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2020-12-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編者按】

隨著民進黨當局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在美國「印太戰略」的「鼓鼓」下,蔡英文錯誤估計當前兩岸形勢,將臺灣帶進窮兵黷武和「倚美謀獨」之路,將臺海局勢面臨「兵險戰危」。加上國民黨也在兩岸關係立場上趨近民進黨,讓和平統一前景基本喪失。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但如何實現統一?以下是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先生,就當前臺海形勢和未來統一之路,為人民政協報讀者獨家撰寫的重量級文章。

最近一個時期,由於美國頻繁打「臺灣牌」,不斷售臺先進武器,提升美臺關係的官方性質,使得島內「臺獨」分裂勢力氣焰囂張,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了遏制「臺獨」,解放軍近期分別在大陸沿海四個海域舉行高強度的陸海空實戰化演練,解放軍空軍飛機抵近海峽中線繞臺巡邏,兩岸似乎有點劍拔弩張,讓人有一觸即發的感覺。與此同時,大陸主張武統的聲浪日趨高漲,希望儘快動用武力拿下臺灣。究竟如何看待目前這種日益嚴峻的臺海形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已經成為一個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

美臺互相利用是導致臺海形勢緊張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美國川普政府為了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頻繁打臺灣牌,利用臺灣問題向我施壓。他們除了大規模售臺先進的、進攻性的武器裝備,公然派衛生部長、副國務卿訪臺,不斷提升美臺之間的官方、半官方關係性質,美國國會還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明顯幹涉中國內政的涉臺法律文件,刻意向「臺獨」分裂勢力傳遞錯誤訊號,給蔡英文當局壯膽。目前美國的對臺戰略目標也出現重大調整,由原來的儘量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變成現在的蓄意在臺海地區製造軍事緊張局勢;對臺政策上由原來的「不支持臺獨」,改為縱容、鼓勵「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對華由原來的「恪守一個中國政策」,變為不斷衝撞一中底線;美臺關係由原來的純民間性質變為準官方、半官方。

蔡英文當局對美國拉抬美臺之間關係受寵若驚,把美國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視為密切臺美關係的難得機會,心甘情願地充當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棋子,而且主動投懷送抱,徹底倒向美國,被美國深度控制。蔡英文深知完全依靠臺灣自身力量已經無法與大陸抗衡,企圖通過投靠美國、藉助美國力量來抗拒兩岸統一,通過打擦邊球、切香腸方式一步步謀求「臺灣獨立」。為此,蔡英文當局在島內不斷煽動對大陸的敵對情緒,限制兩岸民間交流,打壓主張與大陸交流合作的組織和個人,動輒扣上「中共代理人」帽子,大搞綠色恐怖。蔡英文「依美抗中、以武謀獨」的圖謀,導致臺海局勢陷入70年來最為嚴峻複雜的局面。由此可見,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千方百計利用臺灣問題給我製造困擾,民進黨當局為了實現「臺獨」分裂目標不惜引狼入室,充當漢奸,甚至挑釁大陸,是目前臺海局勢趨向緊張的根本原因。

其實,民進黨當局不惜花費巨資,通過購買美國先進武器來抗拒統一、尋求保護,是不可能的。因為今天的臺灣,與大陸之間在綜合實力上差距已經非常懸殊,向美國購買再多的武器,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陸強臺弱的戰略格局和臺灣在軍事上的劣勢。一旦臺海出現軍事衝突,儘管兩岸都會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但對臺灣來講是不可承受之重,美國屆時將坐收漁翁之利。

關於「和統」與「武統」兩者之間關係

40年前,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代替之前30年一直堅持的武力解放臺灣的方針。應該說當時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是正確的,因為當時臺灣是國民黨執政、蔣經國一人拍板,而且蔣經國在堅持一個中國、主張國家統一立場上與大陸一致。所以在當時提出「爭取國共談判、和平統一中國」,也是有現實可行性的。從客觀效果來看,堅持和平統一對臺方針,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包括軍隊建設,爭取到了非常寶貴的40年時間。

