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高中後,學科內容增加,老師教學節奏加快,以前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也不再適用。因為高中更重理性思維,所以很多同學初中時成績不錯,但到了高中卻感覺很吃力、跟不上。
那怎樣改變這樣的困境呢?我們首先要避免把初中的學習方式延伸到高中,拒絕這些壞習慣繼續拉低分數!
一、缺乏學習方法和側重點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忽視概念的重要性,不掌握學習方法盲目做題而對一些難題、怪題備受青睞,甚至見題就解。
大家知道,初中內容相對簡單,但高中每一門課程容量都相當大,每一節課老師除了講課本內容之外,都會進行補充,以適應以後的高考。 如果在學習中不分重點,見題就解,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會造成各科都學不好,考試必然會失敗。比如高中數學第一章集合基本沒有難度,高考就考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但很多高一同學拿大量毫無意義,甚至非常難的集合題目研究,這樣做對考試提分的意義不大。
二、科目不平衡
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科目上,冷落了其他科目,高一開始科目較多,但目前除個別省份已經啟動了高考3+3改革外,大多數省份目前仍實行文理分科,所以在各科目上的時間要根據以後的目標情況恰當分配,把有限時間和精力集中起來。
三、題海戰術
題海戰術對高一高二的學習有一定的效果,但一進入高三,隨著時間緊張,學習量加大,繼續堅持題海戰術,不僅會佔用了大量時間,而且成績也不會得到提升。
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
四、聽與會
聽老師講例題覺得會了,就以為自己真的會了。實際上看答案能理解並不意味著自己會思考,而且高中面對的題目很多,只會一道題而不是一類題,還是沒有完全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解題不是最終目的,掌握解題思路或者思考方法才是最終目的。
五、缺乏計劃
學習沒有計劃、目標,每天盲目學習,晚上開「夜車」,白天沒精打採,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高一高二同學而言,從一開始眼光就要瞄準高考,對學習內容要適當開闊,感受高考,要確切地知道高一學習的哪些內容是高考高頻考點,要提前打通障礙,不能光盯住平時的考試。
六、題目做得多而雜
高中學科增加了,自然作業也會增多。許多同學漫無目的地做題,最基本的東西還是學得模稜兩可,沒有過關,經過大量做題以後,反而鞏固了或者默認了某種不正確的認識,但是自己卻沒有發現。 高中日常的學習是為高考打基礎做準備的,所以在日常做作業的過程當中,要區分基礎題,必做題,拔高題,由基礎題再到提高題、到高難題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題的能力。
除了教材上的練習題,適當的課外輔導練習也是需要的,最好每個知識點都對應的試題練習,強化課後作業的效力。 這些壞習慣的養成,只會一步步地拖垮你的高考成績!高中三年一晃而過,請你一定要珍惜,從踏進高中校園的那一刻開始,從此刻開始,拼盡全力地奮鬥!不要給以後的自己留下任何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