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越王劍是我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

2020-12-19 寫乎

作者:君之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時代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隻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刻著八個古篆字,專家們研究一番後,發現這把劍竟然是越王勾踐使用的劍!

(一)越王勾踐的劍長什麼樣子

這把劍上,刻了八個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全長55.6釐米,劍身長45.6釐米,劍寬5釐米。

劍身為黑色菱形幾何圖案,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園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

越王劍拔劍出鞘時,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依然鋒利無比。20多層的複印紙,劍從中間「唰」的一聲全部劃破。

一把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居然毫無鏽蝕,鋒利無比,這一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

令眾多人好奇的是,越王劍為什麼歷經那麼多年,竟然鋒利無比,千年不鏽,其原因是什麼?

(二)越王劍表面經過硫化處理了嗎

研究者對此劍做過一次質子X螢光非真空分析,發現劍的表面黑色花紋處含有0.5%的硫量,劍格表面含有0.9%~5.9%的硫含量。因此,有人認為越王劍千年不鏽的原因,是因為劍身經過硫化處理。

但有些研究者給出否定答案。

首先,硫化銅是一種結構並不緻密的物質,在用劍時,人的手指會經常摸到劍格,從而很快就將該處的硫化銅抹去,既如此,還有必要進行硫化處理嗎?而且,越王劍出土時並不是絕對的沒有生鏽,只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其出土後一直放在囊盒中妥善保管。但是,現在該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剛出土時明亮。

與它同時期的吳王夫差矛,在出土時其表面已經布滿了綠色的鏽層。這說明越王劍之所以千年不鏽,與其自身的因素,關係並不大。

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墓葬中都會有大量的陪葬品,那些屍體、絲綢衣物、食物等腐爛後,都會產生相當多的硫化物,或許,這才是越王劍,硫的來源。

(三)學術界所認可的越王劍千年不鏽的原因

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測試,人們發現越王劍的含銅量約為80%~83%,含錫量約為16%~17%,另外還有少量的鉛和鐵。

作為青銅劍的主要成分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在一般情況下不容易發生鏽蝕。

其次,越王劍深埋在地下,一槨兩棺,層層相套,槨室四周用一種質地細密的白色粘土填塞,其下部採用的還是經過人工淘洗過的白膏泥,緻密性更好,墓坑上部又經過夯實的填土,使墓室成為一個密閉的空間。

該劍出土時插在髹漆的木質劍鞘內,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的可能性更小了。

另外,該墓處在荊州附近的漳河二乾渠上,地下水位較高,該墓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鹼性不大,基本上為中性。在地下水浸泡下,墓室內空氣的含量更少。

