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還有第三條路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 採訪 觀察者網 李泠

數月來,臺海之間暗潮洶湧。

美副國務卿「訪臺」,大幅加碼「對臺軍售」;解放軍軍機頻繁巡臺,讓臺軍神經緊繃;蔡英文當局在「臺獨」邊緣瘋狂試探,國民黨卻突然提議「臺美復交」、「求美協防臺灣」……再加美國大選陰雲籠罩,臺海未來局勢恐難樂觀。

「臺獨」民粹在島內四處擴散,與此同時,大陸輿論攻勢漸漲,「武統」聲量不斷攀升,兩岸民間對抗情緒隨之高企。

臺灣和平統一的可能性還有多大?大陸對臺政策是否調整?美國大選有哪些變數,大陸又該如何提防?觀察者網就此採訪了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

「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觀察者網:近來解放軍軍機多次飛越所謂「臺海中線」,臺「國防部長」嚴德發在7日的「業務報告」上給了個數據——「今年初到10月7日止,有49架次共機逾越『臺海中線』,為1990年以來最高數目」。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王在希:解放軍空軍近期派戰機持續抵近臺灣近距離巡航飛行,確實是過去沒有發生過的,它向民進黨當局傳遞了一個明確的、極其重要的信號,就是「臺獨」分裂勢力不要錯估形勢,誤以為臺海發生戰爭美國會支持保護臺灣,有了美國撐腰大陸就不敢動武。

在涉及領土主權問題上,大陸方面不會有任何退讓,也不會有什麼懼怕,如果蔡英文當局膽敢在「臺獨」分裂道路上「邁出實質性一步」,大陸方面將義無反顧,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勢力,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也就是說,「海峽中線」不可能成為臺灣安全的一道防線,據我所知大陸方面也從來沒有承認過「海峽中線」。

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近期解放軍分別在北海、東海、南海四個區域舉行大規模實戰化演練,演練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區域之廣,實戰化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這種實戰化演練距離實戰只是一步之遙。一旦臺海地區出現武力衝突,這對臺灣來講是災難性的,美國絕對保護不了他們,希望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深思。

觀察者網:東部戰區微博表態,「丟掉幻想,準備戰鬥」,讓很多大陸網民振奮,網絡上關於「武統」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您如何看待網民的這一情緒?就當前臺海局勢來看,「武統」的可能性是否已超過「和平統一」?

王在希:40年前我們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代替此前30年堅持的武力統一臺灣的方針。應該說當時提出和平統一的對臺方針是正確的,當時臺灣是國民黨一黨專政、蔣經國一人拍板,而且蔣經國在堅持一個中國、主張國家統一立場上與大陸一致,所以在當時提出爭取國共和談、和平統一中國,也是有現實可行性的。從客觀效果來看,堅持和平統一對臺方針,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爭取到了寶貴的40年時間。

但現在臺灣島內的情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我是在2016年底一個媒體年會上第一個正式提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喪失這一觀點。因為——

第一,「臺獨」勢力已經在臺灣坐大,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在臺灣全面執政,反對「臺獨」的國民黨失去制衡能力。

第二,臺灣已經是多黨體制,任何政黨都不能代表臺灣人民與大陸談統一問題。

第三,在臺灣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連「兩岸一中」都不承認,怎麼可能來跟大陸談統一?

所以臺灣問題到今天,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隨著蔡英文當局不斷加速「去中國化」的「臺獨」進程,大陸的武統聲浪自然也日益高漲,這充分反映了大陸的民意,有利於遏制「臺獨」分裂的發展勢頭。

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但無論如何,不動用軍事武力這個手段,光是依靠政治談判、民間交流、小恩小惠,是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的。

當然,無論將來是和統還是武統,爭取臺灣民心、做臺灣人民的工作還是要堅持。即使在目前情況下,我們還是要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做到仁至義盡,同時做好隨時粉碎「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這樣我們就佔據了道義制高點。

觀察者網:自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當局似正以「切香腸」的方式觸碰大陸對臺「三條底線」。您如何看待他們這一策略?

