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某當紅網紅的直播間,幾十萬人同時在線,底下的彈幕看得人眼花繚亂,在主播的引導下,網友們的評論隊形也保持得相當一致。讓打1就滿屏的1,讓打2就滿屏的2。一會兒一個鮮花,一會兒一個嘉年華的禮物滿屏飄,看著也是非常的過癮。唱跳俱佳的主播帶起貨來也是如數家珍,接下來又是滿屏的某某某正在購買,某某某評論買了。
這不是玄幻小說,而是真實發生的場景,每時每刻都在上演,這些本無所長的小人物,乘上了直播的快車,搖身一變成了人氣爆棚的直播網紅。一夜帶貨千萬已經不夠多,幾個小時帶貨破億的大有人在,直播銷量的數據,猶如當年的網際網路泡沫一樣越吹越大,越吹就越有小白進來,有的小白成了懵懂的新主播,有的小白成了給別人貢獻佣金和打賞的粉絲。
實際上,除了能看見主播手裡的商品,其他數據都在後臺,外界根本無法得知。究竟一場直播銷售了多少貨,有多少資金入帳,主播也未必清楚,但主播背後的團隊一定清楚,有多少初始人氣是機器人,有多少人是真人,這些東西,在行業裡有個屬於叫直播間運營。
因為是自媒體創作者的原因,也體驗了幾次直播,人氣最高的時候,直播間不過5000人,就已經感覺聊不過來了。當然,也因此認識了一些專門做直播間生意的朋友。他們的主營業務,就是售賣直播間人氣,價格不等,最低一檔10塊錢可以體驗30分鐘的1萬人氣,你花25塊錢,就可以有4萬的人氣,一切,都只是為了看上去更好看。
在人氣幾十萬的直播間裡,互動、打賞被安排的井井有條,而你,卻可能是唯一一個真人,今晚直播團隊的所有人的工資、獎金以及提升,都將從為數不多的幾個真人手裡得到。外面鼓吹的一夜賣光3年庫存,5個小時賣掉100萬斤橙子不過是一種慣用的營銷手段,目的是讓商家主動找上門來好收取坑位費,也讓自己在直播界的有一席之地。你買或不買,總會有新來的小白買。
好在,關於直播帶貨的整頓行動要開始了。剛剛,相關部門發布通知,要求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同時,通知對網絡電商直播平臺也做出了規定,要對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完整保存審查和認證記錄,不得為無資質、無實名、冒名登記的商家或個人開通直播帶貨服務。平臺須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定期進行覆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
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直播帶貨到了該動真格的時候了。只有擠幹人氣裡的水分,讓主播為售賣假冒偽劣產品付出代價,才能徹底遏制住這股全民直播的歪風。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