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肯斯坦》:人類第一部科幻小說

2020-12-12 異客via

《弗蘭肯斯坦》:據說這是人類第一部科幻作品,誕生於1818年,有個科學家通過墓地和太平間搜集「零件」,組裝出一個「拼接人」,用雷電激活,結果因為太醜把科學家嚇跑了,而拼接人因為太醜無法找到夢寐以求的家庭,所以就跟這個科學家說,你再給我造個媳婦,不然我殺光你身邊的人,科學家就快造好時,他想拼接人有了媳婦將來生很多拼接人,那人類還怎麼活,所以就給剁了,拼接人氣夠嗆,殺光了科學家身邊人,科學家追殺到北極點附近,死逑了,拼接人很慚愧也死逑了,劇終!PS:劇情就是這樣,但是書裡探討的文學,哲學,宗教,人性還是挺令人深思的!

相關焦點

  • 《弗蘭肯斯坦》為什麼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
    引言:作為著名浪漫主義大詩人珀西·雪萊(後文簡稱雪萊)的妻子,一代人的精神導師威廉·葛德文的女兒,瑪麗·雪萊之名並未因父親和丈夫之名的顯著而顯得黯淡,這完全是因為那部在她十九歲時創作出來的《弗蘭肯斯坦》。儘管在亞當·羅伯茨和達科·蘇恩文的科幻文學史中,科幻小說的起源都追溯到古希臘文學。
  • 經典科幻小說搬上話劇舞臺 傳世巨作《弗蘭肯斯坦》登鷺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1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由英國導演丹尼爾·德曼改編並執導,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改編話劇《弗蘭肯斯坦》亮相鷺島,於13日至14日在中演院線旗下直營劇院廈門滄江劇院連演兩場。 今年11月,話劇《弗蘭肯斯坦》開啟全國巡演之旅。
  • 科幻話劇《弗蘭肯斯坦》在廈上演
    東南網11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通訊員 林文燕) 改編自小說《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修斯的故事》、由英國導演丹尼爾·德曼編導的話劇《弗蘭肯斯坦》,上周末在廈門滄江劇院上演。《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修斯的故事》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創作於1818年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上首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這部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搬上舞臺和銀幕。演出期間,飾演「怪物」弗蘭肯斯坦的演員吳昊宸和製作人滿頂與觀眾相聚一堂,共話經典名作。
  • 《屠魔戰士》與弗蘭肯斯坦那剪不斷理還亂的血緣關係
    1818年,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一本叫做《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的小說,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 《幻書啟世錄》弗蘭肯斯坦背景一覽 弗蘭肯斯坦角色立繪
    導 讀 弗蘭肯斯坦是遊戲《幻書啟世錄》中的一名書靈,她的原型是和自己同名的著名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而對很多玩家來說
  • 科幻之外,閱讀《弗蘭肯斯坦》的幾種方式
    瑪麗·雪萊認為這情景一定是極為恐怖的,因為任何人類試圖模仿造物主的舉動都勢必會帶來可怕的後果。因此學生一定會被自己的成功嚇壞,懷著這不完美的造物將死去的期待而睡去,但當他醒來,那可怕的東西就站在他床邊,用黃色的、水汪汪的、充滿猜忌的眼睛看著他。瑪麗·雪萊畫像由此,誕生了被不少學者認為是科幻小說鼻祖的《弗蘭肯斯坦》。
  • 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出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被奉為近代西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的形象成為暗黑故事主體人物的代表,數百年來不斷繁衍。一反電影改編中一路奔著科幻電影、黑色電影或是邪典電影的路數去,對於《弗蘭肯斯坦》來說,造人想像架構了「幻」的部分,試驗情節確立了「科」的形式,而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則讓「科」與「幻」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一百多年過去了,導演們仍然能被這個故事吸引,不僅是因為他們病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人類幹涉自然、把知識用於作善或作惡這個故事精髓令人痴迷。
  • 弗蘭肯斯坦,人類孤獨和恐懼的鏡子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於1817年春天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被無數次搬上舞臺和大銀幕。小說講述了科學家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在探尋生命起源的過程中,用幾具屍體創造出一個碩大醜陋的人型怪物。當怪物真的擁有了生命,維克多卻恐懼得落荒而逃,遺棄了他的「發明」。怪物飽受人類的排擠和歧視,在恐懼中學會語言和仇恨,他找到「父親」維克多,渴望得到伴侶和關愛。
  • 人類首部「科幻文學」誕生與一個20歲的女孩之手!
    科幻之母:200年前的日內瓦湖邊,瑪麗寫下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1817年,比後來公認的「科幻之父凡爾納」的第一部小說《格蘭特船長的兒女》1868年,早51年。瑪麗·雪萊的畫像。創作出文學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或譯為《科學怪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好萊塢影片《屠魔戰士》上映了,這部電影也許不會成為經典之作,小說原作者卻值得讓人探究一番。《屠魔戰士》改編自著名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這個驚悚詭異的故事,出自200年前一位女作家之手。她就是詩人雪萊的第二任妻子瑪麗。由於這部作品,她的名氣一度超過雪萊。
  • 世界公認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是《科學怪人》 那麼它的作者是誰呢?
