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自美採購大豆2000萬噸

2021-01-12 東方財富網

摘要

【耿爽: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自美採購大豆2000萬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自美採購的農產品包括:大豆2000萬噸、豬肉70萬噸、高粱70萬噸、小麥23萬噸、棉花32萬噸。中方還將加快採購美國農產品。(中新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自美採購的農產品包括:大豆2000萬噸、豬肉70萬噸、高粱70萬噸、小麥23萬噸、棉花32萬噸。中方還將加快採購美國農產品。

  耿爽表示,這兩天有不少媒體向我們詢問中方自美國採購農產品的情況。我們就此專門向有關部門進行了了解。據我所知,中國企業根據國內市場需要,以市場化的方式自主採購了美國農產品。根據初步掌握的信息,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自美採購的農產品包括:大豆2000萬噸、豬肉70萬噸、高粱70萬噸、小麥23萬噸、棉花32萬噸。中方還將加快採購美國農產品。

  【延伸閱讀】

  糧食安全白皮書發布:口糧完全自給 大豆進口渠道仍需優化

  10月14日,國新辦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並舉行發布會。

  這是時隔23年之後,中國政府發布第二部有關糧食安全問題的白皮書。《中國的糧食安全》全面介紹了中國糧食安全現狀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糧食安全的了解。

  白皮書顯示,中國人口佔世界的近1/5,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的1/4。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並且「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這既是中國人民自己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是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貢獻。

  中長期供求仍是緊平衡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的時期」,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這體現在我國糧食產量高、庫存充足。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五連豐」。糧食總產量2015年以來穩定在6.5億噸以上,口糧實現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8年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庫存充足。

  還體現在我國糧食市場供應穩、糧食價格穩上。與近年國際市場糧價幾次「過山車」式的大幅波動相比,我國糧價總體保持平穩,在合理區間內小幅波動。

  再者,我國糧食保障能力、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包括「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建立健全,進一步壓實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負責、高效協同的局面。此外,宏觀調控手段更為靈活,政策工具箱更加豐富,推動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實施政府儲備吞吐調節、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等。

  白皮書指出,當前,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展望未來,中國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從需求形勢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均口糧消費將穩中略降,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消費繼續增加,糧食消費總量剛性增長,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中國糧食的產量高、庫存充足,供給價格比較平穩,當前供給是有保障的。未來隨著人口增長、消費水平的提高,糧食供給質量要進一步提高,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中長期來看糧食產需仍會維持緊平衡」,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優化大豆進口渠道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中國積極踐行自由貿易理念,認真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主動分享中國的糧食市場資源,推動世界糧食貿易發展。

  中國糧食市場更加開放,涉糧外資企業加工轉化糧食數量、產品銷售收入不斷增加,2018年這兩項分別佔到全國總量的14.5%、17%。

  中國嚴格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進一步放寬農業領域外商投資準入限制,除中國稀有和特有的珍貴品種、轉基因品種之外,將外商投資種業的限制範圍縮減為小麥、玉米,取消農產品收購、批發的外商投資準入限制。

  中國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認真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並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承諾,積極與世界主要產糧國分享中國巨大的糧食市場。2018年,包括大豆等油料和飼料在內的糧食進口總量為11555萬噸,出口總量366萬噸,分別比1996年增長944.8%、171.1%。進口總量中大豆8803萬噸;穀物及穀物粉進口2047萬噸,佔當年世界穀物貿易量的4.9%。

  在保證口糧完全自給的情況下,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進口的糧食總量中,大豆佔比為75.4%,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品種合計佔比不足6%。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大豆振興計劃」,4月份農業農村部公布具體實施方案,從2019年起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提高我國大豆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在10月14日的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國,有大豆生產的優勢。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大豆振興計劃的實施方案》,促進大豆生產的恢復發展,有關部門正在按照方案確定的目標和措施積極推進落實,成效會逐步地顯現出來。

  白皮書指出,當今世界糧食安全挑戰依然嚴峻,仍有8億多飢餓人口,國際糧食貿易面臨著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幹擾,不穩定因素增加,實現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任重道遠。具體舉措方面,包括積極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開展國際合作,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糧食進口渠道,拓展多元化糧食來源市場,促進全球範圍內糧食資源合理高效配置。

