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路南風
說說這次旅行
仙山隔雲海,霞嶺玉帶連。
從鷹潭龍虎山到上饒龜峰、靈山,從景德鎮古窯到陶溪川……
站在九江石鐘山上看鄱陽湖煙波浩瀚,誦千古詩作,江南風華,氣象萬千……
關於作者
一路南風,微博知名博主,南方衛視《潮流假期》特邀嘉賓,今日頭條青雲計劃月度優質作者,2019年百家號旅遊領域十佳作者,2019百家號影響力作者,2019一點資訊年度作者,騰迅原創影響力作者,搜狗扶搖計劃獲獎者,搜狐麥芒計劃獲獎者,趣頭條上榜作者。各大OTA平臺作者。
行程
旅行前夜:從廣州乘坐高鐵往南昌。
第一天:南昌-鷹潭,下午遊鷹潭龍虎山,晚餐品嘗八卦宴,晚上欣賞《尋夢龍虎山》,宿鷹潭。
第二天:鷹潭龍虎山-上饒龜峰景區,上午遊龜峰,中午品嘗國道魚,下午前往靈山遊覽,晚餐在珍味閣品嘗上饒特色美食,夜宿三清山希爾頓度假酒店。
第三天:上午遊覽三清山,午餐後出發往景德鎮,遊古窯民俗博覽區、三寶文創中心,晚餐品嘗特色伊龍瓷宴,夜遊陶溪川,宿景德鎮市區。
第四天:從景德鎮到九江遊覽石鐘山,品特色全魚宴,午後乘坐高鐵返回廣州。
遊在江西
世界遺產龍虎山
江西到處都是好風光,如果你問我喜歡哪座山,位於鷹潭的龍虎山會是其中一個答案。
龍虎山是中國道教文化的發源地,東漢時期,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
張道陵的後代世居龍虎山,至今將近兩千年,這裡的丹霞地貌引人入勝,同一座山峰,不同角度,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徒步或乘船遊覽,猶如穿越於畫卷裡,每當山間雲霧繚繞之時,畫面便幻化成「仙境」,和龍虎山的道教文化相呼應。
之前曾經來過一次龍虎山,這次又有新的收穫。
從碼頭乘坐竹筏沿瀘溪河漂流,水景和丹霞奇峰互相映襯,各種形象的奇觀像移動盆景不斷出現在眼前,又消失在身後,即使在陰天視覺下也有種特別的「水墨畫」之美。
龍虎山是個充滿傳奇的地方,其中一奇是崖墓葬。
什麼是崖墓葬呢?
它是我國最古老且最特別的喪葬儀式,傳說古越、僚人會將逝去的先人安放在棺木裡,之後再安置於懸崖峭壁的洞穴中。
據資料記載,龍虎山的崖墓葬以百計,主要分布在仙水巖一帶的峭壁之中,景區的懸棺表演也在這一區域。
仙水巖一帶的峭壁就像一面面垂直的巨石屏障,這些「屏障」分布著眾多大小、形狀不一的洞穴,有的洞穴距離水面百米以上,即使在當代,普通人也無法到達洞口,何況將棺木妥善地安置在洞穴內。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龍虎山仙水巖一帶出土了大批崖墓葬遺物,這些文物包括各種器件和骨架,總量達到兩百多件。
考古隊發掘出來的文物根據專家的研究和論證,至少已經2100年以上。
過去,中國的主流文化認為逝者應該入土為安,古越、僚人為何偏偏把棺木安置在懸崖洞穴裡,任憑風吹日曬雨淋呢?
古代戰亂頻繁,人們抵抗自然災難的能力低下,生時受苦受難,特別嚮往寧靜、安定的生活,龍虎山仙水巖一帶山水靈秀,正是先人理想的安息之地。
古人如何將棺木安置在懸崖洞穴中呢?