王在希:是的,蔡英文與陳水扁都搞「臺獨」,目標一致,但他們兩人在策略上、在具體做法上有很大不同。陳水扁比較張揚,更加具有冒險性,企圖在短期內,用二三年時間完成「法理臺獨」,搞激進「臺獨」,結果明顯失敗了。

而蔡英文則是打著「維持現狀」的幌子,用切香腸的方式,從「去中國化」入手,一步一步地推進「臺獨」,這種做法對臺灣民眾更具有欺騙性,對兩岸關係具有更大危險性。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認真防範,從最壞的情況準備,採取必要的措施,堅決遏制住「臺獨」分裂的進程。

蔡英文和陳水扁(圖/臺媒)

觀察者網:但島內一直有一種僥倖心理,認為大陸「顧全大局」不會真的和臺灣開戰,有臺灣網友甚至表示「大陸只是在嚇嚇人,不會真打起來啦。」您認為呢?

王在希:現在最大的危險性就在這裡。因為大陸方面顧及臺灣同胞的感受,有些話不好說的太重太硬,保持理性,做到先禮後兵。而民進黨當局是不計後果,刻意誤導輿論,鼓動和利用民粹。大陸強硬一點,他就說是「打壓臺灣同胞」;大陸溫和一點,他就說大陸是「紙老虎」,只是說說而已,不敢真打。所以當前如何讓臺灣民眾深刻認識到民進黨玩弄「臺獨」的危險性,不要被民進黨當局綁架,是一個很大問題。

要包容理解臺胞複雜心態,在鬥爭中求團結

觀察者網:多年來大陸一直推行「惠臺政策」,之前曾有臺灣的專家表示,大陸讓利其實只讓給佔臺灣人口比例非常少的臺商,而非大部分臺灣民眾。就您的接觸、調研了解,這話是否屬實?

王在希:臺灣同胞與我們情同手足,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在過去兩岸經貿合作過程中,適當給臺灣朋友讓點利,作為大陸同胞的一份情誼,無可厚非。至於您說到「讓利只讓給臺商」的說法不是很準確。實際上我們對臺灣同胞關心照顧到的還有在大陸學習創新創業的廣大年輕學生,以及一些在兩岸從事文化公益活動的團體及個人。

當然在操作上,過去可能照顧從事兩岸經貿交流的大臺商較多,他們獲利後沒有完全把獲得的紅利轉讓給廣大臺灣中下層民眾,所以近年來我們也在探索如何把利直接輸送到臺灣老百姓手裡,減少中間環節。

觀察者網:當前臺灣社會內部有哪些可以團結的力量?

王在希:臺灣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而且在不斷分化重組的過程中。團結大多數,相信絕大多數臺灣同胞,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除了新老統派團體人士包括新黨之外,以民眾黨為代表的廣大第三勢力,還有百年老店國民黨,都是我們需要團結的力量。凡是認同兩岸一中、反對「臺獨」分裂的人士,都是我們團結的對象。

有兩點特別要注意,一是要包容理解臺灣同胞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形成的複雜心態,要有寬闊的胸襟,不能以大陸自己的立場去苛求臺灣朋友。二是講團結不是沒有鬥爭,要在鬥爭中求團結,不能意氣用事,要善於團結和自己有不同看法意見的人。

觀察者網:國民黨如今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往後該如何翻盤?

王在希:國民黨在近年來兩次重大選舉中失敗後,目前確實陷入低潮。今年三月48歲的少壯派江啟臣接替吳敦義出任國民黨主席後,黨內要求對兩次敗選進行深刻總結,並對國民党進行徹底改革的呼聲很高。

這本來是國民黨自我反省、浴火重生的一個機會。遺憾的是,國民黨內不少人把兩次敗選錯誤地歸結為九二共識,擔心被民進党進一步抹紅,企圖拉開與大陸的距離,重點打「中華民國牌」,與民進黨比誰更加親美,誰更加愛臺,這樣就進入迷途,方向有問題。看民進黨兩次選舉獲勝了,想學民進黨這一套,拿香跟著拜,支持者會越來越少。

國民黨原來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領導集團和黨員隊伍全面老化;二是內部長期不團結,不能形成合力,沒有形成領導權威;三是沒有一個正確的論述,迷失方向,失去目標。大陸要統一,民進黨要「臺獨」,國民黨提出「不統不獨」,搞機會主義,實踐證明和稀泥走中間道路是行不通的。從目前情況來看,年輕化不難解決,關鍵問題是國民黨下一步往何處走的問題,方向目標正確清晰了,自然會有凝聚力,思想統一了自然會有戰鬥力。

在國民黨高層大佬強烈要求堅持九二共識後,前不久國民黨全代會提出「九二共識要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前提」,要求大陸必須「承認中華民國在臺灣存在的事實」,最近國民黨在「立法院」又提出「臺美復交案」,說明國民黨在試圖奉行「兩個中國」的政策,這樣走下去確實令人捏把冷汗。

