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嶺大捷,抗戰唯一接近全殲日本整師團戰役,卻留下一大遺憾

2020-12-03 騰訊網

萬家嶺大捷紀念碑

萬家嶺戰役是武漢會戰時期的一次外圍殲敵戰,從1938年9月28日開始到1938年10月10日結束,歷時13天,日軍遭到毀滅性打擊,被殲1萬多人,被俘百餘人,滿山遍野皆為敵屍、棄械。這次戰役是贛北戰場上的空前惡戰,也是空前的勝利。萬家嶺大捷與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鼎足而三。

一、戰前部署

1938年7月26日,日軍第11軍佔領九江後,分兵三路攻取德安、南昌,繞襲長沙,切斷粵漢路,對武漢進行大包圍,意圖殲滅中國野戰軍。日軍主力沿江西進的同時,以第9師團、第101師團、第106師團、第27師團等有力部隊在贛北展開攻勢,以圖擴張戰果,保護主力側翼,並相機攻取南昌。國民黨軍第9戰區在九江失守後也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以張發奎任總司令的第2兵團擔 任沿江正面防守,而贛北方面的作戰則統一由第1兵團總司令薛嶽指揮。

中方指揮官薛嶽將軍

薛嶽受命後,根據對日軍動向的判斷作出了部署,以主力固守南潯路正面陣地,一部加強鄱陽湖湖防,機動部隊部署於德安西方地區,待機出擊敵之側背。其基本精神是「北守西攻」,即在南潯鐵路線上背南面北,採取固守,以牽制日軍,保衛南昌;對沿瑞(昌) 武(寧)路、瑞(昌)通(山)路西進的日軍,背東面西,採取攻勢,協同沿江方 面的作戰,並相機殲滅敵人。

7月下旬至8月初,日軍第106師團沿南潯鐵路兩側向德安方向推進,在沙河鎮、南昌鋪一帶與薛嶽部第8軍及第64軍進行了7天7夜的反覆爭奪,遭受重創,參與進攻的16000多人傷亡過半,岡村寧次不得不下令第106師團暫時停止進攻,在沙河鎮附近休整。8月24日,日軍第9師團攻陷瑞昌,並由瑞昌向西南推進。為配合第9師團作戰,第106師團又開始發起進攻。8月27日零時起,在空軍及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日軍第106師團向薛嶽部第70軍、第64軍及第4軍正面陣地展開猛攻,9月4日佔領馬迴嶺,因傷亡過大,又被迫停止進攻,在馬迴嶺地區進行休整,並補充兵源,為了加強該部的戰鬥力,岡村寧次還將從杭州地區調來的第11軍第22師團的山炮兵第52聯隊配屬給第106師團。

二、戰鬥過程

萬家嶺戰役圖

9月下旬,岡村寧次從空中偵察了解到薛嶽第1兵團主力在瑞(昌)武(寧)路方面作戰,南潯鐵路與瑞武路之間的守軍兵力薄弱,出現空隙,便命令整補後初步恢復元氣的第106師團向西推進,企圖切斷南潯路與武寧路中國守軍間的聯繫。第106師團接到岡村命令後迅速行動,10月2日,第106師團主力孤軍深入到 了萬家嶺地區。

當發現日軍第106師團孤軍深入之後,薛嶽認為機會難得,隨即給武漢軍委會和9戰區司令部發電請示,擬抽調大軍,殲滅突入該敵,以定後方。

蔣介石迅速回電同意,並表示再調遣部隊支援薛嶽。決心既下,薛嶽乃從德星路、南潯路、瑞武路三個方面抽調第66軍、第74軍、第187師、第139師的一個旅、第91師、新編第13師、新編第15師的一個旅、第142師、第60師、預備第6師、第19師,會同負責正面阻擊第106師團的第4軍,四面包圍,全力出擊。10餘萬軍隊開始在崇山峻岭中運動。