綜上所述,越王劍穿越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依然鋒利無比,堪稱我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二、越王勾踐劍的發掘過程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地區的望江楚墓,發現了一把裝在漆木劍鞘內的青銅劍,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在發掘之後,一直都沒有展覽,直到1999年才短暫運抵北京展出。越王勾踐劍出土在江陵望江楚墓中,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有可能是因為楚昭王曾娶越王勾踐之女,此劍被作為嫁妝帶到楚國。另外一種可能性是,在長期的楚國對越國的戰爭中,越王勾踐劍被作為戰利品,帶回了楚國。
  • 為什麼漢民族騎兵以長兵器為主,而蒙古騎兵則用短兵器為主
    這支聯軍,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戰鬥力最強的軍隊。聯軍士兵不僅作戰經驗豐富,而且裝備精良,從士兵到戰馬都配備了堅固的厚甲。戰場上形勢瞬間萬變,為了防止相互掣肘,聯軍指揮權也得到了統一,由名將科羅曼擔任。一切準備就緒後,國王貝拉感覺勝券在握。
  • 中國古代青銅兵器知識詳解
    國之重器-青銅器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國青銅器歷史悠久,蘊含深刻的文化意義。其中青銅兵器領域在青銅器文明史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穿越回我國古代的冷兵器時代,為您詳細講述青銅兵器必備的收藏知識,使您對青銅兵器有著更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 中國有3大「罕見」白酒,口感絲毫不差於茅五劍,平價珍品酒
    導語:中國有3大「罕見」白酒,口感絲毫不差於茅五劍,平價珍品酒中國的白酒品牌很多,其中不乏很多罕見的白酒。有的白酒罕見是因為它的數量少,名氣大,顯得珍貴。但是有的白酒罕見是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所以生產的少。
  • 全球兇悍短兵器:第2被譽為「短兵器之王」,斬斷水牛頭部
    所謂短兵器就是,正統兵器的縮小版,在長度上小於一般兵器,重量上也是如此,當然也可以說是小刀的擴大版。通常這種兵器實用性很高,非常容易操作,不管是用來劈砍還是砸,都可以發揮出百分之百的威力,曾經在古代類似這樣的兵器非常受歡迎,直到今天仍舊在革新,接下來就給大夥介紹3款兵器。
  • 珍品|禪理書風:罕見董其昌楷書《金剛經》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珍品 |
  • 穿越青銅時代,尋找時光印記!黃河電視臺《文明守望》第二季盛大開播!
    01 第一期青銅解碼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駑攜青銅重器——陶寺銅鈴震撼亮相。 這枚銅鈴出土於山西臨汾陶寺遺址中一位貧窮墓主的腰間。它究竟是什麼功能的器物?為什麼說它是中國青銅文明的先聲?它的背後又有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 靈山大佛到底有多壯觀:比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用700噸青銅鑄成
    說到靈山大佛,那就必須先提提無錫靈山勝境,它是我國歷史文化與自然山水相結合的5A級國家旅遊景區。我們熟悉的電視劇《西遊記》中的西天,是佛祖說法處靈鷲峰,但是在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內的馬山,就是被玄奘法師親自取名為「小靈山」,而靈山勝境也由此而來。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進入靈山的一路上都會看到些什麼?
  • 為何雙刃的劍在古代中國軍隊中會漸漸淘汰,而在歐洲卻很流行?
    這其中,用於劈砍的是刃兵器,也就是刀劍,這其實有些怪,為什麼呢?大家想想,對於戳刺的兵器,儘管之前根據長度的不同,有矛、槊等不同的叫法,但後來基本統一叫「槍」了;但是同樣是開刃的兵器,在中文語境中,刀與劍基本上是不可以混為一談的,刀是刀、劍是劍,這其中最大的區別是:刀是單口開刃,而劍是雙口開刃。
  • 盤點各省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你認為哪件能真正稱的上國之重寶!
    晉侯鳥尊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緻、豪華,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匈奴王冠匈奴王冠是黃金製成的,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南京市博物館: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該文物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中國瓷器三絕之一。有著極為獨特的青花紋飾,體現了極高的燒制水平。小口、豐肩、斜腹、斂脛、平底,造型優美,線條圓潤、流暢,雍容華貴,給人以凝重的美感。
  • 真正的海中珍品!
    它對水溫的適應性很強,也是小編知道的可以在淡水、海水中均可以自由生活的魚類,神奇吧!金頭鯛的身體呈現橢圓狀,側面看是偏平的,其背頗高,魚背表面布滿圓形鱗片,小口,但是牙齒卻是出奇的整齊劃一,大眼睛,頭部較渾圓,兩眼之間的位置有較為明顯的金黃色,煞是漂亮!它比較喜歡有水草的砂質海底。金頭鯛被譽為「海中的珍寶」,歐洲人比較有意思,他們稱金頭鯛為「皇家鯛魚」!
  • 實屬罕見!彩䴉一度被宣布在我國絕跡,近日出現在藍山上空
    彩䴉出現在湖南湘江源頭藍山上空,實屬罕見。是深慄色帶閃光的䴉,上體具綠色及紫色光澤,體羽大部為青銅慄色。叫聲是帶鼻音的咕噥聲,於巢區發出咩咩及咕咕的叫聲。圖/新華社彩䴉主要棲息在溫暖的河湖及沼澤附近,有時也會到稻田中活動活動。它們性喜群居,而且經常與其他的一些䴉類、鷺類集聚在一起活動。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彩䴉在世界廣泛分布,多見於歐洲南部、亞洲、非洲和美洲中部。
  • 中國十大名劍之一,青銅劍的代表作,一把因美食而得名的利刃!
    公元前515年,吳國的國君姬僚正在興致勃勃的等待一道美味佳餚,傳說中的梅花鳳鱭炙。沒人能想到,這個叫專諸的上菜人,竟是一名殺手。他在上菜的一瞬間,從魚腹中取出一把短劍,刺向了姬僚。此時的姬僚心中還存有一絲僥倖。因為根據史料記載,姬僚對此次的宴會早有戒心,他穿著當時防護性能最好的鎧甲。
  • 古代騎兵的短兵器
    中國古代馬背兵器多種多樣,其中刀、劍、鞭、鐧、撾、鎚都是古代騎兵常用的短兵器。這些短兵器有的作為單兵使用,有的作為雙兵使用。
  • 我國最大的青銅大佛,重達1500噸,卻低調藏在這座新一線城市中
    佛教自東漢時代傳入我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這麼長的歲月裡,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佛寺的身影,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成為了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了有名的觀光名勝,說到我國最有名的佛像,就是四川省樂山市的樂山大佛,每年去參觀的遊客不知道多少,還有很多其他有名的佛像,這些大佛的建築材料都不一樣,有石頭的材料
  • 為什麼說和田黃玉很珍貴?看看老炮是怎麼說的,說得很有道理!
    在和田玉中,黃玉更加稀少,質料上乘的更為難得。黃玉本身自帶一種古雅、高貴的氣質,價值一度甚至超過羊脂白玉,儼然成為一生難得一見的名貴玉種。和田玉品種多樣,黃玉就是其中之一。在和田玉中,黃玉更加稀少,質料上乘的更為難得。
  • 錢幣收藏市場罕見珍品:「民國二十三年雙帆幣」
    這是我國放棄金本位制,確立銀本位制後,發布《鑄造條例草案》前夕首次發行的「船洋」銀幣。1930年代國民政府鑄於海上的帆船紋銀幣,俗稱船洋。一九二九年初,財政部請外國人設計新幣,後由美、日、英、意、奧五國造幣公司,依此草圖,試造了一批「孫中山側像」樣幣,並於杭州試鑄了少量樣幣。
  • 《聖鬥士星矢》青銅五小強為什麼始終是青銅?如何升級成黃金?
    車田正美的漫畫《聖鬥士星矢》中有很多值得讓讀者討論的細節,以星矢為首的青銅聖鬥士為什麼能夠打敗強大的白銀和黃金聖鬥士?他們的實力明明相差的那麼多,有人認為這就是日本文化中古來有之的「下克上」傳統,真的是這樣嗎?
  • 北方最大的廣東會館古建築,這裡是中國罕見的木結構建築藝術珍品
    會館建築既體現了我國嶺南的建築風格,又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特點,是中國罕見的木結構建築藝術珍品;館內大量珍貴的展覽,讓人們重新回顧和學習了戲劇藝術的發展,可謂是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品鑑之地。廣東會館坐落在鼓樓南的東門裡大街257號,佔地2300多平方米。從大門開始,依次建有門廳、正房、配房、戲樓、跨院和套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