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小朋友」蛻變為英姿颯爽的「小巨人」,24位萌娃「熱血成長」的背後,是兒童體育運動真正憑藉綜藝走入大眾視野的第一步。
文 | 坤同
「我宣誓,遵守所有的比賽規則,摔倒了不哭泣,失敗了沒關係,贏了不驕傲,輸了不氣餒,做一個誠實、堅強、勇敢的小巨人」。
面對著主席臺,一群小不點大的孩子緩緩舉起右手,奶聲奶氣地進行著集體宣誓。
這是芒果TV剛剛上線的新綜《小巨人運動會》中的一幕,也正是這一幕萌化了螢屏前的無數觀眾。作為全國首檔原創熱血兒童運動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的驚喜迭出深深吸引了小朋友和大朋友,更以前所未有的「萌系熱血」打開了綜藝市場的新賽道。
13個比賽日,37塊獎牌的爭奪,24位個性迥異的萌娃和6位明星之間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光是剛剛釋出的先導片就足夠亮眼,更有不少網友催更,迫不及待想看正片。
不被定義、打破想像,
24個萌娃熱血組團出擊
「每一分鐘都在發生無限的可能。」
在《小巨人運動會》亮相之前,沒有人能夠設想出來把一群孩子放在體育賽場上究竟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可能是無休止的混亂和爭吵,也可能是不服從管教的偏執與失控……節目正式播出後所呈現的答案卻和很多人想像的並不一樣。
來到節目的24位小巨人可謂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會拳擊、會散打、會攀巖,成年人難以挑戰的運動項目成為了他們的「拿手菜」。不僅如此,這些孩子的情商和素養同樣強大,有擅長領導的團隊帶頭人,也有懂得關照他人的社交小達人,他們懂擔當、有團魂、全面發展,樣樣不在話下。
這些孩子不被拘泥成年人的想像之中,擁有著無限可能,遠比想像中更加強大。《小巨人運動會》正是看見了孩子們身上潛在的生長能量,為孩子們回歸天性、實現突破提供了舞臺。
總導演周敏宜透露,整檔節目經歷了漫長的籌備過程,確保最終呈現在節目中的每一位萌娃都擁有著足夠閃光的亮點;與此同時,這些孩子也都呈現出多元且豐富的性格特點,他們展現的是新一代人最真實卻又與眾不同的獨特存在。
先導片中,劉翔擔當發起人與田亮、陳立農、汪蘇瀧、鄭希怡、許佳琪等明星領隊共同參與到節目之中。作為團隊的凝聚力,他們和小巨人共同經歷各項賽事;作為領路人,他們更與小巨人共享勝利與失敗,守護小巨人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我希望讓孩子們熱愛運動,有自己的成就感,有自己的快樂」,面對鏡頭,劉翔袒露了參加《小巨人運動會》的初衷,他更在微博上發了一篇長文公開了自己真實的錄製感想,「終於有一檔屬於少兒體能運動節目了,相信大家看完節目也會為孩子們歡呼、流淚」。
果不其然,和劉翔期待的一樣,《小巨人運動會》一經開播,孩子們的表現就讓觀眾咋舌不已、深受觸動,被長期忽視的兒童體育運動也逐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實際上,退役之後,劉翔始終活躍在推廣青年少體育運動的公益領域,帶動更多的少年兒童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強健體魄成為了他的工作重心之一,《小巨人運動會》則幫助他朝著這個目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和劉翔一樣,來到節目中的五位明星領隊都抱持著這樣的初衷和期待。在和孩子們第一次見面時,他們施展出渾身解數,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向萌娃們呈現出了體育運動的魅力。見面雖然短暫,領隊們卻給孩子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打拳擊的玉米姐姐、舞劍的佳琪姐姐、跳高的立農哥哥得到了孩子們的瘋狂簇擁,他們所展示的體育運動也在孩子們的心中深深埋下了種子。
當然,對於領隊們而言,24位小巨人是陌生的。在正式組團之前,領隊們懷著拆「盲盒」的忐忑心情,迎來了與小巨人之間的互選。當小巨人陸續亮相之後,他們的忐忑頓時變成了「驚嚇」。
第一位出場的小朋友瑞娜從小學軍體操、拳擊、中式散打,現場一氣呵成的舞劍表演使得領隊不自禁地大呼驚訝;而後登場的「暖心社交王」畢安秀澤帶來了隱藏著高難度動作的街舞表演,隨著「大招」的放出,他在瞬間徵服了所有領隊;還有奪得22次平衡車比賽冠軍的和思涵,他在賽場上摔倒受傷的畫面讓人心疼,但佔滿整面牆的獎盃更讓人佩服他的堅持與頑強……一個又一個孩子相繼登場,一個接一個的驚喜也被不斷揭曉。
萌娃經歷的熱血成長與他們被大眾想像的模樣形成了鮮明反差,而這種出人意料的「反差」也正是《小巨人運動會》一經開播就能迅速吸引眼球,並且佔領各大話題榜的關鍵線索。
互選分組之後,「琪得嚨咚嗆隊」「瘋狂棒糖小巨人隊」「眼前怡亮隊」以全新的姿態閃亮登場,而迎接他們的將是豐富的運動項目:短跑、跳遠、軟式標槍投擲等田徑項目,接力跑、五人六足、拔河、啦啦操等團體競技項目,以及跳繩、平衡車、滑雪、武術等其它體育運動項目。小巨人們「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表現讓人熱血沸騰,正如在開幕式上的宣誓一樣,他們在摔倒後忍住眼淚、忍住傷痛,在失敗後互相鼓勵、重振信心,迸發出了眾多成年人都無法企及的勇敢和強大。
