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的傳說_《山海經》

2021-01-09 莉龍

龍生九子的傳說_《山海經》

龍有九個兒子,九個兒子個個不相同,這是自古來人們都曉得的,但它們怎麼會留跡人間各司一職,就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了,這還要從劉伯溫說起。

相傳,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狼煙滾滾,百姓受苦受難、饑荒死亡,怨氣遍地。

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令身前的天神劉伯溫下凡輔佐明君,以定天下,解除百姓痛苦,造福蒼生。

天神劉伯溫奉旨下凡輔佐明君,整治乾坤,但恐身單力薄,難有作為。

玉皇大帝說:「朕賜你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助你成功。」

劉伯溫找到龍王,龍王說自己年老體弱,事務繁忙,且四海不可一日無王,只得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

龍的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老大贔屓,龜形不是龜,嘴生牙齒,渾身鱗片,力大無窮,能馱三山五嶽。劉伯溫用它馱送軍糧。

老二螭吻,頭象魚尾如鳥尾,故又叫鴟尾,能噴浪降雨。劉伯溫用它來抵禦敵人火攻。

老三椒圖,形似螺蚌,能預知危險,遇險即團合。劉伯溫用來守衛寨門。

老四麒麟,不畏火焰刀劍,用作陣前護衛。

老五睚眥,性格暴躁,喜好殺戮,劉伯溫曾令他為先鋒徵討,可它見人就殺,血腥恐怖。劉伯溫只得令它守衛兵器。

老六螭首,能吞江吐雨,劉伯溫用它行兵布陣。

老七朝鳳,能飛簷走壁,劉伯溫用來警衛中軍。

老八蒲牢,聲音洪亮,能傳千裡,劉伯溫用來報時,傳送軍令。

老九囚牛,能通萬物之言,辨別聲音,劉伯溫令他侍候左右。

劉伯溫帶著龍九子南徵北戰,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

龍九子完成了玉皇大帝欽命,欲回龍宮復命,朱棣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他想了一計,說是要修建紫禁城,需龍九子幫助,急急去見劉伯溫。

也是天機有定,這一日朱棣去見劉伯溫時,因劉伯溫連年徵戰,積累成疾,病得昏昏沉沉,朱棣求借斬仙劍,就同意了。

龍九子是神獸,朱棣拿著斬仙劍號令它們,它們頓時大發雷霆,不聽差遣。

朱棣見用寶物不能差遣龍九子,便決定用計使龍九子就範。

朱棣對老大贔屓說:「你力大無窮,能馱三山五嶽,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

贔屓一看,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身上,但它用盡法力卻無法挪動半步。原來,三山五嶽總是有量的,而這神功聖德碑是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的功德,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故贔屓再也出不來了。

其它八個龍子見大哥壓在碑下,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

朱棣雖然留住了龍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龍九子的影子。

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庭。

朱棣想,既然留住了龍九子,就得讓龍九子有事可做,於是頒詔天下,讓老大贔屓馱石碑,老二螭吻看護房屋橫脊,老三椒圖看守門戶,老四麒麟用做避火神,老五睚眥負責看護天下兵器,老六螭首負責排除天下雨水,老七朝鳳警衛房屋四角,老八蒲牢負責報時護守銅鏡,老九囚牛看管天下樂器。

這個傳說還有另一個版本。

話說元末明初,戰火四起、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饑荒遍地。為此玉帝委派一天神轉世,到人間輔佐明君,以儘快安定天下,造福蒼生。玉帝賜其神名曰劉伯溫,號令東海龍王隨行暗中協助。但東海龍王敖廣年老體弱,且龍宮事務繁忙,不能長期離開,經玉帝批准,龍王派自己的九個兒子替其前行。