10月1日至3日間,第4軍部第58師向已佔領萬家嶺、嗶嘰街一帶的日軍連續攻擊。日軍在飛機掩護下拼死反擊,雙方傷亡均重。直到4日,雙方在小金山、萬家嶺、張古山、箭爐蘇一帶連續激戰,陣地幾度易手。此時,薛嶽調遣的各部隊已陸續靠攏,對第106師團已形成合圍之勢。身在九江的岡村寧次從空軍偵察中發現薛嶽給他的第106師團伏下了一個口袋陣,立即命令第106師團向北轉進,向第27師團靠攏,同時命令27師團警戒106師團右翼,企圖把第106師團接出重圍。日軍第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中將接到岡村命令,急忙行動,但緊要關頭,松浦淳六郎和他的參謀發現難於識別地圖!這次武漢會戰中,日軍所使用的五萬分之一比例的軍事地圖,正是1926年岡村從孫傳芳那裡竊取來後,由參謀本部印刷發至各部隊的,裡面多有不準確之處,無法比照參照物予以糾正,他們試圖藉助指南針標定方向,可當地又有磁鐵礦藏,指南針失靈。如無頭蒼蠅般在山中衝撞一兩日,處處遭到中國軍隊阻擊,也未找到一條生路。第106師團註定了在劫難逃。

萬家嶺戰役日軍106師團司令部舊址

10月5、6日兩日,第1兵團主力第74軍(即後來的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的前身)等部在長嶺、背溪街、張古山、獅子巖等處與日軍第106師團激戰。

10月6日,薛嶽認為殲滅當面日軍的時機已到,下達了對敵第106師團展開總攻擊的作戰命令,當天下午,總攻擊開始打響,第66軍以第195師及160師向石堡山攻擊前進。74軍第51師在師長王耀武指揮下,向日軍佔據的長嶺北端和張古山制高點發起了數度攻擊,第305團團長張靈甫率一支精幹的小部隊,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後山絕壁上進攻,經過白刃格鬥,佔領張古山主陣地。拂曉後,日軍拼力反撲,一度奪回陣地。張靈甫率部死戰,腿部負傷,仍不下火線,張古山頂一時屍山血海。激戰至10月9日,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日軍第106師團損失慘重,特別是日軍基層軍官傷亡慘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親自組織向萬家嶺地區空投了200多名聯隊長以下軍官,以加強力量,這在整個中國抗日戰爭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陣地對日軍突圍至關重要,以飛機重炮攻擊,51師只得退下,入夜又奪回,經五晝夜反覆爭奪,張靈甫帶傷堅持戰鬥,終於牢牢控制該陣地。這個爭奪戰,日軍僅遺留陣前屍體就達四千多具!可以說,沒有張古山爭奪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萬家嶺大捷。同日,蔣介石命令薛嶽,務必在10月9日24時前全殲該敵,結束戰鬥,作為給「雙十節」的獻禮。15時,薛嶽命令各部隊選拔勇壯士兵200至500人組成奮勇隊,擔任先頭突擊。同時各部長官一律靠前指揮,薛嶽自己也親臨一線。18時,炮火準備。19時,奮勇隊出擊,各主力部隊緊隨其後,向箭爐蘇、萬家嶺、田步蘇、雷鳴鼓劉、楊家山等地全線攻擊。各部隊前赴後繼,踏屍猛衝。經一夜血戰,106師團的防禦陣地徹底崩潰。激戰至10日晨,第66 軍收復萬家嶺、田步蘇,第4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第74軍收復張古山,第91師收復楊家山東北無名村,第142師收復楊家山北端高地。戰鬥中,第4軍前衛突擊隊曾突至萬家嶺第106師團司令部附近不過百米,因天色太黑,加之自身也傷亡重大,未能及時發覺松浦中將。

據戰役結束後一名日俘供認:

「幾次攻至師團部附近,司令部勤務人員,都全部出動參加戰鬥,師團長手中也持槍了。如果你們堅決前進100米,師團長就被俘或者切腹了。」

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為此次會戰中最大的遺憾。

11日,第106師團殘部退守雷鳴鼓劉、石馬坑劉、桶漢傅、松樹熊等不到5平方公裡的地區內固守待援。岡村寧次嚴令各部不惜代價,增援萬家嶺。鑑於基本殲滅106師團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而各部隊傷亡均極慘重,薛嶽命令各部撤出戰鬥,全軍退守永豐橋、郭背山、柘林一線。隨後,薛嶽電稟武漢軍委會:「此次敵穿插迂迴作戰之企圖雖遭挫折,但我集中圍攻,未將該敵悉殲滅,至為痛惜。」

三、戰後總結

中央通訊社關於萬家嶺大捷之電訊

中方戰報:

萬家嶺戰役歷時十二天,國軍按照當時戰報傷亡是達到了15000人!

