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醫道,應該是源於本能:「虎中箭,自食青泥,野豬中箭,自薺而食,雉被鷹傷,自地黃葉貼之。鳥獸蟲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人族比獸類更有智慧,經過不斷的嘗試後,先發現了最基本的食物,從而發現了能治療疾病的藥物,再由一些後來天才加以整理總結和創造,最後形成了醫藥學的雛形。
從古至今,中國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醫藥學人才和相關書籍,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中國古代關於醫學的書籍
一、《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實非一時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二、《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三、《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和張仲景便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四、《唐本草》
《唐本草》,又名《新修本草》,蘇敬負責。於顯慶四年修訂完畢,名曰《新修本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藥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歐洲紐倫堡藥典要早800餘年。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從正式頒布天下之後就作為臨床用藥的法律和學術依據,流傳了400餘年,代表了中古時期中國中醫藥學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五、《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稱《千金方》,唐朝孫思邈所著。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共30卷,是綜合性臨床醫著。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據《 太平廣記》記載:思邈曾救昆明池龍,得龍宮仙方三十首,散入《千金方》各卷之中。
六、《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所著。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溼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鋪墊出了我們今天的成就。現在醫藥有這樣的成就,得益於現在人們頭腦的聰明,科技的發達。但我們都不能否認的是這些都是在古人留下來的基礎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了,你有什麼不同意見嗎?可以下方留言和小編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