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的房企年報季,是晚春時節的一場「春晚」。
除了發布業績,也是各家的「才藝」展示時間。慷慨、悲情、小資、網紅,不同style兜兜轉轉,各領風騷。
不過,這些向來與碧桂園無關。雖然穩居行業頭把交椅,但碧桂園的業績會,一直奉行平淡是真,既沒有心靈雞湯的濃稠,也沒有脫口秀式的喧鬧。
今年,總裁莫斌稍微加了點料——「如果說主營業務是老虎,那麼新業務就是翅膀,老虎插上翅膀,我們會發展越來越好。」
虎!依稀當年「華南五虎」的時代。而今,王者、青銅,卻早已各有段位。
「老虎插上翅膀」,文言一點,就是「如虎添翼」。
楊國強此前就這麼說過:「我們機器人事業的成功對於集團地產業務將是如虎添翼,為投資者創造巨大價值。」
老闆們讀書,各有心頭好。楊國強長年將《富甲美國》放在案頭,鬱亮把《失控》當作聖經,而潘石屹據說反覆把《平凡的世界》讀了七遍。
而「如虎添翼」,出自諸葛亮《孔明心書》第一節《兵機》:「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譬之以商戰,說的是老闆戰略運籌的重要性。
1
2020年,地產圈猶如一座動物莊園。
疫情的黑天鵝盤旋壓頂,資金的灰犀牛若隱若現。融創繼續「狼性」,新城選擇「駝行」。
碧桂園,定義為虎。
松濤嘯絕壑,捲地起雄風。說的正是虎的王者風範。
業績為王——2019年,碧桂園連續第三年領跑。
全年共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5522.0億元,同比增長10.0%;權益銷售面積約6237萬平方米,增長15.2%。
收入和利潤的數據更加搶眼。
叫好不叫座的電影,不是真正的好電影;增收不增利的企業,不是成功的企業。
已經公布年報的公司裡,就有千億房企,去年收入增長12%,毛利卻下降12%。
而碧桂園各項指標齊頭並進,同向驅動。
猛虎山行,蹄疾步穩。
現金為王——截至2019年期末,碧桂園帳面擁有現金餘額高達2683.5億。
這刷新了集團有史以來最高值,現金餘額佔總資產比例高達14.1%。
穩健的財務管控,是基業長青的底線,是阻隔抵禦風險的堅固堤壩。
2019年全年,碧桂園房地產權益銷售現金回籠約人民幣5301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6%,自2016年起第四次連續在年末實現淨經營現金流為正。快速強勁的銷售回款,汩汩注入現金流。
截至2019年末,碧桂園需於一年以內償還的短期有息債務約為1163億,用高達2683.5億的現金餘額來覆蓋,比例達到2.3倍。
回顧歷史,2018年期末,這一比例是1.92倍。「金鐘罩」更加堅固。
另一方面,淨借貸比率僅為46.3%,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自2007上市以來連續12年保持70%以下。此外還有約有3167.9億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
行業資金面持續收緊,房企融資成本顯著上升,以如此低位的槓桿水平,堅守王者寶座,真正的「穩得一批」。
對於碧桂園的良好經營及財務表現,國際評級機構都給予了認可。惠譽、標普、穆迪,展望均為「穩定」或「正面」。
2
「如虎添翼」之外,還有一個成語同樣出自《孔明心書》:
「行兵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碧桂園「所向無敵」的制勝法寶,要訣就在天、地、人。
天時——堅定投入城鎮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作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堅定追隨者。
碧桂園的領先優勢就在於把握行業大勢、踩準行業周期,精準科學地投資策略,實現全周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也充分驗證了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時代意義。
地利——聚焦主流市場,精準進行城市布局、項目投資及營銷策略。
碧桂園在全國的土地布局,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廣泛。截至2019年底,項目遍布內地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82個地級市、1299個縣域。這在所有房企中是頂級王者。
在國內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17022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貨值約7159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約2.4萬億元,可滿足集團未來四年以上的銷售量。
二是均衡。碧桂園73%的權益貨值位於五大城市群,具備國家宏觀戰略政策支撐,站穩戰略高地。
同時,布局三四線城市項目優勢明顯。2019年全年,碧桂園位於一二線和位於三四線項目的銷售金額比例為39:61。在碧桂園進駐的三四線城市中,88%處於庫存短缺或合理狀態。消費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巨大。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人和——糧足還要兵精。1992年,碧桂園成立時,「七羅漢」幾乎是白手起家。
1998年,碧桂園低調進軍,批量引進外部職業經理人,最有代表性的「十二門徒」,分赴各個樓盤擔任銷售經理,一舉打開局面。