日方戰報:

日軍主力106師團戰死3300人,戰傷4000人

1938年萬家嶺戰役後的中方抗日軍人

萬家嶺之戰,雖然在最後的關頭未能組織強大的力量,徹底殲滅第106師團,但中國軍隊在此次戰役中表現出的機動靈活、組織嚴密的特點,和中國士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大大震驚了日軍上下、朝野內外和國際社會。而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幾遭滅頂之災,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從未有過。第106師團遭此殲滅性打擊,僅剩2000多殘兵分散逃出,已徹底失去戰鬥能力,岡村寧次企圖攻佔南昌從而對武漢形成大包圍的計劃也徹底失敗。

106師團在萬家嶺被殲的消息傳到日本後,朝野莫不震驚。老百姓對該師團更是鄙夷,以後日軍補充兵員聽到即將編入第106師團,均認為是不祥之兆,互相抱頭痛哭。第106師團成為"死亡師團"的代名詞。為了不影響侵華日軍的士氣,日軍大本營只得將其調回了國內,成為著名的"軟蛋師團"。

一代名將葉挺將軍如此評價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 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四、中國抗戰史上「五個第一次」

指揮作戰的薜嶽將軍

1、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包圍日軍一個師團

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三大勝仗中,平型關打的是伏擊戰,臺兒莊打的是阻擊戰,只有萬家嶺打的是包圍戰。包圍了日軍第106師團主力和第101師團之一部,計21705人。被殲一萬餘人。

據投誠的日本軍官中山泰德筆述:

「此役松浦師團,除留守南潯路正面一部外,戰後未死 傷官兵,逃脫者僅二、三百人,松浦師團長僅以身免。其炮兵及無線電臺全數毀滅,實為江南空前之血戰。」

中方參戰人員

2、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全殲日軍輜重兵一個聯隊和炮兵二個聯隊以及4100 頭戰馬

據吳逸志編《德安萬家嶺大捷回憶》中的《敵松浦師團十月上旬狀況表》中記述:

日軍第106師團除第113聯隊留守馬迴嶺外,其進入萬家嶺的兵力有四個步兵聯隊,二個炮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輜重兵聯隊,以及師團通信隊和衛生隊等配屬人員共 21705 人。日軍為適應萬家嶺山地穿插,松浦命令部隊放棄戰車、坦克,一律馱馬化。第106師團共有戰馬6000頭,進入萬家嶺戰場有4100頭,除了300頭戰馬被中國軍隊繳獲外,有3800頭馬在萬家嶺戰場被擊斃。

據在萬家嶺戰場逃出的日本兵那須良輔寫的《地獄谷中的三個星期》一文中 記載:

「雷鳴鼓劉是周圍環山的狹小盆地。我們向這狹谷進軍,後來才知道,周圍的山中有數萬 敵軍在等待我們。當我發覺敵軍來襲時,我聽到令人恐怖的迫擊炮聲越過我的頭上,在前面一百公尺處爆炸了。炮彈可能落在系馬場,我看到馬群在爆煙中亂跑,剩下來的二十匹馬,在黎明的 空襲中全部遭殃了。離開九江時有數千匹馬,到了雷鳴鼓劉,連一匹馬也沒有了。」

正由於日軍 第106師團進入萬家嶺的輜重部隊和炮兵部隊以及戰馬全部被殲,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向萬家嶺進軍時,騎著高大的蒙古馬,得意忘形。潰逃時,只好拔掉兩顆金星的中將領章,脫掉將官服裝, 換穿了士兵軍服,混在潰兵中逃命。