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圖/Facebook)

但國民黨作為一個具有126年歷史的老黨,在臺灣作為一股政治勢力不會很快消失,而且黨內也不乏有識之士,包括前主席連戰、吳伯雄、馬英九、朱立倫、洪秀柱、吳敦義在內,他們堅持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主張與大陸交流合作,因此國民黨未來發展還有諸多變數。

對國民黨雖然不能寄予厚望,但也不能完全失望,還是要團結爭取,既要堅持原則進行必要鬥爭,也要積極引導,區別對待,耐心做工作。臺灣現在是多黨政治、選舉社會,民進黨也不可能長期執政,在民進黨腐敗叢生、內鬥分裂時,國民黨把握得好,也不能完全排除重新執政的可能性。

民意如流水,臺灣社會是瞬息萬變,每次選舉經常令人跌破眼鏡,我們要冷靜觀察,不抱幻想,做好自己事情,就能把握主動,以不變應萬變。

觀察者網:您剛才提到了「臺美復交案」,此前在兩岸問題上大陸對國民黨一直表現出合作態度,這兩項提案,是否意味國民黨和民進黨一樣走上了「臺獨」路線?對此大陸該如何調整對臺策略?

王在希:我注意到日前國民黨在「立法院」提出的「美臺復交案」和「請求美國協防臺灣案」,這說明國民黨在江啟臣出任黨主席後,其對大陸政策立場一直在後退。國民黨的這兩個提案,正好符合民進黨當局「依美拒統、抗中保臺」的兩岸政策,所以在「立法院」獲得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的全力支持。

國民黨這次提出的「美臺復交案」,和江啟臣擔任主席後在「兩岸新論述」中拋出的所謂「四大支柱」前後呼應,從本質上講,今日國民黨完全在奉行「臺獨」頭子李登輝21年前提出的「特殊兩國論」。即強調「中華民國在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要求大陸承認「中華民國在臺灣存在的事實」,提出「九二共識」必須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前提,等等。

表面上看,國民黨和民進黨對「臺獨」主張稍有不同,民進黨主張以「臺灣」取代「中華民國」的稱謂,徹底實現「獨立」。國民黨主張打著「中華民國」的旗幟,謀求事實上的獨立。儘管他們在反對「一國兩制」、拒絕兩岸統一問題上立場一致,但策略不同,國民黨主張「兩個中國、互信承認」(前 「德國模式」),民進黨主張「一中一臺、互不隸屬」。

所以國民黨現在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它已從馬英九時代的不謀求統一,發展到如今的不認同一中。這意味著國民黨的性質在出現改變。

美打「臺灣牌」幾無成本

觀察者網: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打『臺灣牌』,美國幾乎不花成本,但對中國造成的幹擾和影響不小。」美國大選將近,您認為「臺灣牌」對川普而言意味著什麼?

王在希:是的,我一直認為,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發展強大,它會不擇手段,打各種牌,以貿易戰拉開序幕,接著打金融牌、科技牌、新疆牌,包括外交、軍事牌,但臺灣問題有可能最後會成為中美鬥爭的焦點。因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始終是中美之間最核心、最敏感的一個問題。加上現在蔡英文當局主動迎合、配合美國,甘心被美國當牌使,這樣川普政府會覺得打臺灣牌更為廉價。

例如美國派個部長級官員到臺灣去走一下,不需要什麼成本,但達到了衝撞一個中國底線的效果,對中美關係造成很大傷害;蔡英文當局是如獲至寶,認為美臺關係提升了,不僅向美國採購大量軍火,還準備開放美牛、美豬進口。美國不僅政治上達到給我製造壓力的效果,經濟上還可以撈取實惠。

蔡英文宴請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圖/臺灣政府網站)

所以在美國大選前,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都會競相打臺灣牌,互相比誰的對華態度強硬,達到騙取選票的目的。

觀察者網:大陸又該如何應對?