有人猜測過去瀘溪河的水位比現在高,現在看到的懸崖洞穴曾經離水面很近,後來隨著地殼運動才變成現在的樣子。這個猜測並不靠譜,因為龍虎山懸墓葬也只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根據史書記載,這段時間該地並沒有出現較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即使有,地殼運動的改變力也是驚人的,不可能完好地保留古貌。
關於懸崖墓葬,專家有個大膽猜測相對靠譜,至少以今人的理解是比較可行的,仙水巖的懸棺表演就是根據這個猜測還原的。
表演開始前,工作人員先從懸崖頂部垂下多股長長的繩索,這些繩索用來拴緊棺木,在表演進行時,工作人員會藉助繩索下降到洞穴同一高度,隨後進入洞穴,整個過程需要多人進行團隊協作,山頂和洞穴裡的工作人員會利用繩子合力將棺木升至洞穴同一高度,之後搬運進洞穴內安置,整個過程就像在看雜技表演,工作人員猶如壁虎。
懸棺表演寓意「升棺發財」,竹筏漂流終點站旁邊就是觀看表演的地方。
除了單洞單木的懸葬方式,仙山巖一帶還有很多雙棺合葬和群葬洞穴,群葬洞穴包括單洞群葬和多洞聚葬,猜測應該是一個大家族的合葬群。
懸崖墓葬為靈秀的龍虎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這個世界遺產地,值得遊覽的還有很多。
龍虎山天師府
在中國,儒釋道有著廣泛的民間基礎,本土的道教留下的傳說最多,位於江西鷹潭龍虎山風景區內的天師府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東漢時期,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其子孫在這一帶繁衍了一千九百多年,期間名人輩出,最著名的一位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據說張繼先道法高深,醫術高明,當年民間瘟疫橫行,是他率先找到醫治之法,很好地控制住瘟疫的流行態勢,受到皇帝的讚賞,並敕建天師府。
元代,皇帝依然非常信任張天師一脈,當時的天師被忽必烈封為一品大員,地位相當於宰相,這也是天師府被稱為「龍虎山中宰相家」的因由。
龍虎山天師府為坐北朝南格局,前面是風景旖旎的瀘溪河。進入天師府之前,首先看到廣場上一個巨大的八卦圖案,八卦圖後面是天師府的大門,大門的中上方懸掛著一塊牌匾,上書「嗣漢天師府」五個大字。
天師府位於龍虎山的中部,佔據絕佳風水位置,現在看到的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後來經歷過多次損毀和重建,現存的木結構建築是明清時期的遺存。
天師府的大門以朱紅色調為主,梁柱等處刻有金色木雕,兩側的立柱有一副對聯,上面寫著「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字樣。
遊天師府,不得不說張繼先,他只活了36年,本人沉默寡言,因道法和醫術高深而受到兩代帝王的器重,宋徽宗曾經四次下召請他到京城就職,並賜名號「虛靖先生」。
張繼先雖然甚得皇帝恩寵,不過生性淡泊,更喜歡在山中修道。
龍虎山張天師府綠意盎然,即使在相對寒冷的冬天,府內依然生機勃勃。
天師府是龍虎山的主要景觀,秋冬季節遊客相對不多,更加襯託清修之地的幽靜之美。
1319年,天師張嗣成將宋代天師府遷到長慶裡,其後代張正常因為被朱元璋認定為有功,被授予統管天下道教的職務,遂後擴建了天師府。
龍虎山天師府為王府式道教建築群,主要建築沿中軸線有序分布,建築物以紅色間灰黑色為主基調,整體上雄偉大方,古樸典雅。