玉帝怕劉伯溫鎮不住這九位龍子,賜其「斬仙劍」一把,對於不聽號令者,劉伯溫有權處置,直至斬首。

龍王的九個兒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來到人間,暗中保護劉伯溫和朱家軍,雖也有磕磕碰碰的事,但還是盡職盡責的,所以,很快就平定了江山,朱元璋坐了皇帝。百姓也得到了安寧。

在長期的徵戰過程中,朱元璋發現了劉伯溫身邊有神獸在暗中保護。也見過劉伯溫對不聽話的神獸,在訓斥的過程中舉過寶劍。也想起了每到戰事危機之時,只要劉伯溫舉起此劍,戰事很快會轉危為安,所以,他斷定劉伯溫的這把寶劍能鎮住這些神獸。但他不知道這些神獸是龍子。

為了儘早雄霸天下,朱元璋對此只是暗中留意,一直沒有聲張。如今平定了天下他坐了皇帝,就想如能得到這些神獸護咗,定能保自己的天下平安。經他反覆思量,對留住這些神獸,貌似胸有成竹了。

所以,他開始在鼓樓崗的山坡上建「功臣樓」。哪知此舉一出,立即就被劉伯溫識破了。劉伯溫想自己的使命已完成,應儘快帶領九位龍子回天復命,以免惹出不測事端。

某日劉伯溫來到皇宮對朱元璋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今願辭官歸田。」朱元璋忙說:「軍師隨我辛苦半生,如今正當享福之時,為何就要歸隱?」劉伯溫說:「朝中政事勞神,臣年老力倦,想回歸故土過個清閒的晚年。」

朱元璋心裡明白,他是留不住劉伯溫的,可他想留住那些神獸。因此事一直沒有說破,不好直接對劉伯溫提出,朱元璋靈機一動,話題一轉就說「朕有一心事,務請軍師協助處理,辦完此事朕即歡送軍師回歸故裡。」劉伯溫問「我主有何事?」

朱元璋說:「我一直擔心北部邊疆的安定,不知燕王能否保住北疆。務請軍師前去查看並指導一下,以解朕心頭之患。」

劉伯溫心裡明白,這是朱元璋有意把自己支開後,再設法留住九位龍子的陰謀。但此事皇帝提的誠懇不好推辭,他相信九位龍子絕不會上朱元璋當,所以就答應了。等劉伯溫答應後朱元璋又說:「還有一事相求不知軍師願意否?」劉伯溫說「請我主講來,臣必應之。」

朱元璋說:「你的佩劍能否借給我玩幾天,你回來就還給你。」君之言臣哪敢不依,劉伯溫忙取下「斬仙劍」獻上。朱元璋此舉更加證明了劉伯溫的推斷。第二天,就乘快馬離開了南京。

當晚朱元璋就持「斬仙劍」去命令龍子們,不準回天庭要留在他身邊,繼續保衛他的江山,否則,手中的寶劍不留情。哪知龍子們隨劉伯溫下界時,玉帝早有交待,即他們只聽從劉伯溫一人的調遣,「斬仙劍」也只有劉伯溫用時才起作用。所以,朱元璋雖然是皇上又有「斬仙劍」在手,他們仍然不聽朱元璋的號令,反而對其大發雷霆,在皇宮裡呼風喚雨。朱元璋只好暫作罷休。

朱元璋這才知道劉伯溫手下的是九位龍子,更是加劇了要留下他們的欲望。可朱元璋的舉動,引起了龍子們的懷疑,加劇了回天庭想法,每天焦急的等待劉伯溫回來,以便同回天庭復命。

朱元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過了兩天,某夜深人靜時,朱元璋請龍子們到金鑾殿做客。他寒暄幾句後,對七龍子贔屓說:「聽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七龍子笑了笑點了一下頭。

