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增添幸福生活成色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綠色發展增添幸福生活成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遠看一片水藍藍,岸邊鮮花紅豔豔,在山東省威海市羊亭河溼地公園,從外地來威海定居的王女士說:「威海生態真不錯,公園非常多。」

  以陸地海域為「畫板」,用城鄉山水做「骨架」,近年來,威海將綠色作為發展底色,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還綠於民,修復自然生態

  在威海市環翠區嵩山街道五家疃村,村民嶽吉葉一有空就愛到村頭的露天石窩劇場轉轉。這裡經常舉辦社區文化節,播放露天電影,組織篝火晚會。

  石窩劇場原本是村裡的一處廢棄採石場,環境較亂。本著「自然生態修復,保留鄉村記憶」的理念,政府依著山勢在採石場周邊植樹種草,以採石斷面為背景、下陷部分為舞臺,設置了階梯觀眾席,「石窩窩」改造成了別具一格的石窩劇場。

  「石窩窩」精彩變身,是威海還綠於民的一個樣本。近年來,威海加強山體保護,石材類礦山由2005年的739處壓減到現在的24處;市區周邊採石場2015年全部關停;在建山石資源類開採礦山,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綠色礦山。

  「我們對廢棄礦山、破損山體進行了修復治理。」威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鞠朝傳說,一礦一策開展治理,復綠的同時打造人文景觀、山體公園等。

  據統計,2018年以來,威海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投入資金,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7.3%。除了投入18億元整治和修復破損山體,還投入32億元整治修復海域、海島、海岸帶等。修復受損海岸線80多公裡,沙灘、溼地1.2萬畝,建立各類保護區17處。

  城市增綠,滿足群眾需求

  晚飯後,劉萍喜歡帶著孩子到附近的利川遊園遛彎,草木青翠,孩子們歡笑嬉戲,大人們休閒散步。這裡曾是一片廢棄多年的建築工地棚戶搭建地,改造後變成了居民親近大自然、休閒娛樂的綜合性公園。

  「公園合理利用地形和周邊自然環境,搭配錯落有致的花木等綠植。」環翠區市政園林服務中心主任於宏軒介紹,公園還增設兒童遊樂設施、成人健身器材等,滿足周邊群眾休閒運動的需求。

  憩園修綠、空地植綠、河道護綠、拆違補綠,「我們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想方設法提升城市『含綠量』,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威海市住建局辦公室副主任孟德發說,2018年以來僅中心城區就建設口袋公園、山體公園66處。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主任侯世典說:「我們把口袋公園建在社區,群眾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在家門口就可以逛公園。」

  「無論公園大小,我們確保每一處公園都與眾不同,讓群眾有耳目一新的感受。」於宏軒說,環翠區今年又新建、改造40處公園,完成後全區公園總數將達到325處。

  生態優先,帶來發展機遇

  威海華夏城是一處5A級景區,它的特別之處是在廢棄礦山上建起來的。景區共修復礦坑44個,栽樹超過1200萬棵。

  綠水青山來之不易,景區將生態環境治理與旅遊開發、富民興業相結合,發展文化生態遊。如今,每年來此旅遊的人數超過200萬人次。千餘名周邊村民在景區就業,人均年收入近4萬元,周邊村集體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0%。

  「俺老家以前就在採石場下,經常灰塵瀰漫,衣服都不敢晾曬在院子裡。」家住華夏城附近的環翠區嵩山街道向陽社區居民宋悅梅說,「如今不僅環境變好了,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鞠朝傳介紹,威海推動生態和發展雙贏,將千裏海岸線打造成一條「生態鏈」,擁有4A級以上景區9處、海濱公園17處、海水浴場8處,還有200公裡的高品質濱海步道。

  好生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2019年威海設立外資項目273個,實際使用外資12.2億美元,集聚4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公園賽道為依託舉辦的國際馬拉松賽、全國自行車邀請賽等重大賽事,也相繼落戶威海。如今,威海接待遊客年均增長9.3%,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2.2%。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8日 04 版)