龍虎山天師府也叫嗣漢天師府,起因是忽必烈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
道教正一派的特點是奉行教主天師世襲制,這也是千百年來天師一直姓「張」的原因。
《尋夢龍虎山》實景演出
早就聽聞《尋夢龍虎山》的大名,這次終於親身觀賞。
《尋夢龍虎山》是中國首部行進式大型山水實景劇,表演場地涵蓋陸地和水域,演出過程中,觀眾不時要隨著指引行進,邊走邊看。
演出分《序.入夢》、《生之逍遙》、《山水之逍遙》、《心之逍遙》、《尾聲.出夢》五個篇章,核心內容是龍虎山的道家文化,主題是「神仙地,逍遙遊」,隨著演出的遞進,有「過了一山還一水」的意境,幾分神秘,幾分唯美。
整場演出就像一幅夢幻的畫卷,徐徐展開中,謎團一個個展開,每進入下一個章節,或者遊船行進時都有豁然開朗之感。
看!那邊出現幾個仙女,正中的「仙女」正在一朵巨大的蓮花上揮動水袖曼舞,左側長廊上兩個古人正在撫琴吹笛。
東邊忽又出現一陣煙霧,西邊的吊球上幾個身材曼妙的女郎正在做著高難度雜技動作。
東南西北中,每個角落都會突然出現表演畫面,而行走過程中遇到的所謂「雕塑」,細看之其實也是真人扮演的,他們近乎一動不動,成為真人背景板,吸引遊客拍照合影。
演出大約70分鐘,據說有300多名演員參與表演,場景從古越民俗村到桃花洲間切換。陡峭的懸崖、小山,乃至原來黑暗的空間都成為「背景布」,時空隧道等各種圖案通過投影技術交替呈現。
據說山體上隱藏著4600多個特效燈光設備,天然崖壁上的巨大裸眼3D投影最為震撼,尤其龍虎畫面投射在山體時,作為遊客的我們,忍不住讚嘆不已。
如此效果,真是前所未見。
整場演出的燈光和舞美都很出色,人物形象和龍虎山的山水、人文相融合,很有代入感。
演出給人一種舞臺無處不在的感覺,前一個演出剛結束,燈光馬上變暗,觀眾還沒有回過神來,另一個角落的燈光亮起,演員又在演繹下一個情節。
演出中,乘船遊覽的時間頗長,這個時候兩岸都變成舞臺,演員不時出現在岸邊的平地、山頭、碼頭等處。演至高潮處,岸邊的山體還會出現一個個投影圖案,場景逼真,代入感強。
我們的遊船一直在緩緩前行,演出也隨著遊船的行進不斷向前方遞進,龍虎山這個自然遺產地和世界地質公園的千姿美態在演出中顯得格外「仙味濃鬱」。
人間仙境-龜峰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凡是美麗的地方總是令人嚮往。
曾經數次到江西上饒旅行,去過婺源和三清山,被這兩個地方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所吸引。上饒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值得遊玩的地方非常多,這次秋之旅,位於弋陽縣城南信江南岸的龜峰風景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龜峰的名氣雖然不如黃山、華山等中華名山,但風光毫不遜色。走進景區,發現一個奇特現象,無論山體還是奇石,絕大多數都像烏龜,眾多山峰組合在一起又形成最大的烏龜,因為「無龜不山」而得名「龜峰」。
江南的天總是千變萬化,豐富的水資源和山形地貌導致陰雨天氣較多,不過龜峰在不同天氣條件下都有不同的美態。晴天的龜峰就像一幅色彩明豔的水彩畫,陰天、雨天和雲霧天就像淡墨輕描的水墨畫,呈現出詩意的浪漫和夢幻感。
小雨剛好在我們進入景區的時候停了下來,山間霧氣升騰,感覺我們就像傳說中上山採藥的童子,不經意誤入神仙界。
乘坐電瓶車開始龜峰之旅,抵達的第一個景觀點叫「神龜迎賓」。
