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記疫·手記|大疫之下,新冠揭示了這個世界複雜的真相

2021-01-15 澎湃新聞

許多年後,我們會怎樣告訴後代,2020年是什麼樣子?

對人類來說,2020年是極為特別的一年。幾乎沒有人可以免受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的影響,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抗新冠病毒的侵襲。

1月,武漢的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經過76天的「封城」,中國在全國民眾的眾志成城之下幾個月內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然而,在中國以外,從亞洲到歐洲,從非洲到美洲,國際疫情在這一年內多點暴發,此起彼伏,至今仍遠遠沒有「偃旗息鼓」的跡象。

在成為記者的第10個年頭,這場新冠疫情成為我報導的主要內容。過去的10年好像都在為這一年做準備——所有做社會、教育、衛生、文化、科技和國際時政報導的積累、經驗和人脈,幾乎都在這一年裡用上了。

這一年的感受是多樣和複雜的。在大災大難面前,人性的美好和骯髒一面都一覽無餘:政治、金錢、利益和良知互相碰撞,個人的權利和集體的福祉交錯在一起,共同展現出的是我們這個世界複雜的真相。

這場危機暴露了許多國家引以為傲的公共衛生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官僚體系的問題和國家之間脆弱的互信。在人類最需要攜手應敵的時候,許多國家卻忙著互相指責,互壘高牆。即便全世界已有超8000萬人確診感染,超過170萬人病亡,並且這兩個數字每天還在快速地增長,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仍堅持否認疫情的嚴重性。

數字記錄下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歷史悲劇,但它們並沒有完全反映出這場疫情是如何具體影響並改變了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和千千萬萬人的日常生活。

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了長達數周到數月的居家隔離令和「封城」措施,雖然疫情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同時全世界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嚴重的經濟衰退、個人自由的喪失。疫情下,民粹主義的呼聲在一些國家高漲,貧富差距在一些社會加速拉大。

年底,幾款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的好消息,在冬季新一波疫情不斷惡化的大背景下給人們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疫苗的配發接種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全世界大多數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很可能會排在這條長長接種隊伍的後面。

何時走出新冠疫情的陰影?樂觀的人看到了隧道盡頭的燈光,而悲觀的人則看到了眼前的至暗時光。

三個故事

在這一年看到、聽到的無數故事中,有三個印象深刻的故事希望與讀者分享:

巖田在視頻中講述郵輪上所見2月,停靠在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暴發疫情。由於當時日本官方披露的信息極少,外界對船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幾乎一無所知。此時,日本神戶大學醫院的傳染病專家巖田健太郎(Kentaro Iwata)教授在登船後向外界發布了視頻,講述自己在船上看到的一切,指出船上人員正遭受新冠病毒的大面積感染,但日本政府的應對卻極為不力。10個月後,我們知道了船上3700人中至少有712人感染了病毒,其中12人最終死亡。

如今回望這場疫情,巖田告訴我,他認為實際感染人數遠高於這個數字,「至少有1000人感染」,因為許多後來登陸的遊客在回國後陸續確診感染,而他認為這些病例中很多是在船上14天隔離期間內感染的。

我問他事後有沒有因發布視頻而受到「懲罰」。他說雖然自己沒有受到直接的壓力,但是有許多間接的指責和批評。「從某些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保持政府的榮譽,而我的視頻和聲明可能會被某些人視作對日本政府的不尊重。因此,儘管他們沒有正式地『懲罰』我,但也間接地給我帶來一些麻煩。不過這種事情也是可以預見的。」他說。

巖田說,假使回到當初再讓他選擇一次,他還是會登船,只是可能會變得更「聰明一點」。「我的所作所為讓一些官員抓狂了,因為我沒有謙卑地尊重上級和前輩。我對每個人都很誠實。我看到不對勁的地方就說了出來,有些人不喜歡這種態度,他們想要服從。因此,也許我可以採取一個更好的行動或者表達方式來『假裝』尊重這些人。不過,我對當時做出的評估沒有任何的改變。」

貝加莫當地報紙出版的一份報紙中連登了10頁訃告第二個人是義大利的疫情「震中」——貝加莫市最大的公立醫院教皇若望23世醫院(Papa Giovanni XXIII)醫學部副主任斯特凡諾·法焦利(Stefano Fagiuoli)醫生。他在救治病人過程中不幸染疾,所幸最終康復。3月底,他在電話裡用疲憊的聲音向我描述著醫院裡的每個人與病毒陷入苦戰的情景。「我連續十多天在醫院裡進進出出,治療各種病人。儘管有防護措施,但是你無法知道你是從病人還是同事那裡感染的。說實話,在我們當時那種混亂的情況下,誰在乎呢?」他說。

