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00團,親民誠品成社區團購行業黑馬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當你還在抵制拼多多時,你身邊的朋友都在社區團上購買東西。社區團購再次捲土重來,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閃亮登場————總部位於江蘇無錫的「親民誠品」就是全國社區團購行業代表之一,一個專注「廠商好貨直供用戶」的社區團購平臺,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直接讓利給合作夥伴和用戶,普惠共贏;讓親民價、高品質的品牌商品方便快捷地走進千萬用戶,造福萬民!這是「親民誠品」給自身定位的詮釋,這也是一個新平臺為什麼能在一周內吸引數萬名團長加盟的原因。在眾多團長的參與下,平臺上線首日即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作為全國第一個吃螃蟹、採用「廠商直供用戶」的平臺,無論是團長數量、產品銷量還是供貨廠商都呈現出幾何式倍增。「我們一年內的營業目標就是要實現單日團購10萬單,按每個團購訂單平均1000元計算,單日營業額將超過億元。社區團購是一個看似新穎,又並不算多新奇的商業模式,但這種模式因渠道創新而帶來了用戶購物場景的轉變。」親民誠品CEO劉佰龍如是說。

  

  千團大戰在即,生鮮團購存在諸多弊端

  就運營而言,生鮮團購的性價比本身就不高。例如,一個橘子從產地運到用戶手裡,團購平臺和本地批發商的運營成本一般無二。本地批發商是從產地拉了一車橘子到當地後批發給超市、小賣部、水果店、水果攤等賣到用戶手裡。很多團購平臺則是直接去產地拉橘子,通過團長賣給用戶,看似沒有中間商,實則每個環節的倉儲和配送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運營成本也是很高的了。至於從源地直採的模式,要給農民做兜底,類似於期貨,一不小心就會賠進去。農民不好打交道,一個環節做不好就會出問題。曾經因為上遊沒做好,賠幾千萬或者上億的人都有。究其本質是就是充當了「本地批發商」的角色,也有平臺從本地批發商手裡採購賣給用戶,這就要保證本地批發商的利潤,這樣一來,用戶拿到商品的價格就不會是最低了,這是一種矛盾,其性價比可想而知。

  生鮮 品質難把控、損耗大、保鮮成本 高 !

  有個團長組織自己所在小區的居民在某著名生鮮社區團購平臺上購買了產品,收到貨後發現有很多爛的,和平臺交涉後,平臺給予該團長100元作為補償,但是小區居民卻因為此事不再信任團長,也不再參與團購活動了。生鮮品質難把控,用戶的主觀性太強,總會有人不滿意。以一塊肉為例,有人認為肥肉太多不行,有人認為瘦肉太多也不行。一旦有用戶不滿意,就會迅速傳播開來,可能整個群、甚至整個小區都會受影響。

  即便是盒馬鮮生這樣的大平臺也經歷了「標籤門」事件,遭市民舉報。有市民11月15日在盒馬鮮生大寧店挑選蔬菜,看見一旁的工作人員正在更換胡蘿蔔外包裝的日期標籤,經查看,被換下的胡蘿蔔標籤日期為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被換上的標籤日期為11月15日。之後其向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舉報。執法人員當天趕到盒馬鮮生大寧店現場檢查,門店負責人承認,店員違規操作,更換了「崇明胡蘿蔔」產品標籤。據查,涉事胡蘿蔔共180盒。

  生鮮團購的運營模式難以全國複製

  目前主流的生鮮社區團購平臺還只能在當地「貼錢」運營,即便是有些平臺把業務拓展到其他城市,其運營成本也是居高不下的,無論是其自身還是當地的合作夥伴都很難賺到錢,一個賠錢的生意怎麼能讓合作夥伴追隨。

  千團大戰再現,差異化競爭才是王道

  社區團購被稱作為「生鮮,最後一個藍海」,誰又能把握這一波紅利呢?誠然,繁榮之下,其實也是危機重重!在社區團購賽道正值春天之際,一家據傳融資10億元,不到一年覆蓋30餘城,拿下四五十萬付費用戶的社區團購項目「鮮女果」卻被傳出關停。「這是團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社區團購為主的大戰,現在處於初期混戰階段。」但,還是這句話:沒有品牌,沒有大佬、沒有規則制定者,社區團充滿危機。畢竟,社群裡的人都是熟人,而且這不是一錘子買賣。未來,社區團購一定會洗牌。

