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啪」,車響,燈亮,劉勇對了下表,11月28日凌晨4點半,他習慣性地瞟了眼操控臺和公交車前方,屬於他的早夜班公交車長的一天啟程了。
小雪節氣過後一周,鄭州街頭更顯寂靜,靜到可以聽到呼吸和心跳。
公交車碾過路面,像商量好的,在趕赴與一位位城市過客的約定。
4:40
始發站
忘不掉的「玲姐」們
Y8路,鄭州最早的一批早夜公交,始發站河南省體育中心站,終點站火車站北港灣。
從一名普通公交車司機,到Y8路公交車車長,劉勇用了12年。
這些年,沿路不少城中村都拆了,但拆不走的,是那些笑容可掬的老乘客。
「玲姐」就是其中一位。短髮,皮膚白皙,說話帶笑,人很年輕,在銀基服裝城賣女裝。大約從2010開始,每天凌晨4點40分,玲姐總會準時在始發站上車。
「早啊!」上車刷卡後,玲姐總習慣性地向劉勇問聲好,然後挑前排右側第一個座位坐下。一路上,總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劉勇嘮家常:「天真冷!」「希望今天生意會好些!」「昨天接了一個大活……」
大多時候,為了安全,劉勇只能用「嗯」「是嗎」作答。這些,玲姐能理解。兩年後,劉勇家添了寶寶,玲姐還送來許多嬰兒紙尿褲和女裝。
4年前,始發站附近村莊拆遷後,許多像「玲姐」一樣的「老朋友」都不再坐Y8路了,劉勇不時會想念他們。
5:01
江山路國基路站
熬夜兼職的大二女孩
凌晨5點01分,車子駛入江山路國基路站,三三兩兩的年輕人衝上車,大半個車廂一下子被填滿。劉勇說,他們大多是在附近兼職的學生。每天凌晨5點下班後,選擇乘Y8路回市區。
早夜,Y8路公交車上,上早班的姑娘低頭看著手機
小雅(化名)獨自站在車廂前部,緊抱欄杆,正盯著窗外出神。與周圍穿著厚重棉服、戴著棉帽的人相比,她只穿了一件薄棉服,口罩下一雙眼眸布滿血絲。
小雅是河南輕工職業學院大二學生,那天是她做快遞分揀兼職的第一天。每天從下午5點幹到第二天凌晨5點,12小時,工錢120元,她需全程站著作業,有時還要搬運較重的快件,工作餐是饅頭配鹹菜。
上班第一天,小雅的手被紙箱劃破,創可貼下的傷口還在向外滲血。
小雅需要這份兼職。家在信陽農村,小雅每月1000元的生活費,由家裡在每月1日按時打來。這筆錢僅夠她日常吃飯開銷,若想要添置大件消費品,比如那件躺在淘寶購物車中許久、標價499元的白色羽絨服,就有些捉襟見肘。
小雅要強,不想再問家裡開口要錢。從去年入校起,她就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做各種兼職,在校門口發過傳單,當過跑腿送貨員,去海底撈做夜班服務員,暑假還一個人坐綠皮火車跑去上海的玩具廠,做流水線工人……
當天,第一次做快遞分揀的小雅,乘坐公交車從學校到工作地點經過了36站,單程近兩小時。小雅暈車,來回坐下來,煎熬得很,她不得不選擇全程站著。
為了買下那件白色羽絨服,小雅要熬四個通宵,坐16小時的公交車。她有些猶豫,但她只有兩件薄棉襖,到三九天,肯定扛不過去。
公交車向前駛著,明天的選擇尚未得知,眼下體力不支,小雅只想著早點回到宿舍躺下來。
5:13
南陽路東風路站
回疆心切又不舍鄭州的老夫婦
凌晨5點13分,「滴!老年卡!」車輛駛入南陽路東風路站,一對頭髮花白的老人相互攙扶著上了車。待他們在車廂中愛心座椅坐下後,車才緩緩駛離站臺。
「老伴兒,你再看看身份證帶齊沒?」滿頭銀白色捲髮的張奶奶對著身邊的老爺爺囑咐,他們要到火車站買回新疆的臥鋪票。
「我們沒有12306帳號,又怕別人在平臺上買的票不是同一個車廂的,索性起早去火車站窗口買。」張奶奶說。張奶奶和老伴今年都已過70歲,新疆烏魯木齊人。今年6月底,他們受朋友邀請來河南旅遊,原打算7月中旬返程,卻趕上烏魯木齊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封城,便暫時在鄭州住了下來。
在河南的這段時間,張奶奶和老伴到洛陽賞過牡丹,去少林寺拜過佛,赴開封吃過小籠包,還和老伴乘坐公交車遊遍了鄭州的大街小巷。
待久了,人就更留戀起來。一周前,遠在新疆的兒子又給張奶奶來了電話,催促他們早些返程。「是時候該回去了,家裡的花花草草太久沒人照顧了。」但是張奶奶不知道怎麼跟老朋友道別,「這一分開,可能有生之年難再見面了。」
5:20
終點站
想給妻子買奔馳的代駕小哥
凌晨5點18分,車輛抵達終點站火車站北港灣。車上乘客陸續下車,劉勇起身再次檢查車內衛生和設施狀況,車輛稍後要沿原路返回至省體育中心站。
5點20分,車輛前門再次打開,乘客蜂擁而上。戴著頭盔、拎著摺疊電動車的代駕小哥馮傑(化名)三步並作兩步,將電動車安置到後車廂空閒處後,尋了個座位坐下。
「你這是收工啦?」記者問。
「嗯,這個點兒沒生意了,天太冷,坐車回家。」馮傑不喜歡坐公交車回家,因為這意味著他今晚已有一段時間沒接到代駕訂單了。「上一趟活是從西郊到火車站附近,本想在火車站再接單,但等了半小時都沒等到。」
馮傑做代駕是無奈之舉。今年新冠疫情期間,馮傑所在的貿易公司遭遇長達4個月的空窗期,身為銷售的他每月只能領到2800元的基礎工資。身為家裡的頂梁柱,馮傑知道,這些錢,根本不夠負擔家裡的開支。
今年6月,馮傑辭職,「想過送外賣,開網約車,但想想還是來做了代駕。」因為做代駕只需一輛摺疊電動車再加平臺註冊即可。
每晚10點到第二天凌晨4點的6小時,是馮傑的工作時間。通常,他的接單高峰期在凌晨0點到3點,每天基本可以接六七單,掙300多塊錢。11月28日,馮傑掙了472元,算是比較多的。
每天早上收工回家後,休息之前,馮傑會先為妻女準備早餐。打豆漿、炸油條、熬粥、煎雞蛋,每天換著花樣來。吃早餐時,馮傑總會將代駕的一些瑣事講給妻子聽:「今天我又掙了快400塊錢!」「今天接到一個客戶開的是奔馳E300,開著特別舒服,將來等我們有錢了,我也給你買一輛……」
車廂裡的乘客或站或坐,他們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 記者 張知雨 攝
就這樣,新的一天開始了,鄭州正在「醒來」。再有20分鐘,Y8路的第一趟全程也將結束。
來源:河南青年時報
策劃:楊軍強
執行:記者 張知雨/文 趙墨波/圖
編輯:夏賽賽
審核: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