他繼續說道,「我從不害怕工作中的痛苦和折磨,但現在發生的這一切真的讓人無法承受。作為醫生,雖然你已意識到(一些病人)沒希望了,而你在過去的10多天裡一直在努力想要救活他們,但是你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做還是不夠的時候,你會不斷懷疑自己,我真的可以救活(他/她)嗎?我還可以堅持下去嗎?然後,最終你自己也生病了,意識到自己突然變得無用了,反而成了同事的『負擔』,心裡真的很難受。」

在電話那一頭的我,不知道怎樣安慰他才好。那一刻,我深深意識到,在這場疫情中衝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其實和病人一樣,也是那樣的脆弱和需要幫助,他們也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他們並不是救世主。

第三個人是美國達拉斯得州大學的前副校長馮達旋。我認識這位樂觀豁朗,常常有著獨到見解的長者已有多年,卻是第一次見到他在談到美國疫情的「失控」時表達出如此深的失望和憤怒。

他告訴我,一般美國民眾中也有許多反對戴口罩的。「一些人說戴口罩是對他人權的侵犯,這我就不太明白了。到頭來,可能我在美國待了30多年,還不算是美國人。」他自嘲道。

這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反思道:「通過這次疫情,可以明顯看出美國有一大部分人是不太相信科學的。儘管美國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但是他的人民竟然與科學有這麼大的脫離,因此,美國的教育界需要重新評估美國的教育失敗在什麼地方。」

黎明前漫長的黑夜?

2月23日,美國「抗疫英雄」福奇博士在接受我的採訪時就發出了明確的警報,「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出現人傳人案例的現象已經清楚表明,我們將迎來一場全球範圍的大流行。」兩周後,世界衛生組織便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全球大流行。

這場疫情或許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傷害、痛苦和悲傷的回憶,卻也向我們揭露了這個世界的真相——那些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人和拼盡全力拯救他們的醫護人員;那些彼此指責的政客和堅持上街不戴口罩的人們;那些努力養家餬口的普通人和借著疫情發大財的商人們,都是這個世界真相的一部分。

