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平臺公司員工仍在正常上班
近日,有來自山東、江蘇、黑龍江等地的家長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反映,他們在網上購買的「0元學英語」課程,在符合規定打卡後,平臺方更改規則,出現不能提現的情況,還有傳言稱公司攜款跑路,讓不少家長感到不安,並要求平臺退款。
到底是怎麼回事?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進行了走訪。
家長投訴:
打卡規則變化家長返現難
在家長組建的維權群「HD書童學習交流群」裡,記者看到,已有近300人,不時陸續有群友加入。據家長高女士介紹,該群最初有300多人,有的家長退款成功後就退群了。
今年2月底,當時來自南京的高女士在麥荔媽媽平臺花998元,為兒子購買了半年的「海底小縱隊英語啟蒙課程」(以下簡稱:小縱隊)。她說購買時銷售網頁清楚寫明:只要150天內完成累計138次打卡即可全額返現。
高女士表示,7月20日課程結束後,她想要提現時,系統卻告知她不符合全額返現的條件,因為有13次不是孩子本人打卡而不合格。
記者了解到,該課程的打卡方式是在APP上觀看英語動畫課程,並按視頻中老師的要求複述單詞進行打卡。高女士說,由於孩子才4歲,最初她擔心兒子不會打卡,所以在購買課程加入班級群後,她和其他家長詢問了小縱隊的官方班主任「是否必須孩子本人打卡,語音錄音分數是否影響返現」等問題。當時老師在微信中的答覆為「可以家長代打卡」「評分分數不影響返現」「APP系統顯示打卡成功即可」等。
高女士說,學習時APP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孩子過小,需要家長領讀,但讀秒設置太快,家長剛領讀完,錄音就結束了,以至於孩子的聲音沒錄上。她數次申訴均沒有回覆,她覺得自己被「套路」了,「用『0元學』的噱頭讓家長購買課程,最後提高要求導致不能返現」。
平臺回應:
部分家長被合作平臺誤導
8月12日,「海底小縱隊學英語」平臺公布了第一批半年課1000位家長成功返現的名單。針對家長的申訴,8月13日,該微信公眾號又發出一則《打卡0元學申訴進展和規則公示》。
《公示》中稱,自從0元學活動以來,平臺一直公開宣稱不能代打卡,「不能家長代打卡,可以陪同孩子學習,引導孩子開口」。針對這個問題,平臺放寬了審核條件。在9月1日之前所有參加「0元學」活動的用戶,包括半年課、一年課、兩年課等全部用戶,打卡判定適用於最低規則。即只要這節課的音頻文件有自己孩子的發音,甚至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聊天,這節課都予以通過。不過,自9月1日之後,打卡「0元學」審核規則即恢復正常。
「海底小縱隊英語啟蒙課程」所屬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並沒有更改或者新增規則,「打卡規則在2月活動上線前就通過word文檔發給了各合作平臺方。並明確要求在宣傳頁面上寫清不允許家長代打卡,但合作平臺並未按要求執行,導致一些家長被誤導」。
有人「薅羊毛」?
多個手機號買課 賺佣金及禮品
由於「小縱隊」的辦公地點在成都,許多家長在外地,無法親自到現場協商。前幾日曾有人在維權群裡發布該公司無人辦公的視頻,家長們擔心,公司是不是跑路了。
記者8月27日下午來到「海底小縱隊英語啟蒙課程」所屬的成都創感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內有幾十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據了解此事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司一直都在正常上班,沒有網絡謠傳的「跑路」問題。網上無人辦公的視頻是有人在周末時拍下的,同時也歡迎各位家長到現場考察。
該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今年2月26日-28日,公司推出了「0元學」活動,在小縱隊官方平臺及各大教育平臺進行售賣。此次有爭議的是到期的半年課程用戶。這部分用戶共計3300名,目前退款用戶已超過1600位。
該工作人員表示,平臺已經聲明把打卡要求降到最低,但仍然發現有部分用戶不符合打卡規定。「比如打卡時間在半夜,或是138節課基本沒有或是只有孩子一丁點的聲音。」對於這些用戶,肯定沒辦法進行返現。同時,他們在審核中他們發現了一些「薅羊毛黨」,這些家長使用不同手機號同時購買五六份課程,然後再一起打卡,以此獲得高額佣金及禮品。
「小縱隊」所屬公司工作人員還表示,針對申訴的用戶,他們每天都有工作人員進行審核,會陸續對申訴通過的用戶進行退款。
針對家長所說的APP課程裡的讀秒設置問題,該工作人員表示,這並不是問題,「不但時長足夠,而且可以反覆錄,錄到滿意再提交。」
針對部分購買了一年或兩年課程的用戶急於退款的問題,他表示,每款課程在購買時都有註明:「購買之日起三天內可以退款,超過三天不能退款。」他希望這部分用戶堅持讓孩子學習課程,不要被居心不良的人誤導而沒有按時打卡,影響最後提現。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章玲 實習生 牟泓玥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