3、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將日軍第106師團圍困得只能靠飛機空投糧食和彈藥來補充給養

日軍第106軍團進攻萬家嶺時,每人只帶了六天給養,步槍子彈180-200發,六天給養最多只能供給九天之用,從9月25日日軍向萬家嶺進發時算起,到10月3日,日軍已感到糧食和彈 藥所剩無幾,給養非常困難,師團長松浦中將急令無線電兵發報,申請軍部派飛機空投給養和兵 員補充。岡村寧次急令第三飛行團每天出動飛機數十架,輪次飛往萬家嶺助戰,一面狂轟濫炸中 國軍陣地,一面空投糧食、彈藥,為106師團補充給養。此時,敵我戰鬥在很多陣地上呈膠著狀 態,日軍飛機空投給養品,難免會空投一部分落在中國軍隊控制的陣地上,使106師團難以全部 得到空投給養品的補充,更處於彈盡糧絕,恐惶不安的危險境地。日軍第106師團只能靠空投來 補充給養品,當屬中國抗戰史上的第一次。

作戰中使用毒氣的日軍

4、中國抗戰史上,日軍第一次空降中層軍官,補充被圍困在萬家嶺戰場上的第106師團

日軍第106師團,被圍困在萬家嶺,成為前無救兵,後無援兵的「甕中之鱉,」特別是中層軍官死亡很多,戰場指揮很難暢通。岡村寧只得依靠飛機,空投中層軍官補充106師團。1938年10月9日上午9時,日軍數十架飛機來萬家嶺上空,一面轟炸中國軍陣地,一面從飛機上空降軍官二百餘人來補充106師團。此時中國軍隊第4軍90師已挑選奮勇隊200餘人,並以田玉璠團之兩個營,韋振福團之一個營,隨奮勇隊向日軍飛機空降軍官降落處——扁擔山北邊之馬家壟攻擊,捕殲日軍飛機空降之軍官,欲求捕一生俘而未被俘,皆是在頑抗中被我軍擊斃。據在日本有關資料記載,日軍空降到萬家嶺助戰的軍官是從第3、第6、第9師團抽調來的,一位日本老兵重信崇義回憶,他哥哥重信直人就是日軍第6師團抽調來援助萬家嶺的大尉軍官,在空降跳傘中落到了一個池塘裡,又被繩子纏住,活活淹死了,採用空投軍官支援萬家嶺戰場,在日本侵華戰史上,還是絕無僅有的第一次。

5、中國抗戰史上,日本天皇第一次下令,要盡全力救出第106師團

日軍第106師團在萬家嶺被圍,給日本朝野的震驚不亞於20年代關東大地震的那場災難。日本大本營連夜磋商,研究對策。睦相板垣秉承天皇旨意,急電南京,在南京的日本駐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和在九江的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中將,同時收到了東京大本營的指示:「不惜一切代價,盡力救出松浦師團。」這是天皇裕仁的指示。日本天皇實在無法面對一個師團被中國軍全殲的窘境。因此他對參謀長說:「告訴畑俊六,我不管別的什麼損失,但必須救出第106師團。」正由於天皇下令,畑俊六為救出松浦師團不惜血本,調用了幾乎可以調用的部隊,組成 了一股強大的兵力大大超過第106師團的增援力量。為救出松浦師團,日本天皇下令,這在日本侵華史上也是第一次。

五、最大遺憾

萬家嶺戰役日軍自立的墳墓

日軍最後被壓縮在一個四面環山、中間狹小叫雷鳴鼓劉的村莊,同時日軍已經彈盡糧絕,在中國軍隊最後的總攻中曾經離第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的司令部只有100米,可惜當時的中國軍隊並不清楚自己離創造歷史距離那麼近。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為此次會戰中最大的遺憾。否則,106師團按慣例戰後得成建制撤銷,番號作廢(該師團因萬家嶺表現糟糕,被調回日本國內,1940年才撤銷番號)。

