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科技股:網際網路泡沫二十周年 又一個億萬巨頭誕生

2020-12-09 黃金網

  本周四(1月16日),美國股市收盤前一分鐘,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上衝了一波,令其市值一舉突破了1萬億美元。

  這是繼蘋果、微軟和亞馬遜之後出現的第四家市值超萬億的公司,無論是對於谷歌公司本身,還是對於科技股整體,都可以算的上是一個裡程碑。

  而本周也正好是網際網路泡沫二十周年——二十年前的1月15日,道瓊指數開始由頂峰墜落。這兩件事的「撞日」,如此巧合,又如此耐人尋味。

  許多人還對二十年前的情景記憶猶新,那是本世紀首次世界範圍內的股市崩盤,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原因之一是它完美印證了那句「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就在2000年1月14日,道瓊指數到達11772點,標誌著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波牛市來到了頂點。在那之前的兩年裡,股市真的可以用「瘋狂」二字來形容——只要和網際網路沾邊,任何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都可以讓公司上市,兩天內籌集數百萬資金,一年內市值翻上十倍。投資者們都急吼吼的把錢「扔」進股市,生怕錯過了這波熱潮。

  結果是,盛宴很快結束,「災難」蔓延全球,股市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才緩過勁兒來,而無數倒閉的公司以及傾家蕩產的投資者們就此被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但如今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當時的許多投資者未必就是錯的。那波熱潮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網際網路作為當時最「時髦」的新興科技,後來確實發展到改變了人類的日常生活,影響到每一間企業的運行,乃至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命脈。 只不過當時也確實有一些上市公司是混水摸魚,有一些是搞錯了方向,甚至許多巨頭投入的大量資金中也有不少打了水漂。還有就是網際網路以及相關科技真正壯大的時間可能與最初的設想有一些偏差。這些再加上市場的過於狂熱,導致了泡沫的破滅。

  然而大浪淘沙,躲過那一次「厄運」的科技公司有不少都在恢復元氣後一路飛奔。比如蘋果,在網際網路泡沫中股價一度暴跌了71%,卻在2018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而谷歌則是崛起於那個時候。2000年,在投資者的支持下,成立了五年的谷歌搜索頁面達到了10億,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搜尋引擎。那一年穀歌發布了廣告工具AdWords,造就了日後該公司最強勁的賺錢機器。

  2004年,谷歌正式上市,在納斯達克以85美元每股發行了19,605,052股。2006年穀歌買下YouTube,廣告業務開始在左手搜尋引擎右手油管網紅的雙重加持下突飛猛進。

  2015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立,開始進軍無人駕駛汽車等尖端項目。

  加上安卓系統和後來的一系列智能產品,谷歌被投資者認為盈利和發展能力俱佳,目前的股價是1,479.52美元每股,市值在16年間增加了近50倍。

  一些分析認為,谷歌仍然潛力無限。私人投資公司J Stern & Co首席投資官Christopher Rossbach篤定谷歌(Alphabet)股價會繼續攀升,他說:「隨著Alpabet加入蘋果、微軟和亞馬遜,躋身市值到達1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這僅僅是該公司的開端。無論是核心線上廣告業務還是雲計算業務,它都還有巨大的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Rossbach還隨之下了一個有趣的斷言,他表示:「Alphabet在可見的未來可以成為兩萬億公司,這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機會。」這個斷言乍看起來有些誇張,但如果想想谷歌上市16年來的表現,這種設想也絕非不能接受。

  實際上,道瓊指數現在也已到達29,348點,早就超過了二十年前11,772點的頂峰,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指數表現更是驚人。網際網路泡沫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訓之一應該是——投資需要耐心。而谷歌之類的科技巨頭應該是長期投資不錯的選擇。

  但對於谷歌是否值得投資者在此時入場,很多專家持懷疑態度。

  一些分析師抱怨谷歌所公布的公司財務不夠細化。除了搜尋引擎和Youtube這部分廣告吸金利器,谷歌大力推行的雲計算和智慧型手機APP系統幾乎從未分類公布詳細的財務表現,令投資者對於這兩個分別面臨微軟和蘋果兩大競爭對手的分支業務疑竇叢生。

