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香菇大王」美名揚

2020-12-24 金臺資訊

每天一大早,郭進定早早起床,匆匆吃口飯,便投入到消費扶貧工作中。他把農戶的香菇產品收購上來,然後進行精選、包裝,通過合作社品牌,藉助農業銀行消費平臺-「E管家」和扶貧832平臺,把產品銷售出去。自去年6月份以來,他已通過這兩個平臺銷售香菇3萬多斤,價值200餘萬元,為40餘戶貧困戶解除了後顧之憂。「趕上了國家消費扶貧的『快車』,桐柏的香菇產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郭進定說。

「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敢想敢幹,善於學習新技術」

1990年7月,郭進定高中畢業後,高考落榜,回到家鄉務農。在家一年,為了蓋新房,自己親自手工制磚,起早貪黑,經常全身溼透,手上打出血泡,常常在窯場和衣躺下,倒頭便睡。第二年,新房蓋好後,為了養家餬口,他每天上山拾柴,常常是凌晨兩點起床,餓著肚子,到中午吃一個火燒饃,喝一碗稀飯充飢。有一次,他趕著毛驢車去賣木柴,在下陡坡時控制不住車輛,造成翻車,胳膊受傷,在家休養一個多月。這期間,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覺得再也不能靠賣木柴為生了,必須下決心找到一條致富路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幾名湖北人在本地種香菇發了財,感覺到這是一個致富的好項目。他親自去湖北省考察4次,看市場、訪農戶、進工廠,得到了種香菇致富的「真經」,決心大幹一場。沒有資金,他就去左鄰右舍借了6000元,自己去購買菌種,請人接種、制菌棒,種植5000袋椴木香菇,當年淨收入7000餘元,次年和第三年累計收入近兩萬元,從此獲得了發展的「第一桶金」,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戶」。在這三年中,曾有400餘根椴木因傳菌失敗而作廢,讓郭進定心痛不已,他意識到種香菇是個技術活兒,關鍵階段來不得半點馬虎。於是他要去湖北4次,向當地的種植戶虛心求教,從中尋找失敗的原因,從此,郭進定成為朱莊鄉第一批依靠香菇發家致富的農民,「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不怕失敗,堅定信念,善於學習新技術,做個新型農民!」郭進定自此踏上了「香菇大王」的探索奮進之路。

「任何事業要想取得成功,就得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兒」

種香菇成功之後,經常有鄉親們向郭進定求教,希望跟著他大幹一番。為了讓種菇戶吃下「定心丸」,郭進定一開始只是鼓勵農戶試種三五百根椴木香菇,以降低失敗的風險,還親自去湖北採購菌種,嚴把菌種質量關,生怕購進不適宜桐柏種植的菌種,更擔心挫傷村民們種香菇的積極性。在他的精心指導下,郭灣村12個香菇種植戶脫穎而出。到1993年底,郭進定自家的椴木香菇種植規模達到8000根,年收入2萬餘元。1994年,全村香菇種植風生水起,80%的農戶因此致富。1995年,為節約資源,郭進定開始探索袋料香菇種植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當年種、當年見效,缺點是投資大,風險也隨之增大。村裡一些農戶因種植失敗痛哭流涕,心灰意冷。郭進定就深入農戶,幫助他們仔細分析失敗的原因,告訴他們「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鼓勵農戶在滅菌、消毒、接種這三個環節上嚴格把關,只要功夫到,就會把風險降到最低。在他手把手指導和貼心教育下,村民增強了種菇致富的信心。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1997年,受市場行情影響,香菇產品的銷售價格大跌。1997年10月,郭進定貸款5萬元採購香菇,南下廣州銷售。結果,不但5萬元貸款全部賠進去,還傾盡家底,又虧欠親戚數萬元。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郭進定難以承受。家人流著淚勸他說,還是種地安穩,不要再折騰了。但郭進定是個不服輸的人,思前想後,他覺得,任何事業要想取得成功,都不會一帆風順,風風雨雨在所難免,再說自己從事香菇產業近7年,有了不少經驗教訓,從這兒起家,從這兒跌倒,也要從這兒站起來!他堅信,風雨之後是彩虹,只要咬牙堅持下去,總會有轉機時候。有志人,天不負。1998年,郭進定從汕頭、揭陽找到了菇品銷路,當年賺了十幾萬元,一舉扭轉了虧損局面。