神龜迎賓由兩隻巨大的「石龜」組成,這兩隻巨龜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山體加兩根纖細挺拔的石柱,其中相對豐碩的山體是龜身,纖細的石柱是烏龜的頭部。從正面看神似度最高,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嚮導送我們到最佳觀景位,這裡山水相依,可以清楚地看到「兩隻神龜」倒映在湖面上。此時雲霧在山間瀰漫,忽有一陣新的煙霧從半山向上移動。遠山隱隱約約,近處也變得朦朧,想起了古人「雲深不知處,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嘆。
無人機升空高飛,視覺和地面截然不同。
霧氣繼續瀰漫,即使在深秋時節,山裡依然綠意蔥蘢,生機勃勃。如果宇宙真的有十一維的話,這裡或許真的有神仙居住。在充滿靈氣的地方隱世閒遊,呼吸著夾帶著草木香氣的新鮮空氣,洗去平日因工作、生活積聚的壓力、煩憂,甚好。
龜峰風景區的「昂首龜」也是由幾座小山峰組成的,山體圓潤的部分像龜背,接近90度角的方形前峰像頭部,煙霧遮擋住前峰下半部分的時候,看起來最像。
大多數丹霞地貌區的山體都以豐腴形態為主,龜峰風景區在這個基礎上出現了更多形態各異的纖瘦版,至少在我已經遊覽過的眾多丹霞地貌景區裡,並沒有類似的風格。
景區的老人峰位於三疊龜峰東下側,離地大約51米,就像一位身材勻稱的老道人在拱揖打坐,有意思的是從不同的位置欣賞這座小山峰,形態都不一樣。
仔細看,老人峰背面巨大的山體加上前面的石柱,也是一隻惟妙惟肖的「烏龜」。移步換景,向峽谷的各個方位看去,不看不打緊,一看發現這裡就是個巨大「烏龜王國」,形似烏龜的山體多不勝數。
整個龜峰風景區仔細走下來需要一天,如果想欣賞落日和日出,兩天時間是完美的安排。
除了前面提到的景點,景區內還有摩崖石刻群、摩尼洞天、百年道、鎖春洞、偉人峰、望郎峰等景點。
龜峰風景區現為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經過2億多年的演化才形成今天看到的天然奇觀,這是大自然的真誠饋贈。
靈山之上有奇景
靈山風景區,位於上饒廣信區北部,被譽為「道家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有意思的是不遠處的弋陽縣龜峰還是丹霞地貌,這裡卻是截然不同的花崗巖地貌,我們是在去完龜峰之後到這裡遊玩的,差異感更加明顯。
同為花崗巖地貌,靈山的山形和三清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華山有頗多相似之處,它濃鬱了花崗巖陡峭峰林的精華特色,移步換景,如入仙境。
靈山風景區的山體連綿起伏,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睡美人,王安石、辛棄疾等歷代名人多有讚美之詞。
我們是在霧雨天登山的,山間一片朦朧,不過卻增添了神秘感。
浮雲漫捲三清山
仙山隔雲海,霞嶺玉帶連-這是小時候看電視劇時聽到的主題歌,和三清山的意境非常契合。
三清山是江西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江西「最仙」的花崗巖名山,之所以說它仙,一是因為這裡是道教勝地,二是一年大多數時間雲霧繚繞,好似人間仙境,當雨後初晴之時,雲霧在山谷間瀰漫,意境最為夢幻,隨手一拍就是大片,不過看到這種景象,多少需要一點運氣,這也是旅行的樂趣所在。
自從遊覽一次三清山之後便對這裡的奇峰怪石、松樹雲海念念不忘,重遊三清山,山還是那座山,景色卻有了很多變化,主因在於這裡的天氣總是變化莫測。