  同時,2015年所建立的Alphabet涉及了不少目前無法盈利的項目。在務實的投資者看來,這些燒錢的項目無異於賭博。

  哪怕是谷歌本身的核心運營近年來也麻煩不斷。歐盟早在2010年就開始調查谷歌的壟斷問題,2017年因判定谷歌在搜索結果中優先自己的服務而處罰24億歐元,2018年因判定谷歌在提供安卓系統的設備中強制性預裝自己的軟體和瀏覽器而處罰43億歐元,均創下同類罰款最高記錄。2019年1月,法國國家信息和自由委員會(CNIL)公布了因其違反《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而對谷歌罰款5000萬歐元

  直到現在,谷歌還在因壟斷及侵犯用戶隱私問題遭到美國和其他國家相關部門的調查。

  隨之而來的是業績的下滑,2019年春季,Alphabet經歷了2010年春季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天,谷歌在當天報告了廣告數量增長的放緩。當日Alphabet股價下跌了7.5%,市值蒸發了670億美元。三季度,該公司每股盈利低於預期,財報公布後,股價又下跌了4%。

  谷歌四季度的財報將在2月3日公布,而在此之前,其股價已經「提前」上漲,這顯然與谷歌自身的基本面表現關係不大。谷歌之所以「破萬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國股市整體的帶動。

  美國三大股指在2019年的後四個月連續上漲,不斷突破歷史最高水平。納指、標普和道指分別在2019年9-12月份累計增長了13.95%、11.17%和9.26%。

  而美國股市上漲的背後也並非經濟的有力增長,而是美聯儲的再度降息。整個2019年,雖然有貿易戰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這兩大「風險資產殺手」在側,美國股市仍然創下了2009年以來最快的漲速。

  相關閱讀:神反轉!美國股市2019年竟然是個大牛市

  但美聯儲不可能一直刺激經濟,全球經濟的復甦也還需要時間。所以很多專家預言,2020年,股市的瘋狂應該差不多到此結束了。

  而作為人類最大創造力的發揮所在,科技股註定將是股市中最瘋狂的那部分。通過20年的冷靜,人們能不能避免網際網路泡沫的再次發生,現在還不得而知。

實用的黃金投資指南,分享精品投資理財訣竅,帶你走上財富增值之路!股市暴跌人人都虧了,黃金投資我卻賺錢了!支持貴金屬1秒查行情,菜單欄點擊「金飾」「黃金」「白銀」等關鍵詞便可知曉即時行情報價。親,你關注金價波動嗎?你想抄底黃金嗎?