王在希: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一個中國底線,最後總要付出代價,會加快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為了給「臺獨」分裂勢力壯膽,向他們傳遞錯誤的信號,近期除了政治、外交上動作頻頻,大規模售臺先進武器裝備外,還不斷派作戰飛機、艦艇頻繁到臺灣在周邊區巡邏,這樣很有可能導致「臺獨」分裂勢力誤判形勢,鋌而走險,引發軍事衝突,美國可以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在美國大選前,尤其是川普選情出現不利時,要警惕防範美國使出各種怪招陰招,以轉移視線。

來源|觀察者網

原標題:《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還有第三條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編者按】隨著民進黨當局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在美國「印太戰略」的「鼓鼓」下,蔡英文錯誤估計當前兩岸形勢,將臺灣帶進窮兵黷武和「倚美謀獨」之路,將臺海局勢面臨「兵險戰危」。
  • 從「葉九條」到「鄧六條」:鄧小平殫精竭慮解決臺灣問題
    連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九條建議是條件極其豁達的和平姿態」 。「葉九條」繼承《告臺灣同胞書》的基本精神,強調「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同時,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如:1、第一次公開、明確地建議舉行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雙方可先派人接觸,充分交換意見。」
  • 阿亞戰爭對解決領土糾紛的啟示,縮手縮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些天阿亞戰爭在俄羅斯維和部隊的調停下終於停火了,還籤訂了協議,阿國大獲全勝,幾乎佔據了納卡的全部土地,納卡的居民紛紛燒毀自家的房屋遷入亞國境內,亞國割地賠款是唯一的輸家。這是一場歷時非常短和規模非常小的戰爭,但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啟示,它說明了一個問題,在領土問題上縮手縮腳絕對是解決不了問題,還有就是弱國和強國如果存在領土糾紛,強國一旦啟動戰爭手段,弱國幾乎只有退讓的唯一出路,想以少勝大,以弱勝強,妄想大國介入保護都是做夢。
  • 中國統一臺灣出現了第三條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向世界宣布過:中國絕不允許臺灣出現內亂!可是問題的關鍵是:臺灣會出現內亂嗎?以前可能不會,但是現在,臺灣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根據這一時期的特徵:臺灣出現內部混亂可能性接近百分之一百。
  • 學者爆:臺灣剩3條路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大選後民主黨勝選人拜登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對於拜登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否會讓臺海現有情勢有所改變及兩岸是否還可能統一?大陸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19日出席一場研討會表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
  • 解決臺灣問題,光「兵臨城下」還不夠?
    最近解放軍方面又正式宣布,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近日已通過臺灣海峽執行例行軍事訓練,這無疑再一次彰顯了中國解放軍的實力 ,也給妄圖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統一大業的「臺獨」分子敲響了一擊重重的警鐘。
  • 嚴語:兩岸開火,美國是否會協防臺灣?
    ,極限引爆,走向戰爭深淵,外界更好奇若是兩岸炮火相向,美國會扮演何種角色,是否會像島內某些媒體想像的那樣「馳援臺灣」?       戰爭前置,指導臺灣構建「不對稱」戰略威懾大陸        對於美國而言,重要的不是兩岸開戰後美國是否應當馳援的問題,而是要全力維護兩岸「不統實獨」的現狀,只有這樣才能夠將臺灣對於美國的戰略棋子作用最大化。
  • 兩岸如果發生戰爭 臺灣軍方表示第一時間可以動員45萬兵力!
    ,讓大陸是否會武統臺灣成為臺灣與國際高度關切的焦點。甚至有專家拿出70年前毛澤東與粟裕規劃的首個武統臺灣方案分析,以此推算解放軍的戰略思維與兵力。      島內民眾更想知道的是,兩岸如果發生戰爭,臺灣方面又能出動多少兵力應對呢?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而想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有臺媒表示: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那為何會這麼說?大陸與臺灣島內之間,進行和平談判的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如果臺灣肆意挑戰大陸的底線,據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可能會考慮使用武力解放臺灣。使臺灣回歸大陸是民心所向,這個問題不管花多少年的時間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斬斷臺胞返鄉路,蔡英文釋放把整個臺灣帶入戰爭的「病毒」
    現在完全清楚了——對滯留湖北的臺胞,民進黨當局既阻止東航運送,又拒絕兩岸航空公司共同運送,進而禁止他們自行返臺,形同全面封堵,「實錘」斬斷臺胞返鄉路!民進黨當局「實錘」斬斷臺胞返鄉路。疫情於前,民生於前,民進黨當局自顧自地沉迷於政治操弄,不惜斬斷臺胞返鄉路,埋頭於「以疫謀獨」,製造兩岸對立、煽動「反中仇中」、鼓譟所謂「臺灣參與世衛組織」不遺餘力,哪裡還有半點心思為臺胞健康利益盡一分責任! 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才會生出如此卑劣的行徑?
