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爾點評,一個階段的愛情故事

2021-01-15 致令說娛樂圈

《卡羅爾》的故事很簡單。1950年代,一個上層社會的女人卡羅爾,愛上了一個商場的年輕女售貨員特蕾澤。兩人眼神相交的一瞬,一出由痛苦裡掙扎出快樂的愛情故事就本分地被講述出來。後半段,兩位主人公各自暫時棄絕了原本的生活而開車上路,也是愛情片裡常常可以見到的公路片元素。而女性與同性戀身份在時代環境中突圍,也並非特別新鮮的話題。關於女性掙扎的討論,《卡羅爾》的導演託德·海因斯和長期合作的攝影師埃德·拉赫曼(Ed Lachman)打造的五集迷你劇《幻世浮生》 (Mildred Pierce,2011)已經做過。

《卡羅爾》的重點全然不在情節,不在同性戀,甚至也不在愛情。導演關注的只是陷入愛情的人們內心湧動一切情緒,並透過獨特的光影和色彩塗抹出來。 影片昏暗的調子很容易就能被注意到。室內戲少有明亮的光,而夜景常有化不開的陰影,陰影中有大片動蕩不安的噪點,電影院裡,這些噪點毫無畏懼地跳動在銀幕上。託德·海因斯和攝影師埃德·拉赫曼使用了16毫米膠片,影片的噪點部分來源於這種老派材料的使用:它一方面使畫面更具五十年代的老式影像記憶,看上去有幾十年前老舊印刷品的粗糙感,另一方面,它也和影片中車窗上布滿的雨點鏡頭一樣,成為情緒的濾鏡。影片的色彩也像一份新印製,然而又年代久遠的雜誌,這觀感除了布景與美術對年代感的精確限定,也有16毫米膠片的作用。

此前使用這種膠片並獲得巨大成功的影片有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導演的《黑天鵝》,那部影片同樣有大量幽暗的室內戲,人物處於陰鬱而時時要爆發的狀態,攝影以一種極端的不穩定感令畫面冷冷地沸騰。陰影是《卡羅爾》光影遊戲的重要道具。卡羅爾和特蕾澤對愛的追求是艱辛的,她們勇敢地確認了對方的愛,但卡羅爾的家庭,特別是她的丈夫哈吉,成為他們難以逾越的障礙。這也使得陰影和昏暗的室內戲常常伴隨著哈吉出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時刻是哈吉在漆黑的夜晚去找卡羅爾的女友Abby。

哈吉儘管知道卡羅爾對女人有特殊的興趣,但他不願離婚。在卡羅爾和年輕的特蕾澤「奔逃」之後,尚不知情的哈吉拼命尋找卡羅爾,並來到Abby家中,哈吉認定卡羅爾躲在Abby家,Abby說卡羅爾並不在自己這裡,她拒絕了哈吉進屋的要求。作為上層人士,儘管極度憤怒,哈吉還是克制地站在門口。Abby關上門,門上有一小塊可看向屋外的玻璃,哈吉臉上的憤怒和驚恐就在這玻璃後凝固,這張由屋內燈光照亮的臉是畫面的最亮處。此時,Abby將屋內燈也關掉,畫面上的門頓時隱入黑暗,哈吉的臉也跌入濃重的深淵,只剩下被陰影包圍的痛苦的目光瞪視著鏡頭。除了出色的畫面,聲音也幫助導演將整個「感官」完整並豐滿起來。

這部影片的聲音處理是整個愛情情緒「感官」的重要維度。在特雷澤坐在轎車上回憶二人初見時,火車行駛的聲音從暗處隆隆地響起來,好像一股龐大的情緒湧動到觀眾的眼前,當我們真的以為有什麼龐大的東西要到來時,畫面上出現玩具火車巨大的特寫,而剛才隆隆地火車聲很快過渡到玩具火車行駛時扁平而枯燥的真實聲響。我們被迅速拉到了現實中。但兩種聲音的重疊,造出沉溺回憶許久之後恍然隔世的感覺。仿佛人對情感的回憶碾壓了現實的景象。這種來自內心的聲音時時出現,叫人深陷電影而不能自拔。電影最後,當特雷薩向卡羅爾走過去的時候的,攝影機突然抖動起來,畫面失去平衡,我們仿佛感受到這對將在一起的愛人內心劇烈的震動。整部電影像暗夜中湧動的河流,幾乎沒有一刻是穩定的。

