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史書中,明朝被描述成一個迂腐、軟弱的朝代,更有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為證:火藥發明之後,西方人用來造子彈,中國人用來放鞭炮。
首先說明一點:至少在明代,這件事是很不靠譜的,對於火器,明朝還有一個巨大的貢獻就是火藥顆粒化。而且,明朝也是「三無王朝」(無割地,無和談,無賠款)據記載:「明朝火器其數量之繁多,至隆慶年間,達上百種。」那麼火器在明代究竟發展到了什麼地步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
在這之前,小編先要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明代的一位軍事發燒友——趙士禎。
趙士禎(1554~約1611) 中國明代火器專家。字常吉,號後湖。浙江樂清人。趙錦侄子。他發明的「火箭溜」、「制電銃」、「鷹揚炮」等,在當時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譜》、《備邊屯田車銃儀》等書,受到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高度評價。
永樂手銃
於永樂年間製造,在洪武手銃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重4-5斤,長30釐米左右,是當時最輕巧的武器,多用於點火發射,發明之後便大量裝備神機營,當年鄭和下西洋時鄭和船隊使用的武器就是這傢伙。
三眼神銃
堪稱手銃的升級版本,從外表上看,三眼神銃就像是三個手銃結合在一起,殺傷力極大。並且在肉搏的時候,三眼神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換個把式拿,那就是一個標準的鐵榔頭,明末最具威懾力的關寧鐵騎裝備的就是這種武器。
嚕嘧銃
在明代,出了關寧鐵騎之外,將領袁崇煥的手下還有一支王牌車營,多數裝備嚕嘧銃,這種武器長近2米,由趙士禎發明。精度和射程以及威力都十分地高,近戰時還可以抽出銃劍使用。
神機火槍
神機營裝備的手銃雖然好,但是射程不遠,這時候就要用到神槍,作為一種冷熱通吃的火器,神槍既可以發射弓箭,又可以發射彈丸和鐵鉛。于謙正是用這種武器擊潰了也先的騎兵。
五雷神機
這玩意是世界上最早的左輪手槍,還是連發的,在五輪騎射過後,把圓盤倒過來就可以當長槍使用,但是由於使用繁瑣複雜,並未大量投入使用。
你還知道哪些明代火銃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