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勾陰線在商周古玉紋飾上應用十分廣泛。在這一千多年時間裡,雙勾陰線的形態、工法也在不斷創新變化。比如,西周玉器雙勾陰線在商代玉器基礎上創新出一面坡刀法,而春秋、戰國玉器又在西周一面坡刀法基礎上衍生出反向斜刀工法。

這件上海博物館收藏西周鳳紋玉璧是典型的西周中期玉璧,一面坡刀法爐火純青。

上圖為1957年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的玉龍,年代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其上的大S形陰線,也有反向斜刀的意思,但中間斷開了,可以看作是反向斜刀工法的萌芽狀態。
(一)反向斜刀工法對古玉斷代的參考價值。反向斜刀工法主要運用在春秋玉器和戰國玉器上,對古玉的斷代有一定參考意義。察看古玉反向斜刀工法,結合古玉造型、紋飾特點,可以大體判斷出古玉的年代。比如,如果一件玉器上有反向斜刀工法,首先可以考慮這件玉器屬於東周玉器,如果玉器上的紋飾比較飽滿,應該屬於春秋玉器;如果邊稜鋒利,則應該屬於戰國玉器。


(二)春秋戰國玉器反向斜刀工法應用時機。反向斜刀工法主要運用在雕刻寬雙陰線的S形線條上,在直線、弧線上未見反向斜刀工法。原因是這種寬雙勾陰線S形線條,如果斜刀始終保持同一方向,會使刀法看上去十分拖沓;改成反向斜刀,既有扭轉的動感,也避免走刀拖沓。從館藏春秋戰國玉器看,反向斜刀工法用於雕刻玉片的比較多,用於裝飾玉璧、玉璜、玉管也經常可以見到。



(三)反向斜刀工法的鑑定特徵。運用反向斜刀工法的春秋戰國玉器多為精工,刀痕清理修飾比較細膩。細觀到代的春秋戰國玉器上的反向斜刀工痕,可以看到有平行於線條方向的、粗細深淺長短不一的、間隔距離無規律的打磨痕跡,但未見平均、平行、密集的平行於線條方向的刻痕;偶爾可見斜坡面上未清理乾淨的頓刀痕跡,但未見密集的、垂直於線條方向的凸起稜線;斜坡面和陰線槽內包漿、老化特徵與玉表平面基本一致。

謝謝您的瀏覽,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藏品!#春秋戰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