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雙驕》翻拍重登熒幕,被反覆提起的卻是張衛健版的《小魚兒與花無缺》。
仔細想來,張衛健這個名字好像伴隨了我們90一代的童年。
他是如來佛祖玉皇大帝觀音菩薩指定取西經特派使者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帥到掉渣的孫悟空;
他也是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度日如年的韋小寶;
他還是神神氣氣神神氣氣,最懂辯駁的不懂老師。
那些只有有線電視的寒暑假,除了雷打不動的紫薇小燕子,陪伴我們的還有小魚兒,韋小寶,孫悟空和不懂老師。
他們,都是自帶音效的張衛健。
奇怪的是與張衛健合作過的港臺內陸演員們,謝霆鋒、李冰冰、袁泉都還活躍在大眾的視線之內;
同樣是喜劇出身,同樣是童年回憶,還同樣是光頭的徐崢已經從演員成功轉型為導演,演藝事業蒸蒸日上,且在今年弄出了個大聲響;
而在每個放學後,星期天,寒暑假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無敵嘴炮填滿我們童年的張衛健卻早已沒了一點兒動靜。
當我想上網搜索他這些年有什麼新作時,除了寥寥幾部喊不上名字的新作,百度百科上的幾個數字也映入眼帘。
張衛健,1965年2月8日出身於香港。
原來我們的童年,已經55歲了……
01 齊天大聖孫悟空
55歲的張衛健悄無聲息,往回看,31歲的張衛健正如日中天。
1996年tvb版《西遊記》一經播出就創下40%的收視紀錄,為「無線」賺取高達2億的天價廣告費和版權費。
飾演孫悟空的張衛健在TVB跑了八年龍套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大火了。
同劇裡江華扮演的唐僧溫文爾雅,面若冠玉,是最通情達理的唐三藏;
黎耀祥扮演的豬八戒每世都要過情關,是最痴情的豬八戒;
麥長青扮演的沙僧憨憨傻傻,完全看不出「梁非凡」的模樣,是臺詞最多,最耿直的沙僧。
但一眾演技派中,張衛健的光芒,無人能遮擋。
一身紅色戰袍,頭頂兩根紅色長翎,身姿矯健,眼神機敏,配上張衛健自帶的粵語低音炮,美猴王名副其實。
孫悟空眾多版本之中,不同於六小齡童的活靈活現,崔榮的睿智機敏,彭于晏的熱血帥氣,周星馳的搞怪悲情。
張衛健的孫悟空在TVB特有的無釐頭搞怪和魔改之中,身上張狂肆意的猴性與天真直率的人性形成巨大的反差萌,使他格外討喜可愛。
比如威風凜凜解決完妖怪後,悟空會興高採烈地跟疼他寵他的師傅邀功求表揚;
又比如遇到妖怪提棒就打的齊天大聖,也會給小孩子們騎大馬、拔猴毛。
討喜的人設是吸粉的充分條件,紮實的演技才是演員立足的必要條件。
不會有比跑了八年龍套的張衛健更明白這句話的人了。
為了演好「猴」,不光是走路、撓頭、翻跟頭這樣的肢體動作,小到眨眼、咧嘴、吐舌的面部表情,張衛健都要精心設計、仔細雕琢。
能蹲著就不站著,能蹦就不走,受到驚嚇就往高處竄,僧衣之下時不時自然流露著出的不羈與野性,顯得自然又生動。
有時候你甚至會懷疑他浮誇的肢體動作有故意搶鏡之嫌。
但沒辦法,張衛健太想被看見了。
八年龍套,十年配角,大多的導演、製作人給出的「你不像男一號」的評價,張衛健說他心裡有一點點的灰心喪氣,和滿滿的不服氣。
孫悟空,是張衛健自己給出的滿分答案。
96版《西遊記》是張衛健的一份滿分打臉考卷。
《西遊記》之後,嘴炮攻勢加靈活的肢體動作成為了張衛健的典型標誌,古靈精怪成了張衛健撕不掉的標籤,他的喜劇風格也越發定型。
1999年的《少年英雄方世玉》中,30+的張衛健演起十幾歲的少年仍不出戲。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沒架打」的方世玉意氣風發,快意恩仇。
2000年的《機靈小不懂》中,出生在寺廟中的不懂,聰明搞怪又三觀奇正,把從孫悟空身上繼承的嘴炮技點滿,帶著一幫中二少年在向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2000年的《小寶與康熙》,小寶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一段「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是度日如年」火遍大江南北。
三個古靈精怪的角色,在2000年填滿了90後的暑假。
張衛健,童年男神,是真的。
02 神探方天謬
可惜,風格越突出,形象越固化,質疑也隨之而來。
「演誰都是一個張衛健」、「只會嘻嘻哈哈」的評價隨處可見。
更可惜的是,張衛健的這部轉型之作——《方謬神探》,相比他的其他作品鮮少人知。
2002年,《方謬神探》上映,雙重人格的設定,意味著張衛健需要一人分飾兩角。
表人格是天生遲鈍,無邪善良的傻繆繆;
裡人格是聰明絕頂,腹黑自我的聰明謬;
傻繆繆傻了20多年,才發現自己身體裡還有另一個人格的存在。
一次偶爾發燒,開啟了喚醒聰明謬的開關。
同樣是一人分飾兩角的角色,張衛健完全不輸《白夜追兇》的潘粵明。
一場與大反派花非花的對手戲之中,聰明謬需要假裝自己是傻謬謬假裝成的聰明謬(我在說些什麼),並露出破綻讓花非花察覺到自己是傻謬謬。
更重要的是,這段他還需要騙過觀眾,讓觀眾也以為他是正在假裝聰明謬的傻繆繆。
張衛健這段演技,可稱為炸裂。
第一步,無意識得摩挲著手上的戒指,咽口水,眼球微動,緊張的情緒微微外露。
第二步,假裝不在意花非花的動作,實則在暗暗偷瞄。
第三步,在與花非花口頭交鋒時,說話強勢,但一直在迴避花非花的眼睛,不敢對視。
第四步,氣氛焦灼,花非花步步緊逼。無可奈何與花非花對視時,眼球激烈地晃動。
第五步,前戲足夠,是時候穿幫了。驚慌恐懼到腿軟,不敢扶帽子,還要嘴硬自己是聰明謬。
最後,花非花離開後,現出真面目,戲精上身,一瞬間炸裂。
細節之處見真章,誰還能說張衛健沒有演技呢?
