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的「關」是哪個關?函谷關和潼關是不是一個地方?

2021-01-12 大福讀史

渭河平原,又稱為關中平原。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為西有散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故取意四關之中。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古人一般習慣稱函谷關以西為關中。

函谷關和潼關不是一個地方,卻在一個區域,它就是著名的淆函通道,又稱豫西通道。函谷關位於崤函要道的東端,潼關位於西端。歷史上函谷關有秦關,漢關和魏關三處。

秦關和魏關都是和阻隔淆涵要道的稠桑原聯繫在一起的,秦關設置時,它所依靠的稠桑原從秦嶺向北一直延伸到黃河南岸,黃河由原畔流過,兩相連接,沒有任何縫隙。所以從東到西只有橫過稠桑原,別無它路。巧合的是,大自然用千萬年的雨水將稠桑原衝開了一個裂縫,通貫東西。而秦函谷關就位於裂縫最東端(今天靈寶縣王垛村)。從王垛村進關,經黃河峪、狼皮溝達到最西端的桑原村出關。此外,依靠關前的弘農河和稠桑原上茂盛的森林,也造成了函谷關極其險要的地勢。

到了漢代,樓船將軍楊僕恥於為關外人,於是自掏腰包在今天的新安修建了漢函谷關。

後來黃河水位不斷下切,稠桑原北端近河處已經有了灘地,過往行旅就可由灘地行走,不必再費盡艱辛地走過函谷關道。於是關城自然也就荒廢不治,日久成了溝壑。曹操有感於此,於是下令許褚於河灘裸漏處修建了魏函谷關,與秦關配合。而後,稠桑原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函谷關天險優勢蕩然無存。潼關應運而生。

相同的是函谷關和潼關所依附的塬體都是從秦嶺延伸下來一直到黃河岸邊,所不同的是函谷關位於塬中,而潼關位於塬上。潼關首次設於東漢末年,關城建在潼關縣麟趾原上的陶家莊。

黃土因為附著力小所以易被雨水衝刷,麟趾原到了隋煬帝時期,距離漢潼關以南數裡被雨水衝刷出了一條深溝,為了控制這條深溝,隋朝又在今城北村與楊家村之間修建了一座新潼關,是為潼關南城;漢潼關就被稱為潼關北城。到了唐朝武則天時代,潼關出現了和函谷關一樣的問題,那就是黃河水位下切,同樣造成了麟趾原和黃河交接的河灘裸漏出來,為了控制此處河灘,於是又修建了一座新潼關。

宋金元時期,潼關沒有做變動,只不過時常被修修補補。明朝洪武年間,又將唐潼關在原基礎上擴大了三倍。到了清朝也只是在明代修葺的基礎上擴建一二,使其變得越來雄偉壯觀。1954年,在蘇聯專家指導下,三門峽興修水利。為了配合水庫修建,唐潼關古城被拆,城磚做了三門峽水庫基建的備用品。從此,唐潼關毀。