  一個真實的案例,團長的「背叛」

  「我(某實習生)曾『臥底』在社區團購,這是一家社區社群團購平臺,創始人是我們學校的一位學長,他曾經也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但當我進來之後,發現所想與所見並不是一回事,還是被現實教育了。第一天的錦上城小區推廣活動非常火爆,我們準備了耙耙柑、草莓、沙糖桔與蘋果。爆款產品耙耙柑與草莓的銷售最多,當天售罄。

  小區團長也是非常高興,認識到這是一片利益藍海。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擋不住小區居民的購買慾,耙耙柑後期我們團隊就限制購買量,但最後還是提前結束了小區內的推廣。

  經過三天的推廣活動,建立了一個300+的社群,總體來說保持在獲客成本在10元以下。小區團長是我們一個合伙人自己找的,因為小區團長是本小區的業主,所以負責最後一公裡非常方便。

  我們團隊負責採購、配送到小區,小區內的最後一公裡由小區團長負責,小區團長還負責接受訂單,統計訂單。最後統計下來大概這一次團有4000+的收入。

  小區團長看到一次開團就有這麼多的收入,最後把我們團隊人員踢出團購群,最後『攜群而逃』。雖說最後我們創始人去找小區團長溝通了幾次,但還是無果。沒籤合同,利益劃分不合理等等因素,導致第一次開團無果,還讓小區團長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

