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14:10:03 來源:中國綢都網
自3月復工以來,無論是內貿還是外貿都因為疫情而出現了大幅下滑。市場訂單有限,各地的面料供應商都盯著這塊越來越小的蛋糕。
「今年行情雖然走下坡路,但是我們積極開拓內貿市場,訂單量萎縮並不明顯。」來自江蘇的貿易商王總表示,「可最近我很焦慮,不是因為沒有訂單而焦慮,而是被客戶催單催的焦慮!」
對於2020年的紡織市場,尤其是在傳統紡織淡季的8月,市場究竟是為何出現這種現象呢?
王總跟小編講了最近的一個經歷:
有一款75D雙層四面彈的訂單,剛開始客戶下了4000米,晚上又打電話加了3000米,第二天、第三天……一個星期又陸陸續續加到了7萬米的訂單,但是交期非常急。一方面他需要調動坯布廠幫忙安排產能生產坯布,另一方面又需要聯繫染廠幫忙「開綠燈」縮短印染交期,中間不能有一個環節出錯,否則就要面臨損失。
對於王總而言,這種經歷在近兩個月一直出現。進入8月,隨著秋冬服裝面料打樣、下單開始增多,下遊客戶的催單也隨即到來。淡季出現的這波行情,提振了不少紡織人士的信心。雖然常規化纖面料因為市場產能充裕,一般很容易調到坯布,但是對於一些訂單產品,市場還是需要安排機器生產,這就涉及到交期。
「這段時間沙發布的訂單我們也被客戶頻繁催貨,廠裡活比較多,交期差不多在半個月左右。」一位印染業務員表示,「現在進倉的訂單量都不大,2萬米就算是大單了,可是客戶都是催得很急,我們也壓力很大。」
與往年相比,今年下單模式的改變,造成了市場訂單「短、平、快」的模式增多,加劇了一些訂單產品交期緊張。
「今年市場訂單模式改變了不少,以往一個爆款在市場上可以持續起碼1-2個月的熱度,但是今年每個爆款持續時間都不長,從之前的四面彈華爾緞到鑽石花瑤,行情都不長!服裝品牌商往年會提前開採購會,給供應商時間研發、生產、交貨,但是現在是採購小單、試單模式。」另一貿易商沈總說道。
其實快時尚、快反、加翻單這幾個概念並不是新名詞,早在幾年前就在國內外一些品牌服裝企業之間盛行,據說優衣庫的加翻單佔比達到60% -70%,ZARA新款上市周期為十幾天。這也考驗了服裝面料供應商的交貨速度。
除了品牌服裝商因時代發展改變採購模式之外,自身大量的庫存和市場不斷上升的風險也導致今年對面料採購更為謹慎,市場上「小批量、多批次」的訂單也就越來越多。
對於貿易商而言,有被催單的已經算是「最甜蜜的負擔」,對於不少織造廠老闆而言,今年的貿易老闆真的是好太多。沒有工人、庫存這兩座大山壓著,貿易老闆今年只需要克服回款這一難關,日子都過得還行。
「我的客戶主要是上海的貿易公司,今年他們的下單量還是有保證的,可是回款周期很慢,因為他的客戶是歐美市場,一環扣一環,付給我們貨款就慢,普遍回款要6個月。」一貿易商吳總表示。
另一位主營秋冬服裝面料的王總表示:「目前客戶回款還是比較慢的,以往訂單一般3個月的回款周期,現在差不多要半年左右,但是今年本身大家都不容易,所以我們為了維持老客戶的關係,也默認了這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