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嶺大捷紀念碑
萬家嶺戰役是武漢會戰時期的一次外圍殲敵戰,從1938年9月28日開始到1938年10月10日結束,歷時13天,日軍遭到毀滅性打擊,被殲1萬多人,被俘百餘人,滿山遍野皆為敵屍、棄械。這次戰役是贛北戰場上的空前惡戰,也是空前的勝利。萬家嶺大捷與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鼎足而三。
一、戰前部署
1938年7月26日,日軍第11軍佔領九江後,分兵三路攻取德安、南昌,繞襲長沙,切斷粵漢路,對武漢進行大包圍,意圖殲滅中國野戰軍。日軍主力沿江西進的同時,以第9師團、第101師團、第106師團、第27師團等有力部隊在贛北展開攻勢,以圖擴張戰果,保護主力側翼,並相機攻取南昌。國民黨軍第9戰區在九江失守後也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以張發奎任總司令的第2兵團擔 任沿江正面防守,而贛北方面的作戰則統一由第1兵團總司令薛嶽指揮。
中方指揮官薛嶽將軍
薛嶽受命後,根據對日軍動向的判斷作出了部署,以主力固守南潯路正面陣地,一部加強鄱陽湖湖防,機動部隊部署於德安西方地區,待機出擊敵之側背。其基本精神是「北守西攻」,即在南潯鐵路線上背南面北,採取固守,以牽制日軍,保衛南昌;對沿瑞(昌) 武(寧)路、瑞(昌)通(山)路西進的日軍,背東面西,採取攻勢,協同沿江方 面的作戰,並相機殲滅敵人。
7月下旬至8月初,日軍第106師團沿南潯鐵路兩側向德安方向推進,在沙河鎮、南昌鋪一帶與薛嶽部第8軍及第64軍進行了7天7夜的反覆爭奪,遭受重創,參與進攻的16000多人傷亡過半,岡村寧次不得不下令第106師團暫時停止進攻,在沙河鎮附近休整。8月24日,日軍第9師團攻陷瑞昌,並由瑞昌向西南推進。為配合第9師團作戰,第106師團又開始發起進攻。8月27日零時起,在空軍及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日軍第106師團向薛嶽部第70軍、第64軍及第4軍正面陣地展開猛攻,9月4日佔領馬迴嶺,因傷亡過大,又被迫停止進攻,在馬迴嶺地區進行休整,並補充兵源,為了加強該部的戰鬥力,岡村寧次還將從杭州地區調來的第11軍第22師團的山炮兵第52聯隊配屬給第106師團。
二、戰鬥過程
萬家嶺戰役圖
9月下旬,岡村寧次從空中偵察了解到薛嶽第1兵團主力在瑞(昌)武(寧)路方面作戰,南潯鐵路與瑞武路之間的守軍兵力薄弱,出現空隙,便命令整補後初步恢復元氣的第106師團向西推進,企圖切斷南潯路與武寧路中國守軍間的聯繫。第106師團接到岡村命令後迅速行動,10月2日,第106師團主力孤軍深入到 了萬家嶺地區。
當發現日軍第106師團孤軍深入之後,薛嶽認為機會難得,隨即給武漢軍委會和9戰區司令部發電請示,擬抽調大軍,殲滅突入該敵,以定後方。
蔣介石迅速回電同意,並表示再調遣部隊支援薛嶽。決心既下,薛嶽乃從德星路、南潯路、瑞武路三個方面抽調第66軍、第74軍、第187師、第139師的一個旅、第91師、新編第13師、新編第15師的一個旅、第142師、第60師、預備第6師、第19師,會同負責正面阻擊第106師團的第4軍,四面包圍,全力出擊。10餘萬軍隊開始在崇山峻岭中運動。
10月1日至3日間,第4軍部第58師向已佔領萬家嶺、嗶嘰街一帶的日軍連續攻擊。日軍在飛機掩護下拼死反擊,雙方傷亡均重。直到4日,雙方在小金山、萬家嶺、張古山、箭爐蘇一帶連續激戰,陣地幾度易手。此時,薛嶽調遣的各部隊已陸續靠攏,對第106師團已形成合圍之勢。身在九江的岡村寧次從空軍偵察中發現薛嶽給他的第106師團伏下了一個口袋陣,立即命令第106師團向北轉進,向第27師團靠攏,同時命令27師團警戒106師團右翼,企圖把第106師團接出重圍。日軍第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中將接到岡村命令,急忙行動,但緊要關頭,松浦淳六郎和他的參謀發現難於識別地圖!這次武漢會戰中,日軍所使用的五萬分之一比例的軍事地圖,正是1926年岡村從孫傳芳那裡竊取來後,由參謀本部印刷發至各部隊的,裡面多有不準確之處,無法比照參照物予以糾正,他們試圖藉助指南針標定方向,可當地又有磁鐵礦藏,指南針失靈。如無頭蒼蠅般在山中衝撞一兩日,處處遭到中國軍隊阻擊,也未找到一條生路。第106師團註定了在劫難逃。