  一個專注「廠商直供社區」的社區團購平臺誕生

  她叫「親民誠品」,她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高度融合的平臺,人人都可以免費成為團長,不局限於小區範圍,團長組織親朋好友、小區鄰居、單位同事、微信群好友等一起購買商品,由團長統一下單。由源頭廠商直接發貨給團長,運費由源頭廠商承擔。目前,親民誠品正在面向全國招縣市聯營代理,其主要職責權益是協助總部保障「親民誠品社區團購平臺」在本地的運營,和總部一起指導團長在當地開展團購業務,每個縣市只設一個獨家聯營代理,協助總部完善最後一公裡服務,既賺錢又省心,無需壓貨訂貨、輕資本運營,零風險操作,根據地區銷售額享受銷售返傭,運營得當可年賺數百萬。社區團購是一個蘊藏萬億商機的風口,選對平臺合作可以事半功倍。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親民誠品:品牌貨2折起成社區團購行業攪局者
    近日,全國首家專注「廠商品牌好貨直供用戶」的社區團購平臺——親民誠品上線了,不到一周,就吸引了幾萬團長加入,該平臺到底有什麼吸引力呢?為什麼該平臺一經推出便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更有某社區團購平臺創始人直白的稱其為「行業攪局者」,也有某寶高層非常看好親民誠品的商業模式,認為有望成為未來的獨角獸企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業界同行如此關注呢?  本站記者就此事採訪了江蘇省「網絡創業英雄」榮譽稱號獲得者、親民誠品CEO劉佰龍先生。以下是本次採訪的實錄:
  • 親民誠品劉邦發表2021新年賀詞:為親民人建養老小鎮
    辭舊迎新之際,親民誠品CEO劉邦發表2021新年賀詞,要為一起創業的親民人無償解決養老問題,由親民誠品出資將旗下生態園區改造成為親民養老小鎮,為親民人提供養老服務,解除後顧之憂,從而實現一起創業,一起養老的美好願景。這也是我國首個提出「一起創業、一起養老」的企業案例。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有趣的是,就在上述評論出爐前,晚點LatePost援引有知情人士透露,哈囉出行已經放棄了試水了半年左右的社區團購業務,並在探索新的模式。這篇報導裡提到,哈囉出行的社區團購業務「哈囉惠生活」開團峰值曾超過1000個,但是絕大多數都無法達到盈虧平衡。可以猜測,不賺錢是哈囉出行放棄社區團購的直接原因。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在成為社區團購BD前,他是島上賣魚乾的中年小販,守著妻兒,發不了橫財但衣食無憂。年初疫情暴發,海產品銷售無門。為謀生,張良當起了社區團購的團長,每天傍晚收集各家住戶的買菜需求,清晨出車到批髮菜市場採購。不做不知道,省去經銷、運輸等中間環節,生鮮產品的利潤差往往能到15%―30%之多。但時間一長,運輸配送、找老闆砍價讓張良感到疲憊,他轉行成了BD。
  • 社區團購爭奪戰:我的「團長」 誰的團?
    在社區團購的戰場上,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腳步越來越快。不僅僅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投資的「十薈團」和「興盛優選」,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也正試圖闖入這一賽道。   今年6月至今,從滴滴推出的「橙心優選」,到美團的「美團優選」,再到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甚至有媒體曝出京東和字節跳動也正欲加入分一杯羹。尤其是進入12月後,社區團購的大混戰更進入白熱化,幾乎每天都有全新的動態。
  • 那個被社區團購「毀掉」的行業
    談及巨頭們的掃街速度,蔡蘭流露出一絲無奈,「幾乎不需要看經營資質,地推人員拿著二維碼,一掃一註冊就成自提點了。」成為團長很簡單,唯一的硬性指標:有存放空間。巨頭的推波助瀾下,自提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預售制」與「集採」是社區團購的靈魂,是顛覆傳統零售模式的子彈,火拼速度不是目的,質優價廉才能真正俘獲百姓的心。「水果和蔬菜在運輸途中搬運次數超過兩次就會發生損耗。」一位零售行業上市公司的線上渠道人士表示。
  • 贊麥源選:電商之都的本土社區團購黑馬
    經過了快一年的時間,社區團購的風口依舊猛烈,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都已經下場廝殺,而字節跳動、京東、快手也摩拳擦掌做著熱身準備。而在這樣的激烈競爭中,作為電商之都的杭州,竟然培育出了一個本土社區團購的頭部平臺——成立不到半年的贊麥源選。
  • 社區團購跑成馬拉松:拼的是盈利能力
    根據晚點LatePost報導,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家巨頭下的社區團購平臺12月件單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萬,其中滴滴旗下橙心優選12月日均件單量突破了1000萬。但到了2018年下半年,隨著拼多多上市,下沉市場成為焦點,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扎堆三到六線城市,社區團購逐漸邊緣化,併購、調整、關店成了行業的主題。反倒是,2016年6月,誕生於長沙的興盛優選,跑出了一條新路。2018年,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就投了興盛優選。
  • 親民誠品榮獲AAA級企業信用資質