產業發展貴在有恆。從1997年至2004年,村裡一大半農戶因種植香菇利潤微薄,不再種植,但郭進定堅持了下來。2005年香菇市場價格上揚,他趁勢鼓勵農民重操菇業,村裡的種植戶又逐漸多起來。談起自己的創業感受,郭進定說,高效農業受市場影響較大,貴在咬定產業不放鬆,只有經得住「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才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農民企業家要善於技術創新,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中創出自己的品牌」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香菇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郭進定又有了新的「衝動」。他在實踐中認識到,技術創新是香菇產業發展的靈魂和活力所在,必須圍繞創新創造做文章,在產業鏈關鍵環節上求突破。2010年以後,郭灣村的香菇產業已輻射到整個朱莊鄉。全鄉種植袋料香菇接近1000萬袋。隨著規模的迅速擴大,種植戶對獲得優質香菇菌種的願望十分強烈。為了給群眾提供優質、放心的菌種,郭進定決心投資建一個菌種廠。缺資金,他東拼西湊借款16萬元,還找了兩個合作夥伴共同投資;缺技術,他聘請省農科院專家當技術顧問;缺場地,他東奔西走徵地5畝。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桐柏縣第一家香菇種植菌種廠宣告建成,從此,當地菌種雜亂的問題得以解決,種菇戶再也不為菌種質量擔憂了。目前,該菌種廠的產量可滿足整個桐柏縣種菇戶對菌種的需要。菌種廠建成後,郭進定與河南省菌類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南陽市食用菌繁育工程技術中心,並建立了桐柏縣陽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研發了05、135、215三個新品種,這幾個新品種適合當地氣候特點,品質好,質量高,供不應求,深受當地種植戶歡迎。陽陽公司為此獲得了11項實用新型技術產品專利。

在實踐中郭進定認識到,桐柏山區溫差大,生態好,林木資源豐富,是優質香菇的適生地,深受中外客商歡迎。他敏銳地抓住這一機遇,早在2015年就與廈門一家客商合資建起了進定香菇加工廠,開始從事出口業務。如今,該廠年出口香菇300噸左右,產品遠銷韓國、泰國等地。自2010年6月進定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來,每年收購、加工、銷售幹香菇600噸左右,實現銷售收入7000餘萬元,成為桐柏縣香菇產業的龍頭。進定合作社先後榮獲「河南省文明誠信企業」、「河南省食用菌行業扶貧先進單位」、「南陽市十佳扶貧品牌」、「南陽市農產品優秀品牌」等榮譽稱號。

「讓香菇成為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金疙瘩」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致富之後的郭進定把追求鄉親們共同富裕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尤其是在他入黨之後,這種觀念更加強烈。

為幫助群眾脫貧,他與257戶貧困戶籤訂了幫扶協議,利用3種形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一是技術幫扶,對貧困戶無償提供技術指導;二是就業幫扶,優先吸納貧困群眾到進定香菇加工廠就業;三是對於缺資金的貧困戶,賒銷菌種和種菇原材料,見效後再還款。貧困戶吳傳生,家中有殘疾人,缺技術、缺資金、缺致富項目,一貧如洗,在郭進定多次動員下,吳傳生走上了種菇致富路,如今種植香菇7萬餘袋,年收入20餘萬元。村民張留根在郭進帶領下,種植香菇8萬袋,建起了香菇種植基地,帶領20戶村民種菇致富,成為朱莊鎮發展經濟的帶頭人。

致富不忘本,愛心獻鄉鄰。郭灣村小學有不少貧困學生,郭進定為每名學生贈送了校服、書包。村裡有20多個重度殘疾人,郭進定為他們分別贈送了助聽器。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節點,他為6個值班卡點送去了火腿腸、方便麵飲料等價值上萬元的食品。他堅持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為貧困戶培訓香菇種植和管理新技術。

在當地黨委、政府推薦下,郭進定成為縣政協委員,他積極參政議政,為全縣實用菌產業發展鼓與呼。

郭進定說,早在2018年,進定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就獲得了國家級示範社稱號,這一殊榮更加堅定了他做大做強香菇產業的決心和信心。「我的奮鬥目標是推動桐柏縣創建省級香菇科技產業園,讓桐柏香菇成為鄉村振興的『金疙瘩』!」

從事香菇產業28年來,郭進定他所創辦的進定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386人,種植香菇1500餘萬袋,年產值4600餘萬元,帶動貧困農戶250餘戶脫貧致富,被譽為桐柏山區「香菇大王」,先後榮獲「河南省勞動模範」、「 南陽市『十佳』新型農民」等稱號。

談到未來,郭進定的目光無比堅定:「我的名字叫進定,我要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上一往無前,增強定力,我的未來不是夢,明天一定更美好!」(河南省桐柏縣委宣傳部 杜福建供稿)