萬家嶺戰役日軍106師團司令部舊址
10月5、6日兩日,第1兵團主力第74軍(即後來的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的前身)等部在長嶺、背溪街、張古山、獅子巖等處與日軍第106師團激戰。
10月6日,薛嶽認為殲滅當面日軍的時機已到,下達了對敵第106師團展開總攻擊的作戰命令,當天下午,總攻擊開始打響,第66軍以第195師及160師向石堡山攻擊前進。74軍第51師在師長王耀武指揮下,向日軍佔據的長嶺北端和張古山制高點發起了數度攻擊,第305團團長張靈甫率一支精幹的小部隊,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後山絕壁上進攻,經過白刃格鬥,佔領張古山主陣地。拂曉後,日軍拼力反撲,一度奪回陣地。張靈甫率部死戰,腿部負傷,仍不下火線,張古山頂一時屍山血海。激戰至10月9日,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日軍第106師團損失慘重,特別是日軍基層軍官傷亡慘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親自組織向萬家嶺地區空投了200多名聯隊長以下軍官,以加強力量,這在整個中國抗日戰爭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陣地對日軍突圍至關重要,以飛機重炮攻擊,51師只得退下,入夜又奪回,經五晝夜反覆爭奪,張靈甫帶傷堅持戰鬥,終於牢牢控制該陣地。這個爭奪戰,日軍僅遺留陣前屍體就達四千多具!可以說,沒有張古山爭奪戰的勝利,就不可能有萬家嶺大捷。同日,蔣介石命令薛嶽,務必在10月9日24時前全殲該敵,結束戰鬥,作為給「雙十節」的獻禮。15時,薛嶽命令各部隊選拔勇壯士兵200至500人組成奮勇隊,擔任先頭突擊。同時各部長官一律靠前指揮,薛嶽自己也親臨一線。18時,炮火準備。19時,奮勇隊出擊,各主力部隊緊隨其後,向箭爐蘇、萬家嶺、田步蘇、雷鳴鼓劉、楊家山等地全線攻擊。各部隊前赴後繼,踏屍猛衝。經一夜血戰,106師團的防禦陣地徹底崩潰。激戰至10日晨,第66 軍收復萬家嶺、田步蘇,第4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第74軍收復張古山,第91師收復楊家山東北無名村,第142師收復楊家山北端高地。戰鬥中,第4軍前衛突擊隊曾突至萬家嶺第106師團司令部附近不過百米,因天色太黑,加之自身也傷亡重大,未能及時發覺松浦中將。
據戰役結束後一名日俘供認:
「幾次攻至師團部附近,司令部勤務人員,都全部出動參加戰鬥,師團長手中也持槍了。如果你們堅決前進100米,師團長就被俘或者切腹了。」
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為此次會戰中最大的遺憾。
11日,第106師團殘部退守雷鳴鼓劉、石馬坑劉、桶漢傅、松樹熊等不到5平方公裡的地區內固守待援。岡村寧次嚴令各部不惜代價,增援萬家嶺。鑑於基本殲滅106師團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而各部隊傷亡均極慘重,薛嶽命令各部撤出戰鬥,全軍退守永豐橋、郭背山、柘林一線。隨後,薛嶽電稟武漢軍委會:「此次敵穿插迂迴作戰之企圖雖遭挫折,但我集中圍攻,未將該敵悉殲滅,至為痛惜。」
三、戰後總結
中央通訊社關於萬家嶺大捷之電訊
中方戰報:
萬家嶺戰役歷時十二天,國軍按照當時戰報傷亡是達到了15000人!