相關焦點

  • 天開函谷壯關中,函谷關為何如此易守難攻?
    關中之所以叫關中,是因為關中平原在東南西北方向上有四大關,即函谷關(潼關)、武關、大散關、蕭關。四關之中,尤以函谷關名氣最盛。有句話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用來形容某處地勢極其險要,易守難攻。實際上,這句話最初是用來形容關中平原的東大門函谷關的。
  • 西安研學|關中—四關之中的「天府之國」
    「天府之國」專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方。「天府之國」一般指四川省的成都平原。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早在戰國時期,關中平原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了。關中,處於四關之中:東有函谷關,可通關東;東南有武關,
  •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潼關
    原創 西行潼關位於陝西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素有「第一關」的美譽,乾隆皇帝遊歷帝國大好河山,行至於此,也不免感慨潼關之險峻,並於城樓外橫額上留下「第一關」的鎏金御書。
  • 山河「表裡」——潼關,豈止是一個地理的「關」
    就連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也不得不承認:「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為首稱。」高峻的秦嶺和滔滔的黃河,曾一再把中國歷史逼到了這狹窄的通道上。帝王與后妃、將軍和士兵、趕考的書生、被放逐的官吏、逃難的百姓……他們磕磕絆絆,不絕如縷地從潼關道上迤邐而過。
  • 老行驢國慶前窮遊自由行之三:解謎函谷關,尋跡老子路
    2020.09.30遊函谷關回到西安已發文三篇:《老行驢剛從潼關,函谷關窮遊歸來,緊急告知避坑建議》《老行驢國慶節前窮遊自由行之一:風陵渡懷古幽思》《老行驢國慶節前窮遊自由行之二:初識潼關古城,揭開面紗偷看》我本想儘快把《老行驢國慶節前窮遊自由行之三:解謎函谷關,尋跡老子路》寫完發布,反反覆覆寫不下去。
  • 春秋戰國第一雄關函谷關,漢武帝時為何東移了300裡?
    如圖,黃河水從被而來直接將山西高原與陝西高原一切兩半,到了潼關區域因為有秦嶺山脈的阻隔而逶迤向東流,一直流過崤山山脈的三門峽再到廣袤的大平原地帶。從潼關到三門峽這一段河穀穀道的左邊是太行山餘脈中條山,右面是秦嶺餘脈華山。兩山夾持著黃河,將之固定起來。這段區域就是淆函要道。
  •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跟著秦人腳步重走關中平原
    從西周末年到戰國中期,為了守衛軍隊,陸續修建了幾條最險峻的大河谷,一個個歷史上著名的雄偉關隘和堡壘就這樣形成了。有了[關],戰國時期由[關]鎮守的渭河平原就有了一個非常確切的名字--[關中],因此,現代地理學上也稱渭河平原為【關中】,關中平原、關中盆地。
  • 圖說蕭關:關中北大門蕭關有多重要?此關一破,長安立刻戒嚴
    圖說蕭關:關中北大門蕭關有多重要?此關一破,長安立刻戒嚴 漢代司馬遷曾對關中一詞有過解釋,「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其中,汧水指今日發源於隴縣的千河,雍山則在今日的鳳翔縣,河則是黃河的簡稱,華則指的是華山。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關中就是在潼關到寶雞之間。
  • 九大著名關隘與內三關和外三關
    說到我國古代著名關隘,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你肯定知道。還有玉門關、陽關、潼關等,雖然昔日用於軍事的雄風不復存在,但「西出陽關無故人」、「萬裡從我塞上徵」等文化底蘊源遠流長,且生生不息。華夏大地著名關隘很多,有九大著名關隘、內三關、外三關等等,在此梳理一下,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 天下第一關到底在哪裡?嘉峪關麼?答案另有其他!
    提起天下第一關,說法有很多。比如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中華第一關雁門關等等。只有娘子關才謙虛的自稱天下第九關,其他關隘是誰也不服誰!那麼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關呢?其實隨著王朝的更迭,天下第一關,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戰國時的天下第一關,自然當屬河南的函谷關,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正是因函谷關而始。
  • 不到函谷關,不知道什麼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不理解老子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現在的函谷關景區,應該是古代的秦關,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 參觀曾經威震天下的函谷關,是一種什麼體驗?河南人民有創意!
    分別是秦函谷關,漢函谷關與魏函谷關。一般我們說的函谷關,指的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天險關隘。西漢大一統以後,洛陽人楊僕將函谷關東移了150公裡,在今天洛陽市新安縣境內;東漢末年,曹操遠徵漢中,為了迅速轉運兵馬糧草,命許褚在位於秦關不遠的黃河灘地築起關樓,稱作新函谷關。無論哪個函谷關,都是崤函古道上的重要關隘。在此我們主要介紹最初的秦函谷關。
  • 「關學」培養出的陝西「關中三李」、「關中四君子」為何婉拒康熙
    朱熹另一位大儒就是創辦「關中書院」的馮從吾,人稱「關西夫子」。他在學術思想上將「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相融合,存精華去糟粕,屬於集大成者。「關學」在明中期的再次興盛培養出了大批優秀思想家、哲學家,其中的佼佼者有「關中三李」和「關中四君子」。「關中三李」:李顒、李柏、李因篤李顒,號二曲,周至(盩厔)人,人稱「二曲先生」。《正字通》:「盩」,山曲;「厔」,水曲。這便是「二曲」的來歷。
  • 山河一覽壯關中
    渭河從甘肅鳥鼠山一個僅容一隻大碗的「品字泉」流出,流經狹長而廣袤的區域,而後接納眾多支流,一路向東流淌,經過甘肅、寧夏,最後在陝西潼關匯入黃河,完成了她的偉大使命。一個關——「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渭河全長818公裡,流域面積13萬餘平方公裡,流經的主要區域為關中。「關中」一名何來?
  • 函谷關為何是古代軍事戰略要地?
    要知道,秦穆公的抱負是爭霸中原而不是和一幫茹毛飲血的野人打交道,所以不能東進才是成就穆公霸業的最主要因素。而阻止秦穆公以及秦穆公之後15代秦君東出的攔路虎就是晉國所控制的函谷關。秦國通過函谷關進入山東六國的道路如下,反之六國亦然。自鹹陽順渭水東行,會到達今天的潼關(曹操修築)而進入淆涵通道。
  • 《三國志14》潼關之戰馬超破局心得 潼關之戰馬超怎麼破局?
    潼關之戰馬超怎麼破局? 2,天水,安定運兵長安,龐德,馬袋分別1.1w兵器直接下函谷關(手動給龐德先) 3,下函谷關馬超收傷兵,召馬雲路來函谷關。 4,4人洛陽門口修陣,馬超,馬雲路帶峰si,馬袋,龐德帶兵器,手動記得給馬超,因為帶兵器,曹老闆目標是龐德,注意龐德站位,吃完第一波,直接下城,另一邊晉陽拉成公英過去和老韓守城。
  • 腦洞大大大第197關怎麼過 桌球進哪個洞通關技巧攻略
    腦洞大大大中第197關中玩家是要打撞球的,隨便打一桿,桌球會進哪個洞呢?需要玩家進行預判,下面小編就給玩家帶來腦洞大大大第197關怎麼過的內容,一起去看看吧! 更多關卡攻略請點擊:腦洞大大大攻略大全 第197關攻略 隨便打一桿,桌球會進哪個洞呢?
  • 【關學文研】田建榮:明清陝西關中書院與科舉制度
    明清陝西關中書院與科舉制度 摘 要:關中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地方最高學府, 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 (1609年) , 由陝西著名學者馮從吾創辦, 清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 書院改為師範學堂。
  • 「雁門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據說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哪兒
    「雁門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據說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在哪兒,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前人們給我們的子孫留下了許多驚人的世界寶藏,雁門關一樣是其中之一, 說到「雁門關」,我相信誰都不知道, 「雁門關」是我國長城上的重要關口,被稱為「危險」,被稱為「中華第一關」, 世界聞名,也許可以說女性和孩子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