相關焦點

  • 河南桐柏:食品安全創「示範」 「民生工程」順民心
    4月22日,河南三源糧油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鄭志成告訴筆者。筆者在該公司看到,在灌裝車間內,工人們忙碌有序地在流水線上作業;產品檢測中心,幾名檢測員正在對新購進的原料進行嚴格的化驗......據悉,三源糧油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冷榨花生油生產線,先後榮獲12項專利技術和4項科研成果,是實力領先、規模領先、技術領先的「中國冷榨花生油大王」,其產品以非轉基因、工藝新、脫紅衣、製作精、含鋅高、油煙少等特點成為全冷榨花生油行業的領導品牌。
  • 河南桐柏:小板慄結出「脫貧果」
    (桐柏縣委宣傳部 杜福建 楊玉紅供稿 ) (責編:黃莎、楊曉娜) 推薦閱讀
  • 獨家視頻丨彰善糾過美名揚!這樣的「易堂九子」你愛嗎?
    獨家視頻丨彰善糾過美名揚!這樣的「易堂九子」你愛嗎?今日推出微視頻作品《江西寧都:「易堂九子」彰善糾過美名揚》,敬請網友關注!點評大家的過失和善行有過則改,有善則發揚便於大家互相監督時至今日李騰蛟用「彰糾錄」彰善糾過的優良傳統歷經千年的進化與傳承已成為當地的家風和民風【視頻:「易堂九子」彰善糾過美名揚
  • 河南桐柏:有機油茶遍山崗山區農民喜洋洋
    央廣網南陽9月23日消息(記者胡曉輝 通訊員杜福建)「有機油茶就是好,利用油茶籽生產的茶油,遠銷河南、河北、山東、廣東等省份,產品供不應求。」9月22日,江中海一邊忙著銷售油茶產品,一邊「見縫扎針」地接受記者採訪,忙得不亦樂乎。
  • 河南西峽縣:「小香菇」種出「大幸福」
    河南西峽縣:「小香菇」種出「大幸福」發布時間:2020-12-1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桑坪鎮袋料香菇棚裡,菌棒上長滿香菇,菇農們正在採摘。     西峽縣桑坪鎮按照「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特色品牌」理念,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袋料香菇種植產業,使山區群眾用「小香菇」種出「大幸福」。     在積極鼓勵種植的同時,該鎮領導要求種植戶不要盲目貪大,合理控制種植規模,精管細作,向科學要效益,引導袋料香菇產業由分散種植向基地集中,科學規劃,推動袋料香菇生產基地化,管理標準化,推進香菇產業轉型升級。
  • 河南香菇「闖關東」 丨「南菇北種」讓農戶多了增收新路
    河南香菇「闖關東」 丨「南菇北種」讓農戶多了增收新路 2020-12-19 0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舞鋼市:建設香菇大棚 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河南舞鋼市:建設香菇大棚 穩步推進鄉村振興目前,河南省舞鋼市5座香菇大棚正處於豐產期,在大棚裡採摘香菇,活兒簡單,幹著不累,還能掙個零花錢。       棚裡香菇成色好的鮮菇每斤售價能達到7-8元/斤,剩下的在烘乾房裡烘乾後,有人上門收購,銷路不愁,預計今年年底能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
  • 河南一種植戶去年銷售香菇1500萬元,其中四分之一來自電商平臺
    河南商報記者 付首鵬 通訊員 翟燦波 周豪科/文圖一朵香菇,能發展成什麼樣的產業?缺物流、缺產品、缺人才,山區貧困縣如何擁抱電商新通道?「我們村裡90%的香菇都是從我這銷售出去的,現在銷路沒問題,甚至還供不應求。」張顏召說,這在之前根本不敢想像,「以前就靠販子收,或者到菜市場賣,人家收夠不收了,咱的香菇就賣不了,因為這,鄭州、洛陽沒少跑,也沒少求人。」後來在政府的幫扶下,張顏召和山東、河南等地的大型商超建立了供貨關係,這一狀況才發生了變化。
  • 詩路天台┃《桐柏崇道觀》宋·楊愈
    釋義桐柏崇道觀:天台山桐柏宮是中國道教金丹派南宗祖庭。南宗創立於北宋年間,其祖師為紫陽真人,紫陽真人即張伯端,號為紫陽,與其後的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合稱為「南宗五祖」。楊愈(生卒年代不詳)詩人,字子聰,北宋天聖明道間,擔任河南府戶曹參軍。明道二年,秩滿,歐陽修《送楊子聰戶曹序》云:「戶曹參軍楊子聰居府中,常衣青衫,騎破虎韉,出入府門下,人固輩視而概易之。居一歲,相國彭城公薦之,集賢學士謝公又薦之,士之有文而賢者盡交之,其能出其頭角矣。」
