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一句「先生教我」說明了一切

2020-12-14 電影新世界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秦帝國》

【《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一句「先生教我」說明了一切】

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大秦帝國之天下》更名為《大秦賦》,2020年12月1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

雖然改名,但仍是孫皓暉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長篇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結篇,所以它是帶著無數人的期待,隆重登場的。

《大秦賦》一經播出就獲得一片好評,豆瓣評分高達8.9,但仍帶著無數的爭議。

高評分源於《大秦賦》展現出來的高製作水準,恢宏的氣勢格局,渾厚的歷史質感,還有一眾優秀演員的精彩演繹。而且,《大秦賦》的收視並不太高,真正用心收看的自然都是那些從前三部開始就一直喜歡《大秦帝國》的忠實觀眾,或者原著小說的讀者。

爭議可能主要來自對《大秦帝國》不了解的新觀眾,爭議也多是些關於細節的挑剔,比如吐槽《大秦賦》的人物造型,還有馬蹬等似乎不符合史實的高科技產物。

挑剔是對於一部作品的嚴格要求,但太過吹毛求疵則完全沒必要,否則哪部歷史劇沒有瑕疵呢?哪部歷史劇能做到人人讚頌?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結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重臣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喜歡看《大秦帝國》的觀眾,一部分可能就是喜歡這樣的戲,另一部分則應該是喜歡它所描述的那一段英雄輩出盪氣迴腸的歷史

人們為什麼會喜歡戰國時期的這段歷史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戰亂最多最頻繁的時期。可以說整個戰國200多年,各諸侯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發展生產準備打仗,真正對得起戰國這個歷史名詞。

難道戰國就只是純打仗嗎?我們戰鬥民族的老祖宗就這麼熱愛戰爭?

事實上,戰國是中國歷史上農業、紡織業、思想、科技、軍事和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湧現出了最多讓後世稱頌的歷史人物,也留下了最多為後世傳誦的成語和典故。

正應了一句老話:亂世出英雄。

在這樣的歷史大環境下,才真正的英雄輩出,百家爭鳴,產生稷下學宮這樣的文化聖地,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讓後世對這個時代著迷。

在《大秦帝國》中,把那個時代稱為大爭之世,那時的秦、魏、韓、趙、楚、燕、齊幾大戰國,都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明爭暗鬥,而鬥爭的最高級表現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最終,實力最強的秦國到秦始皇時期, 「奮六世之餘烈」 才最終統一天下。整部《大秦帝國》就是講述從秦孝公開始的秦國六代君主,一代代秦王承前啟後才完成最後的偉業。

開啟這段王霸偉業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就是商鞅。因為商鞅主導的秦國變法,才真正啟動了秦國的自強之路。

因為商鞅的變法,從此有了法制這個概念。商鞅變法中的重要一環,就是獎勵軍功,讓秦國兵將必須通過戰爭取得軍功,才能獲得爵位和封賞。

於是秦國人好戰,因為打仗能立軍功,有了軍功才能獲得封爵,過上好日子。所以戰國那麼多的戰爭,秦國要負主要責任。

秦國發動全面戰爭的終極目標是統一天下,讓天下從此沒有戰爭

就像電影《英雄》中,梁朝偉飾演的刺客殘劍最終放棄刺秦,是因為他悟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真正用心。

《大秦賦》也就是《大秦帝國》的終結篇,歷經百年的徵戰終於迎來天下一統。

秦國統一天下,其深遠影響直接延續到當代,比如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這在電影《英雄》中也有表現,片中劍客無名求一個劍字,殘劍告訴他劍字有19種寫法。

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統一天下,可能我們現在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標準。

戰國還是歷史上最開放包容的一個時期,包容到讓人無法想像。

幫秦國開啟變法強國的商鞅是衛國人,最後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呂不韋是衛國人,李斯是楚國人。

幫助秦惠文王破六國連橫的張儀是魏國人,洛陽人蘇秦最巔峰時背六國相印,主導修建鄭國渠的鄭國是韓國人。

幫助齊國圍魏救趙的孫臏是衛國人,在楚國變法強國的名將吳起是衛國人,幫助燕昭王振興燕國的名將樂毅是中山國人。

甚至,很多代秦國的王后都是楚國人,比如最著名的宣太后羋八子,秦孝文王的華陽夫人和夏姬,等等。最後,秦始皇的生母趙姬是趙國人。

所有的戰國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親緣關係,卻不停的幹著今天結盟明天開戰的戲碼,全部是影視劇都不敢演的劇情。

秦國那麼強大,歷代帝王代代努力,而且名將名臣輩出,而最終仍要超過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統一大業。主要原因是當世的其他戰國,魏、韓、趙、楚、燕、齊每個對手都不弱,而且都一直在發展變革中。

從秦孝公開始,到秦始皇的一百多年間,《大秦帝國》出場的戰國君王近百位,他們中有明君昏君,有雄主有庸主,卻通用一句經典臺詞:先生教我!