但現在臺灣島內的情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和平統一的可能性正在減小。因為第一,「臺獨」勢力已經在臺灣坐大,主張「臺獨」的民進黨由臺下走到臺上,並在臺灣全面執政,反對「臺獨」的國民黨失去制衡能力。第二,臺灣島內黨派紛爭,現在臺灣的任何政黨都不能代表臺灣人民與大陸談判統一問題。第三,現在臺灣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連「兩岸一中」都不承認,不大可能來跟大陸談統一。

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但無論如何,不動用軍事武力這個手段,光是依靠政治談判、民間交流、一味讓利,可能難以達到實現兩岸統一的目的。當然,無論將來是和統還是武統,爭取臺灣民心、做臺灣人民的工作還是要堅持,該談判的時候還是要談,兩岸民間交流也還要繼續推動,惠臺政策也還要實行,但我們應該明白,從分裂走向統一,關鍵是靠實力,這也是一個硬道理。但即便如此,目前我們還是要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做到仁至義盡,直到最後一刻,同時一定要做好隨時粉碎「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這樣我們既佔據了道義制高點,也能以不變應萬變,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權。

解決臺灣問題是否需要使用武力,什麼時候使用武力,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一個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政治問題,而且和平統一與武力問題本身是一個一體兩面、互相聯繫的辯證關係。鄧小平同志在當年提出和平統一方針時,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論述,即:爭取通過國共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絕不能承諾放棄對臺使用武力。如果放棄了對臺使用武力,反而會使得和平統一不可能。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看出,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統一方針,是有前提的,是有條件的,是和武力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在爭取和平統一時絕不能放棄使用武力,在迫不得已使用武力時,也不能忽略了爭取民心,始終要堅持「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關於實現祖國統一的時機選擇問題

當前在統一時機問題上大致有以下三種不同看法。一種是認為不要急、慢慢來,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大陸經濟實力發展到今天美國這樣程度,臺灣自然會與大陸統一。第二種是先解決臺灣問題,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長痛不如短痛,現在就應動用武力把臺灣問題一勞永逸地徹底解決,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第三種主張解決臺灣問題既要有緊迫感,但也不能操之過急,既要有信心,更要有一定耐心,把握戰略主動,尋找一個對我最佳的、起碼對我相對有利的時機。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最大夢想,也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1月2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五點主張」,實際上已經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作出了一個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到潮州視察海軍陸戰隊時特別強調指出:「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備戰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備狀態。」中國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基本具備了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和條件,也有隨時粉碎「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臺灣「獨立」已經沒有可能。正因為我們有了這樣一種底氣,我們可以更加從容地來解決臺灣問題。

如何看待國民黨近期的兩岸政策調整

國民黨因為最近在臺灣「立法院」提出要求美臺「復交」和請求美國「協防臺灣」兩個提案,引發大陸同胞熱議,普遍認為國民黨的大陸政策已經作出重大調整,國民黨傳統的統獨立場已經發生質變,即由原來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變為公開尋求「兩個中國」並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即「九二共識」),是過去很長一個時期我們與國民黨之間最為重要的基本共識。從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後,這個共識就已經打折扣。現在國民黨不僅不謀求統一,而且連一個中國原則也棄守,確實是一個嚴重問題。連民進黨當局的「外交部長」吳釗燮都表示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國民黨卻提出臺美「復交」案,真的有點荒腔走板。

國民黨因為近年來在臺灣兩次重要選舉失敗,黨內要求進行徹底改革和年輕化呼聲十分強烈。遺憾的是,國民黨沒有正確的總結經驗教訓,把兩次敗選的主要原因歸咎為「九二共識」,顯然是開錯了藥方。其實國民黨敗選的主因,首先在於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形不成合力,其次是國民黨提不出有別於民進黨的、能獲得廣大選民認同的論述。今年3月48歲的少壯派江啟臣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成立了「改革委員會」,並提出了兩岸政策的「新論述」,即所謂的「四大支柱」。「新論述」首先認為「九二共識」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明確表示不接受「一國兩制」,要求大陸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還要求恢復臺灣在聯合國的席位,「在親美的基礎上維持與大陸的和平穩定」。看來這不是病急亂投醫的問題,確實已經迷失方向,病得不輕。

