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雍正 琺瑯彩粉彩五寸盤

2020-12-16 鷹擊長空竹均樓

雍正七年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但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卻聲名大噪,這一年雍正下旨創燒瓷器,開發新品種。一位了不起的督陶官年希堯出現。年希堯任九年督陶官,是近代陶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位官員。此人不會做官,雍正曾評價他「大傻公子」、「最容易讓人哄的」,有一位法國傳教士這樣描述年希堯「既非文人又非學者」,這是說他是一個學霸型的藝術家。極其善於繪畫,好音樂,是「廣陵琴派」的傳人,且極其精通數學幾何學,著有《畫法幾何學》,讓一個極其精通繪畫數學幾何學的人創燒瓷器,這真的是暴殄天物有木有。這一時期的官窯史稱「年窯」,這一時期瓷器器型和顏色是整個清代最漂亮的。據唐英的《陶成紀事》記載創燒以後能配製出57種彩,以至於創燒期剛開始的時候,燒出的瓷器上有很多種彩料,且都很淡雅協調,這得歸功於年希堯的能耐。今天介紹一件屬於雍正創燒期的彩瓷——雍正琺瑯彩粉彩五寸盤,這件藏品我和朋友各有一個。

附圖

雍正琺瑯彩粉彩五寸盤

此盤叫「五寸盤」,直徑不會超過15釐米。匣缽就五寸,加上收縮比,所以不會超過15釐米。此外還有「七寸盤」、「九寸盤」等。這是典型的康熙的胎、雍正的彩,康熙時期燒制出許多瓷器毛坯胎備用。一直到康熙去世還沒用完,雍正比較節儉,拿出他老爹的東西加工一下繼續使用。這個盤有康熙特點,底厚,盤壁也比雍正瓷器厚多了,各種彩料非常豐富,並沒有讓人感覺很突兀,反而彼此搭配素雅和諧。

附圖

我們先看看盤子底部的畫片,這是琺瑯彩作畫。咋一看很熱鬧,仔細看,沒有一處畫的不精美。這件應該是雍正八年前後,創燒時期的瓷器,據文獻記載這一時期同一件瓷器上經常出現很多彩料,以嘗試色彩搭配效果。再仔細看看鳥頭部的羽毛,出現一個重要的彩料「胭脂水」,《陶成紀事》明確記載,雍正八年「胭脂水」研製成功。這一年以後,由於顏色釉的極大豐富,琺瑯彩粉彩等彩瓷開始追求完美的繪畫藝術,根據雍正的喜好,大多數瓷器畫面高貴淡雅。先解讀一下盤子的畫面。

附圖

藍色的山叫洞石

藍料的山叫「洞石」,洞石在中國畫裡經常出現,畫法和欣賞要歸功於宋徽宗。據說宋徽宗對於洞石的欣賞標準——瘦、透、露、皺,一直到現在還在使用,宋徽宗這貨不僅是個藝術奇才更是一個奇葩。古人講究「畫必有意」,洞石右邊是水仙花,意味著「天仙拱壽」,左邊是菊花,不用說了也與「長壽」有關。再看上面局部截圖,附圖

這是在燈光下拍的,有色差。上面是牡丹,畫的特別精緻,放大看到繪畫的細節,纖毫畢現。下面是繡球花,幾乎每一片花瓣都用不同料彩渲染。牡丹與洞石意味著「富貴永固」,牡丹菊花和石頭那就是「福壽永固」,寄託著古人單純的生活理念。繡球花因其抱團簇景,有家族團結和睦友愛之意。兩隻彩鳥相對而望,意味著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總之,這幅畫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古代中國社會受教育的人極少,我們的文化傳承就是靠著這樣的美好願望一代代傳承下來。在中國的家具、古建築、衣服、窗花等所有一切與人類生活有關的物件上都處處體現美好寓意。我們一起看看鑑定技巧,先看看琺瑯彩,發一張測光照片。

