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但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卻聲名大噪,這一年雍正下旨創燒瓷器,開發新品種。一位了不起的督陶官年希堯出現。年希堯任九年督陶官,是近代陶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位官員。此人不會做官,雍正曾評價他「大傻公子」、「最容易讓人哄的」,有一位法國傳教士這樣描述年希堯「既非文人又非學者」,這是說他是一個學霸型的藝術家。極其善於繪畫,好音樂,是「廣陵琴派」的傳人,且極其精通數學幾何學,著有《畫法幾何學》,讓一個極其精通繪畫數學幾何學的人創燒瓷器,這真的是暴殄天物有木有。這一時期的官窯史稱「年窯」,這一時期瓷器器型和顏色是整個清代最漂亮的。據唐英的《陶成紀事》記載創燒以後能配製出57種彩,以至於創燒期剛開始的時候,燒出的瓷器上有很多種彩料,且都很淡雅協調,這得歸功於年希堯的能耐。今天介紹一件屬於雍正創燒期的彩瓷——雍正琺瑯彩粉彩五寸盤,這件藏品我和朋友各有一個。
附圖
此盤叫「五寸盤」,直徑不會超過15釐米。匣缽就五寸,加上收縮比,所以不會超過15釐米。此外還有「七寸盤」、「九寸盤」等。這是典型的康熙的胎、雍正的彩,康熙時期燒制出許多瓷器毛坯胎備用。一直到康熙去世還沒用完,雍正比較節儉,拿出他老爹的東西加工一下繼續使用。這個盤有康熙特點,底厚,盤壁也比雍正瓷器厚多了,各種彩料非常豐富,並沒有讓人感覺很突兀,反而彼此搭配素雅和諧。
附圖
我們先看看盤子底部的畫片,這是琺瑯彩作畫。咋一看很熱鬧,仔細看,沒有一處畫的不精美。這件應該是雍正八年前後,創燒時期的瓷器,據文獻記載這一時期同一件瓷器上經常出現很多彩料,以嘗試色彩搭配效果。再仔細看看鳥頭部的羽毛,出現一個重要的彩料「胭脂水」,《陶成紀事》明確記載,雍正八年「胭脂水」研製成功。這一年以後,由於顏色釉的極大豐富,琺瑯彩粉彩等彩瓷開始追求完美的繪畫藝術,根據雍正的喜好,大多數瓷器畫面高貴淡雅。先解讀一下盤子的畫面。
附圖
藍料的山叫「洞石」,洞石在中國畫裡經常出現,畫法和欣賞要歸功於宋徽宗。據說宋徽宗對於洞石的欣賞標準——瘦、透、露、皺,一直到現在還在使用,宋徽宗這貨不僅是個藝術奇才更是一個奇葩。古人講究「畫必有意」,洞石右邊是水仙花,意味著「天仙拱壽」,左邊是菊花,不用說了也與「長壽」有關。再看上面局部截圖,附圖
這是在燈光下拍的,有色差。上面是牡丹,畫的特別精緻,放大看到繪畫的細節,纖毫畢現。下面是繡球花,幾乎每一片花瓣都用不同料彩渲染。牡丹與洞石意味著「富貴永固」,牡丹菊花和石頭那就是「福壽永固」,寄託著古人單純的生活理念。繡球花因其抱團簇景,有家族團結和睦友愛之意。兩隻彩鳥相對而望,意味著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總之,這幅畫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古代中國社會受教育的人極少,我們的文化傳承就是靠著這樣的美好願望一代代傳承下來。在中國的家具、古建築、衣服、窗花等所有一切與人類生活有關的物件上都處處體現美好寓意。我們一起看看鑑定技巧,先看看琺瑯彩,發一張測光照片。
附圖
由於琺瑯彩含有多爾納門油,測光就能看到油光點,盤壁是粉彩,看不到彩料油光點。特別是側邊的荷花,素淨溫潤淡雅。盤壁紋飾是錦地與四季花卉。藍色是粉彩上點綴著藍料,粉色是胭脂水做底,用胭脂紅點綴形成像彩緞一樣的畫面,這叫「錦地」。胭脂水更像粉色的胭脂紅。
盤壁用錦地隔開四季花卉。顏色豐富卻素淨淡雅。口沿描金內圈邊沿也是描金。說到這個,我們說一說如何看金。經常聽說「有金看金,沒金看彩」,贗品幾乎沒有用真金做仿品,用真金燒瓷器的有,都是一些高檔藝術品,本身價格也不菲。清代的金保存到現在,由於氧化的作用,金子的顏色更像土黃色的速溶咖啡,如果是傳世瓷器,金子被氧化的更嚴重,顏色像牛奶略少一點的土黃色咖啡,如果是庫貨或者窖藏,顏色更接近金子。在燈光的作用下看上去像金。那麼怎麼鑑定,可以拿一塊瑪瑙石輕輕打磨,面積小一點,打磨對描金有損傷,不一會就能看到真金的底色,附圖
盤子口沿描金太少了,不好拍照,我換一件乾隆的,這件口沿描金厚重,左邊是同一光源下沒用瑪瑙棒打磨過,燈光下依然不亮,右邊是同一光源下,用瑪瑙棒打磨過,能看見金子的底色。但是這個底色跟市場上24k黃金還是不一樣,光澤度上略呈綠色的色調,不是綠色,是綠色色調。因為清代描金的配方是「七成金二成鉛一成汞」,鉛是金的固定劑,汞是金的著色劑,溫度升高汞會揮發掉,金附著在瓷器上。而七成金就是呈一點點綠色色調。古人沒有現在的檢測工具,完全靠眼力和經驗。有一句話叫「七青八黃九紫十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有朋友有家傳清代的金首飾,你會發現他們比現在商場上的金子還黃,並不是清代的金子比現在金好,恰恰是純度不夠。如果是金彩也就是化學金,鑑定比較簡單。
附圖
左邊化學金,用手機拍照放大,很快能看到瓷器原來的底色,這就是假金,也沒有金屬質感,也許有人說這個一看就假,那是因為我放大了,不放大也是很讓人打眼。右邊是剛出來不久的仿品,是用一種合金描在瓷器上的,看上去金光閃閃,打眼了許多人。它的特點就是比金子還像金子,什麼意思,比金子還亮的多。暴露在外面一個月就會發暗,用瑪瑙打磨也能金光閃閃,只是閃過頭了,有人用它做假金項鍊戴,很像真的。不過,同一光源下,顏色發紅,也缺少真金的厚重感,這種讓許多人打眼。
.
盤子的外壁繪製一圈粉彩纏枝蓮,這種紋飾不管是青花還是五彩、琺瑯彩、粉彩中都有,意味著福壽綿綿,子孫繁茂之意,寥寥幾筆,幾乎匯集了各種彩料,卻依然淡雅。這就是雍正的審美。跟他兒子乾隆完全不在一條線上,這個我們後面說。最後看看底款。
附圖
右邊是我們盤子的底款,由於青花雙方框款很少很少,以至於我不得不從資料上找一個比對,左上是故宮出版的瓷器鑑賞工具書裡面的雍正所有底款匯集,我截圖了,證明有青花雙方框款,左下是保利的那件琺瑯彩拍品平安春信碗的底款。青花發色暈散完全一致,甚至筆法都幾乎一樣。
左邊是放大二十倍的圈足露胎,很細膩,看到火石紅和微量鐵元素溢出。右邊是青花款的細節圖,筆畫很細,還是能看到鈷料斑。氣泡層次感老化以及青花用筆的深淺一目了然。
終於完結了
下一篇 雍正粉彩胭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