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天價」背後的秘密

2020-12-24 中國社會科學網

在2019年底佳士得香港「圓夢」專賣場上,一件「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拍賣出8720萬港幣的天價。一個碗賣出了近億元,不得不讓人驚嘆!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碗?琺瑯彩瓷為何這麼值錢?這件藏品的收藏價值又在哪裡?

琺瑯由隋唐時期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譯而來。琺瑯器是將經過粉碎研磨的琺瑯釉料,塗施於經過金屬加工工藝製作後的金屬製品表面,經乾燥、燒成等製作步驟後,所得到的複合性工藝品。琺瑯彩即彩料,其構成是各種金屬礦物質,經過化學提煉與配製而成的有色粉末,色調清新、單一。不同顏料可互相混融,使調色盤大增,並可層層堆疊,營造出如油畫般的肌理感及視覺效果,鮮豔而穩定。這種彩料,用樟腦油調成液體以後,即可按照畫稿直接施在器壁上,圖畫的色彩當即可以顯示出來,就像今天的油畫一樣,是瓷胎上作畫的最佳顏料選擇。

清康熙年間,琺瑯彩傳入中國。當這種琺瑯彩器作為貢品進獻給康熙帝後,頓時引起他的濃厚興趣。為了發展畫琺瑯工藝,康熙帝在清宮內設立琺瑯作,並請歐洲的畫琺瑯製作匠師進入內廷,參與琺瑯器的製作和指導。當時,中國瓷器正處於高度發展時期,那麼這種琺瑯彩若用在瓷器上,又將會是什麼樣子?康熙帝遂命造辦處照樣仿製。

康熙二十年(1681),督陶官臧應選奉命到景德鎮駐廠督造瓷器。他選擇最好的瓷土,經過多次淘洗、提煉和搓揉後,開始做瓷器的胎質。製成後晾乾,入窯燒制,再將進口琺瑯顏料與景德鎮瓷胎相結合。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經驗總結,最後才生產出瓷胎畫琺瑯新品種——琺瑯彩瓷,又稱瓷胎畫琺瑯。

琺瑯彩作為釉上彩的嶄新品種,與中國傳統釉上彩料性質迥異。傳統的瓷器畫料,也是礦物質,但沒有經過化學提煉,色彩多是用時搭配,配製複雜,而且燒前與燒後顏色差異極大,不經過烘燒則很難保持一種固定顏色。相對來說,琺瑯彩就簡單得多,只要懂繪畫,都可以在瓷胎上進行繪製。根據清宮檔案記載,製作一個琺瑯彩精品,需先在景德鎮燒制優質的白瓷胚胎,精選後運到京城,由如意館高水平的御用畫師,使用進口上等的琺瑯彩顏料在上面作畫,然後在宮內設爐烘花。燒成的琺瑯彩瓷具有瑩潤、通透的特質,顏色可鮮亮可柔和,非常華美。

後來,造辦處又製作出金胎畫琺瑯、銅胎畫琺瑯、料胎(玻璃)畫琺瑯等品種,至康熙晚年,繪畫、燒制的技術逐步成熟,使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盡顯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特別是瓷胎畫琺瑯彩,屬中國首創,被認為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品類。

民間有「一件琺瑯彩,十件官瓷器」之說。官窯制胎、宮廷畫師作畫,讓琺瑯彩瓷具有高度藝術價值,是所有瓷器中出身最為高貴的。一方面,它是在宮廷直接控制下,選用最好的原料,集中最優秀的工匠和畫師,選擇最好的樣品來進行生產,整個製作過程極其嚴謹,並經過皇帝的嚴格把關,是不計成本的藝術創造。可以說融合了中國陶瓷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到燒制的技術,幾乎都是最精湛的,能流傳下來的都是精品。另一方面,它是只限於宮廷、王府玩賞的御用秘器,數量極少,市面上根本沒有。

到了乾隆末期,隨著國力和官窯瓷器整體生產質量迅速下降,琺瑯彩瓷也隨即凋落。傳世琺瑯彩瓷大多為清宮秘藏,至民國初年紫禁城開放後,外界才得以窺探琺瑯彩瓷真面目,並旋即成為藏家鑑賞追逐的目標。據史料記載,康、雍、乾三朝存世的琺瑯彩瓷大概共有400多件,其中300多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40多件藏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只有少數幾件完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極其珍貴。

