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詔書》:國人高端話術的典範,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2020-12-24 騰訊網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無論如何這一天都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之後,兩千多年帝制的正式結束(雖然之後上演過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等事,可都只是過眼雲煙);也是統治中國268年的滿清壽終正寢的日子。

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封三百多字的詔書究竟用了哪些中國人的高端話術,這些話術下又隱藏了哪些玄機——「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這是詔書開篇第一句。很顯然,上來這第一句是說給反對派和民眾聽的,民軍起事,各省相應,話說得毫無色彩,而九夏先沸騰,生靈後塗炭,這就是典型的陰陽話術了,先褒後貶,面上是承認,隱藏的卻是不苟同。

「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紛爭中的中國人,高手向來不說敵人說矛盾,不說罪責說痛苦。大傢伙看這話說的,國家亂成這樣,問題不是因為有頑固不化的敵人,而是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這種話術下,清廷皇室這個朽敗罪人儼然成了憂國憂民的痛苦之人,在這樣的話術操控下,清廷尷尬窘迫的處境瞬間就被化解了。

接下來就是''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當時的實際情況是革命黨人總是在搞自殺式襲擊和暗殺,導致滿清的王宮貴胄們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如果清帝不退位,則全族之人可能都會遭殃。可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詔書中還是寫''特命袁世凱......'',意思表達的很明顯,就是接下來不論袁世凱做什麼都是徵得自己同意獲得授權的。如此一來,袁世凱上位有了合法的繼承性,而清朝也可以向世人說明,自己並不是被迫退位而是主動的,保住了面子。

關於這份意義重大的退位詔書的起草人,眾說紛紜,比較被大家認可的是清末狀元張謇起草的。需要注意的是,張謇起草的可能是份初稿,需要袁世凱、隆裕太后、攝政王載灃等人來審核。鮮為人知的是,袁世凱曾在退位詔書中增添了一句極為關鍵的話,「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袁世凱作為辛亥革命後北方的實權人物,當然清楚民族統一的重要性,袁世凱向來堅持「五族共和」,袁世凱如此看重領土完整,因此在《清帝退位詔書》上添加那句話,也就不足為怪了。