三清山也叫少華山,玉京、玉虛、玉華是三大主峰,形似端坐於山巔的道教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他們莊嚴地俯視著蒼茫大地和縹緲雲海。
江西三清山和安徽省的黃山、天柱山、九華山同為花崗巖地貌,不過面積沒有黃山大,景點都是「濃縮的精華」,藉助纜車上下山不需要耗費太多體能, 一天遊毫無壓力,想要欣賞日出和日落,理想的狀態是在晴天或大雨之後上山,並在山上至少居住一晚,這樣看到雲海和夕陽、日出的機率將會比較大。
女神峰位於三清山南清園景區東面,是三清山的標誌性景點。這座通高86米,天然形成的花崗巖奇峰就像一位端莊的少女,換個角度看又像坐禪的觀音,她的兩手好像託著一個淨瓶,「淨瓶」裡長出兩棵身形纖細的松樹。
站立在觀景平臺仰望女神峰,結合現實中看到的景觀發揮想像力,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在腦海裡出現。
三清山的晴天,天空藍得沒有一絲雜質,沿著登山步道和盤山棧道行走,迎面清風徐來,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松樹或直立著身子迎接太陽光的照射,或從懸崖峭壁斜倚著身子接受陽光的洗禮。生命在巖縫中發揚不屈不撓的精神,各種奇峰彰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女神峰的對面是三清山另一個標誌性景觀「巨蟒出山」,這裡距離金沙索道上站只有1200米左右。「巨蟒出山」指的是懸崖邊一座高聳的石頭山峰,形狀猶如一條巨蟒出山來探秘新奇世界,但被對面的「女神」用長藤固定成石形,其石縫和其他山峰一樣長出了松樹,但大部分山體是光禿禿的面貌。
其實這個景點在不同的方向看相貌大不相同。從高處看,它像一條巨蟒,稍移幾步路看起來就像一隻馱著貨物的駱駝。雲霧大的時候,各座山頭就像一個個立於仙境中的仙人,天晴的時候更像一群賀壽的動物。
三龍出海同樣位於南清園景區,禹皇頂的觀賞效果最佳,與其說是三龍,倒不如說是群龍,因為除了中間相對高聳的石頭奇峰,周邊還分布著多座峻峭的石峰。
三清山除了南清園景區,還有西海岸景區、陽光海岸景區、萬壽園景區和三清福地景區等,如果選擇一天遊覽的話,上午上山,黃昏下山是較佳選擇。
相比起其他景區,三清福地遊客相對不多,主要是它剛好位於大環線的外圍,不過這裡是三清山道教文化最為濃鬱之處。
三清山的棧道修於懸崖峭壁中間,面對蒼茫雲海,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看到「萬丈深淵」,膽小的人走在上面多少有點膽顫心驚,不過一路景色美不勝收,小走一段路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剩下的只有發自內心的讚嘆。
遇見·景德鎮
很多人知道江西的省會是南昌市,不過在國外景德鎮的名氣更大,無他,因為這裡是著名的陶瓷之都,很多外國人聽到「陶瓷」兩字,首先想到的就是景德鎮。
景德鎮常住人口只有167萬多一點,城區規模並不是很大,一年大多數時間像個從古代穿越而來的優雅姑娘。
獨特的陶瓷文化豐富了景德鎮的人文底蘊,給這座美麗的小城留下大量旅遊景點,除了吸引中國遊客之外,也有不少外國遊客慕名前來,他們對「陶瓷」的興趣不比中國人小。
景德鎮眾多景區裡,位於昌江區楓樹山蟠龍崗的古窯民俗博覽區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在這裡可以實地觀賞並了解陶瓷製作的過程,這種真實的全景展示景區在世界範圍內極為罕見。
來到古窯民俗博覽區,首先看到的是廣場上的窯神童賓立像。
童賓是誰呢?