康熙琺瑯彩瓷流行在制胎器物內壁、口外沿、圈足等處施白釉,器外壁不上釉,燒成後這部分露胎叫澀胎。而上色作畫,均在澀胎的範圍內進行。作好畫的輪廓線以後,或是先填圖畫彩,後噴地釉;或者先作地釉,把花紋的輪廓線留下來,然後填彩。這樣的彩色直接施在胎上,花紋的彩色和地釉是相接而不是相重。康熙以後,這種做法便沒有了。造型方面以碗的數量較多,紋飾方面都是花卉和圖案畫。沒有動物,也沒有人物和山水,所有畫面都沒有題句和印章。器物外底,大多有「康熙御製」四字。

此次拍賣的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均有上述特點。碗直徑11cm,碗裡銀白如玉,碗身為胭脂紅地,畫面為蓮花。在接天蓮葉的映襯下,那些含苞待放的粉色花、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藍色花、恣意盎然的黃色花,以及雪白無瑕的白色花等,在諸色紛呈的琺瑯彩裝扮下,猶如舞動的歌女,將爭奇鬥豔的蓮花裝扮出了萬千色彩。旋而觀之,靈動精美的花紋猶如一幅書畫手軸徐徐展開,精美的線條將風姿綽約的蓮花勾勒出了萬千風情。紋飾生動、立體,具畫意,細細觀賞便可體味其華麗巧妙、細節之精。這種花葉從足底拔地而起的格局,與若干名畫中的構圖頗具異曲同工之妙。碗底部藍料方框內書「康熙御製」四字。從器型和琺瑯料的燒制效果來看,該碗製作工藝精湛,畫法流暢,燒制完美,品相完好,造型精美,應為康熙晚期成功燒制的琺瑯彩瓷範例,亦為康熙琺瑯彩瓷中的巔峰之作。