附圖

由於琺瑯彩含有多爾納門油,測光就能看到油光點,盤壁是粉彩,看不到彩料油光點。特別是側邊的荷花,素淨溫潤淡雅。盤壁紋飾是錦地與四季花卉。藍色是粉彩上點綴著藍料,粉色是胭脂水做底,用胭脂紅點綴形成像彩緞一樣的畫面,這叫「錦地」。胭脂水更像粉色的胭脂紅。

盤壁用錦地隔開四季花卉。顏色豐富卻素淨淡雅。口沿描金內圈邊沿也是描金。說到這個,我們說一說如何看金。經常聽說「有金看金,沒金看彩」,贗品幾乎沒有用真金做仿品,用真金燒瓷器的有,都是一些高檔藝術品,本身價格也不菲。清代的金保存到現在,由於氧化的作用,金子的顏色更像土黃色的速溶咖啡,如果是傳世瓷器,金子被氧化的更嚴重,顏色像牛奶略少一點的土黃色咖啡,如果是庫貨或者窖藏,顏色更接近金子。在燈光的作用下看上去像金。那麼怎麼鑑定,可以拿一塊瑪瑙石輕輕打磨,面積小一點,打磨對描金有損傷,不一會就能看到真金的底色,附圖

盤子口沿描金太少了,不好拍照,我換一件乾隆的,這件口沿描金厚重,左邊是同一光源下沒用瑪瑙棒打磨過,燈光下依然不亮,右邊是同一光源下,用瑪瑙棒打磨過,能看見金子的底色。但是這個底色跟市場上24k黃金還是不一樣,光澤度上略呈綠色的色調,不是綠色,是綠色色調。因為清代描金的配方是「七成金二成鉛一成汞」,鉛是金的固定劑,汞是金的著色劑,溫度升高汞會揮發掉,金附著在瓷器上。而七成金就是呈一點點綠色色調。古人沒有現在的檢測工具,完全靠眼力和經驗。有一句話叫「七青八黃九紫十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有朋友有家傳清代的金首飾,你會發現他們比現在商場上的金子還黃,並不是清代的金子比現在金好,恰恰是純度不夠。如果是金彩也就是化學金,鑑定比較簡單。

附圖

左邊化學金,用手機拍照放大,很快能看到瓷器原來的底色,這就是假金,也沒有金屬質感,也許有人說這個一看就假,那是因為我放大了,不放大也是很讓人打眼。右邊是剛出來不久的仿品,是用一種合金描在瓷器上的,看上去金光閃閃,打眼了許多人。它的特點就是比金子還像金子,什麼意思,比金子還亮的多。暴露在外面一個月就會發暗,用瑪瑙打磨也能金光閃閃,只是閃過頭了,有人用它做假金項鍊戴,很像真的。不過,同一光源下,顏色發紅,也缺少真金的厚重感,這種讓許多人打眼。

.

盤子的外壁繪製一圈粉彩纏枝蓮,這種紋飾不管是青花還是五彩、琺瑯彩、粉彩中都有,意味著福壽綿綿,子孫繁茂之意,寥寥幾筆,幾乎匯集了各種彩料,卻依然淡雅。這就是雍正的審美。跟他兒子乾隆完全不在一條線上,這個我們後面說。最後看看底款。

附圖

右邊是我們盤子的底款,由於青花雙方框款很少很少,以至於我不得不從資料上找一個比對,左上是故宮出版的瓷器鑑賞工具書裡面的雍正所有底款匯集,我截圖了,證明有青花雙方框款,左下是保利的那件琺瑯彩拍品平安春信碗的底款。青花發色暈散完全一致,甚至筆法都幾乎一樣。

