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歸鴉。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納蘭性德《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
有才之人多薄命,才女的身世大多如同浮萍般隨水而逝。所謂名花傾國,也常常在冷不丁的一場暴雨下毀於一旦。自古我們所熟知的才女都遭受了太多的摧殘,或許是天妒紅顏,又或許是上天收去了他們太多的命數,以換在短暫的時間裡發光發熱。
生命給了我們太多的限制,每個人沒有辦法決定自己一生的開端,但卻總有辦法優化自己的人生。可惜人不能與天鬥,我們只能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拼博,面對天災人禍卻永遠無法避免,真是令人可惜可嘆。
今天要說的這位才女,曾經通過一篇名為《賣米》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她曾經被校長大嘆屈才,是一個差點進入中專學校的北大高材生。也曾經在勤工儉學的過程中被人視為小偷,可惜年僅24歲的她成為了唯一一個在八寶山辦葬禮的學生。
一、出身貧困不向命運低頭,從小對讀書極度渴望
人窮志不能短,1979年張培祥出生於湖南的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家中除了她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弟弟,以及根本沒有任何勞動能力的母親。
這樣的一個家庭風雨飄搖,也註定充斥的各種各樣的悲慘與不幸,年少的張培祥早早的撐起了自己的家庭。窮人的孩子似乎總是懂事得更早,早慧的她已經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的幫父母分擔各種各樣的家務。
父母滿足她的願望,盡一切所能的供她讀書,直到10歲那一年父母悲痛的告訴他,即使他們拼儘自己的全力也沒有辦法繼續供養張培祥讀書了。
這對於從小就渴望讀書渴望改變命運的張培祥而言無疑是一個噩耗。姑父和姑媽終於看不下去了,願意在經濟上資助她完成學業。
而張培祥個人也是非常的懂事,一方面努力的完成課業學習,另一方面從初中就開始勤工儉學,儘自己所能的貼補家人。
這樣漂泊的日子一直到中考時,這個時候她的生活步入絕望,家裡的人再也沒有多餘的錢供他上學了,自己的錢又遠遠不夠。
就當她已經打定主意要報名中專的時候,一直成績優異的他獲得了校長羅定中的主意,羅定中決定要自己掏腰包,資助她進入高中。
二、勤奮學習意志堅定,打工時被污衊成小偷
當年的張培祥以非常優異的成績進入了高中,據校長回憶,當時語文滿分120分,她的語文成績能夠考到110分,而其它6科每科他只丟一分。
優異的學習成績是她一直以來的驕傲,也是她認為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關鍵所在。但是進入高中之後,她家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差了。
父親身患結石剛做了一個大手術,而母親又患有乳腺癌,不能進行高強度勞作,家裡基本沒有經濟來源。所以說在高中,她一直都是一邊完成學業,一邊在株洲市的小餐館打工的。
可惜當時黑心的老闆卻不願意給她結工資,當時的張培祥其實已經表現出來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她打開了老闆的抽屜,理直氣壯拿走屬於自己的工資,光明正大的離開。
但是時至今日,還有部分人認為張培祥的行為是屬於小偷行徑,直到5年後北京大學八旬的老校長親自為其正名。
三、成為北京大學才女,打工撐起一整個家
事實證明,有夢想並且朝著自己的夢想堅定不移努力的人是一定會成功的。張培祥顯然就是這樣的一個典範,命運沒有辜負她,在1997年他以湖南省第5名的成績進入了北京大學這個高等學府。
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學業,並沒有辜負張羅定中校長對於他的幫助。進入北京大學意味著成為了整個小山村的驕傲,並且開啟了自己人生全新的旅途。
北京大學是全國知名的高等學府,未名湖畔的一草一木都讓張培祥珍惜,但是她並沒有鬆懈,更是全力的汲取知識的寶藏,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其實從小張培祥是一個非常具有文學天賦的人,而在自己人生十幾年的痛苦時光裡,她的內心經常會碰撞出不同的情感。在大學期間她每天都把自己泡在圖書館裡,看書借書,讓自己的頭腦變身知識的海洋,積極的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文章。
特別是賣米這部作品,一方面影射了自己童年生活的艱辛,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社會的一種現狀。這樣的一個作品在全國高校BBC論壇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甚至獲得了北京大學首創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
家境並不富裕的她,大學期間也仍然努力的做兼職,打工,為自己掙學費,同時改善自己的家庭條件。她用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和稿費以及獎學金,為家裡裝上了一臺電話。
母親的藥費,弟弟的生活費,以及自己的開支都是壓在她身上的幾座大山。但是這個時候張培祥並不畏懼,因為她相信只要他足夠努力,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四、樂觀堅強的面對白血病,年華最終止於八寶山
可是命運就是喜歡和優秀的人開玩笑,人生在世,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
2003年這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才女不幸被診斷出了白血病,一開始其實她並沒有把自己身上的一些小症狀放在心上,所以發現比較晚,當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病情晚期了。
可是就算是身患重病,她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從小到大命運從來沒有對他優待過,這樣的疾病也並未將其打敗。
她把一直以來創作的大話紅樓作品帶到了醫院繼續創作,弟弟得知姐姐身體噩耗之後,也與他約定高考之後就與姐姐進行骨髓移植手術。
可是一代才女張培祥,沒有等到自己的機會,選擇了獨自離去。
2003年9月2日,北京大學在八寶山菊廳為她舉行了追悼會。這也是北大為了緬懷她,第一次在這裡追悼一名學生。
更令人覺得難過的是,終其一生,一代才女張培祥第一次坐飛機,竟然是父母帶著自己的骨灰乘飛機回老家。
總結
命運就是如此的殘忍,命運就是如此的愛開玩笑,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在孜孜不倦的和命運奮鬥,但是他總是能以一種毫不費力的姿態奪走你用盡畢生所創造出的一切。
華美的葉片凋落,一代才女也這樣離開了我們,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一個人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那麼我們就要在有限的生命長度裡努力的拓寬自己生命的寬度。
我想歷經苦難,在充滿逆境的人生裡不斷拼搏的張培祥,已經將自己生命的寬度發揮到了極致。
雖然說一代才女離開我們,但是她留在世間的文字仍然記得我仍然值得我們反覆的閱讀去珍惜,因為每一個文字裡都有張培祥對於生命的思考,以及她對於人生的態度和一種永遠燃燒自己的力量。
有的人覺得這樣的張培祥確實是非常的不幸,好不容易取得了一個自己想要的結局。但是其實看完這個故事,我想更多的人應該從她身上學到一種對於命運的坦然。
那是一種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的態度。雖然我們無法主宰命運與命運爭輝,但是只要在自己存在過的日子裡發揮出自己的光芒便是最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