秦孝公問強秦之策,對商鞅說:先生教我!

秦始皇問統一天下的方略,對呂不韋說:先生教我!

甚至齊宣王問蘇秦的合縱之策,也能說出:先生教我!

這種老闆集體虛心向下屬求教的務實態度,那種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態度,不拘一格求賢若渴的態度,中國歷史上只有戰國才有。

這樣的歷史真的值得後世好好研究學習,這樣的《大秦賦》也值得我們細細欣賞。

相關焦點

  • ...賦的是什麼|大秦賦|秦國|大秦帝國之崛起|戰國|大秦|歷史劇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沒有出現呢?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 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是一篇什麼樣的賦?
    也許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看多了,年終歲尾,中央電視臺8頻道突然播放78集歷史正劇《大秦賦》,讓吳鉤引起了注意。戰國時代七雄爭霸的故事已經講了幾千年了,一本正經的《大秦賦》會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今晚,《大秦賦》播到了30多集了,吳鉤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 《大秦賦》開播,戰國七雄最強兵種各是啥?
    大家盼了幾年的《大秦賦》,於12月1日在央視八套開播。從《大秦帝國之裂變》到《大秦帝國之縱橫》,再到《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劇的評分都很高,得到一致好評,相信《大秦帝國》的終章《大秦賦》也不會辜負大家。該劇的歷史背景,不需要多言,為中國歷史上可考的第一段大分裂時期的戰亂。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自始至終都沒出現?
    導言:《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自始至終都沒出現?《大秦賦》開篇便是以酣暢淋漓的戰爭場景拉開了整部劇的帷幕,秦軍在王齕的帶領下,向趙國的都城邯鄲發起攻擊,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邯鄲之戰」。邯鄲之戰是長平之戰的後續,是秦昭襄王對趙國發動的滅國之戰。
  • 電視劇大秦賦與真實歷史差距大嗎?
    如果說史實,《大秦賦》甩掉《大秦帝國》原著小說十條街!還不止。當然,《大秦賦》並不是什麼十全十美的作品,裡面硬傷也不少。但問題是,這要看跟誰比?至少我看來,《大秦賦》在歷史符合度上,已經超過大多數國內歷史劇了。雖然還有些尷尬的細節,比如「龐煖自殺」這種雷人情節,但大多數情節還是能看下去的。這部戲最讓我佩服的,其實就一個角色,那就是昌平君羋啟。
  • 大秦 這一賦,竟然落入 低谷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一切歷史意義都是後人建構的,即「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站在當代立場上,怎樣闡釋過去,怎樣讓過去與今天發生關聯,這是歷史劇的魅力所在。所以,歷史劇的天然義務是:讓歷史掙脫故事層面,成為今人的精神營養。  《大秦帝國》和《大秦賦》至少在三點上實現了這一目標:  其一,弘揚華夏共同體意識:這是秦國最終戰勝六國的重要原因,在今天仍有意義。
  • 《大秦賦》中為何有兩個周國,原來東周不等於東周國
    在《大秦賦》第三集裡秦昭襄王贏稷攻入西周國,在實際上和名義上滅亡了周朝。但第五集又出現了一個東周國合縱攻秦,這是為何?這個東周國哪裡來的?觀眾們一定感到困惑,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大秦賦大秦賦其實在高中時代我們就見過所謂的二周,在賈誼的《過秦論》裡有一句「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這裡的二周就是電視劇裡的東西周國
  • 《大秦賦》豆瓣8.0評分突然崩了,只因爛尾成「宮鬥大秦婦」
    眾所周知,熱播劇《大秦賦》改編自孫皓暉的原著小說《大秦帝國》,既然熱播劇《大秦賦》成為了爛劇,那麼對秦歷史感興趣的讀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原著《大秦帝國》是如何歌頌秦國歷史的。為什麼秦始皇可以一掃六合?為什麼當年那麼強大的齊國那麼強大的楚國沒有成功?而這個驚天偉業在秦始皇手上實現了。