朱元璋說:「咱們打個賭好嗎,如果你能馱走這塊《神功聖德碑》,此碑就歸你,如果馱不走,你們就得留下保我大明江山。」

贔屓一看就這麼一塊小石碑,便毫不猶豫地將它馱在了身上。哪知當石碑壓上身後,他使盡了渾身法術,卻寸步難行。原來在「神功聖德碑」上記載著歷代「真龍天子」的功德。功德是無量的,加之上面又有歷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住四方神仙。所以,贔屓被「神功聖德碑」壓的動彈不得、喘不過氣來。

另外八個龍子,眼看自己的兄弟被壓在碑下,都氣憤不已,但有言在先又不能食言。正在他們無計可施之時,空中響起了洪亮的聲音:「既然這樣你們就留下跡象吧。敬請皇帝取回神功聖德碑」吧。朱元璋大喜隨即取下石碑。當石碑一取下,九道神光耀躍出金鑾殿,直奔天庭而去。

原來,朱元璋上次要留下九位龍子時,龍子們在皇宮裡呼風喚雨的舉動,驚動了天庭。玉帝對朱元璋的做法很是生氣,就派太上老君下界去召回九位龍子。老君到此正好遇上朱元璋在逼騙九位龍子,為了既不得罪皇上、又要帶走九位龍子,老君採取了只留下跡象的辦法,應付了朱元璋。

朱元璋雖是真龍天子,但畢竟還是肉眼凡胎,誤認為九尊神獸暫變作石像,留在了他生身邊故大喜。

劉伯溫回來後,雖對朱元璋的所作所為感到氣憤,但又不敢指責皇帝,只是在報告北疆的情況時,留下了幾句斷言:北國胡虜殘生靈,一統山河永樂平。胡人不敢害賢良,多半英雄成精靈。說完就要離開了朱元璋。

朱元璋再三挽留,劉伯溫執意要走,朱元璋自感愧疚,親自將劉伯溫送出宮外。

劉伯溫走後,朱元璋以為身邊有了了九位龍子,自己的天下就卻對太平無事了,所以,就喪盡天良的作出了「火燒慶功樓」的驚世醜聞。

再說那九位龍子,只是將跡象留到了人間,而且,發誓永不在世上現真身。某日,當朱元璋調動他們時才發現,他所得到的僅僅是九個神獸的塑像。

朱元璋後悔莫及,但為了顯示自己有九位龍子護佑,便下旨賜封了九位龍子:

賜封:

老大囚牛(qiúniú):喜聽音樂、精通樂理、立於琴頭,為樂琴神。

老二睚眥(yázì):嗜殺喜鬥、鏤刻刀環、鑲嵌劍柄,為刀劍神。

老三狴犴(bìàn):立於牢門、震懾囚犯、辨明是非,為正義神。

老四狻猊(suānní):喜煙好坐、倚立香爐、吶雲吞煙,為吐霧神。

老五饕餮(tāotiè):嘴饞身懶、好吃好喝、能辨佳餚,為美食神。

老六椒圖(jiāotú):性情溫順、立於門上、銜環守夜,為保護神。

老七贔屓(bìxì):力大無窮、背負石碑、能保吉祥,為長壽神。(霸下)

老八螭吻(chīwěn):登高守望、立於屋脊、守宅驅邪,為納福神。(犼或鴟(chi)吻)

老九貔貅(píxiū):肚大無量、吞金藏銀、只進不出,為招財神。(闢邪)

從此,九位龍子的雕象有了自己的位置和職稱,一直流傳至今。

九位龍子的位置到底是誰封的,無從考究。實際,在我國歷史上,龍子也和龍的傳說一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革、完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鑑於此,古運河風景區的「祈福柱」上,肯定就是老八「螭吻」了,「螭吻」也叫「犼」,人們也稱其為「望天犼」。華表上也是這位「望天犼」神獸。