相關焦點

  • 金融大佬:「瘋狂的」股市讓人想起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夕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億萬富翁投資者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周二表示,目前的股市讓人想起1999年牛市後期,市場大漲,最終以網際網路泡沫破滅而告終。「我們再次處於歷史上最瘋狂的貨幣和財政結構中。太具爆炸性了,」瓊斯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採訪中表示, 「這讓我想起了99年代初期。那時PCE為1.6%,CPI為2.3%,如今指標幾近完全相同。」當被問及是否應立即拋售以避免像2000年3月那樣的爆炸式增長時,瓊斯稱:「不必,火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價值投資巨頭GMO:史詩級泡沫即將破滅,現在是最後的瘋狂
    在價值投資巨頭GMO聯合創始人、長期投資策略師Jeremy Grantham看來,「自2009年迄今這一長而又長的牛市,終於膨脹成了完全成熟的史詩級泡沫」。以極端的估值過高、價格暴漲、瘋狂的股債發行和投資者歇斯底裡的投機行為作為特點,我相信這次也將與南海泡沫、1929年華爾街股災和2000年科網泡沫一樣,被記錄為金融史上最大泡沫之一。
  • 千億巨頭即將誕生?盲盒第一股來了 A股概念股曝光
    原標題:千億巨頭即將誕生?行業增速超晶片,85後創始人身價破200億!盲盒第一股來了,A股概念股曝光 摘要 【千億巨頭即將誕生?
  • 史上最大泡沫誕生?
    特斯拉市值直逼伯克希爾而在上述這些億萬富豪中,馬斯克和巴菲特的「互懟」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巴菲特「看不上」特斯拉,馬斯克認為巴菲特「過時了」。而年內,馬斯克在巴菲特面前可謂揚眉吐氣一把,不僅個人身家遠超巴菲特,而且特斯拉的市值也正在逼近伯克希爾。
  • 科技股「去泡沫」調整或剛開始,機構直言「繼續參與不明智」
    科技還是基建?這一道選擇題,等著每個基金經理寫下自己的答案。科技股調整或才開始隨著以兆易創新為代表的半導體板塊回調,基金經理們對於科技股泡沫的判定,也愈發堅定。「晶片等科技股估值泡沫嚴重,今天的調整預期之中。儘管下跌的過程總有反覆,但預計科技股的調整隻是開始。」繹博投資基金經理王陽林說。
  • 「高價」科技股神話
    隨著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類股票的持續飆升,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們開始質疑,是否這些科技股們被高估了?是不是到了擠泡沫的時候了?從當前看,科技股的飆升之勢頭似乎仍然不可阻擋。像蘋果公司和微軟這樣的硬體巨頭,技術驅動的消費巨無霸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們,隨著疫情的影響深化,這些公司的表現也越來越出色。疫情導致的業務和消費者體系的推動,使得網際網路服務從基於雲的服務提供商,到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甚至移動辦公等業務類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暴漲之勢。截至7月31日,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實現20%以上的累計上漲,同期MSCI指數也上漲了20%。
  • 聊聊網際網路巨頭越「作惡」股價越高的幕後推手
    故事從華爾街與矽谷的淵源說起在美劇《矽谷》中,我們能看到資本與網際網路的勾兌方式——一位輟學大學生在車庫裡不經意間搗鼓出了一個東西,吸引到風險投資人的注意,隨手甩給他幾百萬美元。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NASDAQ)表現也十分火爆,上漲超過40%。網際網路淘金熱就這樣在世紀之交拉開了序幕。《風險經濟學》(Venture Economics)統計,2000年前三個季度風險投資總額達到了799億美元,比1999年的前三季度增加了137%,數億美元的基金持續被寡集。除了單純的網際網路公司之外,一些「滑鼠+水泥」(網際網路+)企業也能得到大量風險資金。
  • 巴克萊:新冠疫苗問世之日,便是美股科技股泡沫破滅之時
    巴克萊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伴隨新冠病毒疫苗問世,幫助經濟重新回到正軌,科技泡沫就可能會開始破滅。雖然泡沫會破滅,但是局面大概率不會過分慘烈,也不會造成長期影響,因為近幾個月推動大盤上行的那些大科技公司要比網際網路泡沫時期的主角們強大許多。
  • 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不過,泡沫就是泡沫,終歸會露出原形,沒有一個行業會永遠增長,有高峰就有低谷,周期性的波動在所難免。這就是為何近些年房地產企業在排行榜上逐漸消退的原因所在。 再看現在財富榜的佼佼者,自然是網際網路巨頭一馬當先,搴旗拔城,蜚聲中外。那麼,網際網路巨頭的崛起對國民經濟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 5·19行情21周年:股王漲276倍 十倍股165隻
    來源:中國證券報來新浪理財大學,聽彭道富為您講述《龍頭戰法超長深度解析》,揭秘最適合散戶的股票投資5·19行情21周年:股王漲276倍,十倍股165隻!展望後市,有基金經理認為,科技股是未來很有希望誕生十倍牛股的領域,尤其看好自主可控、網際網路和雲相關、創新藥。極度悲觀時的絕地反擊1999年的「5·19」行情,可謂極度悲觀之時的絕地反擊。「1997年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市場情緒低落。
