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君之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時代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隻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刻著八個古篆字,專家們研究一番後,發現這把劍竟然是越王勾踐使用的劍!
(一)越王勾踐的劍長什麼樣子
這把劍上,刻了八個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全長55.6釐米,劍身長45.6釐米,劍寬5釐米。
劍身為黑色菱形幾何圖案,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園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
越王劍拔劍出鞘時,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依然鋒利無比。20多層的複印紙,劍從中間「唰」的一聲全部劃破。
一把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居然毫無鏽蝕,鋒利無比,這一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
令眾多人好奇的是,越王劍為什麼歷經那麼多年,竟然鋒利無比,千年不鏽,其原因是什麼?
(二)越王劍表面經過硫化處理了嗎
研究者對此劍做過一次質子X螢光非真空分析,發現劍的表面黑色花紋處含有0.5%的硫量,劍格表面含有0.9%~5.9%的硫含量。因此,有人認為越王劍千年不鏽的原因,是因為劍身經過硫化處理。
但有些研究者給出否定答案。
首先,硫化銅是一種結構並不緻密的物質,在用劍時,人的手指會經常摸到劍格,從而很快就將該處的硫化銅抹去,既如此,還有必要進行硫化處理嗎?而且,越王劍出土時並不是絕對的沒有生鏽,只是其鏽蝕的程度十分輕微,其出土後一直放在囊盒中妥善保管。但是,現在該劍的表面已經不如剛出土時明亮。
與它同時期的吳王夫差矛,在出土時其表面已經布滿了綠色的鏽層。這說明越王劍之所以千年不鏽,與其自身的因素,關係並不大。
春秋戰國時期,統治者墓葬中都會有大量的陪葬品,那些屍體、絲綢衣物、食物等腐爛後,都會產生相當多的硫化物,或許,這才是越王劍,硫的來源。
(三)學術界所認可的越王劍千年不鏽的原因
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測試,人們發現越王劍的含銅量約為80%~83%,含錫量約為16%~17%,另外還有少量的鉛和鐵。
作為青銅劍的主要成分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在一般情況下不容易發生鏽蝕。
其次,越王劍深埋在地下,一槨兩棺,層層相套,槨室四周用一種質地細密的白色粘土填塞,其下部採用的還是經過人工淘洗過的白膏泥,緻密性更好,墓坑上部又經過夯實的填土,使墓室成為一個密閉的空間。
該劍出土時插在髹漆的木質劍鞘內,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的可能性更小了。
另外,該墓處在荊州附近的漳河二乾渠上,地下水位較高,該墓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鹼性不大,基本上為中性。在地下水浸泡下,墓室內空氣的含量更少。
綜上所述,越王劍穿越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依然鋒利無比,堪稱我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