  李國祥表示,我國大豆振興計劃,並沒有要減少進口的意思,未來我國大豆仍然會主要依靠進口。2018年我國國產大豆2000萬噸,進口大豆8000多噸,今年國產產量下降,進口量可能會增加到9000萬噸。不過,大豆進口不能依賴少數國家,因為大豆產業受災害影響較大,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源來降低風險。

  「大豆需求主要分三類,食品、油料、飼料,其中用於飼料的豆粕需求佔比80%左右。隨著居民收入提高,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動物食品佔比會更大,對豆類飼料需求也會增加,我國大豆進口量會進一步增加」,李國祥表示。(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DF075)

相關焦點

  • 3000萬噸,美國大豆對華出口或飆漲77%!價格卻水漲船高?
    今年我國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據中國官方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口大豆達9280.3萬噸,同比增長17.5%,月度進口大豆數量也連續六個月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有多個機構認為,中國今年進口大豆有望突破1億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那麼,在疫情之下,為何今年突然大量買進美豆?
  • 大豆庫存低位 豆粕聞風起舞
    由於大豆供應偏低,美國2021/22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將增至8950萬英畝,同比增加600萬英畝。對於農戶來說,要想提高大豆播種面積,2021年上半年大豆價格需要保持在12.2美元以上,因為春耕播種競爭激烈,中國也在採購創紀錄的美國玉米。
  • 大豆、玉米、油脂……農產品漲勢此起彼伏 2021年將處於「持久牛市...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譚亞敏 今年下半年以來,部分農產品(玉米、大豆和油脂)迎來了牛市行情。你是否抓住了這波機會?年底前還能趕上「末班車」嗎?行業人士認為,在全球經濟復甦預期的帶動下,農產品板塊未來仍有向上空間,大豆、玉米、油脂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 美豆創出近兩年半以來新高 國內豆類"三兄弟"同步跳空高開
    美大豆維持近兩年半新高雙節期間,國際商品市場整體表現較強,其中,農產品板塊表現搶眼,美大豆更是創出了兩年半新高。10月9日亞洲時段,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11月份大豆期貨報收於1058.5美元,上漲7.75點,達到近兩年半以來最高水平。
  • 大豆的「瘋狂」:不斷漲價,一豆難求,漲到3元是不是夢?
    畢竟,養豬業自2019年9月以來一直在持續復甦,到2017年已達到88%,對玉米和大豆的需求也持續增長。但是,相比之下,大豆市場是最瘋狂的。現在「很難找到一個豆子」。東北地區的大豆價格已從去年的1.6元上漲到今天的2.5元,最高價格已超過2.7元。為什麼大豆市場如此瘋狂?
  • 大豆進口大幅下滑 豆粕供應緊張!價格一個月不到大漲15%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中國每年9成以上的大豆消費依賴進口,並且近年來一直保持增加態勢,不過本月,大豆進口卻出現了罕見的大幅下滑。在北方主要糧食進口港山東日照港,11月進口量同比降幅已經超過10%。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呢?
  • 宏觀|國產大豆走出獨立行情
    同時,4月以來因俄羅斯等國加強疫情防控,非轉基因大豆進口受到較大影響。五是海關部門不斷加強進口轉基因大豆流向和加工過程監管,市場監管部門加大了食用大豆市場監督管理力度,堵住了進口轉基因大豆進入國內食用市場通道。此外,近幾年民營大豆進口和壓榨企業大量倒閉或重組整合,客觀上為進口大豆流向監管提供了有利條件。
  • 飼料新規強制減少豆粕含量 大豆進口或減1000萬噸
    一位資深的產業界人士對新浪期貨表示,此舉可能會使得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因此減少1000萬噸。   5、我覺問題不大吧,現在中國的豬肉消費基本都穩定了。老百姓(603883,股吧)也比較注意體重問題,豬長得瘦了一點兒,賣的貴一點問題不算大。 據專家測算:  豬料蛋白指標平均會降2%,折算豆粕添加量降低4%左右,以豬料全年產量來算,豆粕消費降800萬噸,大豆減少1000萬噸的消耗。
  • 又一家山東壓榨企業被外資收購 美國巴西大豆玉米價格漲勢不停
    山東新良油脂有限公司是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大型油脂加工企業,從2016年前後,因為資金鍊斷裂企業陷入債務危機,一直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嘉吉糧油(日照)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偉表示,未來會用半年左右的時間,爭取在明年五月份左右開始投產,在企業達產之後,我們預計一年的大豆的加工量將會達到120萬噸。
  • 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評估推遲 美方表示對近幾周中國購買規模感到滿意
    不過,此前美國總統川普和美國貿易官員已經表示,對最近幾周中國購買的速度和規模感到滿意。中國計劃今年比2017年增加採購770億美元,2021年比2017年多採購1230億美元。
  • 價格接連下調,大豆該出手了!
    今年大豆一直持續上漲,編者早就說過,上漲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供需關係,而是資本的大手在推動,那麼,今天編者就好好給大傢伙說說這是咋回事,還有重要的事情提醒農民朋友們:現在大豆該出手了,具體原因請看以下分析。
