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廣州召開,表彰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麻湧鎮麻三村榮膺「廣東省文明村」,為「文明麻湧」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助力麻湧實現新的騰飛。
據悉,麻湧鎮於2015年成功創建為全國文明鎮,目前,有4個村、社區成功創建為省文明村、省文明單位,全鎮14條村全部創建為市文明村,實現市級文明村全覆蓋。
「龍鬚溝」變國家溼地公園
走進麻三村,小橋流水、涼亭廊道、綠樹成蔭,道路乾淨整潔,鄰裡街坊和睦相處,文明之風處處可見。清晨,穿著運動服的56歲的黃姨出門到家門口的小公園裡,跟一群喜歡太極運動的街坊一起晨練,神採奕奕。黃姨笑著說,麻三村發展越來越好,鄰裡關係和諧,個個都是文明戶,大家在一起很開心也很幸福。
近年來,麻湧以一套漂亮的組合拳開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使華陽湖從以前的「龍鬚溝」,變成大家慕名而來的國家溼地公園。
麻三村緊緊抓住麻湧鎮全力治理華陽湖這一契機,通過對河湧岸坡治理、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等綜合整治措施,華陽湖華麗轉身,水鄉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恢復,魚、蝦等水生動植物隨之大量繁殖,白鷺等鳥類重回棲息。河湧四周原先被河水分隔的孤島群,通過一座座石橋,連成了一條蜿蜒的環湖碧道。
現今,華陽湖生態環境與景觀休憩體驗明顯提升:水質從劣Ⅴ類迅速恢復到Ⅲ至Ⅳ類,水質達標率100%。
優美環境帶動「美麗產業」
可喜的變化,讓麻三人引以為榮,因為他們心裡明白,優美環境帶動經濟發展成了現實。
2016年以前,麻三村屬於次發達村,村組兩級收入主要是華陽湖沿岸工業區的低端廠房租金。抓住市、鎮打造華陽湖生態旅遊區的機遇,麻三村迅速規劃生態藍圖,成功統籌777畝耕地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並引進了古梅農業園等項目。近幾年來,麻三村加快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先後引進了華陽湖創客坊、原創坊、壹城、古梅廣場等項目
環境好了,產業發展了,腰包也鼓了,綠水青山化成了金山銀山。一組數據,也展現了麻三村的建設發展——2016年底成功摘掉了「欠發達村」帽子;2019年,村組兩級總收入2711萬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1229萬元,增長率82.93%,是2013年的6倍。
好鄉風吹遍美麗鄉村
在抓經濟和環境建設同時,麻三村非常重視鄉村文明建設。據介紹,麻三村以全域化推進文明創建和美麗幸福村居建設為切入點,通過鞏固「書香村」品牌創建成果,大力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工作等方式,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文明鄉風拂面而來。
麻三村充分整合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活動中心、志願服務站等資源,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尋找優秀家風家訓、最美家庭活動、製作「善行義舉榜」並進行上牆宣傳、舉辦道德講堂講座、制定《村規民約》並積極宣傳,充分發揮陣地作用,真正實現讓文明之風吹進人們心靈。
得益於近年來的高速發展,麻三村還不斷強化民生保障,讓村民公平普惠享有發展成果——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低保範圍;以獎促學,向中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每月向70周歲及以上老人發放福利金;每年春節前夕舉辦敬老宴等,村民享受發展紅利的同時,文明鄉風吹遍美麗鄉村。
文字:袁健斌
攝影:麻湧供圖
編輯: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