拉赫曼在一次採訪中說:「這不是『西爾克』式的世界(指導演道格拉斯·西爾克創造的一種1950年代的典型電影印象),不是那種生造出來的人工世界,那是西爾克在1950年代後期用布萊希特的技巧制創作出來的,它高度程式化,風格化,有充分飽和的色彩,用各種奇巧來創造情緒。」拉赫曼認為西爾克的電影裡,美被當作一種「壓迫」來使用。西爾克通過自己的影片對當時美國價值觀做社會的和政治的評論,那個時代,價值觀從「它增長的物質主義和對未來的樂觀」中體現出來。

在這種氛圍裡,女人是被利用的,她們被壓抑在家中,在那種小鎮價值觀念中,一個階級共同體的價值比個人的欲望和需求更重要。《卡羅爾》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它依靠光影和聲音,而非敘事,讓個人慾望衝向那個時代的前臺,它的畫面打造了一個自然流動的、樸素的、柔軟的1950年代。時代的價值觀被流動的畫面衝刷出巨大的裂痕,卡羅爾得以靠意志將自己的魂魄撿回來,重新成為獨立的人,可以預見,她與愛人將帶著由柔軟中獲得的堅毅走向下一個解放的年代。拉赫曼說,託德·海因斯覺得自己的電影並非一出情節劇,他更覺願意想像它是「一個階段的愛情故事」。而它就像春日的土壤一樣,是活生生的。