  • 3626噸大豆運往中國,對華出口2054億後,這國又對中國反傾銷調查?
    自此,今年1-5月,中、巴貿易額突破2879.4億元,其中巴西對中國出口近2054億元(2053.5億元!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供應國——巴西也瘋狂對中國出口大豆!就在本月初,據巴西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巴西大豆出口量達到1550萬噸,同比增長近50%,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僅低於今年4月1600萬噸。
  • 捷克派遣軍機赴華運輸自中國採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外交部回應
    2020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召開例行記者會,部分內容如下。問:據報導,16日,捷克總理巴比什稱,捷方已於當日派遣1架軍機赴華運輸自中國採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中方能否證實?延伸閱讀:外交部回應向多國提供醫療援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2020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召開例行記者會,部分內容如下。記者問:當前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擴散蔓延。多國向中方提出援助請求。
  • 價格上漲,我國對美國大豆進口開始加速,還進口了13萬張牛皮
    實際上,市場更關心的則是中國對美國玉米和高粱的採購進度。數據顯示,在同一周我國對美國玉米和高粱的採購數量分別達到了23.18萬噸和32.59萬噸,總計56萬噸,這樣的周度購買數據儘管未創新高,但也是罕見的。此外,這一周的對華裝運數量分別是玉米35萬噸,高粱32.5萬噸。
  • 日本第三季度粗鋼產量或跌破2000萬噸
    本報訊 日本經濟產業省近日發布預測稱,今年7月~9月份,日本粗鋼產量將達到1770萬噸,同比下降27.9%。如果預測成真,這將是繼4月~6月份粗鋼產量達到1829萬噸之後,日本粗鋼產量連續2個財季跌破2000萬噸。
  • 耿爽離任外交部發言人,臨別感言:我們後會有期
    耿爽說:「由於工作安排原因,我即將奔赴新的崗位,今天應該是我作為外交部發言人最後一次主持例行記者會。藉此機會,我要對大家在過去近四年時間裡給予我的關心、幫助、支持、鼓勵表示衷心感謝。作為一名中國外交官,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為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好情誼作出自己的努力與貢獻,在此與大家道別,咱們後會有期!」耿爽出生於1973年4月,北京人,曾在外交部國際司、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中國駐美國使館工作,2016年出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
  • 今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預計增加 能滿足生豬豆粕需求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今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預計增加,能滿足生豬豆粕需求 2020年無論是國產大豆,還是進口大豆及下遊豆粕、豆油,市場價格都有望保持基本穩定。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農業農村部今日(1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減少,預計2020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將有所增加,能夠滿足生豬產能恢復後的豆粕需求。據悉,2019年,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我國大豆進口小幅下降,進口來源向巴西、阿根廷進一步集中。
  • 豆粕價格回調和大豆上漲互相背離的原因
    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顯示,2019~2020年度美國大豆的收割面積大幅下降至3033萬公頃,單產達到3.19噸/公頃,大豆的產量大幅下降至9667萬噸。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ABIOVE)的數據顯示,2020年巴西大豆基本收割完畢,產量達到1.26億噸。
  • 2020年12月8日豆粕大豆早盤分析摘要
    農業諮詢機構AgRura稱,巴西2020/21年度大豆作物播種完成87%,和去年同期水平持平,且略低於均值的88.2%。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發布的周報稱,截至11月2日的一周,阿根廷2020/21年度大豆播種進度達到48.2%,比一周前推進8.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了1%。南美大豆種植率基本追平常年水平,但作物生長仍需更多降雨支持。
  • 大豆變「金豆」 身價創下18年來最高
    「黑龍江大豆品質好,蛋白含量高,是我們這麼多年一直選用的理由。」徐振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一共設了三個加工廠,平均每天需要大豆2000噸。前幾年企業一直都從貿易商手中買豆,畢竟省心,也不太在意被中間商從中賺點辛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