日方戰報:
日軍主力106師團戰死3300人,戰傷4000人
1938年萬家嶺戰役後的中方抗日軍人
萬家嶺之戰,雖然在最後的關頭未能組織強大的力量,徹底殲滅第106師團,但中國軍隊在此次戰役中表現出的機動靈活、組織嚴密的特點,和中國士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大大震驚了日軍上下、朝野內外和國際社會。而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幾遭滅頂之災,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從未有過。第106師團遭此殲滅性打擊,僅剩2000多殘兵分散逃出,已徹底失去戰鬥能力,岡村寧次企圖攻佔南昌從而對武漢形成大包圍的計劃也徹底失敗。
106師團在萬家嶺被殲的消息傳到日本後,朝野莫不震驚。老百姓對該師團更是鄙夷,以後日軍補充兵員聽到即將編入第106師團,均認為是不祥之兆,互相抱頭痛哭。第106師團成為"死亡師團"的代名詞。為了不影響侵華日軍的士氣,日軍大本營只得將其調回了國內,成為著名的"軟蛋師團"。
一代名將葉挺將軍如此評價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 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四、中國抗戰史上「五個第一次」
指揮作戰的薜嶽將軍
1、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包圍日軍一個師團
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的三大勝仗中,平型關打的是伏擊戰,臺兒莊打的是阻擊戰,只有萬家嶺打的是包圍戰。包圍了日軍第106師團主力和第101師團之一部,計21705人。被殲一萬餘人。
據投誠的日本軍官中山泰德筆述:
「此役松浦師團,除留守南潯路正面一部外,戰後未死 傷官兵,逃脫者僅二、三百人,松浦師團長僅以身免。其炮兵及無線電臺全數毀滅,實為江南空前之血戰。」
中方參戰人員
2、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全殲日軍輜重兵一個聯隊和炮兵二個聯隊以及4100 頭戰馬
據吳逸志編《德安萬家嶺大捷回憶》中的《敵松浦師團十月上旬狀況表》中記述:
日軍第106師團除第113聯隊留守馬迴嶺外,其進入萬家嶺的兵力有四個步兵聯隊,二個炮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輜重兵聯隊,以及師團通信隊和衛生隊等配屬人員共 21705 人。日軍為適應萬家嶺山地穿插,松浦命令部隊放棄戰車、坦克,一律馱馬化。第106師團共有戰馬6000頭,進入萬家嶺戰場有4100頭,除了300頭戰馬被中國軍隊繳獲外,有3800頭馬在萬家嶺戰場被擊斃。
據在萬家嶺戰場逃出的日本兵那須良輔寫的《地獄谷中的三個星期》一文中 記載:
「雷鳴鼓劉是周圍環山的狹小盆地。我們向這狹谷進軍,後來才知道,周圍的山中有數萬 敵軍在等待我們。當我發覺敵軍來襲時,我聽到令人恐怖的迫擊炮聲越過我的頭上,在前面一百公尺處爆炸了。炮彈可能落在系馬場,我看到馬群在爆煙中亂跑,剩下來的二十匹馬,在黎明的 空襲中全部遭殃了。離開九江時有數千匹馬,到了雷鳴鼓劉,連一匹馬也沒有了。」
正由於日軍 第106師團進入萬家嶺的輜重部隊和炮兵部隊以及戰馬全部被殲,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向萬家嶺進軍時,騎著高大的蒙古馬,得意忘形。潰逃時,只好拔掉兩顆金星的中將領章,脫掉將官服裝, 換穿了士兵軍服,混在潰兵中逃命。
3、中國抗戰史上,第一次將日軍第106師團圍困得只能靠飛機空投糧食和彈藥來補充給養
日軍第106軍團進攻萬家嶺時,每人只帶了六天給養,步槍子彈180-200發,六天給養最多只能供給九天之用,從9月25日日軍向萬家嶺進發時算起,到10月3日,日軍已感到糧食和彈 藥所剩無幾,給養非常困難,師團長松浦中將急令無線電兵發報,申請軍部派飛機空投給養和兵 員補充。岡村寧次急令第三飛行團每天出動飛機數十架,輪次飛往萬家嶺助戰,一面狂轟濫炸中 國軍陣地,一面空投糧食、彈藥,為106師團補充給養。此時,敵我戰鬥在很多陣地上呈膠著狀 態,日軍飛機空投給養品,難免會空投一部分落在中國軍隊控制的陣地上,使106師團難以全部 得到空投給養品的補充,更處於彈盡糧絕,恐惶不安的危險境地。日軍第106師團只能靠空投來 補充給養品,當屬中國抗戰史上的第一次。