如果說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我希望這一年自己與同行們交出的答卷,可以對我們的下一代理解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瘟疫的真相是什麼?新書《記疫》供讀者免費閱讀
    瘟疫的真相又是什麼?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廣東人民出版社迅速組織策劃了一部反思疫情與人類歷史關係的新作《記疫:祈禱、隔離與共生》(以下簡稱《記疫》),目前該書已在掌閱書城上線,讀者可以免費閱讀。
  • 新冠確診數字再猛增1000萬,三組數字揭示全球疫情現狀
    北京時間12月12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7000萬。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腳步,卻絲毫沒有放緩。全球每新增千萬病例的時間,從最初的百餘天,縮減至如今的十餘天;目前,全世界每9秒就有1人死於新冠……接下去,這些令人悲傷的數據,還會發生什麼變化?離這場大流行結束,人類還需要等待多久?
  • 全球記疫|「鑽石公主」歷險後,美國作家回憶兵荒馬亂的幕後
    還是未來面對新一場疫情時的更好應對?即日起,澎湃國際推出「全球記疫」系列報導,回顧多國民眾在過去一年間經歷的悲歡離合,勾勒出疫情下世界所呈現的前所未有的圖景,從中展望人類與地球將走向何方。「從客艙陽臺望向碼頭,記者、警察、消防員、醫護工作者以及救護車整齊列隊、嚴陣以待,似乎是在應對外太空入侵者,像瘋狂的科幻電影一般。」
  • 新冠成了富人印鈔機,疫情之下,世界貧富差距正急速拉大
    但在疫情之下,世界的貧富鴻溝,也正在顯現。 新冠疫情之下,無數人間悲劇此起彼伏地在世界上發生著。 在南美,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預計失業率將從去年的8.1%增至13.5%,貧困率劇增,將有4500萬人淪落為新赤貧階層。
  • 戰「疫」徵程,理智or情感?NHK拍攝的全球首部新冠病毒紀錄片,告訴...
    《緊急報告 新冠病毒肺炎》——首部新冠病毒紀錄片,在全球戰「疫」的徵程中播出了,出自長於紀錄片拍攝的NHK(日本放送協會)之手。對於不斷變化的疫情來說,這部時長不足一小時的片子,難以呈現全貌。但在各種聲音此起彼伏的當下,它展現了一種專業的努力:迅速、冷靜、理性,但又不乏人文意義上的共情。
  •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2020-09-17 14:57:54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洪恆飛 王蕊 江耘 |字號:A+ | A- 【 中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16日,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全球新冠確診超3000萬!假如能重啟,世界應該是怎樣……
    中新網9月18日電 題:全球新冠確診超3000萬!假如能重啟,世界應該是怎樣……作者:陳爽 劉丹憶30000000人!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北京時間9月18日,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3000萬。
  • 早於武漢 美國去年12月中現新冠確診
    美國華盛頓州在今年1月19日報告了全美首宗本土確診個案,但後來的研究發現,加州、新澤西州等多地在這個時間之前都出現了疑似染疫患者。早在3月11日,美國CDC主任雷德菲爾德在國會聽證會上承認,美國存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被誤認為是流感死亡病例的情況。
  • 真相揭露!德國科學家:世界大流行之溯源並非在武漢,而是義大利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自疫情爆發以來,對於病毒的起源相關,有不少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別有用心地指責中方。就在近日,病毒起源真相被揭露,世界大流行之起點並非在武漢,而是其他國家。真相揭露,起源不是在武漢從疫情爆發以來,美總統川普帶頭向中方施壓,強行給中方扣帽子,聲稱此次大流行病毒中方需要"負責",甚至有些國家煞有介事地"向華索賠"。
  • 全球記疫|喪鐘常敲、訃告登滿報紙的貝加莫:犧牲不能只是歷史
    【編者按】2020年,全球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新冠肺炎。7000萬人確診,170萬人病亡,人員往來停滯,全球經濟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生活正緩慢恢復,但新冠無疑已深刻烙印在了所有人的記憶裡。這份記憶終將給人類留下什麼?封鎖?社交距離?還是未來面對新一場疫情時的更好應對?
  • 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有這個特點!印度為何快速升至全球第二?
    世衛組織總幹事日前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不會是最後的大流行病,當下一個大流行病來襲時,世界必須準備就緒,要比這次更有準備。目前全美至少有27個州的新增病例數還在不斷增加,專家警告「第二波」疫情可能在幾周後出現;巴西總統長子拉維奧·博索納羅宣布其新冠肺炎已痊癒;英國出現5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增幅;南非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好轉;印度日增確診人數接連刷新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量第二高的國家。1.
  • 國際觀察:全球新冠疫情將加速世界秩序重構
    自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徵以來,疫情繼續在全球範圍加速擴散,蔓延190多個國家,已經從地區性問題變為全球性問題。疫情嚴重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生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疫情對當代人類社會的影響深遠,有些甚至不可逆轉,進而影響到人類歷史軌跡的改變,有國際知名戰略專家已認定抗疫將重塑全球秩序。在突發的重大疫情面前,人類社會在勇敢接受挑戰。中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舉國動員成功實踐,體現出重大生死關頭中國的體制優勢。
  • 全球記疫|「鑽石公主」內幕吹哨人:恐懼讓人不敢面對現實
    【編者按】 2020年,全球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新冠肺炎。7000萬人確診,160萬人病亡,人員往來停滯,全球經濟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衰退…… 生活正緩慢恢復,但新冠無疑已深刻烙印在了所有人的記憶裡。這份記憶終將給人類留下什麼?封鎖?
  • 全球記疫|「鑽石公主」內幕揭露者:恐懼讓人不敢面對現實
    【編者按】2020年,全球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新冠肺炎。7000萬人確診,160萬人病亡,人員往來停滯,全球經濟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生活正緩慢恢復,但新冠無疑已深刻烙印在了所有人的記憶裡。這份記憶終將給人類留下什麼?封鎖?社交距離?
  • 新冠疫苗來了,全球抗疫勝利在望?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表示,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使人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但要結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疫苗研發迎來「曙光」之際強調抗疫之艱,意在提醒,疫苗投入使用過程中仍面臨種種現實挑戰。當前,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某些「疫苗樂觀情緒」高漲的人認為疫苗將很快結束疫情,思想上和行動上對防疫有所鬆懈,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 「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揭曉 「民」「脫貧攻堅」「疫」「新冠...
    最終,「民」,「脫貧攻堅」,「疫」,「新冠疫情」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2020年的中國,舉國同心,守望相助。全國抗疫,眾志成城,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最美逆行,挺身而出,勇擔使命守護人民安康。全民行動,佩戴口罩,減少外出保護公共健康。隔離防疫,科技助力,健康碼實現人員流動管理,雲端服務保持社交距離。
  • 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回首這「疫」年,人們更加真切地意識到,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佑護人類的地球家園。
  • 美國公開新冠數據集欲借力AI,人工智慧如何參與全球戰「疫」?
    歐洲已成世界新冠疫情中心,義大利累計確診過5萬,政府同意派遣軍隊進入倫巴第大區協助抗疫;美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川普宣布疫情嚴重的紐約州出現「重大災難」,這場防疫戰已然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健康守衛戰」。
  • 17個國家63位政要感染 國外累計確診病例接近9萬 大疫之下,沒有...
    過去一周,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的腳步仍未停歇。一個接一個「突發」,一條又一條「重磅」,新冠病毒襲擊全球,越演越烈。日內瓦當地時間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新冠疫情已經構成「全球大流行」。3月13日,譚德塞又表示,目前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一時間,各國防控疫情的弦愈發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