國民黨是一個具有126年歷史、橫跨了三個世紀的百年老店,現在正處於新老交替的過程中。從大局出發,目前我們還是要團結爭取國民黨,國民黨廣大黨員包括多數元老級人物,有不少還是主張堅持「九二共識」立場,主張發展與大陸關係。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既要和國民黨內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的現象作堅決鬥爭,同時還要團結國民黨內的有識之士,共同反對「臺獨」分裂。

(作者為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張忠權_NB17813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逐漸喪失 可思考以武促統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 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據中評社11月27日報導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近日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對臺灣問題未來發展趨勢與祖國統一前景有三點看法:(一)民進黨不可能在臺灣長期執政。
  • 國臺辦前副主任一席話嚇壞臺媒:大陸要「武統」啦?
    編輯:供奉12月6日當天,臺灣「中時新聞網」發布的一篇報導將不少臺灣網友嚇得夠嗆,之所以會引起他們這麼大反應,主要在於標題提及「大陸決定武統臺灣」。王在希分析指出,兩岸未來發展不明朗前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就報導中的「大陸武統臺灣機率有多高」這一話題進行總結。他認為,兩岸局勢落得這般地步要歸為以下三大原因。首先是臺灣政治體制幾十年來發生很大變化,以往兩岸談判就能夠實現和平統一,但現在臺灣的政治體制是政黨體制,根本不能代表臺灣同胞同大陸談統一。
  • 和統、武統?國臺辦發言人講話具有兩重含義,國家統一進入倒計時
    國臺辦12月16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近日在環球時報的年會上多名與會專家認為,當前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下降。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請問發言人如何評論?我也參加了《環球時報》的年會,現場聆聽了各位專家的發言,尤其是贊成邱毅老師的思考。
  • 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還有第三條路
    臺灣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還有多大?大陸對臺政策是否調整?美國大選有哪些變數,大陸又該如何提防?觀察者網就此採訪了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隨著蔡英文當局不斷加速「去中國化」的「臺獨」進程,大陸的武統聲浪自然也日益高漲,這充分反映了大陸的民意,有利於遏制「臺獨」分裂的發展勢頭。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
  • 什麼時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前國臺辦副主任點出來了
    但是蔡英文所編造「大陸介入臺灣選舉」的這個謊言太過薄弱,並沒有臺灣民眾相信,不少網友表示大陸人和臺大陸媒體似乎都對這一場臺灣選舉並沒有過多的關注。什麼時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前國臺辦副主任點出來了。
  • 王在希:依美謀獨,恐難和統
    臺灣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還有多大?大陸對臺政策是否調整?美國大選有哪些變數,大陸又該如何提防?觀察者網就此採訪了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隨著蔡英文當局不斷加速「去中國化」的「臺獨」進程,大陸的武統聲浪自然也日益高漲,這充分反映了大陸的民意,有利於遏制「臺獨」分裂的發展勢頭。 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
  • 衛溫船隊遠航臺灣1784周年 兩岸專家探討共護海洋權益
    海協會副會長、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大陸和臺灣攜手共同捍衛海洋權益,共同保護海洋資源。</p><p>  據《三國志》記載,公元230年東吳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萬餘名軍士組成的船隊,從章安(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啟程,到達夷洲(今臺灣),並在當地進行開發經營,這是中國歷史上關於海峽兩岸海上通航的最早官方記載,也是臺灣自古屬於中國的有力證據。
  • 「臺獨」收到絕望消息,剛剛國臺辦表態不簡單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持續在「臺獨」的絕路上飆車,導致兩岸關係日趨緊張。在這一背景下,蔡英文當局還妄圖發展軍事力量,「以武拒統」、對抗大陸。相信這兩級艦艇的加入,將可配合戰場環境運用,讓戰術規劃更加的靈活,達成「嚇阻、遲滯登島」的作戰目的。蔡英文當局不斷發展軍事力量對抗大陸的做法,讓兩岸關係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 國臺辦副主任裴金佳看望第三屆進博會參展臺企並在滬調研:抓住大陸...
    國臺辦副主任裴金佳看望第三屆進博會參展臺企並在滬調研:抓住大陸發展新機遇!  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裴金佳近日到上海看望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臺商,並走訪調研部分臺資企業。(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11月9日上海訊 近日,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裴金佳到上海看望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臺商,並走訪調研部分臺資企業。上海市臺辦主任李文輝陪同調研。
  • 中國統一臺灣出現了第三條道路!
