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寫作,是有感於一個外地朋友說武漢市沒有一個GDP2000億的區!
上海的開發區非常多,各類開發區共有63個,除去省級開發區和保稅區,國家級開發區就有13個(包括經開區,高新區,國家新區、自貿區和其他國家級開發區),相比較的話,武漢的開發區就少多了,總共有21個,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少,但裡面有很多是有名無實,比如省級類的開發區,武漢每個城區都有一個經濟開發區,但除了幾個新城區外,主城區的所謂經濟開發區都已名存實亡。
武漢的國家級開發區有8個,但一半是綜合保稅區,真正意義上的開發區就4個,自貿區、武漢經開、東湖高新和臨空港,是上海的1/3
小編昨天有空,仔細研究了上海的國家開發區,發現和武漢有很大不同,人家的開發區大部分並沒有單獨成為一個功能區,而是仍屬於所在地區管轄。
比如閔行,位於上海西南,和蔡甸的位置差不多,但2019年,上海閔行區GDP2520億,武漢蔡甸區才401億,上海閔行之所以這麼牛,是因為國家級的上海閔行經濟開發區還屬於閔行區,如果武漢經開仍屬於蔡甸區的話,2019年蔡甸區的GDP也可以突破2000億,什麼長沙市長沙縣都不值一提。
同樣的,上海嘉定區位於上海西北,類似於黃陂區在武漢的位置,2019年,嘉定區居然是上海各區GDP第二,各位,郊區耶,上海的郊區居然能衝到第二,在武漢不可想像,武漢真正意義上的郊區,GDP最高的黃陂僅列第八。2019年,上海嘉定區GDP2608億元,黃陂GDP1071億,黃陂和嘉定之間少了一個東西湖。
至於浦東新區,就更不用說了,12734億,比武漢的所有主城區和開發區加起來還高,浦東這麼牛是因為轄區內有N個開發區(浦東新區、上海張江,上海陸家嘴等),這些開發區沒有像武漢的經開和光谷一樣自成一體,自然就烘託得浦東新區整的GDP高了,想想,如果光谷還屬於洪山區的話,洪山區的GDP2019你那就會有3000多億了,何至於讓人家嘲笑武漢沒一個2000億GDP的城區呢?
隔壁的長沙也是如此,長沙經開區和長沙臨空在長沙縣,GDP算長沙縣的,長沙幾個郊區幾乎人手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看到武漢郊區人民眼裡是羨慕無比。
武漢為什麼要把開發區從郊區裡剝離出來呢?
這和財政體制有關,武漢的財政是1+7體制,7個主城區是一體財政統收統支,其他7個新城區的財政裡,4個原郊縣自負盈虧,3個開發區需要上交部分後自負盈虧,如果經開還屬於蔡甸的話,那經開的財政收入大部分就會屬於蔡甸區了,光谷還屬於江夏的話,財政收入也得供養江夏人民。
如此而已。
但問題是,當開發區脫離郊區存在的時候,也代表郊區引進不了好的企業,在高新尖企業原則上優先落戶三個開發區的原則下,4個郊區能招到什麼好企業呢,結果就是三個開發區的工業越來越強,4個新城區只能在後面撿些殘羹剩飯吃。
小編希望,武漢以後批准的開發區最好還是屬於郊區管轄,可以成立一個管委會負責招商和運營,但不要把這個地區剝離出去,比如,武漢臨空經濟區如果批了,還是屬於黃陂,武漢臨港經濟區批了,仍然屬於新洲,不要又搞一個功能區出來,GDP和財政收入都和所在地區無關。
當然,有朋友安慰我說,武漢市肯定會城鄉一體化的,到時開發區的財政收入也是會用到郊區人民身上,那時也就無所謂京東方在東西湖還是黃陂了,因為上交的稅收用於全體武漢人。
我多少還是相信他說的,畢竟醫保都開始統一了,不再區分城裡人和鄉下人,但這是呼籲了10年以上的結果,財政想統一,估計還需要起碼10年以上吧。