聰明謬在與花非花狠鬥時,性格中偏激自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一面越來越顯露。
向來演著正面角色的張衛健演起反派來也魅力十足。
回顧張衛健的演藝生涯,才發現這樣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聰明謬不是第一個。
《新楚留香》中,張衛健飾演精通佛學禪理的少林寺高僧如塵,與《機靈小不懂》中的形象天差地別。
孤獨、狠絕、矛盾,最後甘心赴死的時候該死的迷人。
《血璽金刀》中,張衛健飾演的反派劉彥龍,出身名門卻貪圖享樂,輕佻自大,壞到了骨子裡。
在這些角色上,張衛健看著有無限的可能。他可以腹黑自我,也可以高深莫測,還能心狠手辣。擺脫固有的喜劇演員的形象,他不是不行。
所以與其說張衛健演誰都是張衛健,不如說張衛健在戲裡找到了最舒適的自己。
03 「叔中鮮」張衛健
出了戲,張衛健參演《西遊記》時已有31歲,參演《方謬神探》時已有37歲,不管哪個時期都稱不上年輕。
但「叔中鮮」,大叔中的小鮮肉,是52歲張衛健在一次演講中給自己的標籤。
他說他自己既有一個大叔該有的那一份人生閱歷與人格魅力,也有「小鮮肉」那一段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拼勁。
張衛健的星途坎坷,若沒有這一個「拼」字,早就不知道在哪個谷底渾渾噩噩。
15歲父母離異,父親從他們的生活中徹底消失,柴米油鹽樣樣離不開錢,更別說兩個弟弟的學費,17歲他白天在雜誌社打工,晚上在小餐廳唱歌。
但站在小餐廳的角落每晚唱二三十遍「祝你生日快樂」,張衛健也在嚮往著自己的紅磡舞臺。
17歲籤入TVB,跑了八年龍套,做了十年配角,演過丑角,扮過女裝,但更多的是沒有姓名的背景板。
他自己去找TVB的經理人願意免費籤長約,只求一個機會。
31歲憑藉《西遊記1》一炮而紅,卻又無緣《西遊記2》。
因為「你要是臉上不粘毛,你是不值錢的!」一句話,他放棄了在香港的知名度,離開了家人。開啟大陸副本,成為一名「北漂」。
35歲,兩年三部《少年英雄方世玉》、《小寶與康熙》、《機靈小不懂》,火遍全國。
回頭想到那句話,張衛健剃了光頭。
張衛健從沒有掩飾過自己一顆想紅的心,就是在最低谷也想著怎麼往上爬,這樣的男人真的很迷人。
或是囿於年齡,困於現實,2004年《隋唐英雄》過後,電視劇中,再難見到他的身影。
直到2018年,《大帥哥》,TVB為張衛健量身打造的年底壓軸大戲,把童年回憶裡的梗該cue 都cue了一遍。
張衛健說著「我是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私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則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又廣闊的胸襟加強勁的臂彎帥氣不煩型格初中的大帥哥」的臺詞款款出場。
直白得就差沒把「炒冷飯」三個字寫在他鋥光的腦門上了,就算隔了一層厚厚的童年濾鏡,也讓人覺得尷尬無比。
張衛健難得賣點情懷,也沒賺到多少關注。
事實上,若不是《絕代雙驕》的翻拍重映,讓我們想起記憶深處那一個個模糊的身影,先是機靈可愛的小魚兒,又是威風凜凜的孫悟空,再是大智如愚的不懂......
我們可能很少會提到這個「過氣」男演員。
不作妖,不上綜藝,不回憶過往,不搞中美合拍,哪來的流量?哪來的關注?
張衛健來時熱熱鬧鬧,隱退時也儘量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篇雲彩。
但這個名字一經提起,背後寫滿的回憶與故事,不僅僅上張衛健一個人的,還是無數個被陪伴的我們的。
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看見張衛健重回熒幕,炒一回高級的冷飯。
我期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