他是景德鎮陶瓷界崇拜的行業神祗,原為當地裡村人,生於十六世紀中期,是明代著名燒瓷技師。明萬曆年間,太監潘相奉命到景德鎮督造大龍缸,一直無法成功,惱羞成怒的潘相用各種方法逼迫、殘害瓷工,希望瓷工在威逼之下儘快燒出合格的龍缸讓自己好交差,技師童賓為表示反抗,縱身躍入窯內,被熊熊烈火燒死,沒想到眾人次日開窯,發現龍缸奇蹟般燒製成功。瓷工們喜出望外之餘,又為童賓神傷。為了紀念這位剛直的英雄,當地人為他建造了風火神廟,並將他稱為「風火仙師」。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主要景點包括歷代古窯展示區、陶瓷民俗展示區和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景區的建築都是古樸典雅的徽派風格,漫步遊覽猶如在古典園林裡穿行。
半天的行程裡,我們遊覽了大部分景點,令我印象較深刻的是制瓷作坊、小器作和大件作等。
制瓷作坊也叫「坯房」,是製造瓷器坯胎和釉下彩繪的場所,在這裡可以全方位了解陶瓷製作的主要程序。陶瓷製作的過程非常複雜,每一道工序分工明確,包括揉泥、挖坯、拉坯、利坯、畫坯、施釉等在內的工序,每一道都精益求精,凸顯匠人精神。
古窯民俗博覽區裡的「匠人」大多數為非遺傳人,有豐富的陶瓷工藝經驗,經他們的手,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朋友告訴我,之前一直以為陶瓷上的圖案是印上去的,現在才知道名貴陶瓷上的圖案其實是畫出來的,這些圖案線條的層次感、細膩度和藝術感是普通陶瓷製品不能比擬的。同樣是陶瓷,景德鎮的陶瓷藝術高於大多數地方,這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藝術追求,也是這座城市的氣質所決定的。
專心致志,一絲不苟,陶瓷師傅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博覽區裡的小器作主要生產日用陶瓷,包括碗、盅、杯、碟等,大件作則生產大盤、大瓶,大缸等大件類陳列品,這些作品的製作難度很大,成品一般擺放在相對寬敞的廳堂主要角落。
離開古窯民俗博物區,我們在市區品嘗了當地著名的伊龍瓷宴,飯後出發前往陶溪川。
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位於景德鎮新廠西路,是中國首個以陶瓷文化為主體的旅遊休閒文化街區。
這是一個由老廠房改造的創意街區,夜景非常迷人。
街區走中高端路線,匯集各種陶瓷攤檔,形成陶瓷集市。
陶溪川創意街區內還有各種文化工作室、酒店會所、主題客棧和博物館等。
在博物館裡,我們了解到景德鎮的近代陶瓷發展史,看到古老的窯灶、頗有歷史感的工業機器和陶瓷製品。
博物館經常舉辦各種創意藝術展,大師們的藝術理念令人動容。
景德鎮值得去的地方還有三寶文創中心,這裡匯聚很多獨具創意的陶瓷工藝品,大部分價格不菲,堪稱精品中的精品。
文創中心的外景也很有藝術感,由於我們去的時候已經天黑,未能拍攝到完整大氣的外景,下次再去,一定好好看看。
石鐘山
提起江西九江,你想到什麼?
是宋江題詩的潯陽樓?風景秀麗的甘棠湖?還是避暑勝地廬山?
九江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除了以上提到的地方,還有一個地方非常值得一遊,它就是位於湖口縣城區,長江和鄱陽湖交界處的石鐘山。
或許很多人對石鐘山三個字感到陌生,但提起《石鐘山遊記》可能有點印象,這篇由北宋大文豪書寫的古典散文曾名揚天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石鐘山的相對高度只有40米,放在大西部屬於迷你小山,屹立在鄱陽湖邊別有一番風韻。
由於相對高度較低,遊石鐘山並不需要耗費太多體力。
石鐘山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山上分布著江南風情濃鬱的園林、祠堂、廟宇等建築,在觀景臺還可以俯瞰鄱陽湖和長江的旖旎風光。