其實,賽場上的拼搏進步,只是《小巨人運動會》所呈現的一個側面。比賽之外的小巨人們的生活日常,溫暖細膩地呈現出他們柔軟且堅強的內心世界,節目也以同行者的姿態體察他們的感受和蛻變。如此多層次的真切關照與豐富表達,不斷延展著《小巨人運動會》的敘事維度和價值立意,讓這檔節目呈現出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全新樣貌。
關注小巨人的成長,
解碼熒幕之外的社會症候
小巨人們應該走出「舒適圈」。
在《小巨人運動會》中,他們被鼓勵通過體育運動磨礪自身的意志,但這並不是中國式家庭的典型代表。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一出生就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角色圍著轉,「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殊不知,看似安全無慮的家庭環境早已經成為了束縛孩子成長的溫室。尤其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繁重的課業負擔以及社會普遍地對體育運動的忽視,校園也逐漸成為了重文化教育而忽視素質發展的「象牙塔」。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孩子們的生活條件和成長環境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出生在社會轉型階段之後,天然地享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優質成長條件。但是,大眾的育兒思維的發展並沒有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
2018年發布的我國首份《中國義務教育和質量監測報告》顯示,當前中小學生普遍有肥胖、近視和睡眠不足的健康問題。這背後與孩子沉重的學習壓力有關,更與大眾對於體育運動的忽視有關。體育運動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的「奢侈品」,不合理的狀態也漸漸成為了當下普遍存在的一種失衡症候,而這,正是《小巨人運動會》希望通過呈現孩子們成長的多元樣態、傳遞體育運動的價值意義來化解的問題所在。
在《小巨人運動會》之中,體育運動的專業性和儀式感被反覆強調和塑造著。雖然這是一場萌娃運動會,但是比賽始終有水準、有看點,無論是比賽的設施、流程、規則,還是萌娃們的運動天賦都齊齊在線。另外,開幕式等體育比賽的重要環節也得到了保留和重新構思,專業的比賽設施和沉浸的競技氛圍,讓小巨人不斷激發潛能、突破自我。
當然,體育運動的推廣與普及並不是說帶領著孩子們簡單地體驗一下相應的項目,或者照本宣科式地強調公平公正、更高更快更強等字眼。《小巨人運動會》用一系列的節目環節不斷引導著小巨人在體驗的過程中感受體育蘊含的精神真諦,釋放他們內心對於運動的真正熱愛。
用「小巨人」推動社會對於兒童體育運動、身心健康的「大關注」,隨著這群孩子們在競技場中不斷呈現出精彩表現,他們享受於體育運動而發自內心的快樂被不斷釋放出來,這為千千萬萬的中國家庭提供參照樣本,更恰到好處地傳遞著兒童體育運動的應有之義。
體育從娃娃抓起,
兒童運動綜藝有市場、更有意義
當下,兒童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被不斷強調,走出「象牙塔」、走向大自然日漸成為對於他們的全新期冀。
體育屬於「漸悟」,唯有日復一日的艱辛,一步一個腳印,拳不離手,才有進步的可能。體育比賽也是一場精彩的,沒有彩排的表演,而日常訓練則是重複、重複、再重複的追夢過程。《小巨人運動會》節目將通過記錄展示孩子們成長為「小小運動員」的歷程,成為綜藝節目對弘揚體育精神,倡導全民運動、全民健身號召的一次有力響應,更讓被大眾忽視的兒童體育運動真正走入大眾視野。
正如《小巨人運動會》發起人劉翔所說,體育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意志,也能夠培養他們對運動的興趣,不讓他們覺得一些小小的困難、一點苦、一點累就打倒他們,強化他們抗壓受挫的能力,對他們以後不管在社會上做什麼工作都會有幫助。
如今,體育綜藝風頭正盛,但很少有節目將視角放置於兒童群體。芒果TV獨闢蹊徑打造的《小巨人運動會》成功以萌系熱血的萌娃「出圈」,呼籲社會對於兒童體育運動的關注。節目中所呈現的成長與蛻變不僅為螢屏前的小朋友樹立了榜樣,更引發了大眾範圍內的討論與啟迪。
一直以來,芒果TV在打造綜藝節目的過程中,都注重著與社會熱點的結合。面對兒童體育運動缺失的社會症候,《小巨人運動會》應運而生,有力地紓解著這一社會關切。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芒果TV綜藝創新始終圍繞著社會的實際需求,這一鮮明的特徵也成為了多款芒果現象級綜藝的底層密碼。
不難預見,對焦兒童體育運動這一社會性話題的《小巨人運動會》必將激起更大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