現在,「望天犼」神獸它正不知疲倦的坐在「祈福柱」頂上,守護著德州,守護著大運河,為德州百姓而驅邪納福。

正是:龍有九子各殊同,文明華夏現圖騰。千載魂牽凝血脈,萬代夢繞神州情。

關於囚牛還有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在美麗的瀘沽湖畔住著一個美麗的彝族少女瑪雅,她和母親相依為命地生活在彝族部落的小村莊裡,雖然生活清貧,卻也不愁溫飽。每天黃昏時刻,瑪雅都喜歡抱著她心愛的月琴在瀘沽湖畔輕輕彈奏,因為這月琴是她阿爸和阿媽相識相愛的見證,阿爸留下的唯一一件紀念物。

幾年前,當阿爸被部族大首領抓走作苦役後,她就只能日日抱著這把月琴在湖邊彈奏,等待著有朝一日阿爸回家,等待著一家人團圓的那一天。瀘沽湖中住著一個「妖怪」叫囚牛,之所以稱其為妖怪,只因它頭長鱗角,遍體通黃像龍又不似龍,當地的村民都懼怕地稱其為「妖怪囚牛」。相傳囚牛會在黃昏時刻露出湖面捕食湖畔的幼童,所以在黃昏時刻,村民們都不敢走近瀘沽湖。而瑪雅卻從不顧這樣的傳言,每日黃昏都要在瀘沽湖畔彈琴思念阿爸。

說也奇怪,妖怪囚牛卻從未出現傷害過她。

原來,這囚牛並不是什麼妖魔鬼怪,他是龍王那九個不像他的兒子中的長子,所謂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各的不同之處。這囚牛偏就喜歡絲竹樂器之音,所以每日黃昏當瑪雅彈奏時,他就會靜靜地在瀘沽湖底聆聽,時而悄悄浮上湖面偷偷望一眼瑪雅,就這樣久而久之,囚牛愛上了瑪雅。

終於有一天,瑪雅在彈琴時無意中瞥向湖心的目光發現了正在靜靜地注視著自己的囚牛,瞬間的恐懼被那抹深情的凝望所抹去……但是天界律例,人神不可相戀,囚牛隻有每日黃昏在湖中遠遠地凝視著他所愛的姑娘,而瑪雅也僅僅是每日黃昏不曾改變地在湖邊輕輕彈奏。這樣的日子並不長久,瑪雅的美麗令部落的大首領心升歹意,他以瑪雅阿爸的性命要挾瑪雅嫁給他做小妾,為了救阿爸,她只得答應了大首領的要求,在出嫁的前一天黃昏,瑪雅抱著那把月琴再次來到瀘沽湖邊輕輕的彈奏著,音律中不再是往日淡淡的思念,而是一股濃濃的離別前的絕望。

當然,這一切也自然瞞不過囚牛的,他聽出了這旋律中的感情,知道了瑪雅即將離開,情急下的囚牛一躍而出瀘沽湖,飛向了大首領的宅第,殺死了大首領。囚牛因此觸犯了天條,天庭派天將擒住囚牛,為了懲戒他,要將其處死。

龍王不忍,向天庭求情,此刻的囚牛卻跪地誠懇地承認自己所犯下的罪責,心甘情願接受懲罰,但是只求將屍身的一部分安置在瑪雅的月琴上,這樣可以日夜陪伴著她,聆聽她的琴聲。

