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著名歌星唱過

2020-12-03 古今意不意外雜談

說起香港電視臺的節目,粵語版的卡通片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廣東70、80、90後的集體童年回憶。有人說,粵語卡通篇和粵語卡通片主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筆者十分同意這個說法。接下來介紹一些香港著名歌聲唱的粵語卡通片歌。

IQ博士。

《IQ博士》,梅豔芳演唱,《IQ博士》(阿拉蕾)粵語版主題曲。

《宇宙大帝》,張國榮演唱,鄭國江作詞,《宇宙大帝》港版主題曲。

足球小將。

《足球小將》,張衛健演唱,《足球小將》粵語版主題曲。

美少女戰士演唱。

《美少女戰士》,湯寶如 / 王馨平 / 周慧敏合唱,《美少女戰士》TVB版主題曲。

《爆裂旋風》,郭富城演唱,《爆旋陀螺》粵語版主題曲。

鋼之鍊金術師。

《不死傳說》,陳奕迅演唱,《鋼之鍊金術師》粵語版主題曲。

《自動勝利Let's Fight》, 鄭伊健演唱,《數碼暴龍》第一部粵語版主題曲。

《我愛毛查查》,古巨基演唱,《毛查查》粵語版主題曲。

《個個都有個寶》,楊千嬅演唱,《彈珠超人》粵語版主題曲。

《仙樂處處飄》,袁鳳瑛演唱,林夕作詞、羅大佑作曲,動畫《仙樂飄飄處處聞》粵語版主題曲。

《愛的魔法》,楊採妮演唱,《集幻法小魔星》粵語版主題曲。

以上這些歌你都聽過嗎?特別喜歡哪一首,或還有什麼筆者沒提到的,歡迎留言。

註:圖片來源網際網路,侵刪。

相關焦點

  • 粵語流行金曲演唱會唱響彩虹曲苑
    11月19日晚,廣東音樂曲藝團「流金歲月」粵語流行金曲演唱會在彩虹曲苑上演,吸引大批粵語歌迷們前來重溫流金歲月,品味經典老歌的不朽魅力。本屆羊城粵劇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粵曲兩大代表性保護單位的廣東音樂曲藝團,為市民帶來「流金歲月」粵語流行金曲演唱會。廣東音樂曲藝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廣東音樂曲藝團就開始了將廣東音樂、曲藝與流行音樂結合的不斷探索。
  • 香港電影的維度:粵語片與國語片形成電影的脈絡
    我看電影始於1950年代,通過電影院看電影,1963年家裡終於買了黑白電視機,在黑白電視機上看到了很多之前的香港粵語黑白電影,那個時候就喜歡看電影。大概這種激情很重要。如果年輕時候沒有看過電影,沒有這種激情,很難想像我後來這麼關注電影。剛才說到這本書的作者張建德,他曾經服務的機構是香港國際電影節。
  • 粵語流行歌的開篇之路,羅文和許冠傑功不可沒,而這兩個人更厲害
    在當時,用廣東話唱的歌曲只有民間流傳的「粵謳」,內容都只是一些沒有譜的街巷歌曲,還有粵語電影插曲中的粵語小調流行曲,實在難登大雅之堂。《鐵塔凌雲》在初期的香港粵語流行樂壇有著意義性的突破,打破人們對本土粵語流行歌的認知,在粵語流行樂壇起到了推進性的作用。其實70年代初期的許冠傑在樂壇的成績還是不錯的,他也是第一個開辦個人演唱會的香港人。他因為帥氣的形象和精湛的演技,搞笑的影視作品風格在影視界也大受歡迎,這也給他的本土粵語歌有了一定粉絲基礎。
  • 那些讓你費心去學粵語的粵語歌曲,你還記得幾首?
    粵語歌曲在中國樂壇有過非常閃光的時刻曾幾何時粵語歌曲的流行掀起中國人們學習粵語的熱潮或婉轉或熱烈或清新等各種曲風遍布在樂壇的各大角落還有眾多著名的粵語歌星和組合滿滿都是回憶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幾首曾經經典的粵語歌曲吧第一首《光輝歲月》光輝歲月可以說是中國樂壇最著名的歌曲之一該歌曲不僅在國內受歡迎在國外擁有很多喜愛這首歌的粉絲
  • 粵語主題曲
    看來新哥對自己的新作很有信心啊看完電影後,小編找了一下居然這麼快就有人做出了粵語的主題曲小編認為粵語版的片頭曲還是很燃的片尾曲也很好聽,但還是日語原版更有感覺其實,在《你叫咩名》之前很多經典的動漫都會有粵語的主題曲例如這些:數碼暴龍
