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當朋友圈頻繁刷著這個人的名字的時候,我很好奇,為什麼這樣平凡的名字,會在這個時候,有千萬人為之哀傷。直到我一點一點地深入了解了一切之後,才發現,原來,當我們正在因疫情的問題,躲在家中不敢出門的時候,世界上的每個角落,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生死鬥爭」,有人感染疫情,在疾病中恐慌;有人為背井離鄉,在「戰場」上運送物資;更有人為抗爭疫情,獻出了生命。
我們將那些英雄無畏的抗爭者視為戰士、英雄,殊不知英雄也並非什麼,而是與我們一般,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對於李文亮醫生的死,網友如此評論:
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這一切,還要從12月30日那天開始說起,那天,李文亮在一份病人的報告書上,看到了檢測結果為SARS冠狀病毒高置信度陽性指標時,立刻在自己的一個同學群中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已確診7例SARS」。然而,作為最初發起SARS病毒危機信號的他,卻在1月8日開始,出現疑似感染新冠狀病毒肺炎的症狀。1月24日,他更因病情加重,被送入了重症監護室進行深切治療。
直到1月31日,李文亮醫生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的病情狀況,雖然核酸已顯示為陰性,但依舊呼吸困難,無法活動,也感謝網友的支持和鼓勵,表示會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
然而,噩耗來的總是那麼讓人猝不及防,就在這條微博發布後的第二天,李文亮醫生又發布了一條微博:核酸已經確認為陽性,確診患上了新冠狀病毒肺炎。
直到2月7日凌晨,李文亮醫生終究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們視其為英雄,視其為「戰士」,但你縱觀他的微博,你會發現,他其實也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普通人。生而為人,他也有煩惱,也有家庭,也會追劇,有大量與你的生活相似的影子。所謂英雄,不過是比普通人更快站在「前面」的平凡人。
這世上其實並沒有什麼歲月靜好,我們之所以能夠在這樣混亂的世間享受安寧,只是有人在牆外,幫你遮住了黑暗,擋住了戰爭。
相信經歷過2002年「非典」時期的讀者們,對於「鍾南山」這個名字絕對不會陌生。
2002年底,當廣州出現了「非典型肺炎」病例時,年過60的鐘南山院士毅然接受了廣東非典型性肺炎醫療專家組組長這項任命,當全國人民都陷入了疫情的恐慌之中時,鍾南山院士的一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震撼了無數中國人的心,安定了每一位深陷恐慌的中國人。
那時的他,親自為病人量體溫,連續工作38小時,不眠不休。但他不是鐵人,也會生病,但即使病了,為了安穩其他人的情緒,他甚至讓自己在家中隔離,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悄悄為自己治療。
而在2020年,在新冠狀病毒肺炎不斷蔓延的今日,年過80的鐘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在提出了「不去武漢,不出武漢」的建議之後,又毅然踏上了前往武漢的高鐵,奔向那座早已因病毒瀰漫為令人聞之色變的城市,不為別的,只為拯救那些深陷苦難之中的肺炎患者。即使在高鐵之上,也不忘爭分奪秒,研究各種相關資料。
作為醫者,鍾南山這番作為或許是責無旁貸,但作為一名普通人,他並沒有責任,將自己置於水火之中。他不失仁心,此番抉擇,令人敬佩。
疫情固然可怖,但並非不治之症,我們的國家,還有一批充滿仁心的醫護人員,還有一批充滿熱情的民警,更有一批眾志成城的民族同胞。
無數的「無名英雄們」舍小家為大家,當我們躲在家中足不出戶,他們奔赴戰場,堅守崗位,只為讓更多人能夠從痛苦中脫離出來,
在我們眼中,他們是英雄,但在他們心中,也只是個充滿恐懼,充滿不安的普通人,在危難來臨之時,他們沒有放出任何一句「拯救世界」的話語,而是用語言和行動奔赴「戰場」,做著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的一生很長,人類的歷史更長,這一路總不會順風順水,就看誰意志力更強,能夠順利度過歷史中的每條大坎。
我們雖無法像醫護人員、民警那般奔赴一線,為民解憂,但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安心在家,不出門,不聚會,多通風,多注意衛生,保護好自己,不讓疫情蔓延開來,這就是我們能做的最大的貢獻。
災難不僅是在考驗我們個人的意志力,更是在考驗我們民族的團結與凝聚力。我們必須始終相信,疫情總會消失,災難總會化解,春天總會到來。
鎂極淨—小鎂,專注生活中的黑科技
圖片部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