  • 每人4瓶香菇醬!河南這家上市公司向3萬名股東派福利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 上市一個月的仲景食品決定,向股東派發公司新產品一份:仲景香菇醬2瓶,辣辣隊辣醬2瓶。 對仲景食品來說,目前增強品牌知名度、鋪設河南以外更為廣闊的銷售渠道,是其上市後的重點工作,讓3萬多名股東先免費嘗一嘗只是一個開始。
  • 連雲港,開放城,花果山,揚美名,江蘇海洋大學更名最為成功!
    連雲港,開放城花果山,揚美名很明顯,這篇文章寫到了連雲港了。因為筆者是教育領域創作者,所以還是老套路,探討一下當地的高校情況。
  • 「醫聖」變「廚神」,河南富豪帶網紅香菇醬上市,正面叫板老乾媽
    誰能想到,叫板老乾媽的網紅香菇醬背後,竟是一個年近七旬的老漢,而更想不到的是,這個老漢曾經還是「婦科聖手」、「男性福音」。90年代初,一款名為「月月舒痛經寶」的產品問世,憑著「緩解女性痛經」的賣點迅速火遍全國,也救活了河南南陽市西峽縣的國有藥廠宛西製藥。
  • 刺嫩龍芽秀綠萌 句芒神筆繪春明 吾自林間鳥不喜 粉身碎骨美名揚
    吾自林間鳥不喜, 粉身碎骨美名揚。農村叫鳥不佔、鵲不塌、百鳥不立《本草拾遺》云:"楤木生江南山谷,高丈餘,直上無枝,莖上有刺,山人折取頭茹食之。一名吻頭。《綱目》載:今山中亦有之,樹頂叢生葉,山人採食,謂之鵲不踏,以其多刺而無枝故也。
  • 河南汝州:朱寨香菇吸引八方種植戶
    3月5日上午,在汝州市溫泉鎮朱寨村集體經濟項目香菇生產基地內,正在指揮鏟車修建加工車間的村黨支部書記朱學衛滿眼喜色。 據了解,汝州市溫泉鎮朱寨村香菇種植的發展歷經30年,目前已發展種植戶120餘戶,種植大棚1456個,年產鮮菇4850噸,年均效益6300餘萬元,集體經濟每年增收80餘萬元。
  • 【縣區動態】桐柏分局:牢記初心堅守信念 做綠水青山守護人
    【縣區動態】桐柏分局:牢記初心堅守信念 做綠水青山守護人 2020-12-14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72福地桐柏,哪些水果吃過有福氣?
    我們將帶您去桐柏品嘗當地水果。桐柏縣是河南省南陽市管轄的縣,稱為「宛東咽喉」,「信西屏障」。這個小縣城有「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稱,名勝古蹟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盤古文化和紅色文化在這裡得到了豐富和延伸,形成了獨特的桐柏文化。
  • 河南魯山瓦屋鎮:建起香菇大棚農民脫貧有保障
    8月17日,在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望著成排成棟的現代化香菇大棚,瓦屋鎮黨政辦主任田汶鵬自豪地說:「我們這兩年的香菇大棚都是按標準建造的,每座大棚佔地240平方米,就像賓館『標間』似的,裡面放置6500個香菇菌袋。」
  • 魯山縣土橋村: 「土裡刨金」致富忙 大棚香菇架「橋梁」
    近年來,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大力支持下,該村多方爭取資金,建起現代化香菇大棚380多座,其中國家扶貧資金援建199座,海關投資建設51座,其他為香菇龍頭企業投資或村民自建。每座大棚佔地240平方米,裡面可放置6500個香菇菌袋。大棚採用現代化的霧化保溼設備,夏天還可以用遮陽網覆蓋,確保一年四季都能產出新鮮香菇。
  • 南陽和惠社工在桐柏開展感恩教師節活動
    2016年9月9下午,南陽市和惠社工服務中心聯合社會各界志願者在桐柏縣城郊鄉熊壕小學開展「感恩有您,快樂相伴」為主題的感恩教師節活動。 和惠社工通過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老師教書育人的快樂與辛勞,也通過社工與留守兒童的互動遊戲,給予留守兒童以激勵。 活動在和惠社工和志願者們以獨特的的「擊掌送福」入場方式中開始。活動分兩個部分。
  • 抗戰勝利後,河南軍區部隊改為中原第一縱隊,三個旅長後都為中將
    抗日戰爭時期,河南省境內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眾多,初中期也並未形成統一的河南軍區,冀魯豫軍區、太行軍區、太嶽軍區、淮北軍區、鄂豫皖湘贛軍區等均涉及河南一部。1944年下半年,太行、太嶽等軍區派出部隊挺進豫西,開闢了豫西抗日根據地並組建了河南軍區,王樹聲任軍區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河南軍區先後成立了第一到第六軍分區,到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爭取和平主動南下桐柏,讓出了豫西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