天將被囚牛的痴情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於是當天斧砍下囚牛的頭時,他的頭從天際緩緩飄落,一道金光襲來,瑪雅的月琴琴頭上赫然變成了囚牛的頭樣。望著這把龍頭月琴,瑪雅哭了,她知道囚牛為她所做的一切,從此她將這把龍頭月琴傳給她的子子孫孫,以示紀念囚牛。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饕餮是什麼怪獸?並非龍生九子之一
    饕餮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著名怪物,又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而人們所說的饕餮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被認為是描繪饕餮的獸面。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據晉代郭璞註解,此處「狍鴞」即饕餮。 《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那麼問題來了,龍是怎麼來的?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那麼第一條龍是從哪兒來的呢?按照中國道教神話、民間傳說、《山海經》以及現代網文設定!龍族的由來有四種!傳說之中的龍生九子,就是指的是青龍九子,青龍又名蒼龍,天龍,龍祖等等,包括中國的圖騰都是以青龍為原型的。而且現在網絡流傳的各自龍的原型,都是青龍。
  • 中國古代傳說:龍生九子
    中國古代傳說:龍生九子。李東陽,《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是成龍,各有所好。囚牛,他一生的音樂都很好,今天刻在他頭上的野獸就是他的遺物。睚眥一生擅長殺人,現在是他的遺物,刀柄和嘴都被龍吞了。嘲鳳,一輩子都很危險,現在是他的遺物,野獸在大廳的角落裡。這隻鐘上的動物紐扣——蒲牢獅龍聲音:聲嘶力竭就是它的雕像。這個佛座上的獅子是它的雕像。石碑座上的獅子是它的雕像。
  • 神話中「龍生九子,鳳育九雛」,指的是哪九子和哪九雛?
    都說龍生九子鳳育九雛,那究竟是哪九子,又是哪九雛呢?龍生九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跟著時間的退役不斷發展擴充而來的,實際上對於這九子具體是什麼動物是很模糊的。在明朝時期對著一說法有了具體的補充。1436出生的陸容就在自己的著作《菽園雜記》中關於龍的九個兒子有了詳細的記載。
  • 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你知道都是哪「九子」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龍的傳說,龍的文化非常豐富。龍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生活於海洋中的生物,掌管行雲布雨,是風和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徵祥瑞。那您知道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你知道都是哪「九子」嗎?2:睚眥(平生好鬥喜殺)是龍生九子中的老二,因其平生好鬥喜殺,故此刀環、刀柄、等武器上我們便常常看到「它」的雕像。3:嘲風(平生好險又好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三,形似獸,因其平生好險又好望,故此常以其形狀作為殿角的裝飾。
  • 《洛克王國》山海經異獸上線!龍子睚眥太帥氣,老玩家:這怎麼玩
    《洛克王國》山海經異獸上線!所以在洛克王國中,小洛克們一直起著決策的作用,而神寵們才是真正的武力擔當,但隨著洛克王國的不斷發展壯大,玩家們認知中較為平常的寵物,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小洛克們的需求,於是龍、妖獸等,傳說中的生靈也隨之上線洛克王國中,在本月的2月28日的更新中,山海經裡的帥氣異獸也出現在了王國裡,當老玩家看到後,直接被這些傳說中神寵震撼到了,讓這些「神靈」做寵物?這該怎麼玩啊。
  • 「龍生九子,鳳育五雛」,分別是哪九子?哪五雛?你認識幾個?
    古人根據九和五,又創造出了「龍生九子」、「鳳育五雛」。 鳳凰最早可見《山海經》:丹穴之山有鳥,狀如雞,五採而紋,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 則天下安寧。
  • 古代傳說中的龍生九子究竟都有哪些?
    龍,是中國的「圖騰」,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九表示極多。有一種說法說,這裡並非指龍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個虛數。龍生九子是有出處的,不容混亂。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 《山海經》中的四大「嚶嚶怪」,皆是人類的天敵
    《山海經》中一種外表如羊的食人怪獸,虎齒人爪,眼睛長在腋下,其叫聲如嬰兒。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狍鴞,據郭璞注,即是人們常說的饕餮。以貪吃、貪婪著名的神獸,經常被刻畫在鼎上。 但其實《山海經》中的狍鴞跟我們熟悉的饕餮,還是稍微有點區別的,應該算是饕餮比較原始的怪獸形象,在《左傳》中,稱饕餮為縉雲氏之子,炎帝之苗裔,也不是龍生九子之一,有人的屬性,是比較複雜的神獸。
  • 龍生九子在翡翠雕刻中的寓意(下篇)