  • 混動技術的「第三條路」?解讀長城檸檬混動DHT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一種是其它"。那麼,長城汽車的全新混動技術——檸檬混動DHT,能否成功走出"第三條路"?混動技術的"第三條路"第1條 路上,是豐田的THS混動系統。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咖啡品牌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早在多年前,小資文青們為了有面子的喝一杯咖啡而開了一家咖啡廳的案例並不少見,一些文青群體甚至還眾籌開起了咖啡廳,在此類老闆看來,「虧錢是肯定的,本來開店就是為了自己可以好好喝一杯咖啡」。
  • 進擊的巨人:巨人是否爛尾,全看諫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巨人是否爛尾,全看諫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從119開始,最近的劇情是很精彩,但是開始沾染玄學和魔幻劇情時,故事發展的邏輯變得有點不嚴密了。1. 119話的作畫bug(艾倫褲腿),賈碧騎馬,這些當時成為了一部分煙霧彈,讓部分人相信這是艾倫發動鏡花水月的幻象。
  • 紅塵還有另一條路
    《紅塵還有另一條路》:假如沒有我,人生匆匆百年,也如一場雨,更如一陣風,就像去年的秋葉與明年的秋葉。誰落誰傷誰人知。我讀過幾車的書,也沒見有顏如玉,我路過人間風景,沒有最迷戀的真情。一條紅塵路,走過去的人,幸福也罷,不幸福也罷,吃喝玩樂也罷,清貧苦楚也罷。都會泯滅在百年歲月裡。我沒有說自己不死,或者特殊,只是我看到了,紅塵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真心,最苦最累的情懷。要用一輩子學識,境界,仁愛才能凝鍊出來,而他們丟掉了,所以才有分分合合,爾虞我詐,所以才能看見這眼前的虛幻,走不出迷霧。
  • 奇葩,臺灣省第一條高速公路,為何叫「麥克阿瑟公路」?
    1964年5月2日,臺灣地區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了,由「省主席」黃杰主持剪彩,通車典禮觀禮者有三千多人。尷尬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一群黃皮膚黑頭髮的華夏兒女,歡慶的道路,居然是叫麥克阿瑟公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運用美國的援助興建而成,同時又以美國著名將領命名,成了臺灣戰後經濟史的縮影。這條公路儘管日後出現許多問題,但它曾讓臺灣社會引以為自豪,看作是臺灣步入現代化的象徵。「麥帥公路」原稱北基新路,於1962年5月開工興建,全長二十三公裡多。工費新臺幣兩億餘元,美援佔一半,其餘為省款。
  • 臺灣介入心臟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敏之:解決醫療問題的關鍵...
    核心提示:任何一個國家,醫療保障都需要面對錢的問題,但即使是像美國這樣的高度經濟發達國家,也無法100%解決所有醫療費用,臺灣地區實行「全民健康保險」的根基也不是依靠很多錢,而是完善的制度。   2012年4月11日至14日,第十四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南方會)在廣州東方賓館舉行。
  • 補壹刀:在臺灣部署美軍重裝師?今天還有人敢做這樣的大夢
    美軍會真的再次部署臺灣?也許寫這樣文章的美國人沒有意識到,美軍重新部署臺灣,必然導致臺海爆發戰爭。屆時解放軍勢必採取軍事行動,打響解放臺灣的正義戰爭!可以說,這兩名作者代表了美國國內對華極端強硬派的看法,這些「鷹」們在臺灣問題上還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刀哥問了多位研究中美問題和臺灣問題的專家,他們一致認為,如果美軍宣布恢復在臺灣駐軍,那就是打響臺海戰爭之時。這並非是口舌之快,而是有法律依據的。
  • 洪秀柱:兵兇戰危,臺灣不能當「刺蝟」
    她就是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10月13日,她將出席在杭州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洪秀柱談起當下兩岸關係並不像以往給人的印象那樣「火力全開」,而是嚴謹剖析法條,審慎判斷局勢,保持著「學者式」的冷靜思考。
  • 什麼時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前國臺辦副主任點出來了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臺灣2020年選舉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但是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無論是在黨內還是黨外的支持率都持續走低。但是蔡英文所編造「大陸介入臺灣選舉」的這個謊言太過薄弱,並沒有臺灣民眾相信,不少網友表示大陸人和臺大陸媒體似乎都對這一場臺灣選舉並沒有過多的關注。什麼時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前國臺辦副主任點出來了。
  • 解決時間悖論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悖論一直是20世紀科幻小說的主題。真正的科學研究開始在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一個叫做莫斯科聯盟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所謂的封閉時間型曲線(CTC)的後果以及圍繞CTC的各種問題(包括它們是否可能),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悖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