六、戰後回憶

從萬家嶺僥倖逃生的日軍106師團輜重兵那須良浦,把戰事的回憶寫成了一本書《地獄之谷》,書中這樣描述:

「劉鞔鼓是四面環山的狹小盆地,我們像被驅趕似的進入了這個谷地,事後才知道,四周山頭上數萬敵人(中國軍隊)正等著我們。我們提心弔膽地等待著敵軍的攻擊,令人發怵的迫擊炮彈掠過頭頂四處爆炸,炸了群的馬匹受驚的姿態在瀰漫的硝煙中隱約可見,殘存的幾十匹軍馬,在天亮後敵人的攻擊中全被打死,出發時的1000多匹戰馬,到劉鞔鼓時,一匹也沒留下。……死在水溝的戰友們,白花花的蛆蟲從他們的鼻孔和嘴巴掉下來。一連幾天都沒吃東西, 只能從漂浮著同伴屍體的水溝裡舀髒水喝,活著的人也都快變成鬼了。這一夜,我也覺得我的死期到了。」

萬家嶺大戰中被消滅的日軍

家住德安縣蒲亭鎮的袁體明老人,是當時國民黨102師304團第二營機槍二連的號兵。回憶戰時的情景:

「在萬家嶺大捷中,中國軍隊有兩萬多名士兵為國捐軀。戰爭激烈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掩埋戰友的屍體,漫山遍野都是屍體。這裡幾乎每座山上都有戰壕。」

