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記者王雪瑩
沉寂兩年後,親子類綜藝近來陸續復甦。記者看到,《小巨人運動會》《想想辦法吧!爸爸》相繼開播,雖熱度遠不如從前,但節目中定位素人化、孩子是主角等元素還是受到好評。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親子類綜藝想要重回大眾視野,應強化家庭責任感,使節目更加有教育意義。而類似於做遊戲、拼任務等套路儘量少用,不要讓節目淪為一場娛樂真人秀。
作為主打兒童運動主題的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由劉翔、田亮擔任發起人,陳立農、汪蘇瀧等人擔任領隊。他們帶領24位萌娃在節目中展現運動特長,節目雖然有不少明星嘉賓加盟,不過主角卻是素人小嘉賓們。像5歲的吳子興每天要接受「狼爸」超過4個小時的魔鬼訓練,如今的他一次最多能做到2000個伏地挺身。還有從小被診斷為矮小症的男孩泡泡,靠著長期不懈的運動成功長高16釐米,成為用運動改變人生的勵志典範。
被壓了兩年的《想想辦法吧!爸爸》,由原《爸爸去哪兒》的總導演謝滌葵操刀。節目展現了一段24天不間斷地尋找媽媽的旅程:全程一萬多公裡,爸爸和孩子們從北京出發到包頭、成都、西雙版納、曼谷等地。節目嘉賓既有李承鉉和女兒Lucky、黃貫中和女兒鶯鶯等明星陣容,也有陳飛宇帶領的素人雙胞胎嘉賓。在節目片頭還加入了對普通家庭的街頭採訪,通過和媽媽們的交談,爸爸們不會換尿布、不會泡奶粉、在家玩遊戲等教育缺陷暴露不已,引發不少家庭共鳴。值得肯定是的,從《小巨人運動會》和《想想辦法吧!爸爸》播出情況來看,現在親子節目都開始突出素人嘉賓和注重教育意義。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受到「重創」後的親子類節目,回歸時可以利用明星造勢,但節目落腳點應放在關注素人價值方面。
來源:龍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