    近日,江蘇親民誠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榮獲「AAA級企業信用資質」。標誌著該公司在經營環境、管理素質、經營情況、風險控制、資金來源與運作、代償能力等方面受到第三方獨立評級機構的充分認可。並且該公司業務領域及資質的也進一步拓寬,服務實體經濟與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也對公司樹立企業形象、提升競爭能力、贏取更廣闊的市場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社區團購「白刃戰」:網際網路大廠圍獵賽道,創業公司如何突圍?
    據報導,滴滴方面雙十一當天的成交量達到了1000萬單,而11月10日訂單量突破700萬單。美團和拼多多單城的日訂單量在幾十萬單左右,總的超過100萬單應該不成問題。綜合各家的數據來看,按照社區團購企業普遍20元-30元的客單價來算,此次雙11社區團購交易規模在10.28億元~13.38億元之間。
  • 社區團購貨源哪裡找?社區團購對商品的要求,看看「巨頭」的做法
    2020年,社區團購在全國各地,成為大量創業者首選項目,也吸引了眾多資本的入駐。在新零售下的社區團購模式中,貨源是團購的生命力。而產品是由供應鏈決定的,因此找到質優價低的貨源成了每個社區團購平臺的必修課。社區團購貨源哪裡找?社區團購對商品的要求,看看「巨頭」的做法!一、優質的貨源有哪些要求?
  • 網際網路大廠拼搶社區團購
    像李麗一樣的「寶媽」,是社區拼團的主力,其中不少人兼職做團長。「寶媽的帶貨能力一點也不輸網紅!而且大家都是鄰居,信任感更強一些。」張阿姨是李麗同一個小區的鄰居,現在日常買菜全都在李麗那裡團購,又方便又省錢。「橙心優選的蔬菜水果都非常新鮮,比菜市場還優惠,大家買起來也很方便。頭一天手機下單,第二天就送到我這裡了。商品也比較齊全,有水果蔬菜、飲料零食和日用百貨。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11月11日,被認為在橙心優選破紀錄前的行業最高單量保持者——興盛優選對外公布當天日訂單突破1200萬單,接近興盛優選的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他所了解到的情況是,興盛優選的訂單目前維持在900萬~1000萬單。一周後的11月18日,橙心優選正式進入湖南、湖北,在長沙等7個湖南城市上線,直接「殺入」興盛優選的大本營。
  • 親民誠品被評為「全國AAA級信用單位」稱號
    日前,江蘇親民誠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榮獲「全國AAA級信用單位「稱號。標誌著該公司在經營環境、管理素質、經營情況、風險控制、資金來源與運作、代償能力等方面受到第三方獨立評級機構的充分認可。親民誠品AAA級信用單位銅牌(圖)企業信用等級劃分為三等十級,信用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表示為:AAA級、AA級、A級、BBB級、BB級、B級、CCC級、CC級、C級、D級,每個等級可用
  • 蔬菜團、鮮肉團、活魚團……這些社區居民「團購」日子過得「還不...
    坐標:萬科漢陽國際團購送菜、天然氣圈存,小區物業成了居民「管家」21日一早,家住萬科漢陽國際c區的袁女士,在朋友圈裡看到了物業管家發布的團購新鮮草魚的信息,一份40元,300份成團,袁女士迅速下了單。但這次疫情期間,他們真正成了居民們的管家。
  • 社區團購頭部企業有哪些?排名如何?
    很多人都在關注社區團購行業,自2017年興盛優選籌備社區模式開始,全國很多公司都在紛紛進入,進入早的上岸早(資本接手),進入慢的還在不斷的奮進,也不外乎那些悲催收場的創業者。社區團購的發源地在湖南長沙,大多數人知道湖南的興盛優選,那到底社區團購企業排名又如何?
  • 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正是今年社區團購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最熱的行業之一,社區團購已經集結了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資本正向風口瘋狂湧入。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社區團購平臺整體融資規模已經突破百億。
  • 社區團購們融了上百億,但團長一天僅賺20塊?
    他告訴億邦動力,自己服務的1000多人口的小區,就有4個團長在經營美團優選,還有4個團長在經營興盛優選,激烈的競爭之下,自己每天的訂單不足20個,收入也在20元左右徘徊。另一位團長告訴億邦動力,加上美團優選,小區裡已經有五六個團購門店了,高度密集的團長致使自己每天連一兩單都無法保證。「美團是沒有區域保護的,入駐的團長也是沒有上限的。但一個小區的業務量有限,團長一多生意就不好做了。」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談社區團購,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是行業的局面,也就是誰是其中的主要玩家。興盛優選這家公司就承載了芙蓉興盛這個帶有電商屬性的新業務,在複製到其他城市的過程中,行業玩家紛紛湧入,最後演變成了當前大火的社區團購模式。而社區團購行業的混戰,就是從模仿和圍剿興盛優選開始的。2018年是社區團購第一次登上風口,暴風眼就是在興盛優選的大本營長沙。那一年,近10個項目在3個月內宣布獲得總額約30億元的融資。
  • 社區團購: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革命
    2019年泡沫退去,行業迎來洗牌整合。經歷繁榮後的社區團購賽道,2019年由於行業供應鏈脆弱、客流下滑等問題,遭遇大規模的破產、兼併:松鼠拼拼陷倒閉風波、十薈團合併你我您、呆蘿蔔宣布資金鍊斷裂。社區團購企業剛進入某個新市場時,當地消費者對其信任度較低,因此通過高頻、低客單價、低品牌辨識度的生鮮品類切入,具有顯著優勢:1)低客單價意味著消費者有較低的試錯成本;2)低品牌辨識度意味較低的營銷及獲客成本;3)高頻則使得單一門店每天擁有足夠的客單量,從而攤銷每天一次配貨的物流費用;高單量下,平臺對供應商的議價優勢增強,疊加補貼,實現高性價比快速佔領消費者心智,提升滲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