左邊是放大二十倍的圈足露胎,很細膩,看到火石紅和微量鐵元素溢出。右邊是青花款的細節圖,筆畫很細,還是能看到鈷料斑。氣泡層次感老化以及青花用筆的深淺一目了然。

終於完結了

下一篇 雍正粉彩胭脂水

相關焦點

  • 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景德鎮是如何將粉彩工藝傳承創新的?
    一、彩粉藝術是清朝的康熙年間出現在古彩基礎上,再受到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彩瓷,是屬於釉上彩的一種,粉彩瓷色色澤比較柔潤,畫面比較具有玻璃質感,繪製工藝複雜粉彩瓷色色澤比較的柔潤,粉彩的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玻璃白」,一般的粉彩的作品當中,花卉的花朵、枝幹等等都會去採用這一個效果。
  • 精品推薦 琺瑯彩開光花鳥紋蓋碗
    琺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瑯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瑯釉則叫琺瑯彩。 琺瑯彩起始於康熙後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瑯彩水平最高,工藝最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故琺瑯彩終止於乾隆後期,同時還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琺瑯釉和粉彩共存。
  • 精品推薦—八寶紋琺瑯彩宮廷碗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容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五彩、琺瑯彩和粉彩你真的分清楚了嗎?
    清康熙 五彩蝴蝶紋瓶故宮博物院清乾隆 琺瑯彩山石花卉紋小瓶故宮博物院清雍正 粉彩桃花紋直頸瓶故宮博物院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器。粉彩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受琺瑯彩的影響,但二者有顯著的區別,如下:其一,琺瑯彩原料含有大量的硼,基質為鉛、硼、玻璃料;粉彩原料不含硼,基質是含有氧化鉀的玻璃白粉化乳料。
  • 讀懂這篇,你也是鑑別粉彩琺瑯彩的專家了(新手必看系列)
    關鍵詞:琺瑯彩,粉彩眾所周知,琺瑯彩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極為珍貴的瓷器品種,有著極高的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只在宮廷內燒造也是琺瑯彩獨有的「享受」,對比其他名瓷,這既是琺瑯彩的身份顯示,也是他名貴的原因。琺瑯彩創燒於康熙,興盛於乾隆。
  • 琺瑯彩瓷器收藏與鑑賞
    琺瑯彩瓷器始於清代康熙時期,盛行於雍正時期和乾隆時期。琺瑯彩瓷器的出現使得清代瓷器的種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琺瑯彩瓷器雍容華貴,繪畫講究,工藝精湛,可以說件件都是精品,這樣的瓷器風格也非常符合當時皇室極盡奢華的理念。
  • 3000塊的琺瑯和3塊的搪瓷是一回事?
    這時候,就不可避免地要解答一個問題:Q1:「瓷胎畫琺瑯」跟中國傳統的粉彩瓷有什麼區別?瓷胎畫琺瑯:又名「琺瑯彩瓷」,是指在琺瑯中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在瓷胎上繪製圖案,經烘燒而成為畫琺瑯器。
  • 清 雍正 琺瑯彩福壽桃杯(下)
    附圖這是雍正琺瑯彩桃杯的畫片,風格與惲南田非常相似,也是「一片流霞、十分春色」啊,清新脫俗,高貴淡雅。附圖這是上海博物館雍正粉彩橄欖瓶,隔著玻璃拍的,有色差。這是我見過所有館藏的雍正粉彩以及大拍拍品高清圖中,畫得最好的桃子。
  • 清 雍正 藍料琺瑯彩山水詩文 盌
    我們一直在說雍正性格內斂,所以特別喜歡精緻小巧,構思精巧的東西。中國水墨山水畫最是講究這種精緻,所謂「疏能跑馬,密不透風」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布局方式,上幅是「密不透風」,這幅就是「疏能跑馬」。這種疏密有致的畫風,精巧的構思,加上土與火的作用把山水畫燒制在瓷器上,用藍色琺瑯彩畫出水墨的效果。它能夠得雍正垂憐也就好理解了。
  • 【精品推薦】大清雍正年制黃地粉彩花卉紋纏枝蓮碗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是康熙晚期受琺瑯彩瓷影響和啟發而出現的釉上彩瓷新品種,素有「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之說,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近年來,雍正粉彩瓷的市場行情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雍正官窯瓷器中的粉彩瓷有多件成交價格超過千萬元。