相關焦點

  • 袁世凱曾在溥儀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什麼話,讓後世稱讚至今?
    那時候袁世凱也是被人高看的,可等到1911年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成功逼迫清帝退位的時候,袁世凱立馬擁兵自重逼迫孫中山將他立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他嘗到了權力的好處,妄想成為中國的皇帝,還沒等他實現這個皇帝夢就被推翻了,在公元1916年的時候,他也結束了自己既輝煌又頹廢的生命。
  • 歷史上的今天: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中國封建帝制結束
    (溥儀與弟妹的合影)二、退位詔書清朝末年的狀元張謇起草的宣統皇帝退位詔書,成為清朝和中國封建王朝頒布的最後一道合法的詔書,寫的很好,內涵豐富,十分得體:「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塗,士露於野。
  • 袁世凱深受清朝恩寵,為何主導清帝退位?學者:不謀反死路一條!
    但是,袁世凱卻沒如他前面兩位一般,做一個大忠臣,相反他還打出了終結清朝的第一槍,清帝退位便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從一個大忠臣成為了頭號反賊,這其中有什麼隱情?袁世凱世家子弟出身,少時便通讀兵書,對於領兵作戰頗有自己的見解。
  • 清帝退位,禁軍無人反對?真正的大清禁軍早就死在1900年了
    在實際表現中,這支部隊卻差強人意,在清帝退位、溥儀被趕出紫禁城這些歷史事件中,禁軍更多的是充當一個見證者,不知在紫禁城中戰死那些禁軍看到今天的這一幕會作何感想。 當然這也與當時的禁軍統領是馮國璋有關係,馮國璋作為袁世凱手下的大將自然不會反對袁世凱。
  • 故劍情深劉病已:史上最浪漫詔書非它莫屬
    歷史上皇帝下過的詔書很多,大多都是關於國家政事或命令大臣做事而下的,極少有關於情情愛愛的內容出現,但漢宣帝劉病已剛登基的時候明明白白地下過一道詔書,這道詔書在歷史雜貨君看來,可堪稱史上最浪漫詔書,也是因為這道詔書,衍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典故:故劍情深。
  • 四帝五內禪:兩宋之際皇帝為何多「生前退位」?
    可不久之後,金國再次侵宋,這次直接將徽、欽二帝虜走。內禪沒有使徽宗避開兵鋒,堂堂數十年太平天子,淪為金國階下之囚。宋徽宗徽、欽二帝被虜走之後,徽宗第九子趙構即位,是為宋高宗。高宗一生充滿戲劇性,單是內禪就搞了兩次。他第一次宣布退位時年僅二十餘歲,完全出於被迫。
  • 袁世凱逼宮要皇帝退位,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但此事卻死活不答應
    如若革命軍殺到北京,則皇室性命難保,而若同意皇帝退位,則可有優待條件。 最終在袁世凱的逼宮下,隆裕太后點頭同意以退位換取優待,隨後經過雙方談判什麼事都依了袁世凱,但唯獨一件事卻死活不答應!
  • 史上最浪漫的詔書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他不僅雄才大略,體察百姓,對自己的結髮妻子一往情深,更是頒下了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詔書。他就是漢宣帝劉詢(劉病已)。關於漢宣帝的影視作品並不多,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烏龍闖情關》和《大漢情緣之雲中歌》。
  • 胡亥發出的詔書,就是皇帝的詔書,扶蘇是不能反抗的!
    如果造反,士兵很大概率會聽從他們,而且造反也不是說直接挑明了跟皇帝對著幹,一般打的都是清君側的旗號,減少政治上阻礙,一方麵團結本方士兵,讓他們認為自己在做正義之事,另一方面師出有名,與敵人對抗。公子扶蘇完全辜負了始皇帝的重託,始皇帝以傾國之兵託付太子,作為太子就應該以社稷和國家為重,而不是效仿匹夫愚婦輕易就自殺轉死溝壑,他的自殺後果由多嚴重就不用說了吧,大秦不到幾年功夫就分崩離析。扶蘇雖然不是太子,但是作為長子,始皇帝明顯就是按太子來對待的,否則怎麼可能把30萬大軍交給扶蘇。
  • 小廚周報|黃小廚一條三百多字的微博,你們卻在評論裡「哈哈哈」?
    小廚周報|黃小廚一條三百多字的微博,你們卻在評論裡「哈哈哈」?雞蛋的營養價值以及如何製作百變雞蛋料理這篇全給你講清楚啦#西安美食大賞《裝臺》#��肉夾饃、羊肉泡饃、biangbiang面、臊子麵油潑麵、胡辣湯、水晶餅……熱播劇《裝臺》裡原來藏了這麼多的西安美食
  • 溥儀退位後雖然已無權力但依然擁有極大影響力
    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存在了2000多年,清廷《退位詔書》的頒布雖然標誌著中國封建制度的滅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封建君主政治已經徹底在中國人民心中抹去了。溥儀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在清王朝宣告結束之日,不僅沒有離開紫禁城,反而因《優待清室條件》在紫禁城裡面享受了12年皇帝生活。
  • 滿清最後一帝在退位後,為何沒有人要除掉他?因為其還有利用價值
    要說這個溥儀應該是最為特殊的「亡國皇帝」,因為他的退位正式標誌我國2000多年的 封建社會就此終結。形象而且,作為一個萬人之上的皇帝,他遇到這種大趨勢,可謂是前無古人,溥儀在退位後不但沒有被誅殺,而且還一直活到新中國的建立,並成為了一位新社會的公民。
  • 朝廷的兩份詔書說明了什麼
    從眾好漢收到兩份詔書來看,梁山上沒有幹大的人,只有一張幹大事的嘴,可惜這張嘴長在了李逵腦袋上。眾好漢不拿李逵的話當回事,特別是宋江經常說這黑廝又在胡說。"殺到東京去奪了鳥位,晁蓋哥哥做大皇帝,宋江哥哥做小皇帝……"。
  • 亞帝:二十年品質匠心,打造中國高端戶外家具品牌
    從1999年成立至今,亞帝從一個貿易公司發展如今已成為國際戶外家具市場深具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品牌之一。20年來,初心不變,亞帝始終將「為中國留下一個高端戶外家具的國際品牌,讓中國製造成為高品質的象徵」的理念深深融入企業文化中,以打造百年老店的工匠精神,打磨屬於中國的高端戶外家具國際品牌。
  • 一封密電讓大清國皇帝退位了
    上官天遐 連環畫「不死的烏雅」「『退位』!『退位』這個皇位你拿去好了!」隆裕衝著袁世凱喊了起來,小皇帝緊張地把臉乾脆埋在隆裕的腋下。然後一字一句地說道:「臣,跪求『皇上』退位。退,則可避免生靈塗炭,南方的『孫大炮』方能認可《優待皇室條件》」袁世凱故意不提孫中山的名號,故意加重了「孫大炮」的語氣,黯然就是威脅的口吻。「人心所向,天命可知,聖上如能急流而退,皇上你就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華盛頓呀!」袁世凱再次雙手扶地磕頭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