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法治日報】;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今天上午,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01
晨光中的人民大會堂,莊嚴肅穆。
今早,國賓護衛隊護衛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乘車前往人民大會堂。北門外,高擎紅旗的禮兵分列道路兩側,肩槍禮兵在臺階上莊嚴佇立,青少年熱情歡呼致意。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沿著紅毯拾級而上,進入人民大會堂。
大會開始,全場肅立,向抗擊疫情鬥爭中的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在雄壯的《向祖國英雄致敬》樂曲聲中,習近平為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一一頒授勳章獎章,並同他們親切握手、表示祝賀。
以國之名,表彰抗疫英雄!
被表彰的代表中,既有廣為人知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把中醫藥寫進抗疫「中國方案」的張伯禮、堅守一線與時間賽跑的張定宇、日夜率團隊研製重組新冠疫苗的陳薇等「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也有那些默默無聞、在平凡崗位作出不平凡貢獻的「普通英雄」。他們,是白衣執甲、逆行出徵的廣大醫務工作者,是聞令而動、敢打硬仗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是衝鋒在前、英勇奮戰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是不懼風雨的社區工作者、政法幹警、志願者……
他們既是平凡的中華兒女,也是國家的功臣和人民的榜樣。當世所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來襲,舍小家為大家、講忠誠敢犧牲、樂奉獻能付出的崇高品質在無數人身上得到體現。鍾南山等功勳模範人物,是所有抗疫英雄的傑出代表,他們的優秀品質,成為了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勇於擔當的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
舉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是對抗疫功臣的應有嘉許,也是對抗疫精神的「加冕」,是以國家之名告訴全社會——國家和人民從來就不會忘記那些為了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而奮不顧身的「逆行者」「平凡人」。
「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堅韌團結、和衷共濟,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上的這段話,真實記錄了中國的戰「疫」故事。
今天,致敬國之脊梁,致敬每一個為抗疫努力的平凡的你。
02
從深冬到金秋,從武漢到全國,此時此刻,往事歷歷在目。
歲末年初,大疫突襲,武漢告急,疫魔肆虐於荊楚大地。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事關民族安危、國運休戚。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主持召開一系列會議研究決策、部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
各黨政軍群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堅決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堅決遏制了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抗疫,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當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時,全國上下一切以挽救生命為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為了儘快阻斷疫情傳播,黨中央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危難關頭,廣大黨員幹部挺身而出、紮實工作,每個黨支部都是一個堡壘,每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們堅守著人民至上的宗旨信念,踐行著服務人民的錚錚誓言;廣大醫務工作者們義無反顧、日夜奮戰,醫療救治「一人一策」,絕不放棄任何一條生命;廣大政法幹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忠誠履職、堅守崗位;科研人員、新聞工作者、下沉幹部、志願者、企業職工真誠奉獻、不辭辛勞……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凝聚在一起,擰成了無窮的力量,有人甚至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個春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承諾。堅定的人民立場,深厚的人民情懷,為我們贏得這場疫情防控鬥爭注入了強大信心和無窮力量。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
03
疫情期間,一張「落日餘暉照」讓無數網友感慨人間值得。
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醫生劉凱在護送87歲老人做檢查途中,特意停下讓老人欣賞久違的落日。時隔半年,9月4日,照片中的兩位主角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逢。
「這是我的救命恩人!」87歲的老人與90後醫生緊緊相擁,重現了攜手看夕陽的溫馨一刻。所有的感恩、感謝,也在這一刻化作了無聲的哽咽。
一如今天,全國人民都在向獲得表彰的抗疫功臣致敬,「感謝有你」「致敬英雄」的字眼不斷刷屏。雖未當面說聲感謝,但經歷生與死,跨越冬與春,這段艱辛歷程中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段故事、每一個微笑、每一種犧牲,都是我們刻苦銘心的共同記憶。
人民不會忘記,在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武漢人民如何顧全大局,關閉九省通衢;全國各地如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人民不會忘記,84歲高齡的鐘南山,擠上高鐵餐車,星夜兼程趕赴武漢;72歲的張伯禮,在膽囊摘除手術後的第三天就投入工作;「鐵人」張定宇在自己身患漸凍症、妻子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仍堅持戰鬥在與病毒鬥爭的第一線;巾幗少將陳薇率領團隊研製重組新冠疫苗,讓世界再一次見證了中國速度。
人民不會忘記,那些寫下「請戰書」奮勇衝鋒的醫務人員,那些日夜兼程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工人,那些高喊「疫情不退,我們不退」的政法幹警,那些不懼風雨、堅守一線的社區工作者,那些默默奉獻的平民英雄和每一位普通勞動者。
人民不會忘記,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8天時間確定病原體,16天研發成功檢測試劑盒,20多天核酸檢測人數超1100萬……這樣的中國速度背後,有多少人在拼盡全力。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其實,從多地機場用民航界最高禮儀「過水門」儀式迎接英雄回家,到18座城市的5萬多張戶外電子屏同時為英雄點亮,再到很多景區、企業、商家陸續推出感恩回饋一線醫護人員的活動,致敬、感恩、犒勞戰「疫」英雄,早已成為了全社會的主基調。
今天,以國之名致敬抗疫英雄,無疑再一次說明,這些名字和功績,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更將深深融入我們的血液,刻在我們的記憶裡。
最好的致敬,是傳承。
表彰這些奉獻於祖國的人,記住這股頑強抗爭的力量,傳承這種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我們才能更好地經受住考驗,奔湧向前,生生不息!
來源:法治日報(作者:馬嶽君 宋勝男 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