  • 被網紅產品帶火的琺瑯工藝,你了解多少?皇家極致藝術有它一席!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皇帝,都十分痴迷於琺瑯製品,其中尤以康熙對琺瑯製品的審美最有創意,他當時找來了景德鎮最好的匠人,讓他們將琺瑯和瓷器結合,製作出舉世無雙、色彩豔麗的琺瑯彩瓷。,紋飾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為主;雍正年間的畫琺瑯器器型製作工整,黑釉光澤亮麗,超過康、乾二朝;乾隆年間的畫琺瑯器裝飾趨向」稠密」、「細緻」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裝飾方式,工藝上出現了畫琺瑯與內填琺瑯、掐絲琺瑯等相結合的現象。
  • 粉彩洋彩琺瑯彩的異同點
    目前我們提到清代低溫釉彩瓷,大多數情況下分為:琺瑯彩與粉彩。那麼洋彩是什麼,據文獻記載督陶官唐英曾經準確的描述過什麼是洋彩:「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瑯畫法,圓琢白器,五彩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所用顏料與琺瑯色同」。
  • 拍賣場上那些千萬級別的清代粉彩瓷器鑑賞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下拍賣場上部分千萬級別清代粉彩瓷器。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清三代的粉彩瓷各有什麼特點?
    粉彩瓷自清康熙開始出現,雍正時步入巔峰,乾隆繼續繁榮,而後逐步衰落,民國時期得到恢復和發展。粉彩瓷最顯著的特點是富有層次感,並且和中國傳統的詩書畫印相結合,高雅柔潤,創造出獨特的瓷器美。,兩者的差異具體如下:粉彩要用「玻璃白」即在含鉛的玻璃質中加入砷,在一些裝飾部位打底,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對比,而五彩不用;粉彩繪製圖案採用渲染法,注重表現題材的陰陽向背,而五彩則單線平塗,層次感較差;粉彩的顏料中,至少有一部分用的是西洋配方,而五彩用的是傳統的中國彩料;粉彩的彩料較五彩豐富,繪製時,粉彩以釉調色,而五彩用的是清水或膠水;粉彩的烘烤溫度約為700度,低於五彩的800度。
  • 景泰藍、畫琺瑯、廣琺瑯、鏨胎琺瑯、瓷胎畫琺瑯有何藝術特點?
    明清時期的琺瑯器工藝發展非常迅猛,此時的琺瑯種類也十分豐富,而且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產的器物質量最為精良。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令人眼花繚亂的琺瑯器藝術特色,使您對琺瑯細緻的分類加以了解。一、掐絲琺瑯-藝術特點掐絲琺瑯,又稱之為「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
  • 大清雍正琺瑯彩瓷碗欣賞
    清雍正 淡黃地琺瑯彩蘭石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清 雍正 琺瑯彩瓷赭墨竹石圖碗 通高 5.5cm,口徑 10.5cm,底徑 4cm清 雍正 琺瑯彩瓷赭墨竹石圖碗 通高 5.5cm,口徑 10.5cm,底徑 4cm清 雍正 琺瑯彩墨色竹石碗 高5.5cm,口徑10.5cm,底徑4cm
  • 美瓷鑑賞—鴛鴦戲蓮粉彩鳳尾尊
    粉彩始創於康熙,極盛於雍正。康熙晚期在琺瑯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製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製作。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
  • 清代中晚期粉彩瓷
    清代中晚期,清代瓷器逐漸走向衰弱之路,但是這段時期的粉彩瓷器工藝也是變化較大,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講解。一、清代中晚期粉彩瓷-知識綜述粉彩瓷以清三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製作水平最高,嘉慶時期之後,景德鎮官窯繼續燒造粉彩瓷,並且一直持續到清末宣統時期。雖然這段時期的燒造工藝與清三代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各有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