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引芯而言,海創匯就是一場及時雨。」說話的人叫孫雷蒙,是華引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他的感慨卻來自一次「試試看的心態」。
為了幫助更多創客對接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3月12日,作為海爾旗下創業平臺的海創匯啟動「武漢加速」線上雲路演活動。華引芯在經歷了三周雲路演和兩周雲盡調後,從數百個創業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戰略投資。對這家初創企業而言,不啻於疫情打擊下的重獲新生。
事實上,這只是海爾生態戰略在抗疫、復工等眾多場景中展現的一幕。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海爾生物緊急調配生物醫療設備,最快反應支援相關醫院;海爾醫療選拔三批醫護骨幹前往武漢;海爾卡奧斯COSMOPlat平臺保障物資對接,賦能企業復工復產;海爾海納雲智慧社區平臺助力社區防疫管理……
海爾集團依託全球化布局展開抗疫行動,背後是其生態系統給予的強有力支撐。
從創新產品的品牌到創造生態的品牌
1984年,海爾在中國起步。經過36年的發展,這家在全球白色家電領域久負盛名的品牌,早已不再是人們傳統概念中「生產家電的廠家」,他從物聯網家電到醫療大健康,從互聯工廠到智慧社區,從供應鏈物流到工業網際網路……已經從創新產品升級成了創造生態的品牌,進而通過一個又一個生態品牌在各自領域的布局,完成了海爾「大生態」的構建。
36年來,海爾歷經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網絡化戰略等五大發展階段,每一次戰略調整都是應時而變的結果。
2019年,海爾啟動全新的生態品牌戰略,標誌著海爾邁入第六個發展階段。同年6月11日,全球領先的品牌價值榜單BrandZ發布「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首次出現了「物聯網生態」這一全新「品牌物種」,海爾成為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上榜的物聯網生態品牌。
海爾的生態戰略儘管實施時間不長,但在全球「戰疫」中已初顯成效:一方面,抗疫和復工復產,更高效、更精準;另一方面,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海爾多板塊實現逆勢上揚。
依託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海爾在疫情發生初期便打造了資源匯聚平臺,累計連結2600多家醫院、地方政府、社區、企業的抗疫物資需求,實現精準、實時對接;在支援海外「抗疫」方面,在全球物流配送網絡並不順暢的情況下,海爾旗下日日順物流累計為俄羅斯、義大利等30多個國家運送了超過1000萬件口罩、防護服、除菌家電等物資。
疫情期間,海爾生物在疫情期間市值增長了近30%;海爾卡奧斯順利拿到9.5億元戰略投資,躋身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獨角獸」;今年一季度在家電行業整體銷售下滑的情況下,海爾智家的整體市場佔有率反有較大提升,海爾洗衣機更是疫情中日本洗衣機市場唯一逆勢增長的品牌。此外,日日順物流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2月份實現了雙位數增長,新增用戶籤單額年貢獻超過3億元。
那麼,是什麼撐起了海爾的生態品牌戰略?又是什麼成就其物聯網生態領域的引領者地位?
從五大平臺的創新到管理模式的創新
長期以來,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一直強調:「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在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等成為時代風口之時,讓早在2017年就開始布局工業網際網路的海爾,在戰略創新上再次先人一步。
具體操作上,海爾不是人云亦云的簡單複製,而是通過平臺和系統的創新,打造出海爾智家、卡奧斯、海納雲、盈康一生和海創匯等五大創新平臺,與五大平臺相配套的,是管理和機制等方面的創新。
2005年,海爾提出「人單合一」模式,開啟了「人人創客」的新局面。該模式以用戶為核心,將員工和用戶的價值更緊密聯繫在一起,去除了中間層,使企業組織扁平化、網狀化。「人單合一」大大激發了員工潛能,通過企業創業平臺的打造,讓每位員工在平臺上獲得更好的成長,也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在海爾的生態系統中,創客可以獲得3大類9小項29種創業服務,從產業服務、生活服務、共享服務切入,實現研發、設計、生產、供應鏈、渠道、創投等從上遊一直到下遊資源的全覆蓋,讓創業項目的成功率、成活率得到保障。
截至目前,海爾平臺共吸引4000餘個項目,加速項目達340多個,總估值超過1200億,成功孵化出2家上市公司、5家獨角獸、22家瞪羚企業,打造出全國首家官方認證的瞪羚獨角獸企業加速器,平臺創業成功率超過50%,遠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此外,「人單合一」模式還成功複製於紐西蘭斐雪派克、日本三洋、美國GEA,幫助這些企業重煥生機。
海爾用高分享下的高增值改變企業付薪的傳統模式,而以用戶付薪來替代。在疫情期間,海爾給予創造高增值的2000多名創客超過6000萬元的激勵,人均收入增長3萬元,呈現出「人人創之,人人得之」的局面。
從「跑到國外喝湯」到向世界貢獻引領性
早年間,當多數企業執著於在國內增加產能與追求產品溢價時,海爾卻執意「出海」,成為別人口中「不在國內吃肉,跑到國外喝湯」的中國企業。在最艱難的時刻,海爾也始終堅持自主創牌而非海外代工,時至今日,海爾全球產品自主率近100%。
經過20年的努力,今天的海爾,已經遍布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和中東等世界各個角落。在全球擁有10+N研發體系、25個工業園、122個製造中心和108個營銷中心。,形成了包括海爾、美國GEA、紐西蘭斐雪派克、日本AQUA、卡薩帝、統帥、義大利Candy等在內的七大品牌矩陣,由單一品牌向多品牌協同的全球化布局發展,同時,基於工業互聯的海爾生態已在全球建立了多個網際網路工廠。
在北美建立GEA的美洲第一家互聯工廠樣板;在歐洲義大利的CANDY工廠、土耳其工廠、俄羅斯洗衣機互聯工廠已正式投產;在亞洲,除瀋陽冰箱、佛山滾筒、鄭州空調、青島模具、青島熱水器、FPA電機、膠州空調、青島滾筒,煙臺成套廚電、青島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外,海爾在印度、泰國、越南、印尼也建立了互聯工廠;在墨西哥,斐雪派克互聯工廠也投產運營。海爾生態互聯工廠全流程數據鏈貫通,智能製造,實現全球用戶需求響應零距離。
以海爾全力打造的卡奧斯平臺為例,該平臺已涵蓋建陶、房車、農業等15類行業生態子平臺, 2018年9月,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獲評全球首批9家「燈塔工廠」,海爾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今年1月10日,海爾瀋陽冰箱互聯工廠再次入選。至此,基於卡奧斯大規模定製模式,海爾已經為世界貢獻了兩座「燈塔工廠」。
實踐中,卡奧斯模式也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被ISO、IEEE、IEC國際三大標準組織指定牽頭制定關於大規模定製的全球標準,真正實現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在世界範圍的引領。
36年彈指一揮間,對於作為全球生態品牌引領者的海爾來說,從國內到海外,從產品品牌到生態品牌,一路走來,不僅親歷了中國品牌的發展歷程,同時也以其特有的鏈群生態向世界用戶提供了更加智慧的中國方案,為步入物聯網時代的全世界書寫並貢獻著中國品牌的引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