作戰中使用毒氣的日軍
4、中國抗戰史上,日軍第一次空降中層軍官,補充被圍困在萬家嶺戰場上的第106師團
日軍第106師團,被圍困在萬家嶺,成為前無救兵,後無援兵的「甕中之鱉,」特別是中層軍官死亡很多,戰場指揮很難暢通。岡村寧只得依靠飛機,空投中層軍官補充106師團。1938年10月9日上午9時,日軍數十架飛機來萬家嶺上空,一面轟炸中國軍陣地,一面從飛機上空降軍官二百餘人來補充106師團。此時中國軍隊第4軍90師已挑選奮勇隊200餘人,並以田玉璠團之兩個營,韋振福團之一個營,隨奮勇隊向日軍飛機空降軍官降落處——扁擔山北邊之馬家壟攻擊,捕殲日軍飛機空降之軍官,欲求捕一生俘而未被俘,皆是在頑抗中被我軍擊斃。據在日本有關資料記載,日軍空降到萬家嶺助戰的軍官是從第3、第6、第9師團抽調來的,一位日本老兵重信崇義回憶,他哥哥重信直人就是日軍第6師團抽調來援助萬家嶺的大尉軍官,在空降跳傘中落到了一個池塘裡,又被繩子纏住,活活淹死了,採用空投軍官支援萬家嶺戰場,在日本侵華戰史上,還是絕無僅有的第一次。
5、中國抗戰史上,日本天皇第一次下令,要盡全力救出第106師團
日軍第106師團在萬家嶺被圍,給日本朝野的震驚不亞於20年代關東大地震的那場災難。日本大本營連夜磋商,研究對策。睦相板垣秉承天皇旨意,急電南京,在南京的日本駐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和在九江的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中將,同時收到了東京大本營的指示:「不惜一切代價,盡力救出松浦師團。」這是天皇裕仁的指示。日本天皇實在無法面對一個師團被中國軍全殲的窘境。因此他對參謀長說:「告訴畑俊六,我不管別的什麼損失,但必須救出第106師團。」正由於天皇下令,畑俊六為救出松浦師團不惜血本,調用了幾乎可以調用的部隊,組成 了一股強大的兵力大大超過第106師團的增援力量。為救出松浦師團,日本天皇下令,這在日本侵華史上也是第一次。
五、最大遺憾
萬家嶺戰役日軍自立的墳墓
日軍最後被壓縮在一個四面環山、中間狹小叫雷鳴鼓劉的村莊,同時日軍已經彈盡糧絕,在中國軍隊最後的總攻中曾經離第106師團師團長松浦淳六郎的司令部只有100米,可惜當時的中國軍隊並不清楚自己離創造歷史距離那麼近。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成為此次會戰中最大的遺憾。否則,106師團按慣例戰後得成建制撤銷,番號作廢(該師團因萬家嶺表現糟糕,被調回日本國內,1940年才撤銷番號)。
六、戰後回憶
從萬家嶺僥倖逃生的日軍106師團輜重兵那須良浦,把戰事的回憶寫成了一本書《地獄之谷》,書中這樣描述:
「劉鞔鼓是四面環山的狹小盆地,我們像被驅趕似的進入了這個谷地,事後才知道,四周山頭上數萬敵人(中國軍隊)正等著我們。我們提心弔膽地等待著敵軍的攻擊,令人發怵的迫擊炮彈掠過頭頂四處爆炸,炸了群的馬匹受驚的姿態在瀰漫的硝煙中隱約可見,殘存的幾十匹軍馬,在天亮後敵人的攻擊中全被打死,出發時的1000多匹戰馬,到劉鞔鼓時,一匹也沒留下。……死在水溝的戰友們,白花花的蛆蟲從他們的鼻孔和嘴巴掉下來。一連幾天都沒吃東西, 只能從漂浮著同伴屍體的水溝裡舀髒水喝,活著的人也都快變成鬼了。這一夜,我也覺得我的死期到了。」
萬家嶺大戰中被消滅的日軍
家住德安縣蒲亭鎮的袁體明老人,是當時國民黨102師304團第二營機槍二連的號兵。回憶戰時的情景:
「在萬家嶺大捷中,中國軍隊有兩萬多名士兵為國捐軀。戰爭激烈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掩埋戰友的屍體,漫山遍野都是屍體。這裡幾乎每座山上都有戰壕。」
「鬼子兵頂不住進攻就放催淚彈和毒氣,我們的戰士只能用溼毛巾捂住鼻子和嘴與鬼子戰鬥。」
聲明: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