「鬼子兵頂不住進攻就放催淚彈和毒氣,我們的戰士只能用溼毛巾捂住鼻子和嘴與鬼子戰鬥。」

聲明: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全殲日本整師團戰役 萬家嶺大捷!
    在戰役現場,滿山遍野均是日軍屍體和遺棄的武器裝備,史稱萬家嶺大捷。在這場空前的大勝戰背後,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戰役結果的事件,其中薛嶽巧調第66軍增援,彰顯將軍高超的戰略指揮能力。 萬家嶺戰役從9月28日到10月10日,歷時12天,日軍遭到毀滅性打擊,被殲1萬多人,被俘百餘人,滿山遍野皆為敵屍
  • 「萬家嶺」日軍屍橫遍野,眼看就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可惜天意弄人
    「萬家嶺大捷」是抗日戰爭時期空前的勝利,這場戰爭大大鼓舞了中國幾億軍民抵抗侵略者之決心!萬家嶺、雷鳴谷等山村在江西北部德安以西50裡,這裡地勢險要,是甕中捉鱉的最佳地點。薛嶽迅速抽調了歐震的第四軍、李漢魂的第二十九軍、葉肇的第六十六軍和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把萬家嶺地區的日軍一○六師團緊緊包圍,企圖將他們一舉殲滅。要知道在武漢會戰長達4個多月的戰鬥中,中國共投入約110個師參加戰鬥,但日本並沒有消滅過我軍一個完整的編制一個師,現在中國軍隊有很大希望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如果成功那將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信念與決心!
  • 萬家嶺大捷:日軍松浦師團想抄中國守軍後路,反被薛嶽幾乎全殲
    10月2日,就在武漢方向戰事激烈的時候,松浦的師團主力已經運動到了萬家嶺一帶,日軍在這裡憑險固守,與周圍的中國軍隊對峙,此時,中方的第66軍、第4軍與第74軍等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都加入到了圍殲戰中,戰況異常激烈。而松浦此時也意識到了處境不妙,連忙向岡村呼喚援軍,但是,早已為時晚矣。
  • 萬家嶺大捷,日軍106師團差點被砸碎,師團長回國就被轉入預備役
    抗戰的歷史上,我軍幾乎少有大規模取勝的戰果,由於本身裝備上就處於劣勢,因此我軍在開戰之初,本身就要聚集更多的部隊,雖然是以多欺少,但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抗戰初期正面戰場上取得巨大的勝利,除了臺兒莊會戰,就要數萬家嶺大捷。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日軍兵分三路襲擊武漢,薛嶽奉命率領第一兵團在九江南側阻擊日軍,薛嶽下令部隊進駐廬山,依託山區地利阻擊岡村寧次的日本第十一軍。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
  • 「德安文旅」萬家嶺大捷紀念園重新開園,本縣居民可憑身份證免費...
    這個萬家嶺大捷紀念園看起來好酷,我們今天去這裡好不好~有眼光!我正想帶你去那走走呢。好耶~萬家嶺大捷紀念園佔地180畝,母親河博陽河穿中而過,老南潯鐵路橋串聯東、西兩區。陳列館建築面積1671.95㎡,是紀念園內一座標誌性建築,外掛採用灰色清水混凝土,使建築富有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立面開窗模仿射擊口內小外大的特徵,外牆上部採用彈痕的形式,讓遊客體驗戰爭的激烈和殘酷;大門採用三塊高聳傾斜的耐候鋼板搭接而成,象徵勝利的火炬和萬家嶺大捷的「三足鼎立」地位;室內布展共11個展區,客觀再現萬家嶺大捷全過程,外圍地面多採用新型材料生態陶瓷透水磚地面
  • 萬家嶺大捷,圍殲日軍第106師團,薛嶽在哪幾個方面做了精心部署
    武漢會戰中,萬家嶺大捷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戰役,如果說徐州會戰中,臺兒莊戰役,是日軍的第一次撤退,那麼萬家嶺大捷就是日軍的第一次潰敗。能取得戰場戰役的勝利,與薛嶽的精心布置有很大的關係。面對第106師團,這個軟柿子,薛嶽不僅僅是想捏它兩下,而是想將其全殲。一方面是為戰爭考慮,另一方面薛嶽向出一口氣,蘭封失守,是他一生的中的奇恥大辱,18個師竟讓土肥原賢二的一個師團給跑了。此時的薛嶽就是想要第106師全體成員的小命。
  • 抗日軍隊血戰萬家嶺,日寇死傷慘烈,萬家嶺成為日軍的人間地獄
    王啟明是戰爭結束後第一批進到萬家嶺的中國軍人,王啟明看到了令他一生難忘的一幕:見萬家嶺周邊山坡上到處都是散兵坑和遺骨,破舊真皮皮鞋、膠靴丟得到處都是。從張鼓山上出來,又來到畢嘰嶺。此山頂的遺骨、頭部、鋼盔真皮鞋、膠靴、軍用品大量。從現場遺留下的有毒氣體罐、炮彈箱、刺刀等遺留下物件看來,日本鬼子的致死人數較多。
  • 我軍萬家嶺血戰日軍16晝夜 不可戰勝神話終覆滅
    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28日,記者隨德安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來到距德安縣城西北20餘公裡的磨溪鄉曙光村「萬家嶺大捷」遺址。「萬家嶺大捷」一役中的烈士墓就在曙光村後的一個小山坳裡,那裡掩埋著數以千計烈士遺骸。
  • 令日本鬼子聞風喪膽的十大抗日名將(國軍篇)!
    兒莊戰役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之後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抗日戰役。
  • 抗戰中日軍最慘一仗,驚動天皇求救,空投200軍官卻落地成鬼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毅品文團隊(真勇),無授權禁轉 日軍在中國打的最慘的一仗,恐怕要屬萬家嶺之戰了,竟然連日本裕仁天皇都直接向日軍駐華派遣軍總司令下命令救援,這是裕仁在侵華戰爭中唯一一次
  • 三代單傳老兵回憶抗戰歲月:經歷雪峰山大捷 吹響反攻號角
    【三代單傳老兵回憶抗戰歲月:經歷雪峰山大捷 吹響反攻號角】雖已過去75年,但談起當年在芷江機場當公役兵的經歷,今年91歲的吳庭海仍記憶猶新。1945年5月,在堂哥吳庭瀚的介紹下,還沒到16周歲的吳庭海來到芷江機場成為了一名公役兵。吳家當時已三代單傳,從祖父、父親到吳庭海,都是家中唯一的男丁。
  • 銘記|抗戰史上22場艱苦卓絕的大會戰
    中國軍民浴血苦戰,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後,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徐州大突圍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