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十多年前動畫版《獅子王》成為經典,留在人們的記憶深處。
2019年7月,迪士尼出品了導演喬·法弗洛(Jon Favreau)執導的真人版《獅子王》,此片使用《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的相同技術。
影片中的動物角色,全部採用CG動畫製作,幾乎以假亂真。
只是與動畫版相比,各角色稍顯粗糙,缺乏動畫版的靈動、細膩。動畫版的音樂震撼,營造了悲壯、宏大的場面。
真人版《獅子王》只是複製動畫版的劇情,沒有創新。或許人們都是先入為主,對此版本評價並不太高,豆瓣得分只有7.4。
影片講述了森林王國的國王木法沙,被自己的弟弟刀疤設計害死,並嫁禍於小王子辛巴。它由此踏上了逃亡之旅,有緣認識了狐獴丁滿和疣豬彭彭,並在榮耀王國巫師拉菲奇和青梅竹馬的娜娜幫助下,除掉叔叔刀疤,成為新國王。
與其說是復仇,不如說是父子關係的故事。
俄狄浦斯情結
影片闡釋了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重要概念:俄狄浦斯情結。它來源於希臘神話傳說《俄狄浦斯王》。
傳說俄狄浦斯出生後,其父從神諭中得知,他長大後將會殺父娶母,因而命人將他拋棄。
此後被科林斯國王收養,成年後,當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時,為躲避厄運,選擇了逃離,他認為科林斯國王和王后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後來,當上國王后,陰差陽錯,他殺死了親生父親,並娶了自己的生母,生育了兩個孩子。
當得知真相後,母親自殺,俄狄浦斯刺瞎雙眼,與兩個女兒遠離忒拜城,到處流浪,以此懲罰自己。
俄狄浦斯情結的實質,是父子愛著同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是父親的妻子,兒子的母親。父子二人在潛意識中形成敵對關係——「情敵」,兒子想取代父親的位置。
這是每個男孩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是這種想法,不被社會倫理道德允許,只能壓抑在潛意識中。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羅伊德,認為這種「情結」出於人的性本能,是「本我」的體現。
辛巴和刀疤的俄狄浦斯情結
影片中有個細節,說明父子之間的微妙關係:木法沙(父親)將兒子辛巴從母親懷裡硬拉出來,去草原散步。此前,辛巴正和媽媽喜笑顏開的玩耍。
父親的潛臺詞是:這是我的女人,不能被你獨佔。你哪涼快哪兒待著去。
但是,觀眾看到的卻是父親寵愛兒子,陪伴成長的溫馨畫面。
而它希望打敗父親,獨佔母親的想法,自認為是齷齪的。只能牢牢壓抑在潛意識中,不允許它上升到意識層面。
因此,當父親因救辛巴慘死,我們看到的是父親為保護兒子,寧肯付出生命代價,莫不感動。
但潛意識真相,卻被叔叔刀疤說出來:是你殺了父親,你趕緊逃吧!永遠不要回來!
辛巴逃走的原因,是對父親深深的負罪、愧疚感,令它無法面對現實,只能逃避,遠走他鄉。
刀疤將哥哥設計害死後,請嫂子做自己的王后,被斷然拒絕。它的潛意識想法,與辛巴如出一轍。
我們通常所說「長兄如父」、「兄弟如父子」,因此刀疤將哥哥視為父親,嫂子視為母親。本我想弒父娶母,而超我不允許。
叔叔刀疤就是辛巴的本我體現,為達到霸佔嫂子(母親)的目的,不顧手足之情,直接將哥哥打下山崖。
它是直接害死了哥哥(父親),而辛巴是間接害死了父親。
以上是兩個角色的心理分析,此外,影片中還從陰陽哲學方面,給我們以啟發。
陰陽哲學
陰陽哲學來源於道家思想,我們熟悉的陰陽魚圖形,就是陰陽平衡的最佳狀態。
白魚中有黑點,黑魚中有白點。闡釋了陰陽是彼此依賴,而非相互排斥。
因此,道家認為,陰陽有四種關係: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
《陰陽的哲學》一書作者,美國邁阿密大學哲學系教授麥可·斯洛特認為:正如陰陽結構,情感接受與理性控制也在其自身之中為對方留出了空間;另一方面,就具體的心智狀態來看,陰陽是對立且互補的。
以母親撫養孩子為例,一位具有「慈愛」品質的母親既需要呵護、照料與關心這類飽含陰的情感接受,也離不開果斷、勇敢與保護等以陽為主導的理性控制。
那麼,以陰陽哲學分析《獅子王》中的角色,木法沙和兒子辛巴,及它的朋友們,是正義、積極的代表,屬「陽」;而刀疤是邪惡、陰暗的代表,屬「陰」。
其實就是社會中「善惡」的二元對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達到一種生態系統的平衡。
那麼,陰陽哲學延伸到教育中,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如果只將社會中的和諧及美好展示給孩子,而將不盡人意的陰暗面隱藏,會讓孩子缺失理智看待世界的能力。
即陰陽失衡,那麼,當遇到醜惡現象或暴力侵害時,會令他們的價值觀崩塌,而且也不具備應對意識與力量。
他們就是「溫室花朵」,無法經受風雨洗禮,遭遇挫折,本能退縮,無解決問題能力。
因此,教育中既要有積極、陽光的「正能量」引導,也需客觀呈現不堪的一面,善惡並存是世界的常態。讓孩子有辨別力,建立正確的三觀,是教育的根本。
心理療傷愈的三個階段
辛巴的復仇之旅,正是人類心理療愈的過程,一般經歷三個階段:
1. 本能逃避階段。
當辛巴被叔叔刀疤說出心中隱痛時,無法承受自我譴責,本能逃避現實,離家出走。
這是一種心靈的放逐,離開曾經的創傷環境,獨自療傷。
這一幕是否熟悉?猶如現代人的崩潰是悄無聲息的,只有暗自垂淚,躲在無人角落,或逃離人群,孤獨舔舐傷口。
2. 面對現實階段。
在或快樂,或平靜的假象中,只是迴避曾經的傷痛,是一種自我保護,免受傷害。
就像辛巴與朋友們在一起,貌似很快樂,實則是自欺欺人。
當經過一段時間休整,有足夠心理能量加持時,會試圖改變現狀。這種潛意識的吸引,會為自己帶來機遇。
正像榮耀王國的巫師拉菲奇得知辛巴還活著,找到並說服它,一起回去報仇。
辛巴潛意識中已將創傷逐漸接受,開始直面現實,這就是心理層面的改變、成長。
現實生活中,當真正「痛不可言」,或「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時,才會絕地反擊、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涅磐重生。
3. 行動階段。
在做好充分思想準備後,就是踐行。因為迫切改變現狀的想法,令人全力以赴,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辛巴同樣如此,為了自我拯救,也為了父親的願望得以實現,承擔起家國責任與擔當,在朋友的幫助下,將邪惡勢力剷除。
這三個階段,也是人們在心理創傷後的自我療愈、成長的全過程,是自我救贖的心路歷程。
辛巴是動物版的「英雄之旅」,也讓我們看到心理創傷並非不可治癒,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具有很強可塑性,就看你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