相關焦點

  • 《卡羅爾》影評:奧斯卡影后布蘭切特演繹女同性戀
    然而同性戀在當時社會(50年代美國)是不被允許的,特芮絲的男友也認為她只是一時迷惘,卡羅爾的丈夫則請私家偵探調查取證,希望在離婚訴訟中讓卡羅爾失去女兒的撫養探視權。卡羅爾暫時離開了特芮絲,而在這段時間裡,她其實做好了一切要與她真正一同生活的準備。
  • 讀《卡羅爾》觀後感:一部值得引人深思的好劇!
    《卡羅爾》這部劇寫的是,這是一個霸道總裁和櫃檯小妹的故事。而且我覺得凱特的演技遇到了瓶頸,怎麼演都一個模式,有些動作和神情太凱特了。而這個本質上關於愛的故事,在我看來有點「情不知所起」就「一往情深」,也可能因為我異性戀東方價值觀的背景,造成理解上差異太大,完全無法動情。
  • 兩部高分小眾電影推薦,《丹麥女孩》,《卡羅爾》
    這一意外使艾納有了女性人格的《莉莉》,後者也成了靈感女神的妻子,使格爾達聲名鵲起,然而,隨著沉睡女性人格的覺醒,艾納開始憎恨自己作為男性的身體,他逐漸發現《莉莉》不僅是一種藝術存在,更是一種真實的自我,格爾達沒想到,這場比賽只是一個臨時性的舉措,卻為她的生命投下了一顆震撼炸彈,她應該如何繼續愛她的伴侶?最後,格爾達鼓勵艾納成為《莉莉》。
  • 《行屍走肉》:麗茲還是一個孩子,為什麼卡羅爾要殺了她?
    假若要問粉絲們哪個鏡頭會讓你終身難忘,或許有很多人都會回答第四季時,卡羅爾顫顫巍巍地舉著槍面對著麗茲的那個鏡頭。而這個鏡頭或許便是《行屍走肉》當中最為殘酷的畫面,無論換成是誰都不會像傷害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那麼,卡羅爾為什麼要殺了麗茲呢?
  • 淺談原創音樂番《卡羅爾與星期二》,一部高開低走的動漫
    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應當屬於剛剛建立不久的樂隊的狀態,靈感很多,但現實與想像大相逕庭;努力兼顧每一個細節,但最終往往不了了之;即使困難重重,卻依舊樂在其中。不否認,在現實中,的確存在於起步階段就能夠呈現驚豔四座的作品的音樂人或樂隊,但是這畢竟是少數,C&T顯然並不屬於這一梯隊。
  • 又一個半獸人,卡羅爾賽後感謝火箭,哈登樂翻天
    火箭和雄鹿目前還有一場比賽,在開賽階段火箭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被雄鹿翻盤。現在火箭陣容已經磨合成功,就看誰更強了。此外在過去20場比賽,哈登和威少再也不是各打各的,他們開始了配合。哈登和威少一快一慢完美融合。最關鍵是,威少找到了讓自己變得效率的辦法,就是不投三分專注突破終結和分球還有中投。
  • 語動漫:骨頭社這次下血本,《卡羅爾與星期二》註定封神?
    《卡羅爾與星期二》而今天小魚小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動畫,也是一部音樂番,而且是一定會記入動漫史的經典之作《CAROL&TUESDAY》,中文名《卡羅爾與星期二》!《CAROLE&TUESDAY》講述的故事很簡單,甚至有點老套。出生於貴族家庭的TUESDAY(特絲黛),苦於家人的不理解,決定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而在她的行李被盜,自己飢腸轆轆想放棄的時候,遇到了在街邊表演的CAROLE(卡羅爾),TUESDAY被CAROLE的琴音打動,不自覺流下了眼淚,兩人從此結識。
  • 期待《卡羅爾&星期二》之後,渡邊信一郎帶來下一個驚喜
    《卡羅爾&星期二》則幾乎原樣沿用了《星際牛仔》的世界觀,甚至可以看做是同一個時間線上的平行故事。除了音樂夢想的主線外,火星移民與母星地球的局勢關係,其實也是《卡羅爾&星期二》中的一條重要的暗線,也是最終「奇蹟七分鐘」那首《mother》誕生的動機。這樣的新舊對立的思辨,在賽博朋克的作品裡並不少見,渡邊對這個題材的挖掘把控,也確實具有一定深度。
  • 《行屍走肉》10:卡羅爾何時策劃這些的?尼根為何同意這個做法
    那麼,卡羅爾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策劃放走尼根的呢?在第十季的前期,低語者與倖存者還相安無事,還處於休養生息的階段。從前期卡羅爾的表現來看,她一直都在尋找著打破這一僵局的機會。02卡羅爾釋放尼根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上面就曾說過,在前期階段,人們都處於倦怠的厭戰期。
  • 9部超經典、高評分同性愛情電影推薦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那是一個永遠也無法抵達的夢。」今天就推薦大家9部超經典同性愛情電影,感受別樣的「同影」魅力。霸王別姬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 2019年動畫神作《卡羅爾與星期二》背後是硬核音樂