  • 羊城粵劇節|這場演唱會搞「穿越」,觀眾重溫上世紀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金曲演唱會,是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的系列活動之一。陳少雄(右)演唱《彎彎的月亮》等經典粵語老歌再現粵韻芳華的不朽魅力當晚的演唱會陣容星光璀璨,由廣東音樂曲藝團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梁玉嶸、著名粵語歌星陳少雄領銜獻唱
  • 中國流行的方言,不是東北話和浙江話,而格外風靡粵語!
    眾所周知我國土地面積極其廣闊,在我國這片土地上有許多著名的民族,我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多民族國家,從一首歌就可以知道,56個民族56朵花,除了漢族我還有多達55個少數民族,此外我國還有許多省、直轄市,正因為如此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
  •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已然衰落,你現在還會聽粵語歌曲嗎?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黃金時期已經過去,現在的90後,00後,沒有幾人聽過粵語流行歌曲了。花無百日紅,港樂曾經的輝煌,香港娛樂圈的恩恩怨怨,也成為了過眼雲煙。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人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又有誰會繼續享受音樂,而其時盜版唱片猖狂,香港唱片業每年因此而損失數以億計的版權稅,缺少資金的投入後,流行音樂作品的產量和質量急劇下降,香港粵語流行樂壇下跌態勢初現。音樂文化蓬勃發展背後的重要支撐力是穩定的社會和不斷的經濟投入,沒有高額資金的投入和買單的大眾,音樂就成了無根之萍。
  • 十大經典粵語歌曲
    主打歌"一起走過的日子"早已唱的街知巷聞了。那個MV也充滿悲劇色彩。這張專輯的每一首歌基本都是劉天王出演的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曲或者插曲,相信看過這些電影或電視的朋友會有多分熟悉和親切,整隻大碟可聽性很高。
  • 看似粗陋無文的「粵語長片」,卻是香港電影電視的始祖
    「粵語長片」,又稱「粵語殘片」或「七日鮮」(七天拍完),是指集數多,多以黑白畫質製作,然後大家追著看的片子,並沒有諷刺及貶義的意思。上世紀60、70年代,普羅大眾的娛樂少,就和那個時候內地人民都看露天電影一樣,香港人都在家抱住電視看粵語長劇。
  • 一名草根歌手用成本5000元的粵語歌,打敗了整個香港粵語樂壇
    2017年末,一首粵語歌曲,部分還夾雜著主唱生硬的國語,佔據了各大音樂排行榜單的首位,有近10萬的熱評,成為2018年神曲,這首歌聽哭了無數人,它便是《廣東愛情故事》,又名《廣東十年愛情故事》。原唱廣東雨神2018年1月13日晚在唱響酷狗直播間時,吸引了四萬多名歌迷同時在線觀看。
  • 粵語片研究會成立 發起人:別再叫「粵語殘片」
    香港著名影評人、電影工作者舒琪曾在他的專欄文字中提出的三個關於「粵語片」的問題(見上),年輕讀者恐怕都很難答得上來。大部分的人,不要說三個問題,就連「粵語片是什麼」也不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因為電視上偶爾會播放聲音或畫面有殘缺的粵語片,它們被冠之以「粵語殘片」的稱號。舒琪日前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對此十分不滿,「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為什麼叫粵語殘片?
  • 「粵語長片」彌足珍貴/鄭家豪
    吳楚帆是香港粵語片的中流砥柱。他憶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嫲嫲看粵語片,父親看西片,他跟嫲嫲一起看粵語片,當時無綫與麗的兩家電視臺的節目,早上十時、下午三時、晚上十一時分時段播「粵語長片」,他與嫲嫲是忠實觀眾。往後他進入電視臺工作,梁醒波等一些紅星也加入無綫,親見其人,有一分親切感。
