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百代雄風。開放包容的唐王朝,其都城長安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都市。而沿海地區,諸如廣州、泉州等地,對外的商業貿易也非常興盛。
在開放包容之風薰陶下的大唐,外國使者和做生意的商人,紛紛前來唐朝訪問朝拜,這其中以胡人和崑崙奴最為有名。
胡人在古代是對少數民族遊牧部落的一種稱呼,如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
這裡的胡人,自然指的是當時漢王朝最強大的敵人匈奴。而到了後來,胡人成為了中原王朝對西域各民族的泛稱,如阿拉伯人等。
具體到崑崙奴,就更有意思了。對於盛唐時期大量出現在史籍記載中的崑崙奴,專家學者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認為崑崙奴泛指古代南洋地區的「黑人」,也即東南亞一帶的尼格利陀人以及印度的達羅毗荼人。
《舊唐書 南蠻傳》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宋朝時期文人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三中也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這些黑人來到唐都長安後,非常受達官貴人的喜愛,他們個個體壯如牛,還非常聽使喚,因此成為了「搶手貨」。
學者的另一種看法,認為崑崙奴還有一部分來自北非的黑人,這些人也被稱作為「僧祇奴」,有人考證,僧祇奴也即今天的桑給巴爾人。但在當時那個年代,唐朝的貴族們根本分不清他們的來源地,凡是膚色發黑、體格健壯的黑人,都統稱為「崑崙奴」。
胡人和崑崙奴,除了在唐都長安大量定居之外,在南方沿海的廣州等地區,因為做生意的緣故,也有很多人定居在此。當時的廣州為了方便這些人的定居,還專門在廣州城內劃出了一片「蕃坊區」,讓這些外國人集中在此居住,方便他們的生活。
然而隨著經商胡人的增多,他們憑藉著手中的財富,竟然僱傭起大量的崑崙奴,將其作為自己的私人保鏢,並逐步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視的武裝力量。有這股武裝力量撐腰,胡人膽敢和大唐地方官員們叫起板來。
公元684年,《資治通鑑》記載了這樣一件發生在廣州的大事:
「有商舶至,僚屬侵漁不已。商胡訴於元睿,元睿索枷,欲殺治之。群胡怒,有崑崙袖劍直登廳事,殺元睿及左右十餘人而去,無敢近者。登舟入海,追之不及。」
事件是胡人經濟受損,元睿想要治罪他們,誰知被對方派出的崑崙奴刺殺,隨後逃離廣州。這樣的事件,絕非個案,如《資治通鑑》上還記載:
「癸巳,廣州奏大食、波斯圍州城,刺史韋利見逾城走。二國兵掠倉庫、焚廬舍,浮海而去。」
這次胡商竟然發展到直接圍攻廣州城了,將城池洗劫一空,膽子非常大。也可見胡商和崑崙奴結合之後,破壞力是不容小覷的。
參考資料:
【《舊唐書》《唐俑中的崑崙與僧祇》《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