  • 全球史詩級泡沫終會破滅?現在是最後的瘋狂?
    一個事實不容否認,即金融市場鶯歌燕舞的支撐力在於全球央行特別是美聯儲大肆發行貨幣,放水美元;美國財政部對消費市場投入巨額救助資金。一旦經濟復甦後,央行停止放水貨幣,市場會怎樣?這是不確定性風險所在。 多頭的一個非常樂觀的估計是,2021年央行繼續支持經濟復甦沒有懸念。
  • 中美網際網路巨頭:一個研究上火星,一個研究搶菜販生意
    一直被詬病黑暗的「賽博朋克」在這個世界面前,簡直就是一個「烏託邦」。誠然,「終產者」只可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中。但是,我們身邊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卻越來越有它的「風範」了。阿里、騰訊、美團、滴滴......已經把控了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除非你隱居在某個山溝溝裡並拒絕使用網際網路,不然一定會與它們扯上關係。
  • 網際網路巨頭兇猛拿地!最後能賺錢的,還是房子?
    一時之間,美團、字節跳動、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斥巨資買地,引來媒體高呼: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成為地產商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這話雖然有點誇張,但說起來,網際網路買地這事,這不是起點,也不會是終點。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幾天,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社區團購風口之舉,就上了熱搜。而這背後的關鍵主線是,社區團購已從商業創新模式變成了與民爭利的工具。就連《人民日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此前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凡事皆有因。其中的背景是,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如同一股洪流,以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商紛紛入場社區團購。
  • 從零到估值萬億,誕生60個億萬富豪!淺析螞蟻集團IPO背後的意義
    螞蟻集團IPO,A股史上最大的造富運動十年磨一劍,螞蟻集團一步步披荊斬棘成長為估值萬億的金融巨頭。如今,它的IPO不但為這段歷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也將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新華網在7月22日報導稱,螞蟻集團上市或成A股歷史上最大的"造富"運動,至少湧現數十個億萬富豪。事實果真如此嗎?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觀點幾乎涇渭分明,一派人指責巨頭不講武德,不搞創新卻在搶賣菜小販的生意,另一派則認為,這些巨頭都是網際網路屬性的,最擅長的是「收平臺稅」,不要苛求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去做研發。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自詡科技公司,但為什麼不僅爭相「放貸」,還都捨不得放棄電商、「賣菜」的蛋糕?
  • 北信瑞豐王忠波:無限風光在險峰 ——科技股投資研究隨筆
    我們做科技股的研究,面對的是技術千變萬化,未來似乎有著無數可能的市場,不敢說做到優秀,能夠做到基本的不負所托,在科技股投資中長期創造價值,肩上的擔子真的是沉甸甸的。在這裡,我把自己二十多年的科技股投資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參考的意義,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什麼是科技股?
  • 當網際網路金融人人喊打,金融科技正茁壯生長
    文/孟永輝網際網路金融業已成為一個人人喊打的存在,僅僅只是改變金融行業供求兩端的對接,而不去深度解決橫亙於金融行業內部的頑疾和痛點,只能是隔靴蹭癢的文字遊戲。或許,從網際網路金融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註定了它將會走向死亡。只有深度改造金融行業本身,實實在在地去提升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才是金融行業的正確發展之道。
  • 傳統私募、網際網路巨頭潛伏布局新能源汽車
    而各路資本也早已提前布局,這其中不僅有私募,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也參與其中。各路資本似乎已達成普遍共識,新能源汽車賽道是未來確定增長的市場。不過,新能源汽車估值過高的泡沫、短期無法實現盈利等問題也仍值得警惕。
  • 千億巨頭即將誕生?行業增速超晶片 盲盒第一股來了 概念股曝光
    (原標題:千億巨頭即將誕生?行業增速超晶片 盲盒第一股來了 A股概念股曝光)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今日將正式上市,暗盤股價大漲超100%。國金證券分析認為,潮流玩具市場未來五年預計增速超過晶片行業。頭頂「盲盒第一股」光環的泡泡瑪特(09992.HK)今日將亮相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