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記敘文概念
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它的主要特點是通過生動的形象事件來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記敘文六要素
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舉例 :朱自清《背影》:
那年冬天( 時間 ),南京火車站( 地點 ),「我」( 人物 )坐火車去北京( 起因 ),父親( 人物 )來車站送「我」( 經過 ),「我」看著父親離開的背影,「我的眼淚又來了」( 結果 )。
3.記敘人稱
第一人稱:
特點 以「我」「我們」的角度展開敘述。
作用 :①使文章具有真實性;
②使敘述親切自然;
③便於作者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舉例 :魯迅《孔乙己》:從「我」這個酒館夥計的角度描寫了孔乙己這一人物的悲慘命運。
第二人稱
特點: 用「你」「你們」來敘述,使作者與讀者直接交流。
作用 :①增加親切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②便於對話,便於抒情,有呼告效果,增加感染力。
舉例 :光未然《黃河頌》:用「你」來抒寫黃河的偉大,使文章感情強烈。
第三人稱
特點 :用「他」「他們」的旁觀者身份,把人物的經歷、事件的經過展示出來。
作用 :①直接、客觀地展現生活;②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點,敘述比較靈活自由。
舉例 :艾芙·居裡《美麗的顏色》:以艾芙·居裡的視角來敘述居裡夫婦的故事,使文章內容清晰可感。
4.記敘順序
插敘
定義 :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
作用: ①交代了……內容或者故事的背景( 概括內容 );
②解釋了……的原因;
③豐富文章內容,使文章情節完整;
④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做鋪墊或埋伏筆;
⑤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託作用;
⑥豐富人物形象;
⑦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⑧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
舉例 :宗璞《紫藤蘿瀑布》:第八段中插入「我」對十多年前家門外那株紫藤蘿的回憶,和眼前的紫藤蘿形成對比,突出文章中心。
倒敘
定義 :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 :①開篇點題;
②製造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引出下文。
舉例 :朱自清《背影》:從不相見到不能忘,引出對父親的背影的回憶。
順敘
定義: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記敘的方法。
作用 :①敘事條理清晰,文氣自然貫通;
②使文章層次井然有序,脈絡分明。
舉例 :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以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來敘述。
補敘
定義 :行文中對前邊說的人或事做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
作用 :①補充、豐富、深化敘述,使敘事更嚴謹;
②有時也起到突出強調作用。
舉例 :施耐庵《智取生辰綱》:最後一段,打破謎底說根由,交代「棗客」原是晁蓋、吳用等七條好漢,便屬於補敘筆法。
插敘和補敘的區別:①插敘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關情況,去掉它不影響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補敘補入的是基本事件發展之中的有機環節,去掉它會影響事件本身的完整性。②補敘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插敘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5.記敘線索
事件線索
定義 :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舉例 :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我」「爬懸崖」為線索安排情節。
人物線索
定義 :以人物的活動或見聞感受為線索。
舉例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全文以「我」的見聞和感受來安排材料。
實物線索 定義 以某一件具體( 或某種象徵意義 )的實物為線索。
舉例 茅盾《白楊禮讚》:以「白楊樹」為線索安排材料。
情感線索( 暗線 )
定義 :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情感的發展變化為線索。
舉例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是: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敬意逐漸淡薄直至完全消失→新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