相關焦點

  • 美好生活 成色十足
    多年來,進順村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聚民心,因地制宜盤活資產,開村辦企業、建工業園區、做飛地經濟、辦老年大學、強民生保障……村民收入節節攀升、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精神風貌積極向上。進順村一步一個腳印,闖出一條全體村民共同致富、共享幸福的特色小康路,讓這裡的美好生活成色十足。
  • 【地評線】南方網評:綠色成為發展鮮明底色,美麗點亮百姓幸福生活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以赴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飛躍的同時,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如今的美麗中國「顏值」不斷上升,「十三五」收官之年,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亮麗底色,生活多了一份清新的幸福。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
  • 推動綠色發展,惠州如何增添「綠動力」
    探索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精細平衡,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向綠色轉型要改革出路,向生態產業要發展動力,在城市建設中提升綠色品質,在金融創新中扶持綠色項目,將成為惠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一大動力。
  • 「成色」之中見「本色」(河洛談)
    「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成色更足,更可持續,更有保障,不同的表達有著相同的指向,就是要投入真感情、辦好惠民事,以民生成色的不斷提升,換來百姓的好日子。  成色,向來是「品質」的代名詞。古人云:「蓋所以為精金,在足色而不在分兩。」衡量一塊金子的價值,看的是成色足不足,「足色」方可謂「精金」。
  • 州委書記柯俊:彰顯特色 突出綠色 提升成色
    中共恩施州委書記 柯俊△2020年12月4日《湖北日報》刊發了《迅速落實省委全會部署,合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全省各市州幹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號角已經吹響 奮鬥贏得未來》一文,上圖為柯俊在此文上的籤名
  • 嘉興人的「生活金色」成色如何?一起來看看
    那麼,嘉興人的「生活金色」成色如何?數據裡藏著答案,充滿幸福感!一方面,嘉興人在「均衡富庶」上大踏步走在前列,城鄉居民的「腰包」都鼓鼓的。在嘉興,村村有文化禮堂,如歌的田野傳唱著三農的幸福新曲!海鹽一直致力於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瞄準「教育機會均等、資源配置均衡、校際發展同步、教育選擇公平」的方向,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2013年海鹽通過教育部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認定,2015年成為浙江省首批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
  • 城鄉協調 增添發展新動能(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城鄉協調 增添發展新動能(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人民日報  作者:董宏君 馬 湧 孫 超  2020-07-13 2018年起,喬口鎮因地制宜發展
  •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最動人色彩
    行程中,始終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體現了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綠色發展理念。2005年,習近平在浙江安吉餘村考察時就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此,「兩山」理念從一個小山村走向全國,為美麗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此後,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綠水青山的重要性,並在「十三五」規劃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的五年規劃,著力補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
  • 年度集錦 | 新潤成2020嚴選新店賦能美好,給生活增添幸福色彩!
    年度集錦 | 新潤成2020嚴選新店賦能美好,給生活增添幸福色彩!2020的魔幻開局,掀起了百感交集的一年:有疫情的陰霾,生活的失落;也有成功的歡呼,收穫的欣喜,守護的溫暖……每一個瞬間都那麼歷歷在目,那麼深刻,那麼誘人深思。歡樂了,幸福了,悲傷了,惋惜了,到最後一定是光芒萬丈的。
  • 胡春平:踐行「兩山」理論 努力創造綠色發展新樣式
    近年來,我們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把「兩山」理論作為推動發展的「定海神針」,努力探索縣域綠色發展的浮梁樣式。     二是拓展「轉」的廣度,提升綠色發展的成色。變則通,通則久。     三是挖掘「融」的深度,增添生態產業化的亮色。綠色發展優先要創新,關鍵是集成,深度靠融合。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綠色發展 讓天更藍水更清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
  • 做企業綠色發展的「探路人」——走近「綠色先鋒」張佳
    現場解決問題(右一為張佳)◇全媒體記者 古佩鈴綠色發展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關乎生態環境保護的本色,也關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日,記者在市中區新華路20號大樓,見到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科科長張佳。
  • WINWINDSPINNER風車|給你的生活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老話說「風吹風車轉,風吹幸福來」,風車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吉祥幸福的寓意,同時也象徵著自由和夢想。風車現除了運用於園林設計,也可以作為家居擺件,為人們留存記憶深處的童年美好回憶。鶴山市航成貿易有限公司旗下WINWINDSPINNER風車品牌,專注於風車的研發製作與銷售,只為給你的生活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北京市豐臺區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13、淬鍊發展成色 建設質量...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2、我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3、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權威發布);4、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強調 深入分析形勢 科學把握政策 推動經濟穩定恢復和平穩持續發展 韓正出席
  • 綠色發展
    今年以來,蕪湖市緊密結合《蕪湖市實施綠色發展行動2020年工作要點》,全面開展綠色發展行動各項工作,現將全市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是全面開展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自查,認真總結2019年度綠色發展工作取得成效,查擺分析內在不足,認真謀劃2020
  • 奏響綠色發展協奏曲——峽山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
    建區以來,峽山區始終以「保護水源、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為己任,大力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改善民本民生。推進產業轉調創,積極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路子。先後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等「國」字號招牌。
  • 河南許昌:讓發展有溫度幸福有質感
    寒冬的河南許昌,綠樹蔥蔥、水流潺潺、風光旖旎,人們或漫步於綠地小徑,或「充電」於公共閱讀書屋,共同構成一幅生態宜居、幸福和諧的生活畫卷。  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說:「城市『蝶變』的背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許昌的落地生根,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許昌的生動實踐,歸根結底,要讓城市的發展有溫度、讓人民的幸福有質感。」
  • 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發布會(崇明區專場)
    鞏固發展綠色能源,實施「漁光互補」項目,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加快發展綠色生產,持續提升農林廢棄物資源化率、生活垃圾資源回收率;全面發展綠色建築,對城鎮新建建築全部實行綠色建築標準;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加快電動車充電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公交車、計程車實現全區覆蓋,綠色出行日益普及。
  • 生態優先 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遼寧各地熱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各地黨員幹部群眾紛紛表示,區域協調發展不僅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題中應有之義,將以省委全會精神為指引,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區域協調發展中,找準自身定位,有效發揮比較優勢,在協調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積極探索實踐,全力打造遼東綠色經濟區。「既提氣鼓勁,又方向明確。」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丨「綠色發展」繪就美好生活
    1月6日,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清溪村村級服務中心十分熱鬧,邵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林少林正在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暢談鄉村綠色發展,展望美好未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還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