  • 張德蘭:唱《春光美》風靡全國,27歲結婚隱退,60歲無兒無女
    她最厲害的時候,一天唱遍了香港四大遊樂場。「從下午開始唱到晚上,四個遊樂場都唱完了」。張德蘭除了在歌舞團表演,還會去歌廳唱歌表演,而且也會參演一些電影。在無線電視臺,張德蘭除了唱歌還會參演一些電視劇,並且還為一些電視劇和卡通片配唱。比如《芸娘》裡的《月光光》;《小婦人》裡的《愛詠琴》;卡通如《Q太郎》、《彩虹化身俠》、《鐵金剛》等等。
  • 香港"粵語長片"成為港人集體回憶 將被永久保存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如來神掌第九式-萬佛朝宗」,粵語電影《如來神掌》中的曹達華使出的這招最後絕招,成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如今這些珍貴的回憶將被香港電影資料館永久保存。  在獅子山下成長的一代港人都經歷過「粵語長片」的輝煌,馬師曾、紅線女、呂奇、陳寶珠……銀幕中的金童玉女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粵語長片」伴隨好幾代香港人成長,已成為大眾的集體回憶。  1957年以「麗的映聲」之名啟播的香港亞洲電視在取得片主同意後,將其片庫中的416部粵語片珍藏移交香港電影資料館作永久保存,8日雙方在電影資料館舉行「亞洲電視片庫移交儀式」。
  • 好多譜丨「TVB粵語兒歌11首組曲串燒」• 兒童節曲譜合集粵語篇
    還記得小時候沒有iPad,沒有手機,沒有MP3但是幾乎每一首TVB的卡通片主題曲我們都會唱靠的就是每天放學第一時間衝回家打開電視看卡通片的毅力和熱情!● 給過我們很多夢想的偶像歌星陳慧琳也為我們帶來過哆啦A夢的奇妙夢想以前還叫「叮噹」的時候是陳松伶唱的「你睇,叮噹嚟啦」現在都改稱哆啦A夢了,所以陳慧琳唱的就是「你睇,系竹蜻蜓呀
  • 第一部粵語長片誕生地在恩寧路 二期改造可以粵語電影為主題發展...
    牢牢扣住恩寧路是粵語電影長片發源地這樣一個定位,發展輻射粵港澳灣區的現代娛樂業。」相關負責人透露,基於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最終形成的文化導則建議將粵語電影主題做大。  史海鉤沉  第一部粵語長片《胭脂》在探花第拍攝,創多個第一  史海鉤沉,名人憶舊,恩寧路作為粵語長片誕生地這段「光輝歲月」在我們面前回放——  粵語電影《胭脂》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長故事片,但它不是在香港本地問世,而是誕生於西關多寶坊的前清探花李文田的府第。
  • 這些粵語版動畫片,才是我們的童年
    提到童年的卡通片記憶,怎麼能不提哆啦A夢。早在1982年,TVB就引進了《IQ博士》,可以算是引進片的始祖兼代表了。很多劇情如今早就記不清楚,但如今一提起《IQ博士》,仍然能想起梅豔芳演唱的那首主題曲:「小雲和小吉好重要……美夢如炸彈,開心地轟炸!天空朗日也偷笑,豬仔來啦」。
  • 廣東流行文化40年之十——輕音樂隊開風氣之先,音樂茶座孕流行新聲
    中國內地第一支流行樂隊——紫羅蘭輕音樂隊、第一家現代音樂茶座、第一家影音公司、第一次評選十大歌星和十大金曲、第一個音樂排行榜、第一個流行音樂組織、第一個歌手籤約制度、第一批明星「94新生代」等全都是廣州首創。這一切都始於1978年。這一年,廣東出現了內地第一支流行樂隊——紫羅蘭輕音樂隊;同年,內地第一家現代音樂茶座在廣州東方賓館誕生。
  • 難忘的粵語歌曲、每一個音符都記錄著逝去的情懷
    粵語歌曲-顧名思義,是用粵語演唱的歌曲。最早的粵語流行曲,是從香港流傳回內地,通過更廣泛的粵語地區的人口傳唱才得以大行其道。即便是「同聲同氣同源」的廣東本土流行樂壇,印象中都是跟在香港人的後面才興起粵語歌熱潮。但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傳唱度更加達不到同等水平。即便是廣東人作詞作曲的原創作品,由內地歌手首唱之後,都不及把版權再轉讓給香港歌手翻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