康熙琺瑯彩瓷將科技與藝術結合,將繪畫與瓷器結合,讓中西文化在古老的中國瓷器上閃光。它不僅在琺瑯顏料以及瓷胎繪畫上有創新,還是清代彩瓷巔峰的伊始,在中國彩瓷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5月11日第1922期 作者:秦延安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拍賣8720萬港幣,琺瑯彩是何物,為何這麼貴
    古董拍賣天價的案例不在少數,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上億也經常出現。11月27日,佳士得香港單獨為「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一件拍品舉行拍賣專場,取名叫「圓夢」。在拍賣中,這個碗最終以8720萬港幣成交。接近上億的價格,我們不得不為這件藏品感到驚奇,琺瑯彩究竟是何物,為何會拍出8720萬港幣的天價。琺瑯彩是清代皇室所用瓷器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種,琺瑯彩繪採用的畫法製作工藝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大約在清康熙年間進入中國。而上述拍賣的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是處於清代康熙年間琺瑯彩瓷中的巔峰之作,製作工藝精湛,畫法流暢,燒制完美。
  • 康熙千葉蓮碗為何珍貴,碗上蓮花不僅有故事,而且因一件事絕跡了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佳士得專門為「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舉行了一場極其隆重的拍賣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最終的成交價格竟是8720萬港幣,著實引人注目。眾人把目光放在這場名為「圓夢」的隆重拍賣會上的同時,也被如此高昂的價格震驚到了。
  • 精品推薦—八寶紋琺瑯彩宮廷碗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容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琺瑯彩瓷器收藏與鑑賞
    琺瑯彩瓷器始於清代康熙時期,盛行於雍正時期和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出現使得清代瓷器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琺瑯彩瓷器雍容華貴,繪畫講究,工藝精湛,可以說件件都是精品,這樣的瓷器風格也非常符合當時皇室極盡奢華的理念。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精品推薦 琺瑯彩開光花鳥紋蓋碗
    琺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瑯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瑯釉則叫琺瑯彩。 琺瑯彩起始於康熙後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瑯彩水平最高,工藝最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故琺瑯彩終止於乾隆後期,同時還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琺瑯釉和粉彩共存。
  • 那麼貴的琺瑯,究竟是什麼? 讀這一篇就夠了
    宮內造辦處在製作瓷胎琺瑯彩瓷的時候,還製作玻璃胎琺瑯、紫砂胎琺瑯,三者製作時間大致相同,只是紫砂胎產品(僅指宮內琺瑯彩而言)僅見康熙製品,雍乾不見製作資料。 而數量最多、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則是金屬胎琺瑯器。最貴重的莫過於金胎,而常見的是銅胎。因為銅料與表面琺瑯容易結合,且銅料價格相對容易接受,因此銅胎琺瑯最為廣泛。
  • 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景德鎮是如何將粉彩工藝傳承創新的?
    眾所周知,粉彩是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之一,根據史料上的記載,粉彩瓷在清代的康熙年間開始出現,盛極在雍的時候,康熙年間的粉彩繪畫比較的粗糙,而且當時粉彩裝飾並不是所有的色彩都是用粉彩製作的,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採用古粉彩繪畫技法進行表現的。
  • 清 雍正 琺瑯彩粉彩五寸盤
    據唐英的《陶成紀事》記載創燒以後能配製出57種彩,以至於創燒期剛開始的時候,燒出的瓷器上有很多種彩料,且都很淡雅協調,這得歸功於年希堯的能耐。今天介紹一件屬於雍正創燒期的彩瓷——雍正琺瑯彩粉彩五寸盤,這件藏品我和朋友各有一個。附圖
  • 3000塊的琺瑯和3塊的搪瓷是一回事?
    清 畫琺瑯花果紋綠色碗相比於掐絲琺瑯而言,畫琺瑯只是少了一個在胎體上焊銅絲的過程。這時候,就不可避免地要解答一個問題:Q1:「瓷胎畫琺瑯」跟中國傳統的粉彩瓷有什麼區別?瓷胎畫琺瑯:又名「琺瑯彩瓷」,是指在琺瑯中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在瓷胎上繪製圖案,經烘燒而成為畫琺瑯器。
  • 有一種寶貝,日本叫七寶燒,歐洲叫琺瑯,中國叫什麼?
    鏨胎琺瑯是在金屬胎上鏨刻成凹凸的各種圖案,再填琺瑯料於凹處焙燒出的工藝。▲ 清 乾隆《鏨胎琺瑯犧尊》琺瑯瓷(琺瑯彩),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在銅胎上填琺瑯釉,琺瑯瓷則是在瓷胎上施琺瑯釉,琺瑯瓷始於康熙時期,鼎盛於雍正和乾隆朝。
  • 景泰藍和畫琺瑯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近看到好多小夥伴問我說景泰藍不就是琺瑯嗎?還有問琺瑯不是瓷器嗎怎麼成景泰藍了?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問呢。接下來傳世經典跟大家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景泰藍,什麼是畫琺瑯,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這麼一對比最本質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景泰藍是特種金屬工藝品,琺瑯彩是彩瓷器。
  • 被網紅產品帶火的琺瑯工藝,你了解多少?皇家極致藝術有它一席!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皇帝,都十分痴迷於琺瑯製品,其中尤以康熙對琺瑯製品的審美最有創意,他當時找來了景德鎮最好的匠人,讓他們將琺瑯和瓷器結合,製作出舉世無雙、色彩豔麗的琺瑯彩瓷。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八僊紋鬥笠碗到了清末,因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造成宮廷器物大量外流,宮廷御用之物琺瑯器才得以在民間露面。
  • 景泰藍、畫琺瑯、廣琺瑯、鏨胎琺瑯、瓷胎畫琺瑯有何藝術特點?
    明清時期的琺瑯器工藝發展非常迅猛,此時的琺瑯種類也十分豐富,而且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產的器物質量最為精良。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令人眼花繚亂的琺瑯器藝術特色,使您對琺瑯細緻的分類加以了解。一、掐絲琺瑯-藝術特點掐絲琺瑯,又稱之為「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
  • 英國房東送給美女一隻碗,拿來鑑寶,專家:嘉靖年間燒制的金彩碗
    她在英國留學7年期間,房東曾送一隻碗給她。主持人問,為何送這麼貴重的禮物給她?女子說,一直住在這家,這家夫婦是丁克一族,沒有孩子,對她很照顧,她們的感情很融洽。所以她回國時,就送了她這份禮物。當時,這個女子只是覺得這隻碗很美,是個工藝品,然後就帶回國了。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作為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無疑是這些「天價」的幕後推手。仇國仕於1999年畢業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藝術與考古研究所,隨後便加盟蘇富比。此後的兩三年裡,仇國仕得到了蘇富比前亞洲區主席朱湯生和時任蘇富比中國瓷器工藝品部主管謝啟亮的大力栽培。
  • 一起了解琺瑯工藝的藝術世界
    (2) 畫琺瑯畫琺瑯出現較晚,於十五世紀中葉在歐洲佛朗德斯發明,十五世紀末在法國中西部裡摩居以內添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重鎮。隨著中西方貿易交往,從廣州等港口傳入國內。當時稱為「西洋琺瑯」或「洋琺瑯」。清代宮內的畫琺瑯製作要在康熙三十二年、琺瑯作與玻璃廠成立之後才能開始研究製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