    從這個視點切入,將鏡頭聚焦到一名一心想成為音樂人的黑人少女Carole( 卡羅爾, 英文原意為「聖誕讚美詩」)和另一名白人女孩Tuesday(英文譯為「星期二」)身上。起初的不期而遇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孕育著即將來襲的驚濤駭浪……卡羅爾和星期二(居中的兩人)和圍繞在其身邊的角色們。
  • 《卡羅爾》預告 魯妮·瑪拉與布蘭切特相知相戀
    《卡羅爾》預告 魯妮·瑪拉與布蘭切特相知相戀 時間:2015.08.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行屍走肉》10:作為最後一個元老級的原創人物,卡羅爾會死嗎?
    儘管這個惡貫滿盈的反派已經領了便當,但是卡羅爾的心結並沒有釋然,反而有加重的跡象。那麼,這是否會預示著在下一集當中卡羅爾會是下一個離開《行屍走肉》的人呢?自從阿爾法殺死卡羅爾的養子亨利之後,卡羅爾就變得不一樣了。
  • 卡羅爾與星期二——讓兩顆孤單的心相遇
    《CAROLE&TUESDAY》別名卡羅爾與星期二是由渡邊信一郎擔任總監督,骨頭社進行製作的神仙音樂動漫番。它感人的畫質就不用說了,看看那每一幀的精緻畫面,看看那漂亮的光線與渲染。等等單單看到骨頭社我小白石就應該要吹爆它。好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部神仙動漫吧。
  • 《卡羅爾》:電影結束時,你會不情願地離開電影中的溫柔世界
    《卡羅爾》:該電影由Cate Blanchett主演,根據Patricia Highsmith 1952年的小說《鹽的代價》改編而成,這是一個值得一看的愛情故事。一個穿皮大衣的「金髮女人」「心不在焉地用一隻手拍了拍手套」,走過來買了一個給孩子的禮物。從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一次尋常的邂逅——這位女士挑了一個玩偶,付了錢就離開了——但Highsmith寫道,她「感覺有點不對,頭暈目眩,幾乎要昏厥,但同時又精神振奮,仿佛看到了一個幻象。」在現實生活中,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 徐曦︱幼兒版、郵票、餅乾盒:卡羅爾對「愛麗絲」的商業開發
    照此定義,劉易斯·卡羅爾創作的愛麗絲故事,絕對算得上是超級大IP。自《愛麗絲漫遊奇境》(1865)和《愛麗絲鏡中奇遇》(1871)出版以來,直接改編自愛麗絲故事的文化產品種類繁多,包括漫畫、繪本、猜謎書、電影、電視劇、歌劇、音樂劇、芭蕾舞劇、桌遊、電子遊戲;而受到愛麗絲故事啟發或是化用其中情節、角色而衍生的周邊產品更是數不勝數。上到高端奢侈的珠寶時裝,下至反抗批判的迷幻搖滾,愛麗絲的身影無處不在。
  • 卡羅爾與星期二:姐妹倆以獨立音樂人出道,尋找傳說製作人
    在經歷了一集總集篇之後,卡羅爾與星期二這部高質量音樂番又迎來了主線的發展。在選秀結束後,姐妹二人正式以歌手身份出道,而她們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選擇怎樣的經濟公司,而第13集正是經紀人加斯以及卡羅爾與星期二圍繞出道所發生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本集的內容。
  • 《韓劇如何講故事》:如何寫出一個讓人慾罷不能的愛情故事?
    這19年間,韓劇一直更新迭代,為全世界的觀眾提供一個又一個的爆款,塑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理想型」。每一個又甜又酥,又苦又虐的愛情故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對我們的小心臟造成一萬點暴擊。韓劇無疑成為了現代女性的精神鴉片。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韓國的編劇是當今世上寫愛情故事最厲害的人。雖說韓劇套路多,但條條都能通我心。每天走在它的套路上,卻每次都看到新的風景。
  • 討論|被馬刺買斷的卡羅爾,還有機會涅槃重生嗎?
    根據知名爆料記者Shams報導,馬刺本賽季的新援德馬雷-卡羅爾已經與馬刺隊完成買斷協議,在度過48小時的澄清期後,卡羅爾將與紅隊籤約。馬刺的這一操作可謂是得不償失,目前馬刺的戰績是23勝31負,距離西部第八還差5個勝場,他們正在衝擊季後賽,從表象來看,在這個階段買斷卡羅爾有些難以理解,另外今年是他們與卡羅爾籤約的第一年(馬刺與卡羅爾籤約的合同為3年2065萬美元)。第一年就分手,這樣的操作確實有些匪夷所思,但要是從管理層和儘量止損的角度來看,一切豁然開朗。
  • 卡羅爾?誰會成為下一個離開的人?
    誰又將成為下一個離開的人?作為外表有著一副鋼鐵硬漢般的形象,而內心則是一個善良而柔軟的男人達裡爾已經成功被諾曼·瑞杜斯塑造得栩栩如生。但也正是諾曼·瑞杜斯精湛的演技受到了一致的肯定,所以在出演了《行屍走肉》之後,諾曼·瑞杜斯已經成為多部電視劇以及電影的熱門人選,他甚至還遊戲中出演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