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幫助殘疾少年柏樂(右)將輪椅推上無障礙公交車。 記者 唐光峰 攝
廈門首批無障礙公交車投用。 記者 唐光峰 攝
無障礙公交車,為殘疾人朋友出行提供便利服務。記者唐光峰攝
殘疾人專用乘車區域。記者唐光峰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黃伊娜)兩個階梯變為一個階梯,後車門安裝伸縮踏板,車廂內設置殘疾人專用乘車區域,車外可按呼叫鈴向駕駛員示意……這就是廈門正式亮相的無障礙公交車。昨日上午,「愛心廈門引領風尚,愛心公交一路同行」無障礙純電動公交車投放啟動儀式在第一碼頭公交樞紐站舉行,廈門首批無障礙純電動公交車正式投用。
此次廈門共投用了20輛無障礙公交車,分別運行全國巾幗文明線路2路(第一碼頭-上李)和40路(第一碼頭-中埔),兩條線路行駛在島內重點路段,途經商場、學校、醫院等,可為殘疾人朋友出行提供便利服務。
與常規公交車不同,此次投用的無障礙純電動公交車屬於一級踏板車(只有一個階梯),車廂降低了約14公分,並在後車門安裝了可伸縮的無障礙上車通道。當車輛到站後,有需要的乘客只要在後車門外側按下呼叫按鈕,駕駛員面前的儀錶盤就能接收到指令。駕駛員在確認情況後,即可按下按鈕操控車輛後門的伸縮踏板伸出,與站臺形成一個微斜的坡道,供輪椅、嬰兒車等方便快捷地進入車廂。車廂內正對後車門的就是一塊殘疾人專用乘車區域,這個區域沒有設置座位,而是設置了輪椅固定帶和防撞軟板,方便殘疾人固定輪椅、安全乘車。
啟動儀式現場,4名肢體殘疾人代表現場體驗了無障礙公交車。「無障礙公交車投入運行,對我們廣大殘疾人朋友來說是一件喜事。」殘疾人代表謝啟明認為,無障礙公交的投用,是政府用實際行動鼓勵更多殘疾人朋友勇敢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是城市文明的體現。廈門公交鷺城巴士集團黨組織書記林生能表示,下一步,該集團還將繼續推動,讓更多公交車輛配備無障礙設施,幫助更多殘障人士走出家門,享受「愛心助殘」行動成果,感受「愛心廈門」的溫度。
據了解,廈門市於2005年獲得「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2012年躍升成為「全國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廈門市殘聯理事長傅曉春表示,完善無障礙設施是「愛心廈門」建設工作中「愛心助殘」行動的重要內容。今後,廈門市殘聯還將繼續推動完善廈門無障礙環境建設,凝聚更多資源和力量為殘疾人辦實事,讓廈門殘疾人得到更多關愛。
特寫
殘疾少年乘公交車上學
13歲的男孩柏樂今年剛上初一。由於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他肌肉萎縮無力,無法站立、行走,就連寫字都很費力。不過,樂觀向上的柏樂從不氣餒,寫字沒力氣,他就一遍遍地練習握筆;無法行走,他就坐著電動輪椅行動。小學時,學校離家不遠,柏樂自己操控電動輪椅上下學,從未輕易請過假。
但是今年9月,柏樂升入初一,學校離家約有兩公裡、4站路的距離。電動輪椅體積較大,塞不進小車,家長不方便開車接送;駕駛輪椅穿行馬路上學過於危險,但駕駛輪椅出行又難以乘坐公交車,柏樂的上下學之路變得阻礙重重。
無障礙公交車運行後,問題迎刃而解。上個月,部分無障礙公交試運行,柏樂開始嘗試坐公交車上下學。一開始他有些緊張,乘客們注視的目光讓他多少有些不自在。不過慢慢地,他開始習慣了這樣的出行方式,還有同學會在他上車時搭把手幫他把輪椅推上車。現在,柏樂無需父母接送,就可安全、快捷、便利地乘坐無障礙公交車上下學了。
(記者黃伊娜)
記者手記
你多一點耐心,城市多一份暖心
良好的文明城市形象不僅體現在整潔乾淨的市容市貌,更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上。公交司機降下伸縮板、推著輪椅上車、收起伸縮板關上後門繼續行駛……整個過程大約需要20秒,人多擁擠時,還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騰出空間供輪椅通行。但是,健全人一時的等待,換來的是殘障人士出行的便利,讓他們不再因為無法乘車而只能在自家門前活動。從此,他們可以到離家更遠的地方,上學、購物、看不同的風景。
事實上,受益的不僅是殘障人士,還有行動不便的老人、腿部受傷坐輪椅的病患、推著嬰兒車的父母……如果您在出行時,剛好搭乘了無障礙公交,不妨多一些耐心、搭一把手、讓出一些空間,這是為了他們,也是為了我們自己。有了愛,城市才無障礙。 (記者黃伊娜)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