忠烈祠是石鐘山上的核心建築,門樓為徽派風格,總體上為前廡後廡風格,視野非常開闊,裡面有曾國藩、彭玉麟等人撰寫的對聯一百多幅,據說祠前兩棵參天古樟還是彭玉麟手植的呢。
彭玉麟祖籍湖南衡陽,生於安徽安慶,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三傑,是近代水師領域的優秀人才。
穿過紫雲廊大門,沿著長廊行走,但見一側牆壁懸掛著歷代名人的詩碑,另一側白牆上有多個鏤空的小窗,無論透過小窗看外面的世界,還是在外面通過小窗看長廊上的墨寶,古典韻味都很濃鬱,可見設計者的巧妙情思。
白牆黛瓦,紅柱簷角,曲徑通幽,長廊外的露天部分建有假山,牆角植有翠竹,各式景物互相輝映,呈現出唯美的江南詩畫圖,此景不輸蘇州園林。
石鐘山最奇特的地方是差不多每天都會發出鐘鳴一樣的聲音,原因是山的下部有天然洞穴,鐘鳴聲是流水衝擊巖石時發出的。
石鐘山上的清濁亭始建於1993年,圓形的頂部感覺像在模仿北京天壇。
站在清濁亭內可以欣賞鄱陽湖和長江景色,而在湖中視角欣賞石鐘山,就像在欣賞一面從天上掉落的屏障,又像在欣賞一座浮於水面上的仙島。
遊船徐徐向前,不同角度欣賞石鐘山,不盡詩情畫意,每當黃昏鳥兒從高空掠過之時,意境最好。
石鐘山上有一座曾國藩站像,旁邊立著幾塊石碑,上書曾國潘箴言、曾國藩家訓、梁啓超序言。
曾國藩和石鐘山有很深的淵源,山上的昭忠祠是他當年打敗太平軍後奏請鹹豐皇帝下旨改名的,目的是為陣亡的清軍戰士安魂。
曾國藩是晚清名臣,由他撰寫的家書被後世奉為經典。
關於交通
到鷹潭、上饒、景德鎮和九江旅遊,可以坐飛機到南昌,這裡的航班選擇空間較大。另外,南昌也是江西省的高鐵交通樞紐,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沒有直達鷹潭等城市的動車或高鐵,可以先坐到南昌,再轉車前往。我們這次選擇的是包車遊覽,請了一個對接的嚮導,中間省了不少麻煩,最主要是通勤效率大大提高,如果你是自駕車旅遊的話,可以提前定位目的地景區的名稱,跟隨導航提示行駛即可,現在交通方便,自駕遊體驗感很好。
背包客可以關注以下公共運輸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龍虎山:鷹潭火車站乘坐K2路到龍虎山遊客服務中心,票價4元。如果選擇打車的話,費用大約50元左右。
龜峰風景區:弋陽高鐵站外有2路旅遊公交直達景區。
靈山風景區:在清水坐888路公交至終點站下即可。
三清山風景區:玉山汽車站有車到三清山,上饒到婺源的班車也有經過三清山,離得較近的高鐵站是玉山站。
石鐘山:可以在湖口高鐵站乘坐8路公交車到達石鐘山景區
古窯民俗博覽區:距離景德鎮陶溪川最近的公交站是蓮花塘,距離古窯最近的公交站是交警支隊。
關於美食
來到龍虎山,當然要品嘗一下盛名在外的天師八卦宴。
天師八卦宴講究鮮、活、美,臺桌、擺盤、擺位等方面都非常講究,圓臺的右上方為乾位,上最珍貴的菜餚,左下方為坤位,擺放綠色菜餚,其他位置也有對應的講究和菜餚擺放規則。
天師八卦宴口味相對清淡,很好地將食材的優點發揮出來,一桌天師八卦宴,吃的不僅是養生美味,更是一種傳承千年的文化。
國道魚是弋陽縣的特色美食,從龜峰風景區出來,我們一行人品嘗了一頓豐盛的國道魚大餐。
國道魚選用鮮活的信江魚類,以獨特醬料經30分鐘左右小火勻燴而成,口感鮮嫩清甜,不愧是地道名菜。
除了主菜國道魚,燈盞粿弋陽年糕、幹蒸弋陽雞等菜式也都是色香味俱全。
關於住宿
這次旅行一共入住三家酒店,分別是鷹潭的楓丹白露酒店、三清山的希爾頓度假酒店和景德鎮的景瀚酒店。三家酒店的裝修、服務和早餐都不錯。上饒、鷹潭、景德鎮、九江的旅遊業相對發達,酒店選擇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後記
一直在路上,一直嚮往遠方,江西就是我喜歡的遠方,我還會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