    龍生九子是個很具有傳統神話色彩的翡翠雕刻題材,對於它的運用在翡翠雕刻上也是很有意義的,它作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在歷史文化中也灼灼發光。上篇我們說了龍生九子的前五個兒子,接下來我們再繼續介紹剩下的幾位吧。
  • 山海經:獄門上有種像老虎的異獸,名叫狴犴,其實它還有個別名
    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一種在監獄的大門上出現的異獸,當然現代的監獄很少見了,只有古代的監獄門上會有這種異獸出現,在山海經的記載中,這種異獸也算是一種代表著正義的異獸,長得像老虎,但是不是傷人的惡虎,因為老虎這種野獸古人還是比較害怕的,打死老虎的一般都會被稱為是英雄,但是狴犴雖然說是老虎的形狀,但是和老虎完全不同如果擬人化的形容的話,狴犴這種異獸應該算是急公好義的,他們明辨是非
  • 少林寺裡的「龍生九子」
    龍子贔屓,又名龜趺、填下,為「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其背亦負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贔屓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贔屓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屓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贔屓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
  • 饕餮貔貅,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威風凜凜,響入雲霄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句話多用來比喻同胞兄弟的各有所長,這些民間神話中的龍子,在外形上幾乎與龍完全不一樣,那麼龍生九子究竟是哪九子?為什麼中國古代傳說會出現不同的版本?
  • 《一念逍遙》百獸傳 與來自山海經的靈獸共修長生
    而其中,以封神榜、山海經等中國古代神話為藍本參考,構建了逍遙世界的百獸,包括靈獸、妖獸和神獸。讓大家可以與熟悉的靈獸並肩作戰!【逍遙修仙 靈獸相伴】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在浩浩修行者之中,忠誠可靠的靈獸,擁有超萌的外表和無邊的潛力,各位仙友只要藉助獸魂石之力,即可馴服靈獸,共赴逍遙之路。
  • 龍生九子各不同,雖不化龍卻神通,九子寓意皆為何,盡在本文中
    而《西遊記》中龍王也曾對孫悟空說過: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速來有」龍生九子,各不成龍「一說,那麼大家知道」龍生九子「之說從何而來嗎?今天就來給大家揭秘一番:龍生九子的說法在明代以前並沒有記載完全,直到明弘治年間才開始出現的。傳說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去問內閣大學士李東陽,李東陽仿佛記得少年時曾在」雜書中「見過,但倉促之間又答不上來。
  •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條是「真龍」?他們分別都是什麼?
    而其中,關於龍的傳統文化傳說之中,民間常說的「龍生九子」便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說法了。 據說在明朝弘曆年間的孝宗皇帝聽得民間的「龍生九子」說法後,覺得有些莫民奇妙,深究起來仍然不知其意為何,於是命令眾位大臣進行解讀。其中,時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算是當時最博學的一位大臣,後經多番請教而勉強解讀出來,但仍然不知其出處。
  • 龍生九子分別是誰?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的兒子都是誰呢?龍是神話傳說中生活在海中的神異生物,能騰雲駕霧、呼風喚雨,常用來象徵祥瑞,也是漢民族的圖騰,只有真龍天子才能穿龍袍坐龍椅,其他人只能趴在地上跪拜。到明代《本草綱目》,龍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據稱是: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 神話傳說中的龍生九子,這九子都是誰?
    龍出現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是江河湖海之中統領水族的王者,他們掌管天地之間的興雲降雨,屬於四靈之一,古代神話之中的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以方位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
  • 龍生九子,那些龍雕刻你都認識嗎?
    龍,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遊泳,能興雲降雨。它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日常生活中也有龍的蹤跡。
  • 龍生九子九子都是哪些,鳳育九雛九雛都是哪些?
    有成語云:「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神話中的神獸。龍生的九個兒子都不是龍並且各有不同。古代史料對此記載有所差異,說法以及順序都不相同。 一種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屓,鴟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