  • 《大秦賦》的缺陷,歷史正劇的精神問題——沒有根基!
    預告片播出不久,網傳,《大大秦帝國之天下》將定檔五一假期首次播出,當時滿懷期待,結果「六一」都過了,也沒見《大秦帝國之天下》播出,後又有報導稱:《大秦帝國之天下》將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歷史題材獻禮劇,在「十一」播出,有點兒失望的我,又是滿懷期待地等著,這一等就等來了今年十二月初的《大秦賦》
  • 《大秦賦》中,呂不韋有錢且本事大,為何選擇不受寵的嬴異人?
    文|顏小二述哲文  大家好,我是喜讀聖賢,最愛議人性的顏小二,今天我們來說說《大秦賦》的呂不韋和嬴異人。  《大秦賦》這部劇還不錯,顏小二也去看了看,不看不要緊,一看就上了癮,這一次的《大秦賦》讓顏小二眼前一亮,我不僅驚嘆於段奕宏炸裂的演技,也驚嘆於戰國末期呂不韋的謀劃與步步為營。  既然看了《大秦賦》,既然也說到了「呂不韋」,那麼我們就來說說,聰明、富有如呂不韋,後來的秦孝王有那麼多兒子,為何他偏偏要選擇這個在趙國做質子多年,不被重視,甚至還有點優柔寡斷的異人?
  • 《大秦賦》,一統天下後,大秦帝國究竟為何二世而亡?
    大秦為何會二世而亡?《大秦賦》正在熱播,如今已經播出過半,嬴政終於在李斯的幫助下,一步步剷除了叛亂的嫪毐,並藉機扳倒呂不韋和趙姬。在剷除嫪毐的這幾集中,每個演員都拿出了自己的演技,演技的好壞也是一目了然。
  • 《大秦賦》:大秦東出,王者歸來!
    大秦系列最好看的部分在於「人」。《大秦賦》也不例外,劇集變「史」為「劇」,讓歷史人物鮮活起來。就拿嬴政來說,比起歷史書上冷冰冰的陳述,劇中嬴政豐富生動太多了。讓觀眾看到,千古一帝的成長之路。「母不知子,子不知母,你我母子就當一場夢,一場空,今生今世不再相見…… 」他顫抖的聲線裡,是不甘是不解是被最親近人背叛傷害的痛徹心扉。
  • 作為大秦系列的終結篇,高口碑《大秦賦》為何一路翻車,原來如此
    直到後來的《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口碑也都還相當不錯,萬萬沒想到,《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大秦賦》一出,失天下呀!大秦帝國之裂變劇照《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背景為戰國晚期,秦國獨大。正值一代雄主秦昭襄王即將隕落,呂不韋助力嬴異人奪嫡成功,成功登上秦國歷史舞臺。
  • 《大秦賦》:秦風再起 東出天下
    電視劇《大秦賦》由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西安曲江文化產業風險投資有限公司、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影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是大秦系列史詩劇的第四部,同時也是收官之作。大秦系列史詩劇自第一部《裂變》以來,在行業內外有口皆碑,吸引了大批的粉絲。如今《大秦賦》秦風再起,帶領觀眾看歷史、觀天下。
  • 我為什麼愛看《大秦賦》?
    我為什麼愛看《大秦賦》?因為我喜歡歷史,這部劇拍的好。好就好在劇中宮殿樓閣的環境設計、王侯將相的人物造型、攻城掠地的戰爭特效,規模宏大,人物眾多,歷史封煙,盡收眼底。當然,演員演得好,託起了全部劇情。我最看好的是呂不韋。
  • 戰國四大名將《大秦賦》中出現仨,最厲害的卻沒出場,編劇有心了
    《大秦賦》用一幀幀波瀾壯闊的畫面給觀眾呈現了戰國末年的風雲歷史。在劇中,秦昭襄王嬴稷雖然年邁,但餘威仍在;臉上帶疤的秦國大將王齕第一次出場非常拉風。王齕出場後,筆者一直在期待另一位秦國戰將的出場,可是,直到秦昭襄王嬴稷去世,他還是沒有出現,讓我多少有些失望。在後面的劇情裡,廉頗、王翦、李牧都有出場,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了3個,卻唯獨沒有最厲害的那位——白起。
  • 大秦賦:你看懂李斯了嗎?滿嘴假大空的套話,嬴政為何重用他?
    《大秦賦》熱播,有一種觀點很有趣,有人說這部劇壓根就沒演出來李斯有什麼能耐。 每當李斯出現,他的口頭禪就是要幫助大王統一天下,但論計謀卻也沒說出個所以然。
  •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 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周更新幾集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