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護少年的你登上微博熱搜,讓我們把視線放到青少年保護和校園霸凌問題上來。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一直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重點問題。
除了哭我沒有辦法了
最近頻繁收到表哥的微信,一直想讓我幫他問問他女兒彤彤怎麼了,很不正常,回家不愛說話,臉上永遠是喪喪的表情,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經過詢問原來是小女孩和班上的同學發矛盾,她同學拉著住校生和全班女生孤立她。
「他們就不和我說話,我覺得我要瘋了,我其實覺得一個人也能過的,但是他們在我身邊說說笑笑我心裡真的受不了,連以前和我好的同學也離我遠遠的。我真的沒辦法高興起來,一想到要回到那種環境裡我就會發瘋。」
上面這段話是彤彤在心裡冷靜後對我說的話。說實話我很心疼她,但是在聽完她的描述後我只想問一句是不是你做了什麼?
受害者永遠處於弱勢地位
當我意識到我這句話說出口會造成什麼後果是,我及時踩了剎車。為什麼面對弱者、受害者我還在找她的錯處?為什麼我的第一反應是她錯了?這兩個問題令我細思極恐。作為親戚我都有這樣的想法,那作為旁觀者目睹這場霸凌的時候他們心裡是不是直接給她判了罪了?我自以為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我做到了同情弱者,但是還是沒有做到理解,真正去理解她的痛苦,我把這歸結為我沒有這樣的經歷。原來在面對霸凌的時候別人永遠都是局外人。
不要低估校園霸凌
去年大火的少年的你為觀眾展示了校園霸凌。校園霸凌是拳打腳踢,是言語辱罵。影視作品已經對這些行為做了刪減。在某乎搜索「你有過被校園霸凌嗎?」下面的回答全都是匿名的,且文字間都是仇恨血淚和苦楚。
校園霸凌不是小朋友間的小打小鬧,這是一種身體上的虐待,精神上的打擊。很多人甚至被霸凌者的父母都只是把這些行為歸結到自己孩子不合群,人際交往有問題上。有的甚至直言「為什麼偏偏是你,別人怎麼好好的?」「你肯定是哪裡做錯了,不然人家吃飽了沒事幹欺負你呀!」。這究竟是對弱者的漠視還是對責任的推脫?魯迅曾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撣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的」但是事實是這些旁觀者竟然是在給施害者開脫,一步一步的摧毀被害者的心理。
冷暴力霸凌影響終身
經受過肢體霸凌的人結果心理治療或者悉心陪伴,這段痛苦的記憶或許會淡忘些許。但是冷暴力式的校園霸凌恰恰相反,人的腐爛往往是從心理開始的。家長和老師一方面不認為年紀不大的孩子會做出這種行為,一方面又覺得只是小小的「不理會同學」不會產生什麼心理陰影。這些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在孩子心理教育這一方面我們落後的不僅僅是心理治療技術和專業人才,家長匱乏的是對心理問題的重視,是對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不是出了問題後一兩句的安慰和無所謂的態度。
面對霸凌可以怎麼做
當孩子遭受霸凌的時候一是即使求助學校甚至警察,要快準狠的遏制這種現象,不能姑息養奸,讓霸凌者輕視保護自我的決心。二是告知父母,以父母的身份向學校和霸凌者家長討要說法,必要時可以果斷轉學,一味的軟弱換來的不是妥協而是助紂為虐。三是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無論是隨身攜帶通訊設備還是結伴同行都能比較有效的保護個人安全。
不要在為施暴者開脫
當發生霸凌時間,最先炸開鍋的是網上
「這個被打的肯定有問題」
「都是孩子,還是希望懲罰別太重了」
面對這些本末倒置的言論,我始終不相信這是有思想有判斷力的人說出來的。事實就在眼前,惡也分等級。這種抓住兩者都有錯誤來為施暴者「洗白」的行為實在是令人作嘔。我們連被害者的弱勢地位都要剝奪,我們能守護的,我們能伸張的又是什麼呢?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說法根本不適合出現在這個問題上,但是總是有網友「抖機靈」 。確實是板子不打在自家人身上是不知道疼的,連網絡這層保護色成為了施暴者的氣焰之一,哪裡有才是受害者尋求庇佑的天堂呢?
校園霸凌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一方面需要遏制這種行為,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好好安撫被霸凌過的孩子,不能讓霸凌的硝煙永遠在心底燃燒。還有很多孩子掙扎在校園霸凌中,面對被霸凌過的孩子,我們不應該一味的把原因歸結在他們頭上,注意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對受害人再造成二次傷害,這就是最大的善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