    世界公認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是《法蘭肯斯坦》(中譯《科學怪人》),又名《當代的普羅米修斯》。這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長篇小說出自一位年輕的女作家之手,她就是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葛德文·雪萊。1816年初春,雪萊帶著妻子瑪麗僑居日內瓦附近的鄉間。
  • 一本關於伴侶機器人的當代小說——《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
    儘管《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的標題引人注目,但它顯然不同於瑪麗·雪萊在19世紀出版的著名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愛的故事》是一部於2019年5月發行的由珍妮特·溫特森撰寫的小說。
  • 豆瓣9.4,無法快進一秒的科幻經典
    觀看地址:百度雲這部作品改編自「科幻小說之母」瑪麗·雪萊的同名小說。《弗蘭肯斯坦》出版之後,在當時的倫敦引起轟動,十分暢銷,更是開創了科幻這一門文學流派。而這部作品更是被稱為「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從1818年到現在,這部作品被改編成了七十多部電影,近百部舞臺劇。
  • 「What-if」——科幻小說中「想像力」與「憂患意識」共存
    但是科幻文學卻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仍然在不斷開拓著人類想像力的邊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一部部具有代表性的科幻文學作品不斷湧現:早在1818年,一位名叫瑪麗·雪萊的女士突發奇想,如果不通過自然生殖的辦法來賦予人類生命,而是把已經死去的人的屍體碎塊拼接之後,通過電力來創造生命的話,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 電影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弗蘭肯斯坦的懺悔
    人們見到他不是尖叫著飛也似的逃跑就是人人喊打……瑪麗·雪萊創作於1818年的歐洲文學史第一部科幻長篇小說《科學怪人》曾數次被拍成電影,然而最忠實原著的還是1994年的這部《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又名《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這部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由羅伯特·德尼羅,肯尼思·布拉納,海倫娜·伯翰·卡特主演。
  • 讀點科幻小說:「杞人憂天」可能不是壞事
    勿謂言之不預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不少場景看了熟悉,除了本身就有科幻感外,還立即讓人想到很多科幻小說,這一幕幕在科幻中早就描寫過了。有人說,科幻是一種「世界末日」類型小說,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的江曉原教授研究過,寫未來災難,佔了科幻的多數。
  • 恐怖片的先河之經典歸來:《弗蘭肯斯坦》
    Frankenstein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1818年的小說《科學怪人》曾多次被搬上戲劇舞臺及電影銀幕。《弗蘭肯斯坦》一片開創了恐怖片甚至科幻恐怖片的先河,更強化了歌特風格對於恐怖類型片的重要作用。如今看來,「怪物」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力仍不減當年,為影史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經典角色。《弗蘭肯斯坦》已經成為科幻史上的經典,現在很多幻想類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這個怪物的翻版。本題材有將近20部重拍片、改編片、續集或其他形式的延伸作品,從音樂搞笑版到超級B片一應俱全。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很多人都在議論,「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步走入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但正如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仍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相較之下,自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1817年創作小說《弗蘭肯斯坦》開始,西方現代科幻文學走過200年的歷程。
  • 科幻憑什麼緩解人類的結構性焦慮?
    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它叫《弗蘭肯斯坦》,我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這個故事被稱為現代科幻小說的一個緣起。它的起點非常高,因為它探討的這些議題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不久前大家知道的關於基因編輯倫理的問題,其實跟這個故事也是一脈相承:我們是否有權利用科技去創造一個新的生命?這個創造物跟我們人類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 《科學怪人》:人類最終會被科技反噬嗎?
    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2018年底,「瘋狂科學家」賀建奎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人類胚胎並讓兩個嬰兒得以出生一事,使許多人陷入了震驚。隨著賀建奎被判刑,雖然基因編輯嬰兒成為了歷史,但對科學這把雙刃劍的討論卻遠沒有停止。
  • 中國科幻小說排名第一 為什麼是《雙宇》系列
    網上流傳一句話,科幻小說只有兩種,一種叫做《雙宇》,一種叫做其他科幻小說。今天,我們就這句話來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網友會有如此評價。用作者龍齒刀自己書中的話來說,這就是「形於道中,神於道外。」意思是一件事物的本質絕對是在這件事物之內,但要想更加出彩,就必需要跳出它的框架。換言之,如果一本科幻小說跳出了科幻小說的傳統模式,那它就具備了「神於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