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寶坻,人們總會想到一個問題:寶坻會不會是下一個武清?
同樣享有高鐵紅利,同樣是京津環城板塊,武清珠玉在前,自2008年京津城際通車後,房價水漲船高,那麼京津協同戰略的下一個重要樞紐城市寶坻,能否接棒武清,再創板塊發展奇蹟,一時之間成為置業者和業內人士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
寶坻地處京津冀三角地帶的核心腹地,五高速、三城際、一地鐵,多軌交通大動脈皆在寶坻交匯,立體交通是其價值核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寶坻一直是熱敏區域,自從被劃入首都副中心圈層,便正式從天津的遠郊區,一躍而升為臨京副中心。進入2020年,伴隨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政策進程,寶坻南站(在建中)落位,寶坻成為京津冀城市圈重要交通樞紐,快速融入京津冀城市群「一小時通勤圈」,紅利肉眼可見。
2018年3月開始,京唐(在建中)、京濱高鐵(在建中)寶坻段進入了全面施工階段,建成後實現京津冀無縫銜接:寶坻到唐山約17分鐘,到北京約18分鐘,北京到唐山的運行時間縮短為35分鐘;城市路網快速聯通:寶坻到天津機場約32分鐘;北京至濱海新區通達時間約57分鐘,而寶坻到濱海新區僅需約39分鐘。高鐵賦能,直接把寶坻區帶上發展的快車道。
從戰略定位上看,寶坻不僅放在了整個京津冀規劃中,佔據了「城市金三角」的幾何中心,且是整個區域的交通樞紐;而從布局上,寶坻區域中設置兩個高鐵站點,這在全國範圍都很少見,三條高鐵線呈網狀分布,高鐵網更為密集,軌道交通的高強度通行和運營,會直接拉動周邊經濟發展、為產業升級、人口附著、商業擴張都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高鐵固然已成為寶坻的一大標籤,但在交通優勢之外,寶坻近年在產業引入及人口導入方面的進展,同樣引人矚目。
在政策利好的驅動下,寶坻產業規劃相繼落地。先後建成了北大科技園,清華紫荊研究院等一系列高端產業集群,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非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莫屬。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由北京中關村和寶坻區政府合作開發,規劃面積14.5平方公裡,預計總投資1100億元,未來將可提供12萬個就業崗位,吸引常住人口7.5萬人。
作為京津冀三地「2+4+46」平臺的15個協同創新平臺之一,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旨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項目搬遷,引入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醫療器械及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的產業企業。
與此同時,寶坻還規劃入駐15所左右的大學、總師生人口15萬的大學城。目前已經入駐大學3所,在校師生3萬人,更加速了城市高端人口導入。
隨著工業園區的建成和產業的落地,政策利好帶來產業優化,「聚合效應」開始顯現,這意味著寶坻不僅是作為北京居民周末「5+2」度假投資的選擇目的地,而且這裡會形成自己的產業集群,催生當地龐大的居住投資需求。
寶坻素有「北國江南」美譽,板塊內有優越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配套資源,溫泉、3河環抱、1600公頃森林覆蓋全境,一直是環京諸地度假的熱門去處。
而縱觀如今天津的高端住宅板塊:梅江、水上、海河沿線等,無一不是佔據了天津的短缺資源——「河」。如今,在挖掘潮白河景觀潛力的大趨勢下,潮白河畔將成為寶坻城市發展的新重心。
從交通,到產業,再到人口紅利、生態資源,寶坻皆以銳不可當之勢,大步前行,板塊發展潛力無限。此時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寶坻會不會是下一個武清,答案似乎已經不言而喻。
城投華潤置地投資戰略,均致力於帶動天津城市板塊的運營和升級,遵循城市發展軌跡,依附城際交通和城市地鐵軌道交通,項目布局均在交通要道;並通過對區域價值的深度研判,挖掘板塊潛力,以保證所布局項目的戰略性發展。
2020年,城投華潤置地以發展的視角布局城市,打造毗鄰寶坻南站(在建中)、背靠潮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理想之城,其核心理念也是緊跟京津冀發展大勢,讀懂區域的真正潛力,以一站式產城綜合體,助力城市蝶變升級。
依託潮白河水岸生態環境,規劃集商業、產業、居住功能為一體的高鐵TOD綜合體——理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