    其實,在目前,以蔡英文當選臺灣「總統」為標誌,臺灣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劇變:臺灣從此走向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族群動亂時期,因此對於統一臺灣來說,反倒給中華民族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條新的道路就是:臺灣內亂——當臺灣出現內亂的時候,就是中國名正言順、合理合法地統一臺灣的時候。
  • 國臺辦表態】國臺辦12月16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
    國臺辦表態】國臺辦12月16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近期熱點問題回答記者問。有記者問:近日在環球時報的年會上多名與會專家認為,當前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下降。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請問發言人如何評論?
  • 2020臺灣這一年|「武統」之年
    邁入2020年之後,蔡英文配合川普採取一連串「反中親美」的走偏鋒措施,導致兩岸不得不軍事攤牌,威懾不再是個遙遠又抽象的名詞,武統不但越來越真實、而且距離臺灣越來越近了。 軍售年之媚美 臺美軍售種類與時間一向都是由美國單方面根據其國家利益來決定,臺灣只有接受而沒有拒絕的權利。
  • 國臺辦副主任闡明當前大陸對臺政策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13日在北京舉辦,國臺辦副主任劉軍川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劉軍川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動蕩起伏。這個共識不會過時,過去管用,現在和將來同樣管用。堅持「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海和平穩定就有保障,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否認「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圖謀「臺獨」分裂,臺海和平穩定就失去支撐,兩岸關係就會遭到破壞,兩岸雙方對話、協商就無從談起。
  • 大陸武統臺灣拜登會派兵協防嗎? 臺灣最新民調曝光
    (達志影像)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即將就任,未來中美及臺海關係也受矚目,最新民調顯示,若兩岸真的發生衝突,有高達48.0%的臺灣民眾認為拜登不會派軍協防臺灣。    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今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若未來臺海發生戰事,解放軍真要武統臺灣,有高達48.0%的臺灣民眾認為,拜登不會派軍協防臺灣。
  • 「武統」臺灣話題很熱,會發生嗎?
    這篇文章干係重大,十分震撼,可說是關於如何解決臺灣問題的重磅文章,說得直白一點,這就是一篇「官宣」文章。「中國臺灣網」是何方神聖?是國臺辦屬下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管理。  國臺辦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是涉臺權威機構,作者楊承軍是火箭軍退休研究員、中國核戰略專家。
  • 王在希:此番就是在震懾「臺獨」
    美媒則根據近期解放軍軍機不斷到臺空域進行演訓活動分析指出,川普可能會尤其注意臺灣地區。 近期,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也對此做出了一番分析。 解放軍實戰演訓象徵著什麼 王在希認為,解放軍近期的實戰演訓是否象徵著戰爭的到來,接下來兩岸關係又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 【國臺辦:數據會說話!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臺辦...
    2020-12-16 11:56:22來源:FX168 【國臺辦:數據會說話!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回應:數字會說話。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同期大陸進口總額的9.8%。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大陸從臺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比9.8%,臺灣方面統計的數字,向大陸出口佔出口總額的43.8%。誰依賴誰?
  • 【31條在廣東】廣東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國傑帶隊調研臺資...
    【31條在廣東】廣東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國傑帶隊調研臺資農業企業 2018年07月31日 10: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江門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江門訊 近日,江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國傑帶隊到開平、臺山等地調研江門市臺資農業企業。市委臺辦主任譚健文、市人大華僑外事工委主任梁國昌、專職委員趙雪琴等陪同調研。
  • 國臺辦副主任裴金佳:希望臺商把握海南自貿港建設難得機遇
    國臺辦副主任裴金佳7日在海口向臺商推介海南,希望廣大臺商臺企把自身優勢與自貿港政策、商機結合起來。當日,來瓊考察的全國臺企聯31名臺商參加座談會,了解海南自貿港相關政策。裴金佳在會上表示,臺商積極融入大陸改革開放的浪潮之中,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見證者。
  • 官方罕見發表武統及動員文章,應對南海對峙更大危機!
    的主題文章;同樣是在4月15日,由國臺辦直接管理的媒體中國臺灣網發布了一篇文章,《說透了!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兩篇文章,懷古論今、擲地有聲。從我們國家建立說起,到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祖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