍網三,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可以實現自己的江湖夢啊。」
小S自己出過兩場COS,隨著年齡增大她已經不參與了,但是仍舊會關注,「因為扮演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很有成就感啊,和小夥伴一起努力也很『燃』的。」
國內Cosplay的起源與日本動畫在國內大面積傳播是有正相關關係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大量日本動畫進入國內市場,電視臺熱播《百變小櫻魔法卡》、《數碼寶貝》;《漫友》、《新幹線》等動漫雜誌也都在那個時間誕生,帶來了第一手日本動漫信息。
想像神奇、畫風美型、劇情熱血的日本動漫順利的俘獲了青少年的心。目前國內最頂尖的Cosplay社團基本都是當時建立的,包括杭州304和黑天工作室。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Cosplay與二次元天然相關,卻不意味著喜愛Cosplay的人群都是二次元,很多Coser並沒有看過原作,對人物性格並不了解,出COS是因為喜愛好看的衣服,這和喜歡lolita系服裝並沒有什麼不同,或者有些人更加直白,就是為了出名,走一條另類的成名之路。
這幾年的Cosplay圈子怪相叢生,經常出現「出格」的Coser,尤其是手遊的代言裡,為了吸引宅男的目光,屢次出現半裸或全裸的圖片,經過2014年文化部整頓之後,這種現象有所改善,但仍有一定市場。那是因為在一些男性的市場裡,穿著暴露版他們女神的服飾,更能引起他們的「性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OS圈屢次出現的「約炮門」,當初的「攝影十三」自稱不花錢約14歲至28歲女性,靠的就是那些不夠潔身自好的Coser,這番言論也引起COS圈愕然。今年B站拜年祭中的作品《拜年》便是諷刺這些事件的。
賣周邊、做道具、當代言,但頂級Coser的收入也不抵四流明星
Cosplay社團近年來越來越職業化、商業化,次元文化(旗下包含杭州304)和黑天工作室分別在2008年、2009年往商業化轉型,還有一些籤約Coser,畫冊、遊戲代言、漫展嘉賓……收入方式越來越多。
Cosplay服裝道具的製作也已經慢慢從小作坊、個人活動變為集團化,美萌社團本是廣州最專業的Cosplay社團,如今通過製作Cosplay服裝道具獲取不少收入,「一年的流水也有上千萬之多」紅龍娛樂CEO丁宇介紹。
而丁宇本人的紅龍娛樂,也非常努力的對Cosplay進行商業化。「《終極變身》第二期中不良人的COS其實就是直接從遊戲運營商掌趣拿錢;後來出現的《雛蜂》的COS也是有合作關係存在;第三期的主題是DOTA與LOL的遊戲對戰,紅龍娛樂與兩款遊戲的製作方也是可以建立合作關係的,第二季還會出現更多嘗試……」簡單來說,紅龍娛樂的《終極變身》在廣告變現上做出了很多有意的探索。
然而,知道Cosplay的人多是多了不少,很多人卻並沒有花錢購買的欲望。
在小娛的採訪過的十名二次元愛好者中,僅有一人為Cosplay花過錢,「二次元其實是95後00後的一代人,每個月手裡可能也就是500塊錢。到消費領域的話,可能是100塊錢。那你讓他們幹嘛呢,就這麼一點錢,不現實。」丁宇說。
因此我們所看到,市場如今容納的Coser並不算多,頂級Coser的收入也比不上一些三四流明星。
據內部人士稱,頂級的Coser年收入在五十到八十萬之間,每一次代言代言費在五萬以內,但是代言的機會不是很多,而且多半需要打包;漫展的出場費最高的一萬一天,但因為僧多粥少,基本會打七八折。
還有人向娛樂資本論爆料了確切的數字,黃靖翔的出場費六千一天,天誅焱五千。
除此之外,很多Coser還有副業,比如做服裝道具,還有人開淘寶店,比如kenn王爺、押切,小娛粗算了一下,kenn王爺的淘寶店月流水大概近萬元。
至於國內Coser的數量,丁宇認為國內的可能有500人,不過他是把能靠Cosplay吃飽飯的都算上了「每個地方都會有一支稍微不錯的Cosplay社團,」「每個月自己收入個五六千是很輕鬆的」。
在acg聯盟的創始人曾小建看到,國內的職業Coser大概只有五十人。因粉絲量和影響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收入,「年收入大概8萬到80萬不等吧。」他說。
但在職業Coser之外,民間其實還藏了大量的COS愛好者。
不過對於他們而言,Cosplay會帶來一些經濟壓力,以小娛的好友小J為例,她因為興趣拍攝了幾部古風遊戲的Cosplay,像這種最普通的化妝,一個五十起;有償攝影的話,一小時可能上百。
上面的只算撒撒水,花錢的大頭在服裝道具,一套衣服300算非常低的價格了,「隔壁《劍網三》隨便一套服裝就上千」,一把劍做工差點兩三百,精緻的一兩千也很正常。
Cosplay市場是否繁榮,更需要的其實是這種普通的Cosplay愛好者,「對這些獨立Coser首先是尊敬,因為我們也是這麼過來的。但我們可能在商業版面上會做到更好,這樣的操作會讓市場關注到我們。」次元文化的CEO「校長」說。
從小圈子轉型網劇,Cosplay社團如何升級產業鏈?
隨著這兩年網劇的大火,Cosplay社團也有了新的嘗試,比如網劇。
一些知名Coser微博上動輒有幾十甚至近百萬粉絲,並且粉絲的活躍度高於一些偶像明星,光出畫冊等周邊或許難以滿足粉絲的需求,收入也與明星藝人相差甚遠。高人氣曾經難以轉變為高收入,而將高人氣轉化成收入的另一種方式,就是Coser當演員,出演網劇。
據悉,紅龍娛樂將投入1500萬,與搜狐合力推出《魔遊紀》,其中的演員就是《終極變身》第一季的冠軍天誅焱。
黑天工作室曾在2014年就嘗試過《黑天咖啡屋》的網劇,在當時播放量是2200萬,微博閱讀量是1.04億,據黑天工作室市場部負責人王舟所說,第二季的數據可能是第一季的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