到如今,碧桂園員工人數達到了十幾萬人,僅博士就超過千人。
包括「未來領袖」以及「碧業生」在內的人才培養計劃中已培養出超過34名區域總裁/副總裁;集團副總裁級核心管理團隊成員穩定,平均年齡46歲,正值當時,人才競爭力歷經周期考驗。
去年,碧桂園又以價值創造為導向,調整架構、下放權限、精簡流程、控費減負,推動總部精幹高效。
抓住城鎮化的時代機遇,加上廣泛均衡的全域布局,打造卓越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碧桂園。
3
有必要對「天時」再多說幾句。碧桂園向來以精準踩點、把握時代脈搏著稱。從策略選擇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短期——受疫情影響,行業整體承壓;
中期——「房住不炒」的主基調牢固確立,城市間市場分化,房企更需「因城施策」;
長期——城鎮化勢不可擋,企業多元化發展大勢所趨,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短期看,疫情給中國人上了一堂置業選房的公開課。購房者更傾向在醫療、教育、商業資源集中的城市置業。高能級城市的樓市,也將在疫情後率先復甦。
截至目前,碧桂園100%的在售項目開放線上售樓部,每天的全口徑銷售金額達到6億以上;97%的實體售樓部恢復正常營業,95.2%的工地復工,3月份銷售已恢復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疫情的影響在銷售端逐步消除。
中長期看,碧桂園97%的權益貨值位於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上的區域,93%位於人口流入區域,很好的契合了未來的人口流動趨勢。
堅守三四線「根據地」,下沉拓展五六線,審慎布局一二線,充足優質的資源儲備,將持續為業績提供高效支撐。
著眼未來,2019年初,楊國強給碧桂園提出了「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全新定位,驅動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三駕馬車」,加速駛入多元布局、協同發展的新賽道。
努力成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是一項更長遠的戰略部署。
博智林機器人項目自2018年7月啟動建設以來,截至2019年底,已遞交專利申請1843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測試。
楊國強寄予厚望:「我們希望能將機器人應用與先進建造技術相結合,並最終形成全球領先的智慧建造能力。」
今年1月,碧桂園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廣州正式開業,投入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多達46種。
未來機器人將廣泛應用到建築、物管、餐飲、醫療、農業等多個領域,成為公司發展的強大助推力。
在現代農業板塊,從海南的熱帶特色農業、廣東貢柑產業園、湖北「中國種穀」、河北華大農業康養基地,直到黑龍江的無人作業農場,戰線縱深萬裡,高度契合中央三農戰略。
楊國強甚至親自帶隊前往俄羅斯遠東,調研耕地、作物種植、倉儲物流情況。
現代農業與社區零售密切結合,加之機器人賦能,如虎之雙翼,圍繞地產主業創新豐富業態,共同拓展價值鏈。
按照楊國強和莫斌的素描,未來的碧桂園將是一隻插翅翔躍的「飛虎」,跳出地產倚賴的傳統路徑,轉閃騰挪於更開闊賽道。
4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剛猛、堅韌、平和融匯,這是「穩」的至高境界。
心有猛虎,是實力,業績為王、現金為王、科技為王。
細嗅薔薇,是從容,也是一種經營哲學。
有王者的實力,才有氣度的從容。資金、土地、人才、技術,加上戰略引領和整合,形成了碧桂園全方位、無死角的「穩」。
比如,疫情影響下,碧桂園前兩月的銷售也有所下降,連續兩月未奪銷冠寶座。但碧桂園卻始終沒有減價促銷。
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的解釋,直白而有力:「並沒有這個必要」,「從1、2月份的銷售均價看,同比去年還略微有所上升,3月份的銷售節奏也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好於預期,因此現在沒有全國性的促銷安排。」
依舊穩坐釣魚臺。
從2018年年中開始,碧桂園不再公布合同銷售金額,而是公布權益合同銷售金額,更加客觀反映房企項目實際所佔股權比例。
在房地產調控持續從嚴、企業融資全面收緊的背景下,去年行業分化波動更加劇烈。房企負增長不在少數,超50%增速的也有。
而碧桂園的收入、毛利、淨利,都保持著「20%+」的速度。對於頭部企業來說,這是最舒適的速度。
兼顧成長與安全,兼顧規模與質量,兼顧速度穩健與財務穩健。不佛系,不油膩,也不狼性。
莫斌表示,疫情之下,碧桂園圍繞全周期綜合競爭力提升,追求高質量發展,不是僅追求規模。新業務投資根據實際情況,不是盲目投資,而是聚焦主營業務。2020年碧桂園的經營繼續以求穩為主。布局上,繼續堅持下沉三四五六線,實踐地產+機器人+農業「三駕馬車」的藍圖。
鬱亮說是「白銀時代」,孫宏斌說是「鑽石時代」,碧桂園的判斷,則一直是自帶光澤的「偉大時代」。
房地產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超級馬拉松。第一軍團確立優勢後,領跑者需要的是調整好呼吸、擺臂、步幅,持續保持領先。
沒有捉襟見肘的負重前行,也沒有提心弔膽的蒙眼狂奔。
路在前方,兩邊風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